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黄蘑和桃红平菇林下2种不同遮阳方式产量对比*

2016-03-17施鹏飞王月振许红春迟全勃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0期
关键词:桃红平菇遮阳

施鹏飞,王月振,许红春,迟全勃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榆黄蘑和桃红平菇林下2种不同遮阳方式产量对比*

施鹏飞,王月振,许红春,迟全勃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健康的食品越来越受到关注,食用菌这一高蛋白、低热量、营养丰富的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社会对食用菌需求量稳步增长。如何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及品质无疑是科研院所的重要课题。文章在杨树林地环境下,做了榆黄蘑和桃红平菇在林下全遮阳(黑白塑料膜遮阳)、半遮阳(遮阳网遮阳)不同大棚内光照、温度、湿度环境下的栽培试验,以期探究2种遮阳方式对2种食用菌产量的影响,研究出提高林地食用菌产量的遮阳方式。试验发现,采用遮阳网大棚顶棚内蘑菇的产量明显高出全遮阳塑料布大棚顶棚内蘑菇的产量,适量的光照,促进蘑菇生长。

榆黄蘑 桃红平菇 林下 黑白膜 遮阳网 产量

1 榆黄蘑与桃红平菇简介

1.1 榆黄蘑

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玉皇蘑、金顶蘑,是木腐性食用菌,子实体丛生,如花朵簇聚,色彩鲜黄,十分艳丽。其营养丰富,细腻脆嫩,味道鲜美[1]。

1.2 桃红平菇

桃红平菇又名红平菇、红侧耳,属担子菌门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自然环境中多生长在夏秋温暖地区的阔叶树枯干上。主要分布在泰国、柬埔寨、越南、斯里兰卡、新几内亚、马来西亚、日本、巴西、墨西哥、中国华南地区[2]。

桃红平菇形似平菇,子实体单生、多叠生,其颜色随光线强弱而呈现水红色、粉红色、奶油色。菌盖幼时勺形或贝壳形,边缘内卷,成熟后逐渐开展呈扇形,直径3~8 cm,边缘外卷、波状,菌柄侧生。菌盖下方长着许多密集与狭长的菌褶,菌褶幼时特别红,后逐渐褪色为水红色、奶油色至浅褐色。菌肉菌丝有锁状联合。有缘囊体,无侧囊体[3]。

2 适宜生长环境

2.1 榆黄蘑

榆黄蘑属中高温型菌类,菌丝最适温度为10~26℃,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16~26℃,最适23℃,出菇不需温差刺激。菌丝培养料适宜含水量63%~65%,子实体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90%~95%,生长阶段85%~90%[1]。

2.2 桃红平菇

桃红平菇属高温型食用菌,子实体在20~30℃的条件下均可生成,在26~28℃的条件下生长最适。桃红平菇为耐湿性真菌,菌丝生长期培养料含水量为65%~75%。桃红平菇为喜光性真菌,菌丝生长不要光线,而子实体分化需要一定散射光。桃红平菇属于好气性真菌,新鲜空气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其为喜酸性真菌,pH4~9都可以生长[3]。

3 试验方法设计

3.1 气候特征

试验大棚位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绿色科技示范园杨树林,位于北京房山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12℃,年平均降水量640 mm左右,年平均日照时间2 000~2 800 h,年均无霜期190~195 d,年均风速1.8~3 m/s。北京2015年平均气温12.2℃,较往年高0.5℃以上,其中房山区偏高1~1.6℃;最高温度在2015年7月13日,为38.9℃,降水量也较往年偏多一成。

3.2 试验环境

食用菌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严格,需要散射光甚至黑暗条件,树林中大树能遮挡太阳强光的照射,又提供了散射光,保证适量的光照,刺激菌丝的生长和出菇。但因树林密度、树叶分布情况不均匀,遮阳效果不一致,为达到食用菌生长适合光照条件,试验分别采用黑白膜及遮阳网2种遮阳方式进行环境调节。

3.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2种不同方式调控栽培环境进行对比试验,在不同环境下对比找出2种蘑菇的生长特点,以及特定环境下2种蘑菇的最高产量。

大棚分东、西2个大棚,东大棚采用遮阳网,西大棚用不透光的黑白双色塑料膜,塑料膜白色面朝上,黑色朝下,以期遮阳阻温,因此西大棚内采光比东大棚弱,光照、温度、湿度与东大棚的环境特征有明显的对比性。

大棚内数据采样点采用U型5点布点,东大棚5个环境测量点位命为D1、D2、D3、D4和D5,西大棚5个环境测量点位命为X1、X2、X3、X4和X5,能代表整个棚内环境的湿度、温度和光照的表达性。棚内采用微喷加湿设备,高度模仿自然环境的湿度,可控性高,又可降温,增加湿度,起到调控棚内的环境,刺激出菇的重要作用。

通过后期管理,每天测量定点单位的光照、湿度、温度和出菇质量的数据,分析数据的得出榆黄蘑和桃红平菇的产量和不同环境下的某种关系。

4 棚内管理标准

4.1 日常管理

大棚内及时清洁卫生,良好通风,有利于食用菌子实体生长,良好卫生条件还可抑制棚内虫蝇的生长,保证生长环境的干净,尽量减少试验中其他不可控因素对试验的整体影响。棚内通过微喷设施保持环境湿度,每天喷水3次,每次10 min,分别是早上7∶00~8∶00,中午12∶00~13∶00,下午17∶00~18∶00,使棚内相对湿度达到90%。具体可根据室外环境适当调节。

同一组试验区内的栽培管理条件与方法等均相同,各项管理措施及时、一致,并在同一天内完成。出菇期只进行环境湿度调控,不使用任何添加剂,不使用农药,病虫害完全采取综合防控,以环境的预处理和卫生维护为主[4]。因为试验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化学药品及杀虫剂,所以需要及时更换黄板,除掉大部分蚊蝇。

4.2 出菇管理

蘑菇出菇开伞后禁止浇水,以免造成蘑菇含水量多,容易腐烂,不易保存。出菇后及时采收,以免老化,甚至腐烂。蘑菇采下后,应及时将菌根蒂用干净清洁的刀具清除,避免其在菌棒内腐烂,影响下次出菇,亦可减少病虫的滋生。生长过程中个别菌棒可能产生杂菌,产生霉变,应及时清理,以免影响其他菌棒的出菇质量。

食用菌采收时应注意,当菌盖边缘还未完全平展时,就要及时采收。榆黄蘑菌盖一旦完全展开,甚至外翻时,菇质即变脆,并已经开始老化,弹射孢子,颜色也由金黄逐渐变淡,既影响产量,又影响美观,同时也不耐运输。所以,适时采收对提高榆黄蘑的商品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收前1 d要停止喷水,采收方法也要注意,要用手托住菌盖旋转采下,尽量不留菇根。子实体采下后要用洁净的刀具将菇根上的培养基料等杂质切掉,一朵一朵整齐地摆放在保鲜盒或框内,摆满1层要盖上报纸或薄膜,再摆下1层[5]。运输时注意轻拿轻放,如不能及时食用或销售,需放置在0~4℃环境下保存。

表1 东大棚榆黄蘑和桃红平菇的生长环境平均值

5 采收记录整理

5.1 环境数据

蘑菇棚内生长环境测量与记录,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1 d测量3次,分别是早上7∶00~8∶00,中午12∶00~13∶00,下午17∶00~18∶00。取样采用5点法,即每个大棚的不同区域固定5个样点,每个样点观测1个菌棒,测量并记录数据。并及时在电脑里进行整理,以免数据丢失。

5.2 出菇数据

每天对10个蘑菇点位进行逐一查看,对已经到采收期的蘑菇及时采收,采收后并记录数据。采收时需要称重,采用差减称量法。所用器具:电子秤,塑料袋(足以装下菌棒),记录本,中型笔等。采收时注意轻拿轻放,切勿损坏菌棒和菌丝。采收后记录数据,菌棒放回原位。

6 数据处理比较

6.1 环境数据

在6月15日至8月15日期间,对东、西2个大棚的温度、光照强度和湿度的测量,并经过对数据的前期处理,对每天3次的环境数据进行整理,得出环境平均数据,东棚见表1,西棚见表2。并在6月15日至8月15日期间,对每个点位每天3次的环境数据平均,然后做成柱形图,待分析总结。温度柱形图见图1,光照强度柱形图见图2,以及湿度柱形图见图3。

6.2 产量数据

产量数据与环境数据相对应,在6月15日至8月15日期间,采摘记录东、西大棚所有点位的榆黄蘑和桃红平菇的产量,并处理得到平均产量。东大棚榆黄蘑和桃红平菇的产量统计结果见表3;西大棚榆黄蘑和桃红平菇的产量统计结果见表4。

表2 西大棚榆黄蘑和桃红平菇的生长环境平均值

图1 东、西大棚平均温度对比

图2 东、西大棚平均光照强度对比

图3 东、西大棚平均相对湿度对比

图4 东、西大棚蘑菇产量对比

图5 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湿度的平均值与蘑菇产量之间的关系

表3 东大棚榆黄蘑和桃红平菇的产量 g/棒

表4 西大棚榆黄蘑和桃红平菇的产量 g/棒

表5 东大棚榆黄蘑和桃红平菇比西大棚增产情况

6.3 东、西大棚产量数据图

根据试验期间所得的产量数据,绘制了便于观察东、西大棚产量关系的柱形图,见图4。

6.4 综合数据图

根据试验期间所得的东、西大棚总的环境数据和产量数据平均值绘制了温度、光照强度、湿度和产量的综合性柱形图,意在直观地分析环境条件和蘑菇产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见图5。

7 结论分析

根据数据可以分析东、西大棚蘑菇的生长环境和蘑菇产量的差异,从而得出结论。

7.1 分析

由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出,蘑菇生长环境1 d之中早上、中午和下午的差别。东、西大棚平均温度没有明显差异,早上25.8℃,中午28.4℃,下午25.7℃,并且中午的温度明显比早上和下午高。而相对湿度与温度相反,中午的相对湿度明显比早上和下午的低。而由图3可以看出东、西大棚内的相对湿度也没有明显差异。但图2显示,东、西大棚的光照强度有明显的差异,经计算发现东大棚比西大棚的光照强度在早上、中午和下午分别高出8倍、10倍和7倍。因此,光照强度成为东、西大棚蘑菇产量的关键性因素。由图5可以看出,东、西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基本没有差异,而光照强度的明显差异,导致了东、西大棚榆黄蘑和桃红平菇的产量差异。

由图4可看出,东大棚的榆黄蘑和桃红平菇的产量明显高于西大棚的产量。由图5可看出,东大棚榆黄蘑的总产量比西大棚榆黄蘑的总产量增产28.2%,桃红平菇增产20.3%。

7.2 结论

试验发现,林下2种遮阳栽培食用菌,大棚采用遮阳网顶棚比采用不透光塑料布顶棚效果要好,增产在20%以上。适量的光照能增加蘑菇的产量,促进蘑菇生长。

[1] 阮晓东,阮周禧,阮时珍,等.榆黄蘑高产袋栽技术.食药用菌,2014,22(5):290~291

[2] 熊芳.红平菇培育条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3(5):1 006~1 011

[3] 池玉杰.红平菇在东北地区的栽培技术.中国林副特产,2006,2(33)

[4] 王庆武.榆黄菇菌株栽培对比试验.食用菌,2011,(1)

[5] 邓春海.北方保护地大棚生料阳畦栽培榆黄蘑技术.食用菌,2014,(4)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院级课题,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基金项目“不同栽培模式下三种侧耳属食用菌中主要营养成分检测与对比研究”(XYYF-16-27);北京市农业科技项目“绿化林地食用菌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0130);北京市“菜篮子”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20140204-37)

猜你喜欢

桃红平菇遮阳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各种遮阳方式在各地区遮阳有效性探讨
Large eddy simulation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n argon thermal plasma jet
桃红又是一年春(同题散文两篇)
等一树桃红
平菇种植记
松桃红石林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宝马740车左后侧遮阳帘无法工作
JG/T500—2016建筑一体化遮阳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