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双创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16周喜汉胡高裕黄赞松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院广西百色5330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创型双创型大学生

曹 聪,周喜汉,胡高裕,黄赞松(.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百色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院,广西百色533000)



地方高校“双创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曹聪1,周喜汉1,胡高裕1,黄赞松2*
(1.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百色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院,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介绍创业创新教育内涵及其与高校大学生的紧密关系,在仔细剖析高校“双创型”教育模式的主要缺陷后,提出以完善教育体系为基础、以社会职业需求为依据、以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为特征的高校“双创型”教育模式。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模式

注:本文系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2011年项目(2011JGA087)

1 创业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指通过对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开发和提高,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素质[1]。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让其学会整合资源,在社会中捕捉商机,并把商机转变为盈利手段。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进取心、事业心和开拓精神。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能使其善于并有意识地获得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具备新思想、使用新方法,并将创新付诸实践[2]。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包括意识、思维、情感、人格方面的创新。创业创新教育(简称“双创型”教育)是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 地方高校“双创型”教育的缺陷

2.1“双创型”教育被忽视

大部分地方高校由于自身资源不足,在创业创新教育上投入的资金和精力有限。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是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直接体现。就统计数据来看,全球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是20%,但在我国,广东省是1%,河北省仅为0.3%,就连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也仅为4%。《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5%,与2011届持平,与2010届(1.2%)相比略有上升。一方面,教师意识不到“双创型”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习惯沿用原有教学方法,导致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成效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下。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忙于应付考试,没有意识到需要提高自身创业创新能力。学校、教师、学生对创业创新教育的忽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2“双创型”教育主体专业性不强

现今地方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度低,无法融入学校教学体系,创业创新教育不够深入。从教学角度分析,教师始终坚守知识传播的角色,“双创型”教育倡导的质疑精神、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得不到重视,学生自我意识和主动精神被严重弱化。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虽然其受教育程度很高,但视野狭隘、思维单一,创业创新意识不足、能力低下。只有接受专业教育,才能从心理到行动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因此,我国“双创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使教育主体更专业化,是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2.3“双创型”教育保障体系尚未完善

国外“双创型”教育起步较早,经验丰富,一些具有权威性的“双创型”教育教材已被开发出来,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体系也已系统化。我国“双创型”教育起步晚,尚未引起社会重视,目前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政府也没有完善“双创型”教育保障体系,这极大地阻碍了地方高校“双创型”教育的发展。创业创新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提供更多教学资源,还需要企业提供资金帮助,更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但目前各个层面的支持力度都还远远不能满足“双创型”教育的发展需求。

2.4忽视“双创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不少地方高校将专业竞赛作为“双创型”教育的重点,但竞赛中并没有将创业能力、创新意识培养与岗位技能需要接轨。很多教师把实现就业和创业利益最大化作为“双创型”教育的核心,把“双创型”教育简单定义为“商业教育”;而参加创业实践的大学生急于寻找获得商业利益机会,重视创业经营,轻视基础理论和知识学习[3]。我国“双创型”教育通常以就业为导向,但这种功利性较强的教育理念难以为“双创型”教育提供强大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得不到发展。若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动力,就必须将创业创新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目标加以规划。

3 地方高校“双创型”教育模式探索

“双创型”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是创新型教育与创业型教育的简单叠加,也有别于培养创业型人才,是以创业创新教育为基础培养出来的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4]。

3.1“双创型”教育要以完善教育体系为基础

地方高校要把创业创新理念高度融合到专业教育中,将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与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5]。“双创型”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需要科学、系统的创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系统且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是保证“双创型”教育成效的重要措施。

3.2“双创型”教育要以职业需求为依据

地方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培养重点是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主要内容。在3~5年的培养过程中,大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掌握要与创业能力、创新意识培养同步进行。基本和核心专业能力是“双创型”人才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技能创新能力是方法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社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而大学生个性发展在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3.3“双创型”教育要以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为特征

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主要通过教学方式、培训环节、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4个环节开展,需要在教学全过程进行创业创新意识培养和创业创新方法引导。高校要实施“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大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基础,立足于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职业技术、行业特性,在满足学校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6]。开展“双创型”教育能提升专业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影响力,重塑专业教育文化价值观,是更高级阶段的专业教育。

4 地方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

4.1制定适合“双创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教务处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合理整合课程使学生加强基础、强化能力、注重素质、发展个性;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加强实践教学,突出临床技能培养。以点带面深化改革,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设立教改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整合等改革研究,注重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

4.2在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设置上体现“双创型”教育特色

学校培养的是精于医术、诚于人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质量应用型医学人才。学科专业定位是继续强化医疗类优势学科专业群,着力打造医学诊断、公共卫生与环境医学特色学科专业群,积极拓展护理与康复类、药学类、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专业群,形成医学与管理学、文学等相关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格局,体现“双创型”教育特色。

4.3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满足“双创型”人才发展要求

学校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倡导应用引导式、交互式、问题式等教学模式,开展多种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导入、问题引导、兴趣启发、讨论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7]。

采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课程有口腔科学、医用化学,采用CBL(Case- 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课程有药理学实验课等;采用TBL(Tea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课程有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儿科学等;采用Sandwich教学法的课程有病理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和外科护理学等。学生普遍反映这些教学法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与科学思维能力[8]。

4.4重视课外文化活动建设,培养“双创型”人才

重视和支持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建设,开展科普活动、科技讲座、专业技能竞赛等,鼓励学生课外研学,并根据《学校课程奖励学分管理暂行办法》对在科技制作、科技创作、科技比赛和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者、省级以上竞赛参赛者、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者给予课外学分奖励,最高奖励5.5学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使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4.5开展导师制活动,培养“双创型”人才

我院自2002年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共有2 048名学生参与了导师课题研究和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等活动。导师制模式下学生熟悉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实验设计,能独立完成项目实验、撰写科技论文。由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助理以及本科生导师共同组成多导师团队,从入学开始在学业、生活、心理、科研、就业、考研等方面指导学生。特别是参加导师组科研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近5年,我校本科生共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8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60项、校级科研立项课题314项;共发表科技论文154篇,其中国外期刊2篇、中文核心期刊21篇。

5 结语

在“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将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形成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教育模式,构建校企包容共建、互利共赢体系。在专业教学中增设创新教育课程,加大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构建专业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同时,通过开展创新工作室、研究项目和其他以学生为主导的开放性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将创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迁移到工作和学习中,增强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戴涵莘.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 (8):97-98.

[2]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8-120.

[3]谢小萌,孙伟,战弋.中美高校素质、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比较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12):105-107.

[4]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20-122.

[5]徐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J].江苏高教,2009(6):107-108.

[6]陈月波.基于“双创”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14(17):21-23.

[7]应焕桃.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18):8-9.

[8]倪光辉.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发布[N].人民日报,2010-06-03.

(*通讯作者:黄赞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9-0012-02

猜你喜欢

创型双创型大学生
红山文化玉璧创型理念及功能研究
新形势下民族本科院校音乐学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高考形势影响下英语教育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建设
农业类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立体裁剪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