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保障性住房选址与设计研究
2016-03-16暴磊杨雪冬王辉
暴磊 杨雪冬 王辉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邯郸市保障性住房选址与设计研究
暴磊 杨雪冬 王辉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探究了住房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的原因,阐明了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意义。针对国家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和保障政策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深入研究了邯郸市建设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原则和套内空间的设计思路。
保障性住房;选址;设计;邯郸市
引言
大幅改善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不断加快的城镇住房体制改革步伐皆因改革开放后国内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渐繁荣和中低收入者住房日益困难的现状来源于房价日益高涨的国内形势、住房资源分配的变化和住房市场供需构架的转变共同作用而产生。基于以上复杂背景出现了针对中低收入人群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其选址和设计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极大研究价值。
1 保障性住房的意义探究
1.1 住房问题受到全社会关注的原因
受到政府、专家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住房问题已成为破坏当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当前政策下的住房资源分配问题和众多家庭住房困难现状催化了住房矛盾的加剧。探究全社会关注住房问题的原因,可得出以下几点:
一是自2003年开始并延续至今的房价暴涨状况确立了我国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导致了我国的房屋价格(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在多次成倍上涨后处于极高水平[1]。
二是住房改革制度在1998年颁布后的住房资源分配出现较大偏差。城镇居民家庭房产的拥有数量在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社会背景和市场机制对我国住房资源进行主要分配的综合影响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状态。而拥有数十套住房的个人和大量的无房低收入人群正是因这种状态的刺激而产生。
三是中低收入人群受到现有住房体制影响在城镇中的住房问题日益加剧。自购住房、租房和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是当前家庭在城镇中解决住房问题的三种最主要途径。基于房价不断攀升这一房地产市场背景,中低收入人群进行自购住房已脱离现实[2]。
1.2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意义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基于我国社会与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现状下住房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一背景而开展的。
住房作为人们生存发展的必需元素和社会生活的基本保障具有一系列特殊的属性[3],如表1所示,这一系列属性也就决定了它在人们安居乐业和社会发展稳定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社会保障品特性和商品特性统一于住房这一物质实体,政府需要为中低收入家庭针对住房这类非纯商品提供政策扶持。
2 国家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分析
2.1 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局限
市场只参与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选择是国家针对住房问题制定一系列改革政策的最初设想,对于最低收入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依旧凭借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来解决,即由政府对这类家庭提供相应保障。当前社会持有的住房资源在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构架下,导致了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在保障房资源短缺和户籍限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无法享受到保障住房资源分配带来的实质利益。
2.2 国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
基于不断上涨的房价导致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剧这一社会背景,国家提出在“十一五”末期基本建立面向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国家以限购等手段作为房价调控的措施并反思已有的住房政策,重新审视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一民生范畴的关键问题,并以此来推动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进入新时期。
廉租房和公租房制度在合并运行后同经济适用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和定向安置房等共同构成国家保障性住房的全部内容。国家以鼓励为目的施行了一系列措施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节点上,即在土地和税收等方面给予高层面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后出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支持和监管力度随着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相关制度的完善在不断加大[4];二是在国家的制度支撑下的保障性住房整体建设进展良好,有效缓解了社会层面的住房矛盾,成为了住房市场上的主力之一。
2.3 对于促进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建议
住房保障制度是对城镇中的中低收入家庭进行住房扶持和救济,其本质是国家在住房领域内通过调整收入再分配达到实施社会保障职能的目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有三个要点(见表2):
基于促进住房制度建设这一具体要求,国家应基于立法来坚持住房保障工作的公平公正,以求达到公民关于住房的基本要求。给人民提供以经济舒适为主要特点的保障住房应在坚持了适度原则的基础上进行[5]。在相关立法的进程中应促进政府对该领域的监督,并打击各类非法行为。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创建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有助于减轻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即促进企业和民营资本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中实现与财政投入的并行。在刺激民营资本参与的基础上坚持政府的主体地位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在经济运行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创新出引导银行参与建设活动的新机制,提高各方参与者的主动意识,促进住房保障制度达到可持续发展状态。
3 邯郸市保障性住房的相关研究
3.1 保障性住房选址的理论研究
3.1.1 优化选址具有必要性
使民众融入社会交往环境和城市劳动力市场是住房在提供物质空间之外仍具有的强大作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的公平性意义同普通住房一致,即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进入优良居住和享受完备基础设施的公平机会。基于低收入者在市场中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考虑,政府应在就业机会较多、基础设施完备和可达性良好区域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低收入人群提供有益的干预性支持。这样在保证低收入人群居住环境的同时,使其参与到活跃度高的社会生活中,利于获得新的技能和工作机会。理解优化保障性住房选址的必要性对于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参与能力,尽早脱贫具有特殊意义。
目前邯郸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明显缺乏对上述原则的考虑,应深入的执行规划先行策略,提升市区保障性住房选址的科学性。
3.1.2 选址宜分散不宜集中
城市经济学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居住分异理论。国外的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居住分异的情况会在人力资本和收入增长方面严重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这也必将成为降低弱势群体社会流动性的原因之一。居住分异带来的不良影响会在代际间相传。
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正在形成的结论是在国内学者对于北京、上海、西安等主要城市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基于笔者的研究,邯郸市的居住空间分异也处于形成阶段。邯郸市的旧城拆迁补偿制度和当前的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都加剧了本市低收入人群在空间上的聚集,进而加深了全社会的居住分异。
邯郸市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在规划层面应以分散的原则作为指导,以长远发展的思维阻止新社会问题的产生,避免由于收入阶层分化带来的公共空间剥夺和负面经济效益。
3.1.3 借鉴国际经验,促进阶层融合
住房保障制度是由在购房行为中直接补贴低收入家庭的需求方补贴形式和政府或各类机构组织建设低收入住房的供给方补贴形式共同组成。通过对美国上世纪80年代住房政策由供给向需求转换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以集约社会资源和加强政府管控为主要目的采取的需求方补贴策略有利于弱势群体个体按偏好选择住房区位,也是解决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的有效方式[6]。
以建设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教育背景的民众可共同生活的小区为目的,德、法等西欧国家在住房建设规划中采取了将低收入家庭分散入不同街区的方法,即在政策层面规定建设新住房时必须有15%~50%的低收入家庭住房以保证不同收入阶层的有益融合[7]。
邯郸市在建设保障性住房时宜采用容积率补偿和税收减免等常规手法以保证保障性住房混合居住的政策得到具体执行。立足城市快速发展的现状,以阶层融合为目的将保障性住房纳入新区规划同时对老城区现有的保障房进行资源重构,并为其配备便捷的交通系统。
3.2 保障性住房的设计
以中低收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保障性住房在设计时应加以不同于普通商品房的特殊性考虑,将满足基本人居环境要求为评价设计的标准,建设标准不宜过高。考虑到卧室是住宅的主要使用空间和保证居住质量的根本所在,所以邯郸市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应依据家庭结构优先满足套内的卧室数量,并适当考虑家庭在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老人与未成年子女对住宅的进一步需求。
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建成后套内空间在使用上的兼容性,将卧室和起居室的功能兼容同就餐空间灵活地临时转换一并作为套内设计元素体现在方案中。鉴于邯郸市保障性住房的使用者多为人群中的弱势群体,所以还应考虑面向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针对性无障碍设计。考虑到随身携带生活用品的保障住房租赁者与购房者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在精确计算使用面积的基础上合理增加贮藏空间必将提升以租赁方式使用保障性住房群体的生活品质。在套型设计的基础上应不断地对邯郸市已建成的保障性住宅进行评价和研究,完成对保障性住房空间的进一步优化。
4 结语
基于国家政策支持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改善弱势群体住房条件的重要途径,因此其对于解决民众住房问题和缓解收入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具有极大意义。邯郸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应在全面考虑弱势群体需求、科学选址和合理设计的基础上完成,力求为邯郸人民创造更优良的居住大环境。
[1] 孙志波,吕萍.保障性住房政策评估标准及体系研究[J].中国房地产, 2010,(6):49~53
[2] 王翔.完善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供应制度的研究[D]. 北京:清华大学, 2010
[3] 郑思齐, 张英杰.保障性住房的空间选址: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J].现代城市研究, 2010, 25(9):18~22
[4] 张肇宇,刘树枫.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保障性住房供求均衡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14,(5):21~26
[5] 万婷.完善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性研究[J].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6,(3):31~34
[6] Glaeser, E. L. The Economics Approach to Cities, NBER Working Paper 13696[EB/OL]. 2007. http://www.nber.org/papers/w13696
[7] Bayer, P., R. McMillan, and K. Rueben.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in General Equilibrium[J]. NBER Working Papers, 2005,(11):95
[责任编校:张彩红]
2016-11-05
系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邯郸市保障性住房选址与设计研究”(课题编号:Z2015064)的阶段性成果。
暴磊,男,河北邯郸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
TU241
A
1009-5462(2016)04-0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