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

2016-03-16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2期
关键词:公民利益政治

余 跃

浅析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

余 跃

所谓政治参与,即指普通公民根据自身利益需求,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和渠道参与政治生活以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并且试图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因素、运行方式和规则以及政策的实施过程的行为。本文在对各种文献资料仔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的阐述,试图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一视角来找寻进一步加大力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参与方面的相关对策。

和谐社会;有序;政治参与

一、政治参与的内涵

想要思考如何扩大和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渠道,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厘清政治参与这一重要的政治学概念,因为只有深刻理解了有关政治参与的意涵,才能科学地将政治参与从多种多样的政治现象中抽离出来进行单独、细致的研究,进而分析政治参与地价值、特征等其他方面的知识。

政治参与的理念早在古代中国就有所提及,然而中国古代的参与政治,其基本形式就是君主与其信赖的贤臣共谋政治进而君主进行最终的决策之意,并不是现代意义上所说的政治参与。那么,西方学者们是如何对“政治参与”这一重要的政治学行为进行自己的内涵界定的呢?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P·亨廷顿就认为,政治参与是“1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国内政治学界对政治参与的定义也有许多种阐述,例如:王维国认为政治参与是“2公民、公民群体或公民团体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利,通过影响政治权力或政治系统以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和实现自我的行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则对政治参与进行了这样的定义:“3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

综合上述各种观点和我国的现实国情,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各群体之间必然会出现利益内容的变化而导致的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利益使得人们必然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行为,人们必然会通过政治参与这一政治途径来对共同利益进行相应的主张行为。因此,在我国,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且试图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④根据对政治参与内涵的相应理解,我们不难归纳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关系

1.公民政治参与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总的来说: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能够顺利进行,取得胜利;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使公民政治参与更加有序、合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针对我国利益格局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为公民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合理、有效的途径,使公民利益的实现得到保障。

⑴公民政治参与增强了合法性基础。卢梭认为:“强力并不构成权利,而人们只是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⑤由此可见,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公民对权力机关的认同以及公民自觉履行义务的行为。而公民政治的参与是执政党和政府提升政治权威和获得执政合法性的最主要途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从创新政治体制和完善立法程序等方面加强政治参与的规范化和民主化,搭建社会多元化利益的沟通平台,这对于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⑵公民政治参与为权利行使者的合理利益和诉求表达提供了合理、有序的渠道。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不断产生变化,新兴的利益群体不断重组和涌现,这就使得新旧利益群体两者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如果这些冲突得不到及时缓解和解决,公民第一想到的就是自身的政治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就极有可能造成公民对某些政治现状的不满,公民群体能做的就只有一步步对现有政治制度和政策失去信心,逐渐发展成为政治冷漠,甚至迁怒于执政党和政府,使社会变得不和谐。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动机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政治取向和利益并存。”公民政治参与方面意识的不断增强为其自身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合理、有序的途径和渠道,让公民和各种利益群体能够有途径宣泄自己的不满,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促使政府实现和维护民众的利益。为此,政府领导人和决策者可以通过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以及完善合理政治参与的保障机制来缓和社会的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⑶公民合理的政治参与可以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通过着力发展新型交互式的公民政治参与,可以改善公民群体、政府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关系实现和谐,从而更有利于实现最终的民主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毛泽东曾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⑦通过公民运用政治权利来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监督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改变行政方式,杜绝腐败行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普通公民同政府之间由于不完善的政治参与机制而产生的隔阂,进而消除公民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某些方面的疑虑和不满情绪。

⑷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意识水平。公民意识,即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一种主观自我认知。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可以有效地培养公民精神,引发公民自身政治权利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的觉醒,引导公民对政治体制的认同,并逐渐树立相应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知识,从而提高公民的意识水平。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推进公民政治参与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然包含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时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会从物质和文化两方面来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实现。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奠定了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紧抓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动摇。“8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我们国家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人们只有在解决了自身的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有空余的精力来对自身的政治利益有所要求,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政治行为,从改善经济发展的方式入手,可以更有力度地建构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制度方面,尤其是法治建设角度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制度保障。“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想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首先就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其次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任何形式的自由都是并且必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失去法律约束的自由会导致社会的无序,不论是对经济还是对政治、社会,都会产生负面的阻碍作用,甚至会发展成为无政府主义。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党正在加倍努力,领导全体人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制建设的努力成果已经初显,我国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明显提升,“有法必依”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依法治国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我们也就可以从法制建设这个角度出发,完善法律在公民政治参与方面的某些空缺。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我国公民进行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个不断缓和并且力图解决矛盾的过程。所谓矛盾,就是我们常说的民生问题,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以民生问题的解决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都是我党和我国政府在共筑中国梦的今天力争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一系列诸如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日益成为老百姓最多谈及的问题,我党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在某些问题的治理方面初显成效,不但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而且更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符合民众为实现自身的利益需要而进行政治参与的最终目的。民众对我党和我国政府的“好评度”不断提升,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更加讲求有序性和合法性,我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亦是不断得到巩固。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优秀成果为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途径的拓宽提供了更加坚固的群众基础和日渐良好的社会环境。

3.公民无序政治参与现状及对和谐社会的挑战

虽然我国政治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公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法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政治参与的渠道日益宽阔,相关部门的接待态度更加和善,办事效率也越发提高,这直接使得无序的以及不合法的政治参与数量减少。但仍然有诸多不和谐的案例:2004年3月22日上午,吴品禄、杨郁菡等人以旧村改造等审批手续不合理,没有经过老百姓的同意等说法为由,在没有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且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带领一百多人举着写着“还我公道”等煽动性内容的横幅,一路敲锣打鼓,堵在街道办事处门口进行非法集会,造成街道办事处大院基本瘫痪,严重影响了办事处的正常办公秩序,给其他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以及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是一种十分典型且严重的非法行为。

案例中的两个人正是典型的以“游行示威是政治自由”这种错误思想为幌子,蓄意扰乱社会治安,妨碍正常的公务工作,无疑一种无序的政治参与状态,同时又是这些公民法治意识欠缺的典型表现。从案例中不难看出:此种行为不仅侵害到了他人和社会正常的生活和政治参与方式,导致政府部门基本瘫痪,无法工作,更是一种无视法律的行为,并且他们的这种行为反而会导致他们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实现,是无序政治参与行为的典型。虽然政治上的民主必然要求公民的政治参与不论在范围上,还是内容上都要扩大,但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大背景下,依然存在着大量的无序政治参与行为,阻碍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三、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公民由于非理性的冲动而产生无序甚至是不合法的政治参与行为,不论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都带来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基于此,如何通过建立一系列有效地制度和手段来保证有序的政治参与,从而弱化乃至消除无序政治参与对国家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就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我党和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个人给出了下列建议与对策:

1.建立健全有序的政治参与机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国家和社会要按照既定的规则平稳有序地运行,反对社会的无序化以及无序的运行状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要尽量达到和谐均衡,而实现这种和谐均衡就必然要求既要拓宽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又要保证政治参与的有序和合法性,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手段,实现参与渠道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调和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同时保障社会整体共同利益不受侵犯。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制度,以减少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性障碍,减少政治参与的中间环节;着力修改现行不适宜政治参与有序化发展的制度及规定,制定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化参与机制;扩大农民等基层群体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代表比例,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等等。

2.弘扬理性的现代民主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构成政治系统成员的内在的心理倾向和主观意识,他们所接受和具备的政治文化指导和决定着他们的行为。”⑩现代民主政治在具备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和基本程序后,其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性且成熟的、具备适当政治参与热情的、具有良好民主政治素养的政治参与主体。“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本身的政治发展。”(11)基于此:第一,必须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多种教育途径着力提高政治参与主体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第二,要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技术强化相关法律知识和政治技能的宣传力度;第三,要切实强化将依法参与同理性参与两者相结合的现代政治参与观念,提升政治参与文明建设,进而提升公民知政、参政、议政的实践能力,增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效能和公民自身的政治归属感;最后,要打破我国传统文化中“权威崇拜”“与世无争”等等一系列不利于有序的政治参与的落后政治观念,培养他们的现代公民资格意识。

3.积极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和社团

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机关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所以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社会组织和政治社团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利用,虽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但是由于个别地方基层民主政治参与制度建设发展得不健全,单个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有时由于上级监管得不到位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就在潜移默化中造成了公民认为自身利益受损而产生政治冷淡和政治冷漠的消极政治心理。为此,必须创造有利于诸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还有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的政治社团和社会组织发展的条件来发展这些社团和组织,使之成为能够代表公民部分利益的机构,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信息沟通和利益沟通的平台,某些利益冲突自然会在这一沟通中得到缓和乃至消除。

引文注释

①塞缪尔·P·亨廷顿,难以抉择一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

②王维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9).

③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485).

④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6).

⑤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10).

⑥王存福.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2).

⑦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2(157).

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8.

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8.

⑩王勤田.现代西方文化思潮鉴评[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259).

(11)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259).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2.0029

猜你喜欢

公民利益政治
论公民美育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