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为什么不想长大?

2016-03-17毋俊芳

莫愁 2016年3期
关键词:儿童期内疚感黄豆

毋俊芳



他为什么不想长大?

孩子犯错后为啥讨好你?

山东济南一读者来信咨询:我3岁的儿子把黄豆瓶滚来滚去,还用脚踢。只听哗啦一声,瓶盖开了,黄豆撒了一地。儿子愣了一下,然后飞快地看了我一眼,赶紧把黄豆捡了起来,捡完后,儿子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我身边,并问我要不要喝水。我不作声,他嬉皮笑脸地对我做鬼脸。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已经知道犯错后要讨好你呢?

答:案例中孩子的表现就是内疚感发展的表现。

1.孩子两岁左右,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逐渐发展出因为行为上的过失而体验到特定情绪的能力,即内疚的能力。内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意识情绪,同时也是一种道德情感。一个缺乏内疚感的孩子,不易对自己的过错进行反省,更不会自觉做出弥补性的行为,这将阻碍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责任心的发展。

儿童最初内疚感的产生是与简单的、具体的事件相联系的,如打翻了水杯、弄坏了玩具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引起儿童内疚的事件逐渐变为一些抽象的、复杂的情境,比如戏弄他人、说谎等。

2.一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内疚是一种负性情绪,没什么意义。其实不然,内疚情绪是孩子情感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适度的内疚情绪体验,对于孩子的成长很有必要。

因为孩子在体验内疚的同时,会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等不愉快的体验。也正因为这样,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并遵守规则。“不愉快不舒服”的记忆会让他在做出某些行为之前,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有效地抑制冲动行为的产生,这对于孩子自控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3.同时,家长也要注意,不要用内疚感来绑架孩子。不要人为地给孩子制造内疚感,尤其是本不属于他的内疚感。即使孩子有了过失,也要允许他在做出弥补的行为之后,让内疚感从此了结。这样才能让他成为他自己,也才能重新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

他为什么不想长大?

江西南昌一读者来信咨询:儿子过7岁生日时,说人要是永远不长大该多好,听得我们心里一紧。儿子接着说:“我每天要弹钢琴、学英语、学拼音、学写字。我都没时间玩了。长大有什么好?”如今的孩子,为什么不想长大?

答:1.在当下儿童的成长中,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和各类活动,都成为了孩子长大的任务。孩子的生活,少了顺其自然,成长本身的乐趣和价值被忽视了。另外,长大还被家长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正面评价,这带给孩子重重压力。长大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当成为一种任务时,就会剥夺孩子作为孩子的权利。每一个孩子都是渴望长大的,但那种渴望是自己可以像一个孩子一样长大。

2.“尊重儿童”是大多数父母都认同的教育观点,但在实际养育中,许多家长却不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常做“拔苗助长”的事情,只注重孩子学习技能的培养,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和习惯培养却很少顾及。儿童期,就是让孩子积累生活经验和体验成长的过程,孩子的大脑就像一个银行,儿童期就是往这个银行中储蓄,储蓄的越多,将来受益就越大。儿童期的意义就在于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受童年的乐趣,而非是家长视角下的要求与束缚。

3.学习基础、生活基础、身体基础和与他人合作的基础,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这些都是在孩子成长中慢慢积累的。所以,成长不仅仅是成绩,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因为,成长需要梦想、友谊、兴趣、快乐、自信、坚韧、勇气和决心的滋养。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他们的各种能力是慢慢培养出来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是以提倡让孩子在活动与发现学习中去慢慢培养能力、塑造个性。

在孩子长大的问题上,家长要有清晰的认识,应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享受成长的快乐,而不是强迫孩子学习各种特长技能,却忽略了成长路上的风景。

(作者系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朱璐zhulu83@126.com

猜你喜欢

儿童期内疚感黄豆
别用内疚感绑架孩子
拆屋效应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我的儿童观
数黄豆
引导妈妈调整情绪,促进孩子积极发展
内疚也是病
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做平等父母,勿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