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绿色农业的思考及建议
2016-03-17倪书阳
倪书阳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
“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绿色农业的思考及建议
倪书阳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
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工具与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今,国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倡导节能减排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得农业健康化、可视化,使得农产品真正绿色环保。文章基于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情况展开综合分析,提出对目前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推动当代农业健康发展。
“互联网+” 当代农业 绿色发展 农业转型升级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打造社会发展新常态。目前,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在此背景下,作为农业大国,国家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发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促使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近年来,农村电商呈蓬勃发展之态,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巨头纷纷抢占农村市场这片蓝海[1]。
1 国内“互联网+农业”发展综述
1.1 “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
(1)生产领域的智慧农业,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精准化生产,使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生产资料在时间、空间上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2]。对于种植业,可在育种、栽培、灌溉、收割、加工等全过程实行智能管理,集传感存储、分析、联动于一体,充分利用GIS信息系统、远程监控技术、智能数据处理系统、智能报警系统等实现真正的智能化生产。比如可以利用无线传感技术随时采集温度、光照、湿度等参数及农产品的生长状况等信息,并将采集的参数信息汇总整合,从而准确地控制农业设备的运行;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定期定量农药喷洒,以有效防止病虫害。对于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可分门别类根据畜禽的生长规律建立数据库,在农业物联网的基础上建设智能化饲料喂养系统,利用相关数据对禽畜的喂投量、喂投时间进行优化调控,促进禽畜、水产增产[3]。
(2)流通领域的电商模式,一方面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在电子商务化的同时也要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原则;另一方面致力于改变传统的物流方式,缩减物流成本,建立更加完善的冷链物流、智能物流体系。
(3)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上进行深入融合,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如可以建立B2B农产品电商平台、B2B农资电商平台、B2B食材配送平台、O2O电子商务平台等等。同时,可以建立线上咨询、信息交互的网站,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互相交流经验,还可提供关于融资、法律等方面的服务。互联网与农业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进行深度融合,有助于相关企业向上下游整合资源,实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1.2 发展“互联网+农业”的积极影响
1.2.1 经济效益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生产运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智能化,在时间、空间上合理配置资源,从而节约人力成本、水电成本,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通过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对食品安全进行监控,使人们能够买到放心的产品,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建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对于农民来说,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咨询、交流的平台,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民可以随时访问专业网站,根据自身需要检索相关信息,共享资源。同时,可以线上进行技术、法律、融资等方面的咨询,从而对农业生产做出调整,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1.2.2 社会效益
首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互联网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健康发展、农民增收,而且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推动了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推动双创的发展[4]。其次,“互联网+农业”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建立农产品溯源与食品安全检测平台,使农业生产过程可视化,也有助于人们吃上绿色健康的食品,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1.2.3 生态效益
“互联网+”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地表水污染加剧,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直接推动我国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变的诉求。绿色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所在。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进行精准化生产与科学化管理,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投入产出精准管理、生产高效节能减排、产品绿色安全优质[5]。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检测农作物生长状况,精准控制农药喷洒,节约灌溉用水,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等,从而促进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1.3 “互联网+农业”存在的问题
1.3.1 战略层面缺乏完善的规划设计
尽管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互联网+农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促使传统农业向着绿色农业、智慧农业转型和升级。但是,总体来看还是缺乏完善的战略层面的统筹规划设计,由此可能导致的一哄而上、各自为政及局部性、片面性发展,不利于“互联网+农业”的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得其产生的效益大打折扣。
1.3.2 基础设施层面不够完善
2016年8月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到2016年6月,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37.1%,而城市互联网普及率达67.3%,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农民不能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帮助实际生产,这也是“互联网+农业”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阻碍。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网站刊登新闻稿表示,下半年将持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是发展“互联网+农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目前,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而中国冷藏车的保有量仅占公路货运车辆的0.3%,这是造成冷链流通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冷链物流的不足已成为农村电商(尤其是生鲜电商)发展的一个难题,运输成本高、途中损耗大,使得消费者无法接受,进而农产品滞销。对于需要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的物品、季节性产品,如禽畜肉类、水产品、生鲜农产品等,如果使用普通棉被车运送,货物的质量会大打折扣。而若使用冷藏车,则运输成本较高,不适合少量货物的运送,这是生鲜电商发展的一个难关。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物流体系,这也是发展“互联网+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3.3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保护体系
依托互联网平台,将网络科技深度应用于农资流通、农作物种植管理、农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精准化、定制化,离不开有效的监管。网络环境鱼龙混杂,虚假消息层出不穷,而网络监管的难度也比现实中大很多。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这无疑对发展“互联网+农业”会产生不利影响。
2 对“互联网+农业”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1 树立大农业的概念,致力于打造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
大农业更加强调农业整体概念,强调现代科技、科学管理在农业中的应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工具与技术,全面改造和升级农业产业链,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变为科学,使农业企业管理更为系统有效,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此外,将农林牧渔相结合,打造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也十分重要。首先,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精准化生产,可减少资源浪费;监控农药喷洒、农业废料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实现绿色农业的理念。其次,推动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实现节能减排和农民增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各地可在统一政策的引导下,开发地方特色农业,将智慧旅游和农业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旅游、养老等,建设生态旅游度假区。
2.2 继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完善
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而物流则是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鉴于大量生鲜农产品、水产品、禽畜肉类易腐易变质的特点,需要低温保存,运费高昂、缺乏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无疑成为农村电商推广的一个难题。各地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主城区冷库冷链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节点冷链物流、积极发展产地和终端冷库冷链物流,增加冷藏车的数量、降低物流成本,形成城乡配送一体化的格局。此外,推动农产品进社区的进程。目前,已有不少社区建设电子菜箱,像“信箱”一样的生鲜冷柜,成为社区一道新的风景。
2.3 加强引导,培养农村技术型人才
在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重视对农民的引导以及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据调查,到目前为止,“不会上网”及“不愿上网”是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障碍。当地政府应重视对农民的再教育,加强引导,同时鼓励技术人员下乡进行互联网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不仅教授电商平台的使用,更应从农户生产、计划到平台运营、产品推广、物流运输的全产业链进行深入讲解。鼓励外出打工的青年劳动力、大学生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学习先进的技术,弥补农村电商人才缺口,以点带面,示范应用推广技术,推动“互联网+农业”深入发展。
2.4 建立农业大数据,健全网络监管及保障体系
在大数据时代,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分门别类整合农产品信息,提高生产的科学性,提升产品质量。比如,农产品种植业。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已有数据进行科学调控,控制温度湿度、化肥农药播洒数量、频率等。通过建立专业的农业平台网站,提供数据发布、数据分析、资源共享、咨询通道等服务功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农民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到农业有关动向,从而及时调整生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健全网络监管和保障体系十分重要,网络信息往往真假难辨、鱼龙混杂,农民局限于自身的知识水平,稍有不慎即有可能上当受骗、蒙受损失。一方面有关部门仍需完善相关法律、加强网络监管、打击网络犯罪;另一方面,当致力于保障农民的利益,可否考虑提供农民补贴,以鼓励农民购买相应保险,从而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健康发展。
2.5 建立完善农产品溯源体系,发展可视农业
如今,人们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食品安全早已成为广大人民关注的焦点。因此,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建立并完善农产品溯源体系,消费者可通过互联网平台从源头上看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并能实时查看相关数据(如农产品的产地、生长方式等),从而买得放心、吃得放心,这也是可视农业的核心所在。“可视农业”主要指依靠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雷达技术、现代视频技术将农作物或牲畜生长过程的模式、手段和方法呈现在公众面前,让消费者放心购买优质产品的一种模式,在越来越注重舌尖上的绿色时代,这种“互联网+可视农业”的模式应得到推广。
[1] 乔金亮.农产品电商的“风”会往哪儿吹.经济日报,2016,(7):19
[2] 陈红川.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广东农业科学,2015,(16):143~147
[3] 刘玉忠.“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创新科技,2015,(7):69~72
[4] 任明杰.“互联网+农业”重塑大农业细说终点可关注上市公司.中国证券报,201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