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云从严治党思想的结构特征
2016-03-16李正华季春芳
李正华,季春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009)
论陈云从严治党思想的结构特征
李正华,季春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009)
基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陈云在从严治党方面提出过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论断和主张,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从严治党思想有机整体,并呈现出以组织建设为依托、以党风建设为先导、以纪律建设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的特征。全面把握陈云从严治党思想的总体格局,深度分析陈云从严治党思想的结构特征,对于新时期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具有重大意义。
陈云;从严治党;组织建设;党风建设;纪律建设
从严治党不仅是保障党的战斗力和团结一致的基础,更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安全。作为对党的建设作出过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陈云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对现实敏锐的洞察力,从组织、党风和纪律建设的三重维度,在从严治党方面提出过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论断和主张,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从严治党思想,并呈现出以组织建设为依托、以党风建设为先导、以纪律建设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的特征。在研究陈云从严治党思想时,既要正确认识到组织建设、党风建设、纪律建设三个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又要科学把握陈云从严治党思想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完整性。全面把握陈云从严治党思想的总体格局,深度分析陈云从严治党思想的结构特征,对于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组织建设是依托
陈云从严治党思想是组织建设、党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的统一。组织建设是陈云从严治党思想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陈云从严治党思想的整体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组织建设与党风建设、纪律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它是加强党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的前提保证,也是从严治党的重要依托。“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而外,没有别的武器”[1]。陈云深知党的组织建设在整个从严治党有机体中的基础性地位,指出“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使无产阶级的党成为有组织的统一的部队。只有有组织和统一,才是我们的武器,才是我们的力量”[2]127。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当中,陈云从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深刻思考与积极探索,并从党的组织构成的视角,着重论述了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思想,对于新时期夯实党的组织基础、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干部队伍建设
在党的组织建设中,干部队伍建设处于核心地位。从严治党,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的“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3]。党的干部是党的各项任务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陈云历来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干部的选拔与教育。陈云认为,加强党的干部建设,需要从严选拔干部。从严治吏是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严格选拔干部,是从源头上建设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早在1938年9月,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陈云,就对选用干部的标准进行了阐述,指出“凡是提拔干部,得全面估计他的德和才”[2]122。在抗日战争时期,陈云明确提出了选拔党的干部的四条标准:第一,“忠实于无产阶级事业、忠实于党”;第二,“与群众有密切联系”;第三,“能独立决定工作方向并负起责任”;第四,“守纪律”[2]212-213。建国以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在干部选拔问题上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提出:“德才相比,我们要更注重于德,就是说,要确实提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4]317陈云关于从严选拔干部的思想为新时期党的干部选拔提供了行动指南。此外,陈云认为,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要从严教育干部。干部教育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方法,也是从严治党的重要环节。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陈云形成了科学的干部教育思想体系,丰富发展了党的干部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是陈云干部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在1954年2月召开的七届四中全会上,陈云指出:“可靠的、永久的办法,可传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就是提高高级领导人的革命觉悟和革命嗅觉。”[5]232-233这里强调的提高领导人的革命觉悟、革命嗅觉的目的,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后,针对党所处的新形势,陈云提出:“党的纪律检查部门和各级党的组织,必须重视在执政党的条件下对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党性教育。”[6]304-305陈云关于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对于新形势下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文化知识教育,是陈云干部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陈云深刻认识到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作用,指出“干部没有文化,没有知识,革命是革不成功的”[2]177-178。文化知识是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文化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没有文化的提高,要提高政治水平是不可能的”[2]178。陈云对于干部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从严治党形势下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有益参照。
(二)党员队伍建设
在党的组织建设中,党员队伍建设处于基础地位。从严治党,需要建设一支全面过硬的党员队伍。在长期从事党的建设工作中,陈云对党员队伍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一系列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思想。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首先要严格把握党员标准。坚持共产党员的标准,是党员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陈云从党的性质、党的历史使命和党内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等方面出发,深入阐释了坚持党员标准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1939年5月,陈云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明确地将党员标准概括为六条:第一,“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第二,“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第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第四,“百折不挠地执行党的决议”;第五,“群众模范”;第六,“学习”[2]137-142。这六条标准是当时加强党的建设、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和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新时期保持党员纯洁性的重要标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还要切实提高党员质量。“党员的质量高于数量”[2]206是陈云多次强调的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抗日战争期间,针对突击发展党员导致党员质量下降的情况,中央政治局于1939年8月印发了《关于巩固党的决定》,着重强调了党员质量的重要性,并作出党员发展工作中“求精不求多”的指示,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认真贯彻实施了上述《决定》,并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高度,高屋建瓴地指出:“提高共产党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党的建设上的一个根本问题。”[6]291针对该问题,陈云还指明了提高党员素质的方法“不仅仅是洗刷落后分子,还必须加强党内教育。每个干部,每个党员,都要经常阅读党出版的书报或其他进步书报,增加知识,自修深造,在政治上不断提高自己”[2]207-208。这些观点主张为新形势下提高党员队伍整体质量、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党风建设是主导
陈云从严治党思想是一个在内容结构上完整的统一体。党风建设是陈云从严治党思想的灵魂,在陈云从严治党思想的整体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党风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纪律建设的主导,具有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作用,是从严治党的党性保证。陈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党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形势与任务,对党风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见解,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新时期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基本原则。
(一)党风建设的重要性
党风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陈云建党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管党治党的工作实践中,陈云对于党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日臻深刻。早在延安时期,陈云根据党的局部执政的情况,就对权力的二重性有了清醒的认识,指出“党掌握了政权以后,犯了错误会更直接更严重地损害群众利益。党员违反了纪律,特别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6]100建国以后,党由过去的革命党转变成了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这种地位的转变与角色的转换也给一些作风不正的党员干部滥用职权提供了可能性。陈云在回顾历史与审视现实、放眼国际与立足国内的基础上,清晰透彻地分析了加强党风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全国执政前还是执政后,都要搞好党风建设。同时,陈云还注意到了党风建设与党的执政基础之间的关系,指出“对于利用职权谋私利的人,如果不给以严厉的打击,对这股歪风如果不加制止,或制止不力,就会破坏党的风气,使党丧失民心”[6]287。改革开放后,国内国际环境发生进一步变化,“‘一切向钱看’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正在严重地腐蚀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7]1758,面对这一新的问题和挑战,陈云以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锐利目光和理论勇气,在1980年11月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4]273。这一科学论断言简意赅、内容丰富,体现了陈云对于党的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彰显了陈云对于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洞察,突出了陈云对于党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度认知,是陈云对于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此外,在全面把握现实情况和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陈云还注意到党风建设与改革开放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出“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4]275。陈云高瞻远瞩地将执政党党风问题与“党的生死存亡”和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直接相联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风建设的理论,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党风认识水平上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二)党风建设的常态化
切实推动党风建设的常态化,是增强党治国理政能力的必要举措。执政党的党风问题至关重要,必须常抓不懈。陈云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4]273的观点,道出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本质,是党风问题“永远在路上”的最初洞见。加强党风建设,探索党风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途径,是一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历史任务,需要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并且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灵活机动地提高党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改革开放后,新的社会实践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党风建设面临着新的冲击与考验。“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干部年轻化进程的推进,党的肌体大大增强了活力。但是,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也随之突出起来”[7]1734。本着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1984年10月,陈云在中纪委常委会提出的《加强纪律检查工作,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报告的批示中明确指示:“纪检工作应该研究新情况,适应新情况,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7]1749为了推进党风建设的常态化,陈云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实践进行了艰苦的探索。针对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陈云始终坚持全力以赴,严抓到底,“要同一切违犯共产主义理想的错误言行,进行坚决斗争”[4]348,并要求党的各级部门都要予以充分重视,每个党员都要身体力行。1985年9月,陈云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明确要求严整党纪党风,并详细指出了敦促社会风气好转的有效路径,“一是各级党组织要重视。二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重视。要真正身体力行,做出榜样。三是老党员、老干部要重视,包括退居二线或者离休、退休的在内的同志。以身作则、关心党风当即、发挥监督作用上,没有退居二线和离休、退休问题。只要是党员,活着就永远处在第一线”[7]1756。上述观点充分表达了陈云打造风清正气的政治生态的决心和信心,对于推进党风建设的常态化起到了积极作用。陈云关于党风建设常态化的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境界,为新时期开创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重要启示。
三、纪律建设是保障
陈云从严治党思想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纪律建设是陈云从严治党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陈云从严治党思想的整体结构中处于关键地位。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纪严于国法,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党的纪律是保持党的组织统一的有力武器,“要保障我们的党能有组织和统一,这就需要有严格的纪律”[2]127;党的纪律也是党风廉洁的首要前提,“不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党风、社会风气无法根本好转”[6]301。在陈云从严治党思想体系中,纪律建设是组织建设和党风建设的原则保障,是从严治党的关键一着。陈云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守纪律讲规矩的理论基础。
(一)建立健全党纪党规
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是根本。在思想上,陈云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着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得以充分体现的重要保证。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陈云深知党的制度具有理论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视角,敏锐地注意到党纪党规对于党的组织建设和党风建设的重要影响力。针对党的组织团结问题,在1954年2月召开的七届四中全会上,陈云根据建国后党的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明确指出:“我们要严守党的制度和党规党法,发扬党的优良作风,那党就有保证了。靠别的,我看都靠不住。”[5]233针对党的党风廉洁问题,陈云清醒地认识到党纪党规对于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和反腐倡廉的重要性,指出:“我看不能因为马列主义教育,以后就不出问题了。张国焘不是老党员吗?他比一般干部受的马列主义教育还少吗?但是他叛变了。这证明什么呢?证明只靠马列主义的教育,还不能保证我们党内不出野心人物。”[5]2321979年1月,陈云在中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再次强调了“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6]242。陈云对党纪党规的高度重视,为制度治党奠定了思想基础。此外,在行动上,陈云还有力推进了党的制度建设。党纪党规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要法宝,全面从严治党就要把党纪党规立起来、严起来,使其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保证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1980年至1985年期间,在陈云的领导主持下,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纪委先后下发了一系列预防和惩处腐败的明文规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以及《关于坚决纠正新形势下出现的不正之风的通知》等条例准则就是当时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成果。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上述党内法规的制定,为当时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确立了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为从严治党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在大力推动党的法规体系建设的同时,也显示出了我们制度治党的坚定决心与行动力度,并为新时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法依规治党以及扎实开展廉政反腐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严明严守党纪党规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严格执行,“严”是党的建设最鲜明的底色,是讲政治、懂规矩、守底线的纪律要求。马克思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8]列宁提出:“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9]陈云继承了马列主义关于严明严守党纪党规思想的基本观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1939年5月,针对共产党员刘立功的违纪事件,陈云严肃指出:“中国革命是长期艰苦的事业,共产党及其党员没有一直行动的统一,没有百折不回的坚定性和铁的纪律,就不能胜利。……因此破坏党纪,实质上就是破坏革命,我们必须与任何破坏纪律的倾向作斗争。”[2]127同时,他还强调“在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队伍内,也决不允许那些明知故犯的不能自觉遵守纪律的分子存在”[2]128。陈云高度重视党员对于党纪党规的恪守,并从战略高度将其视为评判党员的重要标准之一,指出“一个真正能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党员,就在于他能在实际行动和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具体问题上,表现出自己是坚定地遵守党的铁的纪律的模范”[2]139。建国后,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在全国执政以前,在敌人统治下的地下党,那时做一个党员就有杀头的危险,根本谈不上什么物质享受;在苏区的党和解放区的党,大家忙于打仗和支援战争,另外,也没有什么物质可以享受。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从中央到基层政权,从企业事业单位到生产队的领导权,都掌握在党员手里了,党员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10]。针对此种情况,陈云在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共产党不论在地下工作时期或是执政时期,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4]275。陈云一贯强调党纪面前一律平等。遵守党的纪律是每个党员应尽的职责与义务,任何党员都必须无条件遵守党纪,要始终保持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坚决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对于背离党纪党规的腐败分子,必须严肃处理,“无论是谁违反党纪、政纪,都建坚决按党纪、政纪处理;违反法律的,要建议依法处理。各级纪委必须按此原则办事,否则就是失职”[4]356;对于情节严重的,“我主张要严办几个,杀几个,判刑几个,并且登报,否则党风无法整顿”[7]1738。党的纪律是统一的,必须无条件遵守,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不愿意遵守纪律的党员,害怕铁的纪律的新党员,尽可出党”[2]196。陈云对于违背党纪党规零容忍的坚决态度,表达了其从严治党的勇气和决心,为新时期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提供了重要借鉴。
陈云关于从严治党的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在陈云从严治党思想的三重维度中,组织建设是基础,党风建设是核心,纪律建设是关键,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同时,这三者也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统一的有机整体,既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又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陈云从严治党思想三位一体的结构特征,体现了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辩证思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对于新时期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0.
[2]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4]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陈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四)[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3.
[9]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1.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389.
[责任编辑 张家鹿]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EN Yun’s Strengthening Party Self-discipline Theory
LI Zheng-hua,JI Chun-fang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009)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arxist Party-building and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ation, CHEN Yun put forward many creative assertions and claims and formed an organic whole of strengthening Party self-discipline. The theory of strengthening Party self-discipline reflecte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were the organize construction as the basis, the ideology construction as the guideline, and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s the guarantee.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governing Party further and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Party’s leadership to grasp the overall pattern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N Yun’s theory of strengthening Party self-discipline in the new era.
CHEN Yun;strengthening party self-discipline;organize construction;ideology construction;discipline construction
2016-03-30
2015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5A417)
10.16366/j.cnki.1000-2359.2016.04.007
D26
A
1000-2359(2016)04-0038-05
李正华(1964-),男,湖南衡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与当代中国史研究;季春芳(1982-),女,安徽芜湖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巢湖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