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阶层区隔思考
——基于《北京折叠》哲学反思
2016-12-19杜丽花
杜丽花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阶层区隔思考
——基于《北京折叠》哲学反思
杜丽花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城市化是统筹城乡、增强国内需求和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发达使得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城市化正处于发展的高速期。然而城市表面繁荣的背后是人文关怀的高度缺失。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避免《北京折叠》中出现的阶层区隔固化值得深思。本文从破除户籍障碍去除阶层标签、加强城市保障制度,弱化阶层固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阶层垂直联系三个方面展开。
城市化;科技发展;阶层关系
一、《北京折叠》简介
1.内容简介
中国科幻小说作家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该书以科幻的形式书写了一个现代城市的寓言,是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阶层区隔固化和贫富悬殊的严肃思考。《北京折叠》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社会隐喻:顶层操控规则,中层高节奏工作,而底层的穷人,将连被剥削的价值都不再会有。该书获得科幻届最高奖项更加激起了对于科学技术空前发展下的城市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的思考。
2.哲学反思
小说的构思巧妙且发人深省。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劳动力越来越不重要。因此普通劳动者不参与任何社会经济的运作,只能成为社会底层而被“塞到夜里”,城市社会发展的重点是经济——GDP增长。因此作为城市管理者就应当是社会的上层,他们可以制定生存规则、随意掌控生存时间、控制经济发展、享受最好的居住环境等。作为中间阶层的中产白领多数从事的是高节奏的服务行业,另外为城市发展贡献一些GDP。表1为小说中三个阶层的待遇差别。
表1 三个阶层的待遇差别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阶层
1.我国城市化现状
2009年至2015年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化率都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在2011年时我国的城市人口数量首次超越了农村人口数量,2012年我国的城市化率首次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根据国家规划,2020年我国城市常住人口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市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市落户。
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现在世界人口的近一半居住在城市,并继续保持快速上升的势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更为迅猛。这个历史性变革不仅在于人们如何生活,而且在于他们生活在哪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实施的城市化战略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
2.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阶层分析
⑴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引发城市阶层区隔。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越来越使得劳动力不再重要。可以预见,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替代人”是必然的趋势。当一批又一批“自动XX机”进入各行各业后,人类可以实现完全用机器来取代人工简单劳动,社会对蓝领的需求将大幅降低。并且伴随着医疗水平和条件的提升,全球人口数量仍会持续上升。如此大量的人口却不需要或者说不能够参加劳动——必然会劳动力过剩。就算为了稳定社会等因素保留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存在都显得微乎其微了。届时底层劳动者也就无法参与社会经济运作,上层管理者与底层劳动者之间的阶层区隔应该会更大。如何解决剩余劳动力,保障他们的正常生存需求,如何加强上层管理者与底层劳动者之间的垂直联系,都将是科学技术空前发展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⑵马太效应固化阶层。马太效应是世间最冰冷的规则,却又无处不在。托马斯·皮凯蒂认为,当今的资本回报率已经大于经济的增长率,这将会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集,也就是所谓的强者愈强。通俗的说法就是,越有钱收入增长越快。这是因为投资财富的积累犹如滚雪球,如图1所示。同样的速度下,雪球越大体积增长越快。另一个更有代表性的实例是王健林“先赚它一个亿”的小目标刷屏时,对于底层的年轻人而言,一个亿的小目标意味着不吃不喝工作1000年。然而你是否注意到王健林身家2600亿,一个亿只占他总资产的0.04%,对他而言真的只是一个小目标!
马太效应的另一面,弱者愈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 年-2005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寒门子弟进名校的通道正变得越来越窄。尽管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农家子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时代,然而之后比例却逐步下降,到2000年后,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仅占一成多。梁晨等基于1952——2002年间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学生学籍卡片的翔实材料,提出90年代后,考上北大的精英子弟比例快速攀升。
图1 雪球越大体积增长越快
余秀兰引用中科院社会学博士后的一项调查得出结论:越贫穷越认同“读书无用”。主要原因在于家里越穷,读书的代价越高,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而学校越差,越难找到好工作。所以对于三流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已不再是笑话。对于农村家庭而言,教育的高成本,低收益,导致了他们对教育的绝望。从而造成农村孩子低社会地位的再生产,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与强化了阶层区隔。
三、对策研究
1.破解户籍障碍,去除阶层标签
目前我国城市化存在的主要户籍障碍是“半城市化”现象突出。一方面,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导致人口结构二元化,阻碍了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进程、阻碍了人口集聚步伐。土地城市化的速度远高于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彻底,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能同步。另一方面,农业及附加产业产值不高、城市化发展所必需的农业基础不够坚实,城市化发展缺乏初始动力、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两极化、空心村等问题,城乡差距继续拉大。
解除户籍障碍不只是要消除城乡二元户籍差别,而且还要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改变进城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改善进城农民居住条件;提高进城农民就业技能。使进城农民能真正地融入城市,而不仅仅是城市的过客,一直身处社会底层。
2.加强城市保障制度,弱化阶层固化
城市中的人既是阶层固化的主体又是客体,高质量的城市可以保证人们不会因病因学再致贫返贫而被固化于社会底层。我国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增质增效的新阶段,必须要注重提升城市化的质量、效能。城市化的质量主要包括:城市人口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等方面的水平保障程度和公平程度等。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就是要努力实现城市化的高质量要求,确保我国城市化健康、平稳地向前发展。
另外,加快实现农村与城市保障制度的对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原有的城镇市居民和新进城的居民,在医保、劳保、低保、失业救济、公租廉租房等方面都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是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稳定已经进城的农民和进一步促进农民进城的有效手段,也是弱化城市阶层固化现象的有效手段。
3.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阶层垂直联系
社会和谐稳定是指社会关系结构的相对恒定、社会运动秩序的有条不紊、社会运作规则的相对适宜、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相对满足,而这一切又须建立在物质能量的供需均衡、物质利益的分配公平、人们心理素质和认知理念的相对成熟,以及社会法规和保障体系相对健全的基础上。
只有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各阶层之间才有垂直联系的社会基础——上层可以准确地掌握底层的生存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保障政策。只有社会和谐稳定,这些有针对性的保障政策才能更好地作用于底层民众,为他们谋得福利,使他们逐步摆脱底层,走向中层甚至高层。同时,社会和谐稳定标志着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对同步,这种状态下的城市阶层区隔可以在精神层面上得到遏制,为进一步弱化阶层固化,强化阶层垂直联系提供理论基础。
四、结论
尽管《北京折叠》是科幻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发生在城市,城市是科学技术的重要舞台,同时也是将来我们主要的生存区域。然而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引发了城市阶层区隔,而且马太效应固化了这种阶层。需要破解户籍障碍从而去除阶级标签,加强城市保障制度,弱化阶层固化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联系等途径减少差异,实现和谐共处。
[1]郝景芳.孤独深处[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2]Thomas Piketty.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The Belknap Press.2014.3.
[3]梁晨,李中清.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J].中国社会科学,2012(1).
[4]余秀兰.文化再生产:我国教育的城乡差距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 (02).
[5]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5.
[6]仇保兴.和谐与创新——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危机与对策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7]田文富.马克思城市观视野下“多维融合”绿色人本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5(3).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