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思考

2016-03-16叶圣蕾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

叶圣蕾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10)



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思考

叶圣蕾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

摘要中高职教育衔接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在课程衔接。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还存在着课程设置、职业技能学习方面的众多问题。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角度思考,从基础理论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和课程评价体系提出课程衔接的构想,从而促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有意义学习理论

终身教育思想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主导思想之一和国际社会加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中高职教育衔接正是终身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国务院2014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要大力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各自领域的重要作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加强中高职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学习的实践诉求,是我国多年来教育政策的诉求。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重点突破的内容。同时就目前教育发展的实际看,高考人数的持续下降,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的不断缩减。而同时,随着国家层面的产业升级和转移,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渴求在不断增加。加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如何做好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合理利用现有中高职教育资源、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1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现状

1.1课程体系模糊、专业课程重复率高

我国的职业教育分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中职、高职的发展水平不同步,中高职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不顺畅,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从管理角度看,中职教育属于中等教育管理范畴,高职教育原先属于高等教育管理范畴,之后又划归为职业教育范畴。从历史发展来看,中职和高职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只是在近几年才有所突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应该有互融互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局面才正式打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分别制定各自的教育教学目标、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并设置各自的课程系体系。这就造成了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模糊、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的交叉重复现象。中职阶段开设的某门课程,高职阶段重复开设。这样即浪费了学习时间,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2职业技能训练存在“倒退”现象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在校生人数总量达到历史高峰。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引进了大量学历虽高、实际操作技能缺乏的年轻教师。这些年轻教师进入高职院校后,其本身也要经历再学习的过程,他们的高职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操作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相对长期从事实践教学的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必然较差。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后本应接受实践技能水平更高的教师的训练,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甚至出现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低于学生的情况,大大挫伤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3基础理论及文化课出现断层,学生学习困难较大

就目前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际看,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还停留在粗放式的、应付上级要求的、为了衔接而衔接的状态。高职生源基本上以普高生为主,中职生源为初中生。中职学校的课程和高中的课程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的文化水平出现较大差距。因此,从课程设置上看,高职基础理论和文化课的教学要求和课程难易程度普遍高于中职生。中职生进入高职学习后,普遍感到不适应,基础理论课和文化课听不懂学不会,大大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2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思考

2.1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David P. AuSubel,1918-2008)是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是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将准备学习的新知识与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该理论强调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知识起决定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到固定作用。

2.2有意义学习理论视野下中高职衔接的认识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其教育的职业性特点。职业性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其技能学习本身就是各层级技能循序渐进地获得与积累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取与新技能的熟练掌握必须建立在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即学生已经掌握的低级知识、技能是学习掌握高级知识、技能的前提与基础。从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认识到高职教育阶段的教学与实践环节应当建立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之上,在已有的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有助于中职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实现知识迁移。因此,高职教育阶段的培养对象应当是具备了已具有一定知识与技能基础的学生,中职学校毕业生应当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之一。唐国庆在其著作《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中写到:“缺乏中职为基础的高职是不完整的高职,充其量也只是高等文化理论、中等的专业技能;而缺乏高职牵引的中职,是断头的中职,缺乏吸引力。”从有意义学习理论看,打通中高职教育的瓶颈、实现中高职教育的互通是符合现代认知心理学规律的,是顺应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学习一般规律的。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核心和落脚点。课程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课程衔接涉及课程的诸多要素,难以穷尽。一般来说,衔接的中高职课程涉及目标的衔接、内容的衔接、组织的衔接、评价的衔接。开发衔接的中高职课程应当符合中高职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符合中高职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在充分了解中高职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做到统筹安排,校校合作,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有机衔接。

3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构想

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现行的课程结构不尽相同,但从根本上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过程中,课程衔接容易出现基础理论知识脱节和职业技能训练重叠的现象。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会发现基础课程学习困难、职业技能训练似曾相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进行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以有意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衔接和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入手,进行课程衔接的构思。

3.1课程衔接实施的前提是专业衔接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最终的落脚点,课程衔接的根本还是在于专业的衔接。在实施课程衔接时如果没有做到专业的衔接,那么课程衔接无从下手,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必须将课程衔接与专业衔接相结合,专业衔接在前,课程衔接紧跟其后。中高职院校应当积极主动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动态及对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以保证培养的毕业生能够符合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从目前中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来看,存在着中高职相似专业口径不统一、人才培养方案脱节或者部分重复的现象,其后果就是课程设置的脱节或者重复,部分课程学生已经学过,部分课程因为没有前导课程的引领而听不懂。因此,中高职的专业衔接应该在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中高职学校共建专业群的形式进行专业的口径对接。这样,专业衔接可以带动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衔接的前提下课程衔接也就有了实施的依据和根本。

3.2公共基础课程衔接

有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进行的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应该以中职阶段学习的课程为基础。公共基础知识是学生职业生涯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文化知识,同时也是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对于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育部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对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了统一规定,所有的中职学校都以此为依据展开教学。这就为高职阶段的公共基础课程的编制打下了基础。在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进度安排上,对公共基础课程应坚持中高职课程统筹规划、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中职学生的学习应侧重于基本素质和知识的培养与巩固,打好文化素质基础。在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的编写方面,可以让中职学校教师和高职院校教师在教育部统一标准和规范下共同编写、共同完成。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实际,查漏补缺,一方面补齐中职学生在公共基础课程方面的不足,即延续了中职课程,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中职课程的基础上、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提高,凸显层次化、专业化,实现中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有效衔接。例如,对于英语课程,在中职阶段应以公共英语为主,注重英语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及简单的专业英语的涉及;而到了高职阶段,应开设高职专业英语、商务英语、英语口语听力翻译等应用型英语课程,强化高职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3.3专业基础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衔接

专业基础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是中高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所在。学生通过对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操作技能,才能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根据有意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进行高职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学习前,应当已经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但现实中,大部分高职学生是由普高生转化过来,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匮乏,难以适应高职的学习。并且,这些高职学生在职业认知上也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中高职教育衔接涉及到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实体,应该加强沟通和联系,以“专业群”的形式对中高职相同或相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整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方案、编制教材及实施教学。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过程中,往往选择中高职院校组建职教集团这一模式进行融合。职业技能课程的衔接,可以依托职教集团这一平台,打破中高职职业技能课程各自为政的现实,将整个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的开发纳入到中高职教育整体系统中。

首先,通过专业调研,确定专业岗位群,了解企业岗位晋升的过程。其次,以国家职业标准为指导,依照企业岗位要求统一设置,避免造成目前中高职专业基础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相互重复的现象发生。将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进行整合,并转化为相应的课程体系。再次,将整合后的专业基础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配到中高职学校,形成中高职专业基础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的“立交桥”。专业基础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直接影响到中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中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因此课程的具体开发应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解转化为教学任务设计。在课程设计时,应灌输中职课程重基础和应用的指导思想,通过课程学习,让中职学生建立并夯实初步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高职课程应重实践、强创新创造,通过工学结合、“厂中校、校中厂”、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方式,培养锻炼学生综合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4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中高职课程评价体系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优劣与否,最终将落实到课程衔接上来。对课程衔接的评价将是整个中高职衔接评价的基础。评价体系的建立,应突出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改变重理论考试的传统,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评要求纳入现行评价体系。可以将整个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理论考核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并作为取得技能考核的资格,即基本理论考核通过后才能参加该课程技能考核。基本理论考核可以采用“通过”与“不通过”两种考核结果,技能考核可以采用“优”、“良”、“中”、“合格”与“不合格”等五种考核结果。采用这种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弱化目前评价体系中对基础理论要求过高的现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新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和学生传达“理论技能并举、职业技能占优”的理念。变过去的“学了哪些课”为将来的“具备哪些技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从而提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质量。

4结语

从世界范围职业教育发展过程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既是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符合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诉求。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过程中,课程衔接是重中之重。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学生自己立刻面临如何学习的问题,教师面临的就是如何教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课程如何有效的衔接。无论基础理论课程还是职业技能课程,其开设与否,均应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在统筹协调和规划中高职教育课程时,应找到中高职课程的区分点和衔接点,注意明确不同阶段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通过在内容和层次上设置区分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从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看,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课程衔接是可以达到的。我们在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方面下大力气,积极探索课程衔接的有效路径,实现中高职教育优质高效衔接,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2014-10-30

2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630/201406/170737.html,2014-10-30

3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6

4唐国庆.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40

5王育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福建省为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200

6徐 芸.关于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1):44-45

(责任编辑:谭银元)

On Cohes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s based on Meaningful Learning Theory

YE Sheng-lei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Nantong 226010, China)

Abstract:The cohes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during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key point is the cohesion of courses. Many problems do still exist in course setting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Based on meaningful learning theory, this essay puts forward the idea for the course cohesion from basic theory study course, skills training course and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so as to promote the cohes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cohesion; meaningful learning theory

收稿日期:2016-02-23

作者简介:叶圣蕾,女,研究实习员,学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100(2016)02-0102-04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会计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
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
中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衔接研究
如何顺利和有效做好网页布局和网页编程的课程衔接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中课程衔接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