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016-03-16郭晓明
郭晓明
[摘 要]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企业内部存在的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不强、企业管理能力弱、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水平较低等问题,以及外部存在的金融体系不完整、融资渠道单一、担保机构不健全、金融机构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对企业内部应加强管理,提高能力水平和信用水平,对外应采取完善金融体系、健全担保机构、增强政府支持力度等对策,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相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5.6 [文献标识码] B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因此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度很高,融资的对象一般是以银行为主,其他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为辅。但是对于银行来讲,开展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所需成本较高,收益较少。基于这个原因,银行不愿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在中小企业的放贷业务上,在我国国有四大行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在这方面的业务比重较高,其他三个银行的比重都较低。在银行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矛盾当中,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在改善融资难困境的同时减轻银行的负担。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一)相关概念
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国内外有不同的说法,据现行《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是指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雇佣人数一般小于五十人,由一人或少数人提供初始资金而形成,管理方式一般是由出资人(业主)直接管理,很少受到外界干涉影响。
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阐述对融资的定义,融资是指为取得资产而采取的货币手段,狭义的融资指的是资金的融入,采用一定的手段或渠道,从资金所有者进行资金的筹集过程。广义的融资指的是金融活动,既包括资金需求者资金的流入活动也包括资金供求者资金的流出活动[1]。
(二)现状分析
1.融资规模。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仍然以小贷款,多数量为主。表1表示我国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根据数据显示。贷款金额在10万-50万之间的企业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7.2%,贷款金额大于1000万的企业所占比例最低,为5%,其中贷款金额小于50万的企业所占比例超过总数的一半,达到54.1%。
2.融资成本。现阶段,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于银行借款或者是小额贷款公司,表2表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年利率。根据数据显示,年利率在5%-10%范围内的企业占据了大多数,为59.4%,其次年利率在10%-15%范围内的企业所占比例也很大,为26.6%。其中,大于30%的企业比例最小,为1.8%。根据中国新闻网发布的新闻称,2015年6月28日,审计署在抽查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金额中发现,利率上浮幅度最高达到75%,在此基础上,中小企业的贷款仍然十分困难。
表2 我国2013年中小企业借款年利率
数据来源:2013年中小企业融资报告
3.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可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大部分是依靠外源性融资,即通过银行、政府、小额贷款公司等部门进行资金的筹集,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一)内部问题
1.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不强。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投入资金不多,缺乏抵押资产和抗风险的能力,并且经营模式单一,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只能跟随市场潮流,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企业各项运营水平指标都比较低,直接导致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的不足又会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弱,从而行成恶性循环。
2.企业管理能力弱。我国的中小企业有很多还是“家族氏”企业,企业更多的是关注股权、控制权。[2]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一般是家族的内部人员进行经营管理,没有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使企业管理能力弱,发展的后劲不足,融资难度很大。
3.财务信息不透明。很多中小企业因财务管理不完善,使企业的财务信息不透明,与投资者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当企业的财务信息不能完全被投资者或者金融机构所掌握,那么资金的供给方就会对该企业缺乏还款信心,就不会轻易的将资金贷放或者投资给企业,导致企业融资困难。
4.信用水平较低。在中小企业中,有的企业往往在申请贷款后,不能及时将本金和利息归还给金融机构,导致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愿意把钱借给抵抗风险能力差、伴有信用危机的客户,使企业融资难度大大增加。
(二)外部问题
1.金融体系不完整。我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垄断程度比较高的市场,由于历史问题,金融机构主要服务于大型国企,对中小企业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服务体系。若中小企业按照正常金融机构的贷款标准来进行融资是不合适的,无论是在信用评价还是运营效率等方面,都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若达不到放贷标准,没有资金的输入就会限制一些有前途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2.融资渠道单一。我国的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是十分困难的,若想获得资金,除了依靠企业业主的个人财产和股东财产资金外,就只能从金融机构等中介处获得,融资渠道十分单一。虽然在资本市场中,也存在一些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块,但是,发行债券的审批标准和管理办法为中小企业设置了一个很高的门槛,进入资本市场公开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难度系数很高。
3.担保机构不健全。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透明,容易产生信用问题。而社会的担保机构又不健全,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担保服务,使中小企业缺乏抵押品达不到金融机构的放贷标准,从而向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变得困难。
4.缺乏金融机构激励机制。金融机构愿意向大型国企提供资金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型国企所需资金数量大,在放贷过程中的收益高。而中小企业所需资金数量少,在放贷过程中的收益远不如大型国企,银行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考虑,若要放贷给中小企业,就要提高贷款利率来补偿自己的损失,而贷款利率是由国家来控制,国家的政策都是大方向的,对大型国企的关注度要大于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度,所以,目前对金融机构没有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金融机构只有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标准,将其拒之门外,限制了企业的发展。endprint
5.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尚未出台一个标准的法律体系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可能出现的各种行为。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不规范,相对于大型国企的地位不平等等都没有统一的立法。而面对融资问题时,无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都对其不重视,这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意见
(一)内部问题解决意见
1.加强企业管理,提高能力水平。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企业管理,这样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能力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无论金融机构有怎样的贷款标准,有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一定是凌驾于标准之上的,向金融机构融资的道路上就不会出现层层阻碍。
2.提高信用水平。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24箴言的一份子,中小企业要牢记在心。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要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做到财务透明,信息透明,无论在向投资商争取投资时还是向金融机构借款时,都能够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完全和对称。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提高信用水平,按时将融资的本金和利息归还于资金的供给者,积极偿还债务,使其能够放心地将资金投放到企业的运营中,支持企业的发展。
(二)外部问题解决意见
1.完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需要完善金融体系,不应将服务对象仅仅局限于大型的企业,要为中小企业设立专门的服务标准来支持它们的发展。例如设定中小企业的评价等级,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生产规模,运作成本、真实收益等运营指标设立评价体系,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为符合标准的企业及时提供资金,以免影响企业的发展。
2.健全担保机构。按照市场的要求,可以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可以是民营也可是国营,根据银行提供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标准,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与银行风险共同承担,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力的保障。
3.增强政府支持力度。在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方面,政府要适当的对给中小企业贷款数量比较多的金融机构予以补贴,支持这种服务。或者政府可以直接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予以相应的资金支持。在法律法规体系上面,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立法标准,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给中小企业相对适合的融资环境,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融资渠道方面,政府首先要对金融机构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毕竟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都是金融机构。改变金融机构可以辐射到很大的范围。其次要对资本市场进行改革。毕竟资本市场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渠道,市场的力量足以强大到可以很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政府应该降低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审批、信用评价等指标的标准,设立适合中小企业进入的门槛,发挥市场的作用,解决这一问题。
[参 考 文 献]
[1]徐洪才.中国资本市场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林毅夫.发展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J].瞭望新闻周刊,2000(16)
[责任编辑:王凤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