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英语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3-17韩浩
韩浩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目标。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语言基础与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那么,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一般来讲,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冒险精神、独立性、创新意志等这些优秀品质。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从这些方面、多角度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转变教学观念
英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首先自己应当要具备这些能力。如若教师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是绝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明确指出,教学内容的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应当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提倡合作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此外,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教师的评价工作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开放式、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的教学形式,以此培养出能灵活运用英语的可用人才,服务于社会。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当积极地改变教学理念,大胆地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创设学习情境
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动机,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可以通过设置一组相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相关结论,达到英语教学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教材《Grammar II》一节时,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掌握主动句与被动句中主语的区别,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来帮助学生形象记忆与理解:在Tom looks after his brother carefully与He was taken to the hospital ten minutes ago这两句话中的主语有什么样的区别?哪个句子是主动句?哪个句子是被动句?并找出在各句子中主语与动作之间的关系。汉语中也存在着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句式,学生通过迁移,将汉语中的教学方法使用到英语学习中,从而很快就得出正确的答案,知道在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从而更好、更快地理解与掌握什么是主语。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当前问题,并通过自主的思考、研究、归纳得出相关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他们思维的发散,刺激了他们大脑飞速的转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营造课堂环境
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学实践证明:严肃、呆板、封闭的教学课堂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器皿,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质疑以及积极解疑,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需要广大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教学实践。此外,教师还要小心呵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循行渐进地进行引导,并鼓励学生这种创新精神,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科学的教学环境,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英语学生的兴趣以及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8AUnit2《Friends》一节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好朋友,以及与好朋友之间的趣事与友谊,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进而再进行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教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开端;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发现与探索课堂教学新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发展与进步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靳艳玲.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14):76.
[2] 杜珍.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快乐阅读,2011(12):69-70.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华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