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莓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对比试验

2016-03-17张来振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0期
关键词:水肥草莓畸形

倪 丹,王 蓉,张来振

(连云港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江苏连云港 222000)

草莓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对比试验

倪 丹,王 蓉,张来振

(连云港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江苏连云港 222000)

为确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设施草莓施肥管理模式,以实现草莓生产安全、优质、高效。文章通过水肥试验,发现采用水肥一体化模式7 d施肥1次的频率,能节肥35.1%、节水46.1%,总产量增加36.6%,优等果产量增加71.4%。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有效预防草莓病害、畸形果的发生,并且果实大小均匀,果面洁净光泽亮丽,果肉致密,商品性大大提高。

草莓 水肥管理 高效

草莓属于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浆果,其不仅味美,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以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除了鲜食外,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较早上市的果品,颇受消费者、生产者青睐,被誉为“水果皇后”。

黄川镇被誉为“中国草莓第一镇”,草莓种植近2 000 hm2,其产业的发展积极要求应用现代技术进一步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草莓生产受水分、肥料、农药的影响极大,传统生产中多采用沟灌,棚内温湿度难以控制,而且病害通过水流加快了传播,导致发病率较高,过量灌溉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产生土壤板结、地下水潜在污染等问题[1~2],更降低了草莓的品质。同时,过量施用化肥导致作物营养失调、果实硝酸盐含量升高,果实品质和肥料利用率下降[3~4]。草莓在生育初期,植株吸肥量少,自开花后需肥量增多,并随着果实膨大营养需求量迅速增加,尤其是对氮、钾养分的需求[5]。草莓的根系分布较浅,80%分布于自地表向下15 cm的土层内,而且纤细,没有根毛,要求土壤疏松,通气良好,但是表土极易干燥,因此适宜少量多次滴灌[6]。文章对设施草莓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以达到引导当地农民严格控制施肥总量,合理施肥结构,做到水肥同步控制,实现草莓生产更优质、高效、生态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颜”,是当地主栽品种。试验于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连云港市黄川镇南湾村草莓示范基地进行,试验田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pH值6.54,有机质12.77 g/㎏,碱解氮96.39 ㎎/㎏,有效磷20.42㎎/㎏,速效钾75.12 ㎎/㎏。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3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分别为对照CK为农户习惯种植区;处理1、处理2是水肥一体化种植,施肥频率不同。处理1、处理2大棚首部设有蓄水池,灌溉设备由首部(水表、叠片过滤器、文丘里施肥器等)、支管、毛管(内嵌式)等组成,滴头间距30 cm。

1.3 试验实施

小区面积20㎡,长5 m,宽4 m,做畦按畦宽50cm,畦间距30 cm,畦高30 cm,每畦2行,株距15 cm,密度333株/20 m2。定植日期为9月20日,小区随机排列。定植前每公顷施入有机肥3 000㎏。栽后立即铺设支管,在2行草莓间铺设毛管,滴透水。10月中旬覆盖地膜、扣棚,次年5月30日拉秧。处理区根据草莓生长时期需水、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含水量确定施肥量和灌水量,灌溉施肥方案见表1。11月中旬现蕾第1次追肥,至拉秧前20 d,施肥频率分别为15 d 1次、7 d 1次。每次施肥前先灌水10~20 min,再进行施肥,施肥结束后再灌水30 min,以清洗管道,防止滴灌堵塞。

1.4 草莓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测定

当草莓成熟时,及时采收,每隔3~5 d采摘1次,每次采收后分别测定每个处理的产量及品质。不同处理的病害、畸形果发生率等抗逆性采用田间调查法统计。

表1 试验设计方案

表2 不同处理的节水、节肥效果

表3 不同处理对草莓产量的影响

表4 不同处理对草莓病害的影响 %

表5 不同处理对草莓品质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节水、节肥效果

处理1、处理2采用水肥一体化模式,整个生育期共灌水28次,每次2 h左右(视灌前土壤含水量),最后统计灌水量。从表2可以看出,水肥一体化种植比农户习惯种植方式节水1 750 m3/hm2,节水率达46.1%。根据表1的施肥方案确定施肥量,整个生育期结合灌水施肥25次,水肥一体化种植比农户习惯种植方式节约用肥27.9%~35.1%,实现节肥增效。

2.2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水肥一体化2个处理比常规施肥增产效果明显,单株结果数和果重、产量等表现存在差异都极显著。水肥一体化不同施肥频率处理2产量高于处理1产量,均比对照高出很多,增产率分别达到28.8%和36.6%。处理2产量高于处理1产量差异显著,说明对产量的贡献处理2优于处理1模式。

2.3 不同处理对品质的影响

田间调查记载,对照棚于4月17日相继发生白粉病、5月5日又相继发生灰霉病和根腐病(表4),水肥一体化2个处理均未发生病害。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明显降低了棚内空气湿度,达到预防病害。可见水肥一体化种植对防控病害效果极显著,不仅增加了产量,更能确保果实的生态安全。

由表5可知,水肥一体化2个处理比对照的畸形果率均有极显著的下降,水肥一体化不同施肥频率处理1和处理2之间也表现出0.05水平的显著差异。表明不同的施肥频率影响畸形果的发生率,合理的施肥时间施用合理的配方肥能有效的预防畸形果的发生。

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草莓果实大小基本均匀,没有特别大或特别小的果实,色泽亮丽,口感风味比对照更好。1月中旬连续7 d平均气温低于0℃,连续7 d最低温度-13℃,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的草莓果实第1批采收期于1月16日,而对照区的采收期在1月23日,推迟了7 d。3月中旬以后,对照区的果实产量比处理1、处理2的果实产量变少,果实变小、色泽等方面也更差。优等果的产量(表5)处理1、处理2比对照增加极为显著,处理1增产56.1%,处理2比对照增产71.4%。

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比常规灌溉施肥减少了通风降湿而降低棚内温度的次数,利于温度稳定,棚内温度高4.1℃,有效预防了畸形果的发生。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地温也提高了3.2℃,增加了生物的活性,促进草莓对养分的吸收,利于草莓的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7 d 1次的模式比15 d 1次水肥管理能有效降低畸形果的发生率,水肥一体化施肥处理与常规灌溉施肥相比,总产量增加36.6%、优等果增产71.4%、节肥35.1%、节水46.1%,实现增收、节本、高效的生产目标。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处理对草莓病害、畸形果发生的预防都有极显著的效果[7],改善棚内生态环境,为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保障。

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的应用既减少了化肥的投入,节约了水资源,又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面源污染,对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赫庆照,王春夏,朱明玉,等.大棚樱桃番茄水肥一体化水分与养分利用技术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13,(21):93

[2] 景炜明,候伟.设施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应用.蔬菜,2014,(9):30~32

[3] 高中强.山东省设施蔬菜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国菜,2010,(2):12~14

[4] 张乃明.施肥对蔬菜中硝酸盐累计量的影响.土壤肥料,2001,(2):37~38

[5] 赖涛,沈其荣,茆泽圣,等.几种有机和无机氮肥对草莓生长及其氮素吸收分配影响的差异.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6):850~857

[6] 李中,孙玫,曲艳,等.草莓膜下滴灌应用技术.北方园艺,2006,(4):101~102

[7] 孙文科,王博,唐海龙,等.棚室草莓畸形果和坐果间断发生的原因及防止方法.现代农业科技,2014,(12):99~101

猜你喜欢

水肥草莓畸形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草莓
基于水肥耦合模型的上海地区设施番茄水肥方案研究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们从不说他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