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16-03-17向继红
杨 洋, 向继红, 李 俊
肿瘤护理
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杨 洋, 向继红, 李 俊
目的 研究静脉留置针(venous indwelling needles)置入相关感染发生率,并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静脉留置针置入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留置针相关感染发生率,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纳入患者共计540例,留置针相关感染患者共计19例。年龄>60岁,经常感冒,穿刺前白细胞低,不输注抗生素,操作人员年资≤1年为感染发生率高危因素(均P<0.05)。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与感染发生率正相关(P=0.037)。结论 静脉留置针相关感染高危因素为老年,经常感冒,穿刺前白细胞低,不输注抗生素,操作人员年资低,留置时间过长,使用过程中应尽量注意或避免上述危险因素。推荐留置针留置时间<72 h。
静脉留置针; 感染; 相关性; 危险因素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能够延长浅表静脉穿刺的时间间隔,减少对血管的破坏,从而达到保护浅静脉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有助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但是,静脉留置针置入时间长可能导致感染等并发症。Maki[2]报道美国每年静脉留置针感染患者约有50万,而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要高于报道人数。留置针相关感染的治疗费用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静脉留置针相关感染发生率并分析感染危险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1 入组条件 纳入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后行静脉留置针置入的患者,均为自愿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且需长期静脉补液;穿刺前无菌血症,体温<37.5 ℃;无碘及肝素钠过敏史;除外自行拔除留置针者及留置针自行脱落者;除外糖尿病及感染高危患者。
摘录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感冒病史,抗生素输注(留置针置入后),置入前白细胞,留置针类型,操作人员年资,感染发生时间,感染发生时体温,留置针细菌培养结果。
1.2 护理操作及判断标准 留置针置入部位:前臂、手背;护理:每日输液结束后进行碘伏消毒处理,并以肝素钠封管;保留时间72~96 h,不超过96 h;如发生液体渗漏、留置针置入处红肿等及时拔除留置针,另选部位置入。
根据CRB诊断标准[3-4],留置针相关感染判断:(1)留置针置入后无明显其他诱因如腹腔感染、切口感染、术后吸收热等患者出现寒战、发热(体温>37.5 ℃)甚至高热(体温>39 ℃);(2)留置针处皮肤红肿伴或不伴疼痛,局部皮温升高;(3)如有上述因素存在,立即拔除留置针,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并将留置针导管用灭菌剪剪下近心段2~3 cm送细菌培养。拔除留置针后患者体温下降,或留置针导管细菌培养阳性,均判定为留置针相关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及χ2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特征 见表1。
表1 540例静脉留置针相关感染因素分析
2.2 感染发生时间 研究中,静脉留置针置入后无渗漏、红肿等并发症的情况下,均保留不超过96 h,中途不进行更换。留置平均时间为58.2(9~94) h。感染最早发生时间为16 h,最晚发生时间为91 h。
共计19例(3.52%)发生静脉留置针相关感染。其中留置针套管细菌培养阳性14例,仅穿刺处红肿伴发热在拔除留置针后体温下降5例(细菌培养阴性)。细菌培养显示感染菌种分别有:大肠埃希菌3例、粪肠球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念珠菌1例。发生时间:<24 h 2例(10.53%);24~48 h 3例(15.79%);48~72 h 5例(26.31%);72~96 h 9例(47.37%)。显示出随着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感染发生率逐渐升高(P=0.037)。
2.3 静脉留置针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纳入患者年龄,性别,感冒病史,所患病种,穿刺前血白细胞值,是否抗生素输注,留置针类型,留置针置入部位,操作人员年资共计9项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60岁,经常感冒,穿刺前血白细胞低,不输注抗生素,操作人员年资≤1年,发生留置针相关感染的风险明显升高(表1)。
3 讨论
赵丽群等[5]研究发现心内科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部位的选择与感染发生相关,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脚部、手背部及前臂。美国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准则明确指出,应尽量避免于下肢留置静脉导管[6]。下肢静脉留置针发生感染风险高的原因可能与下肢离心远,容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有关。谢伏娟等[7]报道手背部感染率高于手臂,其原因可能为手背活动较多,手背部带菌数较多,患者洗手依从性差。本研究中穿刺部位选择为手背及前臂,两者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840),可能原因或与患者疾病类别不同和相关病例数较少有关。
本研究发现护理人员工作年限与感染发生风险有关。工作时间少于1年者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导致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高年资护理人员,因此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注重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
静脉留置针目前应用广泛,因静脉留置针引起的相关感染例数也逐渐增多,一旦发生,治疗难度大、费用高,因此对静脉留置针相关感染高危人群的筛选及危险因素的探索有极大的临床意义。本文结果提示,老年,经常感冒,穿刺前血白细胞低,不输注抗生素,操作人员年资≤1年,留置时间过长为静脉留置针相关感染的高危因素,建议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超过72 h,对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采用留置针置入。
本研究患者数量较少,可能存在统计偏倚。同时本研究对留置针静脉营养研究未考虑到药物渗透压及pH值,且未设置中心静脉输注对照组,故此,下一步将计划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更多受试者,以期得到更为可靠的数据,更好地指导护理实践。
[1] STRAUSS K W, ONIA R, VAN ZUNDERT A A.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use in Europe: towards the use of safety devices[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8, 52(6): 798-804.
[2] MAKI D G. Invitro studies of a novel antimicrobial luer-activated needleless connector for prevention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J]. Clin Infect Dis, 2010, 50(12): 1580-1587.
[3] BETJES M G, VAN AGTEREN M. Prevention of dialysis catheter-related sepsis with a citratetaurolidine-containing lock solution[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4, 19(6): 1546-1551.
[4] SOLOMON L R, CHEESBROUGH J S, EBAH L,et al.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of taurolidine-citrate catheter locks for the prevention of bacteremia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hemodialysis[J]. Am J Kidney Dis, 2010, 55(6): 1060-1068.
[5] 赵丽群,田斌,贺艳,等.心血管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细菌定植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 39(5): 483-487. [6] O’GRADY N P, ALEXANDER M, BURNS L A, et al. Summary of recommendations: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J]. Clin Infect Dis, 2011, 52(9): 1087-1099.[7] 谢伏娟,刘秋秋,贺吉群.不同清洁洗手方法对外科手消毒效果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5): 923-925.
610081 四川 成都,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普外科
杨 洋,女,主管护师,从事普外科临床护理工作,E-mail:yangyang_n@sina.com
李 俊,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从事普外科常见疾病特别是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E-mail:junl_paper@sina.com
10.3969/j.issn.1674-4136.2016.06.022
1674-4136(2016)06-0415-02
2016-05-11][本文编辑:钦 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