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分课堂模式的心理测量学课程行动研究

2016-03-16吴贤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测量学题目心理

吴贤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武汉 430205)

基于对分课堂模式的心理测量学课程行动研究

吴贤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武汉 430205)

本文介绍了分课堂的基本教学步骤,梳理了心理测量学教学现状,依据教学现状的不足提出了对分课堂模式的改革措施,并比较传统授课模式与对分课堂模式的成绩差异(t=5.89,p<0.001),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对分课堂模式教学效果要好于传统授课模式。结论为基于对分课堂模式对心理测学课改的行动研究是有效的探索。

对分课堂; 心理测量学; 行动研究

一、对分课堂模式的简介

对分课堂[1,2]是由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在教学实践中提出来的。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应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改革探索,短短的两年内初步显示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重要推动作用。它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简称为PAD模式。即第一次课讲授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即为P过程;课外间隔期学生个体化独立学习,内化所学知识,即为A过程;第二次课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等方式讨论,以此来内化知识、形成思维技能、促进情感交流、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等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即为D过程。这样通过采用“隔堂讨论”,学生有备而来,讨论效果好,课堂气氛热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升。对分课堂简明、实用,门槛低,可操作性强,短期可能看到显著效果。

二、 对分课堂模式在心理测量学中实践

(一) 心理测量学教学现状

在2015年参加第一届全国心理学专业《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任课教师培训会时,与一线心理测量学专业教师讨论到心理测量学的教学现状时,提及到心理测量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视理论化教学,实践性色彩较薄弱

在一般教师眼里,心理测量学授课侧重于理论,重点放在信度、效度、误差理论等教学,涉及很多的统计学原理、公式以及大量抽象的专业术语和概念[3-5]。这些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会感受到较大教学压力,很难有时间抽空进行问卷编制实践,会不自觉地放弃实践环节,或者把问卷编制的任务放在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当中。

2.重视教师的主讲地位,学生主体性地位不够

由于心理测量学理论色彩较浓,主讲教师会倾向于突出自己的主体地位,用心备课,用心讲课,但忘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不够[6],学生就没有利用课堂场合来构建自己心理测量学知识体系。一旦离开这个场合学生学习心理测量学就变得有些难度。

3.重视单一评价,多面性评价弱化

正是因为心理测量学有强烈的理论基调,任课教师会重点考核在课堂上所讲理论知识点,而这种教师考核出发点会加强通过试卷进行考核。 而试卷所能承载信息过于局限,学生的其他能力则难以考核。

4.重视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弱化[5]

单一的评价方式,为了更多彰显评价的客观性,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试卷方式,而试卷这种评价手段则是强调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显得名不符实,虽然在期末中会有所谓的平时出勤、课堂的讨论,但对学生的认知度不够,不会真正让学生变得可控。

(二) 修改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为了解决心理测量学的教学现状,重新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中突出学生讨论环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设计好讨论题目集,并提前发给学生,每次讨论集都有4-5个题目。供学生预习与准备。如讨论题目集有“你如何理解同质性信度是什么,请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有可能同质性信度很高?” “信度是针对题目而言、整个问卷而言、还是问卷的一部分而言,选择的理由呢?”。

(三) 创新教学模式

通过吸收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点,避免其不足。采用对分课堂模式,把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地位真正拉回课堂。第一次课教师先讲理论知识,学生课外内化吸收,第二次课前半段(大概45分钟一小节)学生讨论,把教师所讲知识与学生准备的内化吸收效果进行检验,通过有步骤的讨论,思想碰撞,小组交流与教师提炼,再次进行观点提炼与体系化,第二次课的后半段(大概45分钟一小节)新讲理论知识点。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对两个本科班级(教育学与心理学)进行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在第一堂课时重点讲解对分课堂开展的步骤,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够真正深入地讨论。同时让学习委员或教学助手在整个学期中及时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馈的意见,任课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开展行动研究。在本次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讨论很积极,题目很深入,积极性很高,在课堂还不时翻书,发表自己见解。尤其是准备充分的班级,能提出相当深奥的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深入讨论。

操作要点在于,讨论前学生最好先完成讨论前的作业,这样的话可以有效开展讨论;给予学生具体讨论的问题,问题不要太宽泛、不可过于狭窄,也不要过于难;学生可以提出深入自己的问题,可以超出给定的题目范围;在讨论前给予学生必要指导;讨论前要列好讨论提纲与讨论时要做好讨论要点记录;讨论环节时间长短可以灵活处理,但有必要完成具体环节;教师要有讨论的话题与观点进行总结。

在第一次对分作业后,有超过80%的同学在作业中表达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感兴趣,有吸引力,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认真听讲,系统准备、深入讨论与最后提炼形成系统知识。

(四)调整考试评价模式

教学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其评价体系也应该多元化。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开展讨论,沉浸在心理测量学的学习过程中,那么就有必要把过程性反映出来。在心理测量学教学过程,我们利用对分作业、讨论评价、毕博作业练习、毕博讨论有机结合,给这些环节相当的比重,再加上平时的出勤,如果忽视这些环节,那么即使期末试卷满分,也不能拿到及格分数。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投入心理测量学的学习过程当中,不能根据期末的“一纸定高低”。这种评价模式极大促进了学生参与度、主动性与积极性。采取多元化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 并将评价的重点放到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在心理测量学考试评价中,不仅增加了平时环节,还改革了期末考试形式。比如增加面试环节,全班29人同学,全部都参加了面试考试,面试题目由15题组成,如“被试样本同质对信度与效度有什么影响?”,“对于期末试卷而言,一般考虑什么效度,如果考虑其效标,最有效的效标是什么?”,“谈谈你在编制测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在心理测量学的实验环节对整体心理测量学的学习有什么好处?”这些题目既考察了整个课程的内容效度、区分度、编制的核心问题,也涉及到了实验环节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这些题目提前发给学生,但随机抽题目提问,每个学生3-5个题目不等,在面试过程中会根据回答问题情况提出引申小题目。采用电话单个面试,进行全程录音,面试时长为7分钟至21分钟,面试平均数为16分钟,面试在1天半时间里完成。在进行面试的同时,我发现很多知识都很好地串联起来,形成框架。比如题目为韦氏测验中涉及到中止与倒退有什么好处时,灵活地引申出新的问题:中止后会有很多题目不能测试被试,是不是一种浪费,从而转换到人格测验中,可不可以测试到一部分然后中止?对于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同学会说二者是不可以比较的,能力测验有难度需要中止减少因猜测带来的误差,人格测验则是对典型行为的测试没有难度考量,需要完整的施测,否则的话,会因为抽样太少,带来测量误差。分析面试结果反馈可知,学生对心理测量学的知识掌握比较好,能够很好地评价面试题目的内容效度。

而对教育学的心理测量部分,除对分作业等平时环节外,还增加现场考核环节,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对往年的期末试卷进行内容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评价,进行当堂计算机操作考试,操作考试内容有难度、区分度、相关系数等计算,其操作任务是当场提出,保证考试之间的公平性。在考试过程中认真准备,沉着应答,大部分学生都能处理这些计算并较有想法能对往年的期末试卷的心理测量学指标提出自己的见解。

总之,基于对分课堂模式的多元化过程性考核有观察、记录、团体合作计划、当场展示、讨论、笔试、出勤等多种评价形式。多元化的过程性考核评价形式促使学生非常重视平时知识的积累, 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2014级(29人)总评的平均成绩为82.6分,最高分为92分,最低分为72分,全部及格,都在70分段及以上,2013级(32人)总评的平均成绩为74.7分,最高分89分,最低分为57分,1个不及格,有2个在60分段。经独立样本t检验,t=5.89(p<0.001),说明相比较传统的心理测量学授课模式,基于对分课堂模式的心理测量学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心理测量学教学效果。

三、研究的不足

为了比较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本研究只采用历年成绩纵向比较,未控制前测两个班的前测成绩。更多地采用是定性说明,后一步研究可以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设计来检验对分课堂模式的效果。

[1]杜艳飞, 张学新. “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 2016,(3):116-118.

[2]张学新.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复旦教育论坛, 2014,(5):5-10.

[3]任俊. 高校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测量学》为例[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4):148-151.

[4]闫巩固, 彭广强, 高喜乐. 心理测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高等理科教育, 2005,(1):90-95.

[5]周甦, 张秀琴. 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测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9):204-205.

[6]刘菂斐.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心理测量学教学改革探索[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6):72-74.

责任编辑:胡栩鸿

Action Research of Psychometric Based on PAD Class

WU Xian-hua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430205, China)

The article introduces primary progresses of PAD Class, covers the presence of teaching in psychometric 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of PAD Class. The difference in psychometric performa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PAD Class was significant (t=5.89, p<0.001). The conclusion is: action research of psychometric based on PAD Class is an efficient teaching mode.

PAD Class; psychometric; action research

2016-09-06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级教改课题(X2014018)

吴贤华(1977-),男,湖南常德人,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G40-011

A

1674-344X(2016)11-0059-03

猜你喜欢

测量学题目心理
测绘工程专业大地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心理感受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测量学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相结合问题的探讨
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