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石油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2016-03-16冯保国

国际石油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勘探油气供给

冯保国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资金部 )

关于推进石油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冯保国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资金部 )

当前,国家确立了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但在具体实施上不应搞一刀切。对于石油石化行业而言,应针对油气供给不足与成品油生产过剩的矛盾、一体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的矛盾、国有企业集中经营与民营企业进入的矛盾,以及行政化管理机制与市场化管理机制的矛盾,以提升油气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为核心,优化炼化产业链及布局,建立市场化油气价格形成机制。在改革路径上,应坚持“先机制、后体制”的原则,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培育构建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放开行业准入,遵循市场规律建立油气勘探成果转让合作机制,规划炼化产业布局,促使企业层面上改一体化经营为专业化经营,提升炼化企业规模化经营程度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向纵深发展,取得预期效果。

石油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油气供给;炼油能力;专业化;市场化

为有效应对中国经济“三期叠加”①“三期”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在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和目标。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成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但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应一刀切,而应充分分析行业特点和突出矛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对于石油石化行业而言,需要结合行业特点,按照中央精神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增强油气产品有效供给,提升油气产品供给效率,降低供给成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1 当前中国石油石化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石油石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行业,是能源和基础原料的重要来源,对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保障和拉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需求,获得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油)为代表的石油石化企业实现了境外上市、国际化经营,并受益于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不断深化直至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进入21世纪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效益占据国有企业的龙头地位,在世界500强排名中保持前列。但是,国际油价在2014年达到高点而出现快速下降之后,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的矛盾开始显现。特别是进入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至30美元/桶以下,之后虽有所回升,但一直维持在50美元/桶以下的低油价区间运行,低于中国石油企业的开采成本。加上中国宏观经济进入“三期叠加”,GDP增速放缓,社会对石油石化产品的需求下降,这些因素使石油石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28.SH)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601857.SH)2016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1.6%和98%,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00883.HK)更是亏损77.4亿元,面临巨大的经济效益压力,行业内部结构性矛盾开始暴露。

抛开国际原油价格低位运行的影响,从中国石油石化行业自身分析,着眼于实施供给侧改革,提升石油石化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为油气供给不足与成品油生产过剩的矛盾、一体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的矛盾、国有企业集中经营与民营企业进入的矛盾,以及行政化管理机制与市场化管理机制的矛盾四个方面。

1.1油气供给不足与炼油能力过剩的矛盾

石油石化行业的供给分为原油和天然气供给,以及原油和天然气经加工后生产的成品油和基础性化工产品的供给两大类。前者被称为上游产品,后者被称为下游产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特别是清洁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石油和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201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为5.46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已经提升至18.0%;天然气消费量约为191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5.9%。这两项比重分别远低于北美的36.5%、30.8%,以及欧洲的29.6%、48.4%,甚至低于亚太地区的28.6%、12.3%。未来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在此需求背景下,中国国内原油产量约为2.14亿吨,原油净进口量为3.33亿吨,对外依存度为60.9%;国内天然气产量约为1318亿立方米,包括管道气和LNG在内的天然气进口量为62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为32.7%。国内原油和天然气的供给能力明显不足。

在油气供应不足的同时,中国炼油能力严重过剩,炼厂开工率从2011年以来持续走低。2015年底,中国的炼油能力达7.1亿吨/年,2015年实际加工原油5.22亿吨,炼厂开工率为75.4%,比2011年的81.5%下降5.9个百分点,更是比全球炼厂84%的平均开工率低8.6个百分点。进入2016年后,炼厂开工率继续降低。据安迅思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7月21日,纳入样本的40家主营炼厂开工率为73.42%,其中东北、西北、华北、山东、华东、华中及华南地区的开工率分别为66%、41%、65%、81%、92%、63%和87%,地区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这也反映了中国炼油布局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南地区的开工率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与此同时,汽油、柴油、煤油三大成品油净出口量持续增加,2015年净出口量为1973万吨,比2014年增加478万吨,增长32%。其中柴油出口增加272万吨,增长74.93%;煤油出口增加205万吨,增长32.18%。

以上情况说明,中国的原油和天然气供给能力严重不足,而炼油能力过剩明显,需要平衡原油对外依存度过高和中国经济发展对炼油能力现实性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炼油产能布局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原油进口入关地等多方面的关系。

1.2一体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的矛盾

目前,中国三大石油石化企业都是一体化经营的企业,涵盖了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所有业务,包括物探、钻井、测井、固井等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及建设、炼化工程设计及建设与检维修等工程建设施工业务,石油装备制造业务,油气田勘探开发业务,炼油化工业务,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管道输送业务,加油站、加气站等终端销售业务,油气贸易业务,油气国际合作业务,以及金融服务业务,矿区服务业务十一大类业务。各业务之间的协调发展依赖于集团公司的行政命令,内部协调成本高企,并导致各业务均认为自身利益受损,经营业绩没有客观体现,在业绩考核上要求剔除的因素增多,自身努力程度和积极性呈下降趋势。

根据麦肯锡公司对412家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专业化经营公司(67%的营业收入来源于一个业务单位)的股东回报率为22%;适度多元化经营(至少67%的营业收入来自于两个业务单位)的股东回报率为18%;多元化经营(少于67%的营业收入来源于两个业务单位)的股东回报率为16%。这一结果揭示出多元化经营公司在经营效益和效率上明显低于专业化经营公司,大而全的经营管理模式面临挑战。

1.3国有企业集中经营与民营企业进入的矛盾

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是国企高度集中经营的行业。其中,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以及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大国有企业。据《经济参考报》披露,2015年中国陆上油气管道总长度达12万千米,包括原油管道约2.3万千米,成品油管道2.1万千米,天然气管道约7.6万千米,形成了中国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格局。中央企业所属管道总里程10.4万千米,占总里程的86%,仅中国石油的管道总里程就达8万千米。

炼油业务的集中度略低,截至2015年底,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炼油能力合计4.89亿吨,占全国炼油能力的68.91%;包括地方炼厂在内的其他炼油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陕西、辽宁等地,原油加工能力为2.09亿吨,占29.39%;外资炼油企业炼油能力为824万吨,占1.16%。以加油站为主的油品终端销售业务相对集中度最低,但三大石油公司的合计占比依然在50%以上。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加油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截至2015年底,全国加油站数量约为9.68万座,其中,中国石油2.07万座,占比为21.38%;中国石化3.06万座,占比为31.61%;民营、外资、中国海油及中化等拥有加油站4.55万座,占比为47%。随着加油站的经营利润率逐渐上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加大了在零售加油站的投资力度,国有资本在全国加油站投资中的占比有着较大优势。

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鼓励发展民营资本的政策,中国石油以管道业务为突破口,中国石化以加油站业务为主,加大了与民营资本合资合作的力度,但总体上看,石油石化行业依然以国有资本为主,民营资本所占比重非常低。如何进一步加大引入民营资本,利用市场化的机制,增强供给侧改革的动力,激发石油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活力,挖掘石油石化行业供给侧的潜力,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甚至制度性安排。

1.4行政化管理机制和市场化管理机制的矛盾

石油石化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这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地方层面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石油石化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管理行政化色彩浓厚。在国家逐渐开放油气勘探开发国内国外合作、原油进口权的情况下,虽然地方炼厂迅速发展,但是石油石化行业依然被民众认为属于垄断性行业。三大国有石油公司都脱胎于原石油部,目前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管辖的中央企业,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也保留了更多的行政化色彩,较少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企业内部上中下游各业务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运行效率。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国家鼓励“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石油石化行业已经成为具有较强竞争性的行业。在国内,民营资本、外国资本进入石油石化行业的壁垒不断弱化,多层次的经营主体结构开始形成;在国外,油气资源企业和炼化企业兼并成为新趋势,参与油气国际贸易的程度逐渐加深。这使得以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为主的中国石油石化企业面对众多决策机制、运行机制更加灵活的市场主体的竞争,需要更高的决策效率和运行效率。行政化管理机制下的“决策慢、流程长、效率低”与市场化管理机制下的“决策快、流程短、效率高”的矛盾不断显现。如何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由行政化管理机制向市场化管理机制的转变,影响着石油石化行业未来的发展。

2 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顾名思义,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生产环节。就石油石化行业而言,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改革、提升石油石化行业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优化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更加高效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石油石化产品的需求。归根结底,就是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以尽可能低的价格销售、以尽可能丰富的品种向消费者供应尽可能环保的产品。因此,石油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应重点集中在以下方面。

2.1增强油气供应保障的能力

增强油气供应保障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是石油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提升供给能力,只能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眼睛向内,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投入。但由于油气勘探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资本进入的能力和积极性,这也决定了油气勘探业务的低竞争性和油气开发业务的高竞争性。事实上,民营资本正是在油气开发业务上表现出快速进入的强烈渴望。因此,要加强国内油气的生产供应能力,关键还是要对油气勘探业务提供与其高风险水平相适应的高回报,建立勘探成果的转让和合作开发机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仍将是国内勘探业务的主体。如果仅仅放开油气开发业务,而不能给予勘探业务合理的投资回报,那么油气开发业务的繁荣只能是昙花一现。

二是眼睛向外,加大利用国际油气资源的能力。按照当前的模式,获取国际资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直接参与国际油气贸易,以管道或海运方式将国外油气资源运送至国内;另一种方式是在资源国获取油气资源,并实施勘探开发。从本质上说,后者只是占有了资源,如果不能安全地运送至国内,依然不能成为国内市场的有效供给。在眼睛向外方面,必须首先保证所获取的资源能够安全、高效地运送到国内。

进一步看,放开油气进口权,繁荣油气贸易,逐渐加大中国在国际油气市场的话语权,建立科学的、反映中国市场状况的透明化油气价格形成机制,提升中国在国际油气市场的定价权,应该成为增强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供应保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增强油气供应保障的质量

在提高油气供应保障能力的同时,必须注重供给保障的质量。数量和质量是石油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两个维度。就质量而言,一是要有弹性,二是品种要丰富,三是要满足环保标准。

有弹性,就是在油气产品的季节性需求高峰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快速期,能够足额保障市场供应,不至于出现短期性或者阶段性的供应短缺,不能因供给能力不足而出现油气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品种丰富,就是要满足消费者对石油石化产品的品种需求,能够有技术创新,合理有效地引导需求结构优化升级,或者跟上消费者消费倾向的变化,向消费者提供价格尽可能低的产品。

满足环保标准,这是对产品质量内涵的要求。石油石化产品的质量并非仅是满足使用的要求,更是要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对更加清洁的环境的要求。成品油逐渐降低含硫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降低烯烃、芳烃的含量,化工产品减少有害物质的含量和提升废弃之后的可降解性等,都对石油石化产品的质量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油石化产品的生产环节也需要降低能源消耗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和能源等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水平。自觉满足环保标准是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质量最为艰巨的任务。

2.3优化炼化产业链及布局

当前,中国的炼化产业布局远离消费地的矛盾比较突出。从地域上看,中国的炼油能力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华南地区,2015年,这三大地区的炼油能力分别占全国的34%、16%和16%;成品油消费则是以东部地区为主,东部地区汽油和柴油的消费量占到了全国的49.2%。中国的成品油流向呈现“西油东进、北油南运、东油向西南”的格局。这种炼油能力布局结构与中国的原油产区和陆上原油进口途径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有关,也与这些地区对以发展石油石化产业链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诉求有关。加上中国的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东北、西北属于高寒地区而导致冬季能源消耗大,炼厂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南方,制约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石油化工产业的类似问题也比较突出。

优化炼化产业布局,首先要妥善处理好油气资源地与市场需求地的关系,平衡好企业生产成本与物流成本,并根据油气资源变化情况逐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其次要适应油气国际贸易繁荣的趋势,合理布局油气码头和港口建设,靠近贸易物流集散地设厂生产,面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供应产品;再次要兼顾炼化行业大型化、炼化一体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和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诉求增加的趋势,重点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布设石油石化产业园区,提高炼化产业集中度,这一方面有利于利用沿海优势开展原油、成品油和石化产品的国际贸易,另一方面,更能发挥成本优势,就近满足经济发达地区对成品油和石化产品的需求。

2.4建立市场化油气价格形成机制

价格是市场的中枢,是引导资源流向和配置资源,反映和调节供求关系的关键信号。总体上说,中国的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确立了市场化的方向,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机制正在推进形成,化工品价格基本已经完全市场化。但是,我们要看到,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原油价格并没有反映中国的资源禀赋和消费特征;成品油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虽然逐步完善,但从根本上说实行的是成本加成定价机制,没有反映中国成品油市场供求关系、市场结构、消费倾向、可替代性、需求弹性等基本市场要素的特点;天然气价格实行多轨制,对工业用户而言显得“贵”,对居民用户而言显得“便宜”的矛盾,以及如何引导天然气消费作为清洁燃料和原料使用,充分反映中国天然气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及其弹性成为改革的重点。

按照国际经验,建立市场化的油气价格形成机制,要突出公开交易市场的作用,这包括推进建立公开透明的原油、天然气等专业化交易所,利用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等现有资源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化工商品交易产品,期货现货结合、长期短期结合完善交易品种,建立反映中国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指数体系,使油气资源进得来、出得去,繁荣石油石化产品贸易。

3 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路径

石油石化供给侧改革面临的矛盾和主要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历史性,难以在短期内得以解决。既然是改革,就要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增强供给能力、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这些问题的解决,还必须兼顾地方经济增长、就业、投资能力、投资回报等现实性需求。

在具体的改革路径上,可以考虑“先机制、后体制”的方式,优先着手构建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建立完全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加快放开油气及成品油的进出口权和经营权,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提升市场的竞争性,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在此基础上,完全放开国内油气开发、炼油加工业务,降低或取消行业进出门槛,建立油气勘探权证和勘探成果转让及合作开发制度,引导各类资本按市场化规则和投资回报原则成为石油石化产品的供应商和市场参与者,发挥民营等社会资本的“鲶鱼效应”,增强企业改革的驱动力和紧迫性,充分激活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的潜力和石油石化市场的发展能力。在具体实施上,可分为国家政策层面和企业改革层面。

3.1国家政策层面

在国家政策层面,重点是营造石油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环境,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

3.1.1培育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

这是石油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基础性工程。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活力,供给侧改革就缺乏应有的动力。要改变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一统行业的局面,就要增加市场参与主体,打破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构建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这样才能有效激活企业活力,促使三大国有石油公司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实施真正的改革,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3.1.2实现油气市场化定价

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放弃对油气产品定价的行政管理,实行完全的市场定价。主要是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市场定价并不是不要行政管理,而是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管,构建公开、透明的市场信息体系,防止和打击市场垄断行为,注重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为市场运行提供制度环境和保障。同时,市场价格可以反映中国油气资源及相关产品的稀缺性,引导民众建立良好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预期,良好的市场监管制度和环境将有效改善供求关系,提升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

3.1.3放开行业准入

要降低行业准入门槛,逐步完全放开行业准入。能够使各种资本按照市场化决策和效益原则自由进入或退出石油石化行业,从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和税收、法律环境方面为企业实施收购、兼并、重组创造合适的制度和环境。特别是要破除“资产流失”和“利益输送”的观念,使各市场参与主体自主决策,依照公开市场定价或者参照历史实际交易成交价公开交易,强化交易的透明度管理,以及媒体和大众的监督。同时,要放松油气和成品油进出口权,繁荣贸易,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和稳定国内市场供给,提升供给弹性和价格弹性,改善供给质量。

3.1.4建立油气勘探成果转让机制和合作机制

国家地域的有限性和地貌特征的独特性决定了可勘探资源的局限性、稀缺性。油气勘探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这决定了油气勘探业务的主体必然集中在资本实力强、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企业。如果没有对油气勘探成果的保护机制,而是任由各类资本侵蚀油气勘探成果持有人的合法利益和权益,那么只能创造油气开发的虚假繁荣,最终将没有资本进入勘探领域,会对油气行业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建立油气勘探成果的保护机制、转让机制和合作开发机制,保护油气勘探业务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放开油气开发业务,一方面可以提高油田勘探成果的利用效率,使勘探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油气供给;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油气勘探业务的吸引力,增加油气三级储量的厚度。

3.1.5合理规划炼化产业布局

优化石油石化产业政策,规划炼油和石化产业布局蓝图。依照“靠近资源、靠近市场、物流成本最低”的基本原则,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炼油和石化产业布局,划定优先发展区域和限制发展区域,逐渐改变炼油和石化产业远离消费市场的现状,提升行业供给效率。

3.2企业改革层面

石油石化企业是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象和实施主体,具有自我改革的特点,这也是改革的难点。要实施供给侧改革,就要在国家政策层面增强企业改革驱动力的同时,积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3.2.1改一体化经营为专业化经营

首先,三大国有石油公司要整合现有业务,建立专业化经营的管理架构,做实专业化业务经营公司。然后,专业化业务经营公司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引入社会资本,实施股权多元化,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架构,并逐步降低持有的股权比例,变内部交易为市场交易,在上中下游业务链实现市场化采购和供应,使各业务主体成为自主决策、自我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参与主体。最终使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成为专业化油气公司,提升经营管理的集中度,不再从事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非油气业务,所需服务实施市场化采购。

3.2.2提升炼化企业规模化经营程度

调整炼油和石化业务布局结构,提升规模化经营程度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途径。要适应炼油和石化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国际趋势,优化石油石化产品物流、降低物流成本的内在需求,以及国家提高产品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度性要求,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和远离消费市场的低效产能,按照“靠近资源、靠近市场、物流成本最低”的原则,调整建设新的企业布局和业务布局,建立规模化石化产业链经营业务结构,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

3.2.3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是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当前,石油石化行业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西方石油公司手中,其高市场价值的技术短期内不会向中国转让。中国的石油石化企业产品结构单一,高附加值产品少。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缺乏在海上特别是深海地区勘探开发的技术,也缺乏针对页岩油、页岩气等高致密性、低渗透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技术。这些正是中国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亟需在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才能使储量得到验证,使地质储量转变为可采储量,使可采储量转变为油气产品,使油气产品转变为有效市场供应。因此,必须着眼于未来业务发展的特点,改革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加大科研投入,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瞄准基础性研究和前沿技术,培养科技人员队伍,贴近实际需求开展技术攻关。

总之,供给侧改革并非一个时髦的名词,在实施上也不能一刀切,应充分认识石油石化行业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并加以实施,才能将供给侧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际成果。

[1] 冯保国. 关于推进成品油价格市场化的思考[J].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 (3): 8-12.

[2] 孙贤胜, 钱兴坤, 姜学峰. 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6.

[3] 朱庆云, 郑丽君, 乔明. 美国炼油业务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J]. 国际石油经济, 2016 (9): 97-102.

[4] 李振宇, 黄格省, 任文坡, 等. 对“十三五”中国炼油化工结构优化调整及发展方向的思考[J]. 国际石油经济, 2016 (9): 88-96.

[5] 林嘉欣. 7月下旬中国主营炼厂开工率下滑2.63个百分点[EB/OL]. (2016-07-22). http://e.icis-china.com/news/ detail?id=773&typeid=15.

[6] 中国投资咨询网. 我国加油站数量规模分析[EB/OL]. (2016-08-18). http://www.ocn.com.cn/chanye/201608/ cbgje18092904.shtml.

[7] 连振祥. 中国陆上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EB/OL]. (2015-08-24). 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 html/2015-08/24/content_9399.htm.

编辑:张一驰

编审:夏丽洪

The improvement of supply-side reform in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FENG Baoguo
(CNPC Treasury Department)

At present, the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has worked out the measures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s of supply-side which mainly mean cutting overcapacity, reducing inventory, deleveraging, lowering cost and strengthening weak links but there should not impose uniformity to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should take enhancing the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oil and gas supply as its core, optimize refining industry chain and layout, and establish a market-oriented price forming mechanism of oil and gas based on aiming a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short supply of oil and gas and refined oil production excess,between the integration oper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management, between the centralized oper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acces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between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and marketiz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reform paths, it proposes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mechanism first, the system following”, build a competitive market structure with the country's policies, open up the industry for access, follow the market rules and build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chievements transfer of cooperation mechanism, plan the refining industry layout, change integrated management to specialized operation, improve scale operation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refining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results.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il and gas supply; refining capacity; specialization; marketization

2016-10-13

猜你喜欢

勘探油气供给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勘探石油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