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2016-03-16朱保香李勇王姝惠

商业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

朱保香++李勇++王姝惠

[摘 要] 近年来,以家庭经营为主,采用集群式发展和直销模式的县域微型企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体现在为社会提供产品、创造财富的能力。随着县域微型企业快速发展,县域微型企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性、系统性、通用性、针对性、数据的可得性为构建原则,常选取的评价指标为产品生产、市场销售、管理制度、发展能力、区域影响力。通过该评价体系以发掘微型企业优势,加快县域微型企业发展。

[关键词] 县域微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县域微型企业在总企业数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对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因此提升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有助于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本文在查阅微型企业及微型企业竞争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县域微型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特色,对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究,以期帮助微型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同时也有助于政府制定较有效的微型企业扶持政策,推动政府政策有效实施。

一、县域微型企业及微型企业竞争力内涵

县域微型企业发展有着经济推动、就业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于2011年7月出台,首次将微型企业从小型企业中划分出来,这意味着微型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在逐步增强以及政府对微型企业的重视。至今微型企业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给出微型企业定义如下:微型企业指员工人数在10人左右,营业收入少于50万元或300万元(因企业性质而有所不同),以家庭经营为主,采用直销模式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其特点主要有规模较小,以家庭经济管理为主,集群式发展和直销模式等。随着县域微型企业快速发展,县域微型企业存在融资难,销售模式单一,生命周期短和创新能力差等问题。

企业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自身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整合和使用,建立相比于其他企业更有效为市场提供服务和产品的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并获得收益。而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县域微型企业在经济社会环境中相对于其它微型企业吸引资源、争夺市场的能力和有效使用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它体现为该微型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创造财富的能力。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不仅要考虑自身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还要考虑外部市场环境对微型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和作用。

二、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

为了较科学有效的评价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帮助微型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提高微型企业产值及利润,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需满足构建科学原则,即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理论,符合县域微型企业发展现状,明确各项指标概念和指标获取方法。

2.系统性

需从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发展能力和区域影响力等各个评价角度考虑制定系统全面的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发掘县域微型企业竞争优势,寻求其发展存在问题,提出其发展对策建议。

3.通用性

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需适用于不同规模和行业的县域微型企业,有助于政府制定正确的发展和扶持政策,因此所选指标应符合县域微型企业总体发展特点。

4.针对性

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针对县域微型企业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县域微型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提高微型企业竞争力而加快其发展。

5.数据的可得性

由于现实中收集数据存在较多难度以及部分数据的不统一,因此为较准确评价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数据需考虑其评价指标的可获得性,降低数据搜集难度,提高评价效率。

三、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

本文构建的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是在学习和借鉴现有文献中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县域微型企业自身特点及数据的可得性,依据一定的选取原则而建立的。

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表

新的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1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和26个四级指标。主要指标介绍如下:

1.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

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决定企业的盈利状况,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产品是企业步入市场的首要条件,拥有低生产成本、高效优质的生产可以使企业获得额外利润,打败竞争者,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产品生产评价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产品合格率和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上。产品进入市场后,成功的销售可以帮助产品在市场获得更大的利润发展空间,有效拓展市场,获得竞争优势。销售业绩评价主要体现在产品销售率、销售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三项指标上。产品美誉度是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反馈,也可以增加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产品忠诚度,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其评价主要体现在顾客满意度和产品价格质量比两项指标上。

2.管理制度

管理是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核心因素,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随着商品种类的增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优化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增强企业内部环境竞争优势。生产产品的是人,销售产品的是人,评估企业的是人,制定战略的是人,管理财务的也是人,因此对于这些不同的人才的充分利用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与企业的生命力和业绩息息相关,是企业良好运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人才管理可以加快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优秀的领导者和企业文化建设还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上成长的更久远。人才管理评价主要体现在领导者能力、薪酬制度、员工离职率、技术人员比重四项指标上。另外,财务是企业盈利和亏损的直接体现,还是企业领导者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良好的财务管理可以保障企业员工收入及福利水平,推动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其评价主要体现在资产利润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和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四项指标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管理是企业更好地了解产品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另外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利润,拓宽企业发展平台,并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信息化管理评价主要体现在信息能力和网络销售率两项指标上。endprint

3.发展能力

县域微型企业生命周期短、破产率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微型企业发展能力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力和技术创新力是衡量企业发展能力的两项重要指标,也是增长企业生命周期,获得持续利润,拥有持续竞争力的保障。销售增长率能较好的反映企业盈利水平,较好促成企业战略和规划的顺利制定与实施,加快企业发展速度。企业可持续发展力评价主要体现在销售增长率和存货周转率两项指标上。另外,企业要实现不断进步和突破须依靠创新,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本文我们针对县域微型企业特点主要考虑的评价指标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可帮助产品在市场上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转化发展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促进企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力评价主要体现在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投入费用两项指标上。

4.区域影响力

区域影响力指企业对政府政策的吸收消化能力,同时也指企业在同行业市场竞争中的影响力。良好的政策消化能力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政府扶持,增加企业融资额度,拓宽融资渠道,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其评价主要体现在税收负担率和融资成本率两项指标上。同行业市场影响力主要指企业的行业市场份额,是对企业在同行业市场竞争中实力的反映。同行业市场影响力评价主要体现在总体市场份额和相对市场份额两项指标上。

四、结语

本文在给出县域微型企业及微型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基础上,介绍了县域微型企业指标体系选取原则,并提出新的县域微型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以期有助于微型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其相关研究。

[参 考 文 献]

[1]齐莉莉.微型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理论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2(5)

[2]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山东省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山东统计信息网,2015

[3]聂辰席.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

[4]刘美宝,李勇.山东省“蓝黄”两区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5(1)

[5]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R].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2011

[6]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EB/OL].中国工商报,2014

[7]刘凌,薛卫,钟惠波.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科技,2007(4)

[8]顾国巧.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究——以江苏盐城为例[J].财会通讯,2014(32)

[9]孙卫东,魏娜,董腾云.河北省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5)

[10]方承武,许芳.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J].技术经济,2007(1)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独立学院技能型人才技能训练方案及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AI上市公司发展水平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
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及其体系建立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构建探讨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