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陌上乾红(外一篇)

2016-03-16周晓东

翠苑 2016年1期
关键词:芽叶梅树中庭

作者简介:

周晓东,1974年11月出生,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第19期青年作家读书班学员,现供职于宜兴市建设局办公室。作品见诸《中国艺术报》《青年文学》《雨花》《红豆》《黄河》《西湖》《太湖》《翠苑》《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报刊,散文《湿润》入选《2006-2007年度江苏散文双年鉴》。

暮色沿着阡陌轻轻地压下来,整个乾元茶场就像丝绸或月光一样静谧。瓦蓝的天边,升腾起小米粥一般稀薄而散淡的香味。风像鸟群,一阵阵掠下,小楼前的广玉兰开得还是那么好,小白星星在浓繁的叶子里眨着眼睛,发出一百座花园的香气。

芽叶们浸透了春天里最浓烈、最甜美的泥土芳香,与我们随时交换着愉悦的眼神、温润的体液。在青砖楼房里的某一间找到一个角落,安静地坐下来,忽然就逢着了《秦桑曲》。在春天的黄昏,在太华古镇的腹地,在乾元茶场,遇到这样一支好曲子,仿佛在月光下遇到一个好爱人,她简直静美得无可挑剔。

曲子的来处,是一架闲适的古琴,是一片偌大的茶海。老纺车一样的古琴,汤卓敏的手指在琴弦上轻轻抚过,我好像看到了那时在祖母一样老的老房子里坐着的、正在当户纺织的温雅绣女。月光下的茶海,汤卓敏仿佛倚在绿窗下,垂着长睫,掩着泽湖,任由自己的内心漾开一杯渐烫的红茶,一片绵长的茂林修竹。乐声且徐且行,花语纷纷扬扬,简单而纯真,温柔而热烈,让每一位聆听者都想起自己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光。

一个山庄的春天,一段品茶的时光,让我慢慢看清另一个世界的面容。在微微敛起的幽暗的光线里,我的心情渐复平静,灵魂宛如牵着春天的手,游走在一片素淡的原野、一片水波不兴的宽阔湖面。手指在昏黄中摸索着,每一根手指像每一颗心,试图碰触到春天最想碰触的某一根弦上的某一个点。

在时断时续的花香里,汤卓敏迎着风,一心如月,向内观望,提按快慢,纵敛舒卷。心事追随着她,在安静中无可逃匿。月光一丝一丝,无比坚定地侵入她的发丝,纠结、缠绕,她也不知道。她太专心了,以至于听到的只有寂静,只有芽叶在纵横交错中的淋漓元气。无数次的心追神遇,使她对居住在大地中央的每一枚芽叶的心性有了一种超乎寻常的洞悉,每一片叶子都是天使,每一个时刻都是永恒,发出一样的、又完全不一样的声音——哪怕不发音,就那么静静地待在那里,虚度春天里所有的光阴,在她眼里,也都是一颗美好的心、一件上好的乐器、一曲动人的乐音。

汤卓敏说,葳葳蕤蕤的红色,是她少女时代最虔诚的向往,那么富贵冶艳,那么五彩斑斓,整个世界就像浸在华采的春日里。耕作、制茶、喝茶,成了她最美好的梦想。彼时的她,长发如瀑,艳惊四野。她家的背后,是太华山间一条长长的溪流,每年三月初三到来的时候,花朵肆意绽放,精灵微笑呢喃,蝴蝶定期相会。每每此时,汤卓敏总是站在那高高的山冈上,如痴如醉地吹起芽叶,早上对着东方吹,傍晚对着西方吹,光线一片一片,太阳像薄雪似地覆盖了她的身体,她的脸颊上终于浮上了一层金辉,嫩绿的芽叶和她的双唇紧紧地长在了一起。汤卓敏和芽叶们一起耳磨厮鬓的时候,时间的脚步移动得很慢,慢过了时间本身。

白居易在《夜琴》中有言:“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在自弄和自罢中,汤卓敏深深地陷入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忘怀俗事,不知今夕何夕、今世何世。这真有点像书法中的狂徒怀素,那么一副懵懵懂懂的状态,“有人戏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低调地不动声色地言说。至今,神仙也无法弄清楚她当时的内心所想,她就这样怀抱着竹篓,义无反顾地向着山林的深处走去了。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对山临水,林壑清幽,茶园一一铺开,清逸的泉水汩汩而出。

真的,世界的本质就在于它有一种味道。汤卓敏手上的每一枚芽叶都来自一株茶树,每一株茶树都来自一行田垄,每一行田垄都来自一片原野……这是一个安静有序的过程,每一枚芽叶都是她的一个知心伙伴,甚至就是她自己,文心一样机敏、诗人的衣衫一样纯净、赤热的番石榴一样火红。每一枚芽叶的成长,都用去了汤卓敏几乎所有的时间,白天沐浴在阳光下,晚上沉浸在月光里。那些白天并不嘹亮的声音,到了夜晚有些发潮,但潮得正是合适——在这样一个绵长的夜晚,想起许许多多的茶事,因为有了太阳和月亮的辉耀,也就变得像阳光和月光一样温暖和安静了。

那么,现在就不妨想象一下,审美经验和生命态度下的情趣,就是一种关乎生命最高秘密的隐喻和福音。幽深曲折的路径,繁复低调的张扬,太华山携有春日里无所不在的繁华。汤卓敏在田垄间飞针走线,被一株超乎简单却又异常丰富的枝条缠绕着灵魂。一个女子的头,就这样深埋在田垄间,于土地之上,飞翔的是一种名叫乾元红的东西;于心里,芽叶的光亮则写满了世间每一寸光阴最动人心魄的韶华,谁能说它不是一个女子期待的明媚春光!

芽叶的质地,是用语言形容不来的。而它的鲜艳,我只好说它像盛开的花朵一样鲜艳。汤卓敏仿佛腿上生云、背上长翅,一日行千里的样子,每一天同一个腔调摇下来,却又无不羞涩地收藏起每一个辽阔的细节。她匍匐在地,与芽叶们对唱着,渐渐地,阳光铺满了大地,月光洒满了湖泊,山岚蒸腾、雾霭袅袅……这是在太阳底下田间劳作时生命的愉悦,还是一灯如豆的夜晚生命里最本真的疼痛?它多声部、无指挥、无乐谱、无章法,却又浑然天成,那样深邃、静虚、温润、宽恕,像月光下的水面,缭绕绵长,一旦有微风吹过,便泛起细细的涟漪、粼粼的波光……

在汤卓敏与芽叶们长时间的凝望和对视中,大地真切地洞察了世间的一切美好,泥土“哗啦啦”地自己翻开,灵异的种子飞身钻入其中,嫩绿的心尖尖齐齐地把头伸向了蓝天,眼神里充满了热爱,在无声的信赖中一起变成了燃烧的乾元红。那些小得像小云朵、小萍朵一样的乾元红啊,有点迷离,有点苏醒,相互簇拥着、挤挨着,一层盖上一层,一层浓似一层,层层递进,一路欢唱,终于逐渐汇聚成乾元茶场里一百场春天合起来的光芒和交响。

乾元红,一种感恩的红,一种真切的女儿红。暮色渐深,把感恩搁在心里,灵魂便无限趋近于女儿红,想来没有比这更缠绵的事了。我从清水里舀起清水,从倒影里舀出倒影,从梦境中舀出梦境,从心里最深的地方——那月光里舀出月光……那些由阳光衍化而来的月光,真蓝、真多、真亮啊!阳光虽然下去了,但是到处还是热的,有着一种在清凉和温润中不易被觉察的温暖。周遭的色彩,也由热烈而素淡而孤寂而清寒,层层蜕变,层层淡远,而那种永存于心的暖色,却成为一种不变的成色,一种永远的感恩。

汤卓敏说,有时,她索性想躺进那月光里,与其共同漂浮、流荡、迷醉,须臾不分离。这样,她就会同绿树、清泉、大地一起,虔诚地感恩着这个世界了。

此时此刻,我的目光是平静安详的,灵魂却游走在绵延的山谷和茫茫的宇宙。饱吸一口汲有日月精华的松香,抚一抚那些被茶水洇过的深深浅浅的痕迹,灵魂也如这些自然之物,带有了质朴的气质,天和人仿佛浑然一体。

春日将过,初夏将至,又是一个夜晚降临,空气中弥漫着湿润和清新。我照例在案头上摆开杯盏,摊开书卷,书房似乎一下子亮堂了许多,四周岑寂了下去。

月色如袍,我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心动时光!

相互抱着的眼眸

新春刚过,雨水便开始了不断降临的历程。

D先生的书房,就依偎在一片向阳的山坡上。书房内有中庭,中庭里有梅树三两株,绿萝若干缕,游鱼十几尾,山石兀立,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D先生是一个极好翰墨丹青的人,他的目光常常驻留在从水开始的地方。D先生着实喜欢雨落下来时的原初状态,飘忽的、晶莹的,使人神闲气定,一直落到尘泥才被篡改。在那些春雨缠绵的日子里,D先生一直待在书房,忙着自己手中的活计。有时,也会用一柄古朴的葫芦瓢,伸到檐头下,截住清亮的雨水,放入平坦的端砚,再取一锭徽墨,缓缓地研动。此时,纸上梅树、雨中梅树一起静悄悄地绽放出花朵,书房里充满了恬静的气息。

雨后初霁。春风像云朵那样,在D先生书房中庭的窗户前一片一片地移来移去。那些大大小小的云朵,落到了大地上,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景致:落到了池畔,就变成了春草;落到了柳梢,就变成了嫩芽;落到了梅枝,就变成了梅花……春天的风,像极了那漂泊的帆,载着那些大大小小的精魂,静静地泊在了D先生的书房内、中庭里。

惠、芳、群、莉、葭,5个抱琴的女子,摸着春天的心脏,闻着春天的花香,将春天一层层打开,再一层层掩上。最后,沿着春天的脉搏,走进了春天的深处,走进了D先生的书房,她们和梅树已经完完全全地合成了一个。她们不是梅的朋友,她们就是梅,是梅的五重花瓣,是一双明亮的眸子紧挨着另一双明亮的眸子,是一个美好的身体持抱着另一个美好的身体,互致问候,相互照亮。

5个女子坐得多么整齐,阳光把她们的影子搬来搬去。忽然,惠朝着阳光深深地望了一眼,转过身子,将芳、群、莉、葭领到一株梅树前,安静地坐下,让自己变成一片洁白,跟着时光、跟着乐曲走下去,走上来,再走下去。每一件乐器都对应了一段最适宜的曲子,每一段曲子都对应了一个最适宜的情境。《渔舟唱晚》,是“洒落的谷粒”,静静地铺满整个乡村院落;《木兰辞》,是“一片幽兰”,春天广袤夜晚里最富“怜”意的青涩;《秦桑曲》,是“我身体周围的水”,触摸着灵魂逶迤曲折地进入身体;《禅院钟声》,是“壶中日月山水长”,宛如世界只剩下信赖和爱;《梅花三弄》,是“众神赶往这里”,只要安静地种植,每一个人都与众神同住……惠的那双手,被阳光渐渐镀亮,仿佛一枚蝴蝶,随时可以展翅而飞,羽毛一样的手指,在风中变得越来越软,软得像上帝手中的掸子,可以拂去尘世里的微尘。

5个女子,在慢慢地摸索着,终于接近了一朵花。惠用鼻子嗅了嗅,很贪婪的那一种,好像全世界就只有这一株梅树,仿佛这一株梅树就只开着这一朵五世单传的花朵。那种深情、那种迷醉,像是要占尽全世界的芳香似的。时间沿着藤萝缓慢地行走,琴声和阳光无限亲近。清澈的泉水,在静寂的中庭叮咚作响,梅花“噗噗”落下的沉着和编钟坐地生根的沉着,没有一丝两样。而琴弦的起伏、音色的清亮和音质的远播,以及她们各自获得的喜悦,也没有一丝两样。

一朵花,像人一样,她的香气就是她的性格,梅花有梅花的性格,一如桃花有桃花的性格。琴声和花朵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同鸟儿可以化身为花,花能化身为鸟儿。惠、芳、群、莉、葭,在春天的剪剪风里安静着、芬芳着、馨香着。她们在聆听花开的声音,她们听到了水在花朵里流动的声音,潺潺的、涓涓的。她们的手指划过琴弦的时候,她们在心底慢慢筑起一个个守慢、从容的家园,柔柔的、嫩嫩的。在这个世界里,只要有高度的安静,还有什么不可以抵达?5个女子,和其光,同其尘,她们以拥抱月光的方式,将D先生的书房转化和提炼成一灼小小的阳光,永远地种在了春天和梅树的心里。

D先生的书房,也因此而浸透了梅香和琴音,浸透了5个女子缠绵的心事。这很像烘焙新茶的角色,是轻盈明亮的少女,还是清纯灵巧的村姑,品尝一下她们焙好的茶,咂一口,再咂一口,不止是品到了细腻的指法,还有不同心性的渗透。也很像待在雨季书房里的D先生,任由清泉如月光一般在大地上安静地流溢,渐渐漫过中庭,漫过书斋,漫过D先生的心头。此时的D先生,终于有了一种绵长的呼吸和真切的暖意。

5个女子,她们踩着同一个节奏,把心贴在梅树上,在春风中将梅花一朵一朵地唱响,唱得愈来愈芬芳、愈来愈嘹亮。花开如风,鸟鸣如雨。大珠小珠般的点,在心旌轻轻跃动,晕润曼延的淡淡墨痕,在D先生的体内潮涨潮落。

季节,正愈来愈清晰,愈来愈明亮,向我们款款走来!

猜你喜欢

芽叶梅树中庭
十五夜望月
‘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加工工艺研究及品质评价
茶树夏季紫化芽叶制作绿茶与红茶的主要内含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应对茶园春季霜冻害的减灾新途径
——霜冻芽叶产品研发思路与实践
十五夜①望月
中庭形式及天窗面积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煮梅
群体种茶树紫色芽叶的信阳红茶适制性研究
病梅记
野生杨梅树低干嫁接换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