《恶之花》对“丑”描写的现实意义
2016-03-17代晨
代晨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文化艺术视野】
《恶之花》对“丑”描写的现实意义
代晨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
本文在《恶之花》美丑问题的争论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恶之花》描写丑实际上是想让读者产生一种震惊,从而重新思索美的定义和本质。这实际上是对工业美和机械美的一种反叛与反抗。重读《恶之花》,可以促使读者思索工业美和机械的合理性,重新认识美与丑,进而解放自己。
《恶之花》;工业美;机械美;震惊;反叛与反抗;解放
长期以来,对波德莱尔《恶之花》在美丑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种观点上。第一种观点:波德莱尔的本意并非简单地展现丑,而是通过对丑的深刻体验,来探索人类社会丑的根源,从而折射出“以丑为美”“化丑为美”的美学追求和美学思想。第二种观点:波德莱尔是在进行“美丑对照”。波德莱尔将美和丑相互结合、统一起来,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起人们对美的爱惜和渴求。第三种观点:波德莱尔就是在审丑,但这种审丑是一种现代性的审丑,必须经过艺术加工后才能实现,是一种“审丑的现代性”,但作为现代主义文学早期的经典作品《恶之花》,它常读常新,尤其是基于当下的文艺创作现状。笔者认为,关于《恶之花》的美丑问题,存在以上三种观点以外的可能,那就是《恶之花》在描写丑,是想让读者产生一种震惊,从而重新思索美的定义和本质,这实际上是对工业美和机械美的一种反叛与反抗。
一、对工业美和机械美的颠覆
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恶之花》中有很多描写丑的诗句,尤其集中在人的形体和容貌上。比如:
他的背不驼,腰却弯了,脊椎骨和腿形成一个直角分毫不差。《七个老头子》
阴郁的眼球不知死盯在何处。《盲人》
波德莱尔对丑陋的形体和容貌情有独钟,根本原因在于波德莱尔不满、厌恶工业美和机械美,尤其是当这两种美作用于人的形体和容貌时。
大工业时代以后,靠科技和机器支撑起来的工业美和机械美,开始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业美不同于自然美,是一种人工的雕琢和制造,给人一种奇巧和精致的美感;机械美则是一种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给人千篇一律、高度雷同的感觉。工业美和机械美的特点是一种平面化的美,没有深刻的内涵和意蕴,只侧重于感官的刺激和享受,很难让人的心灵达到一种震撼。工业美和机械美不同于以往的优美和崇高,是一种肤浅的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对丑产生一种歧视、恐惧,乃至排斥。
波德莱尔试图通过《恶之花》让读者产生震惊,从而重新思索美的定义和本质。“震惊”是本雅明在《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1]中提出来的。震惊最初是指对现代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都市生活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具体指当外部的能量刺激突然闯入无意识领域时,人的内在“经验”会对这一不速之客感到非常陌生,从而陷人束手无措的尴尬与惊讶之中,于是“震惊”体验就产生了。简言之,“震惊”就是人在陷入外界事物或能量的刺激时,毫无思想准备的心理反应。[2]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将其理解为“束手无措的尴尬与惊讶”,更可以理解为既定价值和习惯思维被打破后的一种厌恶和难受。当读者阅读《恶之花》时,会读到一些与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价值相违背乃至相抵触的东西,读者刚开始会感觉惊讶,随即就会产生厌恶感,最后读者会借此展开一系列的思索和追问。
二、对现代人的“解放”意义
当今社会,工业美和机械美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工业美和机械美之所以能长时间顺利发展,除了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外,以下两点也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我们处于读图时代。传媒已学会用形象来吸引受众,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传媒助长了工业美和机械美的发展。第二,如今我们处在消费社会和娱乐社会。消费社会将任何事物——哪怕是人的容貌和形体——都转换成了可供消费的商品。鲍德里亚早已指出: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在广告、时尚、大众文化中完全出场,人们给它套上了各种各样的光环和快感神话。[3]因而,用身体、容貌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和广告宣传,再合适、有效不过了。至于娱乐社会,则是人们对感官刺激和感官享受的追求,处于一种永不满足的状态。要想让感官得到一种刺激和享受,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动用身体和容貌。
以上种种原因,让重读《恶之花》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马尔库塞在《审美之维》中说:“艺术必须打破现实这种‘无意识’‘虚假的’‘自发的’无人过问的习以为常性。”马尔库塞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要对抗现实,打破习以为常,促使人产生新的意识和新的知觉,由此将人从平庸中解放出来。[4]照此标准,《恶之花》无疑是马尔库塞认为可以“解放”人的作品。
三、结语
由以上论述可知,《恶之花》的写作策略是对工业美和机械美的一种反叛和反抗。阅读过《恶之花》的读者,大多会在美丑问题上展开自己的思索。当他们思考工业美和机械美的合理性并探寻美的本质时,就有可能将自己从平庸中解放出来。
[1][德]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05-163.
[2]李雷.本雅明美学视野下的“震惊”艺术[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6-48,56.
[3][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20-121.
[4][美]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120.
【责任编辑:周 丹】
I565.072
A
1673-7725(2016)08-0073-02
2016-06-05
代晨(1991-),男,四川乐山人,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