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农产品检测信息化建设成效与强化对策
——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2016-03-17王洁琼翟羽佳堵燕钰吴冬梅罗漪涟翟云忠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0期
关键词:检测站常州市乡镇

王洁琼,翟羽佳,堵燕钰,吴冬梅,张 宇,罗漪涟,翟云忠

(1.常州市农畜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苏常州 213001;2.常州大学,江苏常州 213001)

乡镇农产品检测信息化建设成效与强化对策
——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王洁琼1,翟羽佳2,堵燕钰1,吴冬梅1,张 宇1,罗漪涟1,翟云忠1

(1.常州市农畜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苏常州 213001;2.常州大学,江苏常州 213001)

常州市农业委员会利用信息化手段在乡镇农产品检测建设上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文章阐述了常州市乡镇农产品检测建设重点、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强化乡镇农产品检测的对策。

乡镇农产品检测 信息化 成效 对策 常州

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庞大,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基层监管力量薄弱。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及《关于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要建立与市场准入制度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推动生产经营者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以合格证的形式做出明示保证。出具合格证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开展检测,通过快速检测,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常州市农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常州市农委)从2011年起,全面推进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站建设,先后投入了700万元,将全市41个乡镇(街道)快速检测站打造成全市统一的、标准化的检测站。在样品采样、检测及数据上报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全面实现移动终端采样,检测数据和监管平台无缝对接,实时上传到监管平台、移动监管平台和网格化平台,创新了农产品监管手段,提升了常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1 乡镇农产品检测建设重点

1.1 队伍、条件、运行机制建设成熟

到2012年底,常州市通过加强建设,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了“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农产品快速检测站。同时,该市逐步形成以市级检测中心为龙头、辖市、区级检测站为骨干,镇、生产基地检测室为基础的“四级”农产品监测体系。

(1)队伍建设。全市乡镇快速检测站的检测人员共93人。其中,专职检测人员共计44人,占比47%,在编人员占73.1%,大专及本科以上占94.6%,中高级职称占60%,农学专业占51.6%,整个检测线人员稳定,素质较高,为保障日常的监管及检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工作人员经费、日常工作运转经费等都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2)设施、环境、制度、档案建设。全市41个乡镇(街道)的农产品快速检测站实验室规模适中,房屋布局合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并设有办公室、制样室、检测室等,有条件地区还增设了档案室、试剂仓库等同时,开展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标准建设,在房外的醒目处安装快速检测站标牌,设置检测结果公示牌及群众意见箱;功能室有标牌,人员挂牌持证上岗;建立健全实验室制度及内部其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日常管理档案和检测档案。全市41个快速检测站总投资金额近700万元。其中,仪器设备投资达到550万元。41个快速检测站均建成农畜水产品综合性快速检测站。农畜水产品快速检测仪共198套,农产品快速检测仪每个检测站平均3.2台,畜水产品快速检测仪每个检测站平均2.7台。

(3)运行机制建设。全市41个乡镇(街道)快速检测站总体运转正常。从2015年5月起,在全国首创利用移动终端进行采样,至2016年6月底,共抽检单位近7 000家,被检单位次数超1.3万个,检测样品数近6万个。从抽样-检测-数据上报全过程规范,有记录,可追溯,确保了乡镇检测工作的有效运行。

1.2 利用“互联网+”重点提升乡镇农产品检测服务能力

(1)检测品种的全覆盖。目前,41个乡镇(街道)快速检测站抽检的产品是以当地农畜水产品为主,监测的样品种类主要是当地生产量和消费量较大的,能代表当地农畜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基本情况的。每个乡镇全年抽取总样品数,蔬菜不少于300个、畜禽产品及水产品不少于50个。其中,畜产品不少于10个。为确保抽样工作顺利进行,全年同一单位或同1个人抽样次数,不得超过4次,每次不得超过5个样品。同时,全年抽检计划覆盖所有的蔬菜企业及各行政村。抽样过程中,尽量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采样。农药残留主要检测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依据GB/T5009.199-2003速测卡法;兽药残留主要检测盐酸克伦特罗、孔雀石绿、呋喃唑酮代谢物,检测依据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当检出疑似阳性样品时,立即向当地农产品监管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将疑似样品送有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确证。

(2)检测设备的高配置。2016年,常州市农委根据乡镇快速检测的特点和近3年的运行状况,与仪器公司联合开发了全新的农残速测仪和智能化兽残速测仪,并为每个乡镇(街道)快速检测站各配置1台农残速测仪和1台智能化兽残速测仪。速测仪都配置了无线网络传输功能,样品通过手机采样后,在速测仪上完成所有的检测,再上传至监管平台。检测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真正实现了检测全过程网络化、实时化。

(3)检测数据的互联互通。2015~2016年,常州市政府拿出1 000万元,分2年全面实施农产品网格化监管,对所有的生产主体进行全面普查,并建立“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市、辖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4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强化培训考核,真正实现了“全员、全域、全程、全民”监管,使农产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成效能够在网格化平台上得到集中体现,并通过建立计划任务管理、抽样信息管理、检测数据管理、统计分析预警等模块,进一步提升了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监管效能。

目前,已将市、区县、乡镇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站)的农畜水产品例行检测数据、农产品生产追溯企业检测数据及部、省和外省市到常州市的抽样检测数据,全部纳入到网格化监测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对检测数据的采集、整理、综合分析、结果上报等,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市、区县、乡镇检测数据的互联互通。

2 乡镇农产品检测存在的问题

2.1 检测队伍不够稳定

常州市的农产品监管站是新成立的机构,属于新增牌子,没有增加人员编制,大部分人员还是从农业服务站抽调的,检测人员大部分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员,还要兼农服站的其他工作(如林业病虫检验检疫、植保、农机维护等)。人员有在编、借调、聘用等多种方式。人员少且不稳定,真正能定下心来搞农产品快速检测的人员比较少。现在各乡镇都已经进行了车辆改革,监管站的检测工作大部分都由监管员或检测人员自己下乡采样,没有专用采样车,采样时都是用自己的车辆,采样成本较高,而且也没有工作补贴,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整个检测队伍的不稳定性,影响着整个基层快速检测工作的开展。

2.2 检测全过程追溯不全

(1)采样信息记录不全。2015年,常州市农委邀请第3方评估单位对全市41个乡镇(街道)农产品快速检测站建设情况、运转情况和实验室能力进行了评估。通过评估发现,采样信息记录不全,主要是没有通过手机终端进行采样,部分单位采样后没有及时登记,且采样范围太集中,覆盖面不全。

(2)检测原始数据记录不全。通过对乡镇快检工作的调研发现,检测过程中各类台账及原始记录填写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部分农产品快速检测站没有保留检测原始记录,对仪器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样品处置记录等不重视,特别是对不合格样品复检的原始记录不能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集检验、计量、标准化技术和政策法规于一体的工作,它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和较高素质[1]。乡镇快速检测相比操作大型仪器,如气相、液相来说,虽然操作技能、专业知识不需要那么强,但基本的化学常识还是必须具备的,这就要求检测人员在专业技能上下功夫。

(3)不合格数据处理记录不全。通过查阅台账及原始记录,发现的不合格数据主要是由于仪器操作不熟练、试剂过期等原因造成的。检测过程中,对于不合格数据、产生不合格原因没有分类详细记录,出现不合格样品的复检原始记录不全,不能全过程追溯。

2.3 检测结果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从目前乡镇检测的状况看,上报至平台的数据合格率超99%,还有潜力可挖。要转变思想,及时发现问题,把被动检测转变为主动检测,不仅对上市前的待售样品进行速测,而且还要不定期地对水产品的苗种、各类蔬菜不同时期(如生长期、成熟期、待售期等)的样品进行抽检,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基层如何正确用药进行宣传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作物的用药情况,摸清底细,进行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真正发挥快速检测作用,提升监管优势,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 强化乡镇农产品检测工作的建议

乡镇快速检测是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各级政府都应高度重视,不断推进乡镇快速检测工作的发展。但要确保乡镇快速检测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要发挥监管的作用,加强各方面的工作。

3.1 坚持宣传推广,提高基层检测的主动性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广泛宣传,要让基层人员充分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实行地方政府负总责任,农业部门负监管责任,农产品生产者为第1责任人。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国家机构改革后,食品安全全部纳入食药监局管理,而农产品进入市场前,包括进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前,以及收储运环节,则由农业部门管理。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要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放在重点工作之列,全面加强快速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使农产品检测真正成为政府机构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参考,并为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做好坚强的后盾。

3.2 加强内部体系建设,更好发挥多功能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镇快检工作的开展,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发挥其多功能作用。

(1)发挥培训的作用。要继续加强对乡镇监管站检测人员的检测技能、实验室管理水平等进行培训考核,建立起完善的人员培训、考核和流动机制,通过开展技术大比武、定期评优、检出不合格样品等多种形式,激励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稳定人员队伍,使乡镇农产品监管有手段,显成效。

(2)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常州市农委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农产品监管一直走在江苏省前列。从2014年开始,成功开发利用移动终端进行产品抽样、投入品查询和监督检查;2016年与仪器公司联合开发成功了农残速测仪和智能化兽残速测仪,检测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采样,在速测仪上通过无线WIFI下载检测任务,完成检测后,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并直接打印检测结果。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采样和检测全过程有记录、可追溯,并且不得修改任何检测数据,进一步规范了检测人员的操作过程,也准确、及时地反映了基层检测的实际情况。

(3)发挥流动检测的作用。目前,乡镇检测人员检测1个农产品时,从样品前处理到结果打印不超过半小时,而且从手机采样到样品检测可以不用台式电脑,更适合到基地、企业开展现场流动检测,提高了基层监管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流动检测也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4)发挥检测数据的作用。在乡镇快速检测过程中,要时刻留意数据的变化,对于合格数据和不合格数据都要善于运用分析手段,使疑似阳性结果的处理更加程序规范、记录齐全。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摸清企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和生产过程情况,为农业生产主体做好指导和技术服务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各级政府和农产品监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下一步实行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做好技术支撑。

3.3 强化公益性质,争取财政资金支持

目前,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第一要位,但从常州市乡镇检测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如乡镇检测人员兼职工作多、积极性不高、没有采样交通工具、村级协管员职能没有落实到位、采样补贴无法下发等。从2014年开始,常州市农委为全市41个乡镇(街道)基层监管人员配置了2台移动终端,并且所有工作流量全部都由政府买单。但今后如何发展,如何保障长效机制的顺利运营,就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快速检测的公益性质,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渠道,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更好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1] 陈晓华.2013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形势与任务.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1):5~9

[2] 陈晓华.2014年农业部维护“舌尖上的安全”的目标任务及重要举措.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4):3~7

[3] 罗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和展望.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4):3~6

[4] 韩宇,朱天稳,丁秀云,等.菏泽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及完善措施.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5):33~35

[5] 韩沛新.推动我国绿色视频快速发展的策略分析.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6,(3):7~11

[6] 毛艳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经济法调控.法制与社会,2010,(1):109~110

[7] 王琬琼.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4~18

[8] 刘光德.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1):23~25

[9] 李志纯.农产品质量安全理论与实践.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0] 李志纯.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思考.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1):18~19

[11] 王洁琼,吴冬梅,王博超,等.常州市乡镇农业快速检测站标准化建设实践与思考.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4,(3):199~200

[12] 许志辉.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与标准化,2012,(1):30~33

[13] 熊忠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26~28+40

[14] 程楠.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调查与思考.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1):12~14

[15] 陈红华.国内外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比较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21):5~6

猜你喜欢

检测站常州市乡镇
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检测站在重庆正式投用
教师作品
地下汽车检测站建设的约束条件分析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河南省超限检测站四级联网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