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建构之“内涵、价值、困境、建构”机制
2016-03-16邓昌杰胥兴春
邓昌杰 胥兴春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涪陵 400715)
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建构之“内涵、价值、困境、建构”机制
邓昌杰 胥兴春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涪陵 400715)
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是促进幼儿教师发展的重要一环,对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提升自我效能感有重要作用。现今,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存在自我职业同一性理解消失,自我职业接纳性较低,自我价值未能实现等困境。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可以从形成稳定幼儿教师“我是谁”的自我职业认同;激发幼儿教师工作激情;改善薪资待遇,实现幼儿教师自身价值等方面让幼儿教师重新构建自身稳定的自我职业认同。
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成因;困境;构建路径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对从事幼儿教师的人员的数量需求不断提升,同时对其专业素养要求也有更高质量的要求。幼儿教师自我职业的认识是幼儿教师发展的首要环节,是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队伍稳定性并不高,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较低是其重要原因。在当今社会,幼儿教师自我认同出现较多困境,成为当代幼儿教师面临的突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构建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已是迫在眉睫。
一、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之内涵解析
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基于自身经验对其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加以自主性的理解与解决,从而形成有目的、主动地自我理解与自我接纳的生活态度过程。[1]幼儿教师自我职业的认同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积极态度,是幼儿教师对自己作为幼儿教师职业的整体看法。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有其特有的特征。
(一)动态性
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过程”是指个体自我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指教师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2]一名幼儿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在校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从“职前培训”到“职后培训”的理论丰富,从“新手型教师”转变为“熟手型教师”的实践提升。
(二)共生性
幼儿教师自我职业的认同不是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幼儿教师自我职业的认同与幼儿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教育背景相关。幼儿教师接受的教育程度和专业化的培养不高使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较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接受幼儿教师这项职业;另一方面,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收入较低,使得幼儿教师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都对幼儿教师自我职业的认同产生巨大的影响。伴随环境状况与幼儿教师自身教学活动时间,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与之共同成长。
(三)独特性
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虽然幼儿教师职业受社会和他人的期望形成一定的稳定性特征,但是,作为主观能动性较强的个体并不会完全采纳这种既定的职业特征。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着特定的理解和价值追求,在职业生涯中也表现出明显的个体特征。每名幼儿教师形成的自我职业认同具有独特性,带有鲜明的个体特征。
二、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建构之价值意蕴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内心认为自己从事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3]幼儿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幼儿教师职业工作的性质、社会价值的理解影响较大。较高的自我职业认同感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热情、认可程度较高,能促进幼儿教师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各方面的提升。
(一)树立幼儿教师的正确自我概念
一直以来,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定位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对自身的形象也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职业认同感较低。提升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感能促进幼儿教师的自我概念正确发展。形成自我职业的认识。幼儿教师对自我职业的理解,对自己职业的性质、功能、意义深刻的认识,才能明白幼儿教师职业是做什么的,以及幼儿教师在这个岗位上应该如何去做。树立合理的自我形象。较高职业认同感的幼儿教师对自身的外在气质和内在修养都与自身职业形象具有高一致性认可,对自己的工作形象比较满意,能提升工作激情。促进自我情感的发展。幼儿教师只有对从事的工作做好思想准备,才能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爱,具有较高职业认同感的幼儿教师在学习教育专业技能时必定更用心,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在生活中时刻关注教育信息,主动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不断创新教育方法。
(二)提升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
幼儿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感能提升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幼儿教师的成就动机,树立坚定的职业意志,克服教育教学中的职业倦怠感。提升成就动机。自我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对幼儿教师的成就动机具有重要作用,在工作中能正确定位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完成自己的各项目标。树立坚定的职业意志。自我职业认同感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品质具有重要影响,高认同感的教师对自我的评价较高,胜任力较好,在工作中意志坚定,希望实现自我的价值。克服职业倦怠。姜勇等学者认为, 有较高职业认同感的教师往往更满意自己的工作,更愿意在工作上下功夫,更愿意进取,会更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荣耀、适合自己。[4]高职业认同感的幼儿教师能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即使在繁杂的任务中也能处理好自己与外界的矛盾,较少出现职业倦怠感。
三、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之困境浅析
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是幼儿园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在当今社会,幼儿教师对自我职业认同并不高,存在着对自我职业同一性理解的消失,对自我职业接纳性较低,在工作岗位上自我价值未能实现等困境。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危机已经阻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同一性的缺失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较晚,专业的幼儿教师培训起源于近代。一直以来,社会对幼儿教师都以“保育员”、“阿姨”、“看护者”等将其的称呼。传统的幼儿教师角色是教导者生活的照料者,环境的提供者,[5]教师作为一种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职业,而幼儿教师并不为大家认可。幼儿教师自我也处于困惑中,自己是否像教师一样是社会的代表者?知识的传授者?“蜡烛”、“园丁”、“播种者”这些具有教师形象特征的称谓并没有用在幼儿教师身上,幼儿教师是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面对这种尴尬的身份,自我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开始动摇。先前国家推崇的幼儿教师职业身份和自我职业期待形成的稳定认同开始解体,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同一性”的认识开始解体。
(二)自我接纳性较低
幼儿身心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幼儿学习的方式随着语言的发生及其在心理活动中作用的增长而有所变化。[6]面对身心各方面都在不断完善的教学群体,幼儿教师的工作教学量比中小学教师的任务量更重。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突发情况更多,例如,孩子哭闹,上厕所等身理情况;想念家、亲人,心里害怕等心理情况。幼儿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来处理好这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会运用的直观法,讲授法、问答法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并不像中小学中以某种教学方法为主。除去正常教学,幼儿园繁杂事物还有很多,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布置,常规的消毒活动,以及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事务。幼儿教师经常会感到疲倦,对比教师多很多倍工作的“特殊教师群体”难以自我接纳。
自我价值未能实现。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教师价值是在教育环节中作为客体的教师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程度和教师个体的自我实现的程度。[7]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地位与收入都很低,自我的价值没有真正实现。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分别于1998年和2009年根据我国常见的100种职业,在北京市进行了调查,其中大学普通教师的排名分别是14、18;中小学教师为29、32;幼儿园教师仅为36、43。[8]可见幼儿教师的职业声望处于下降趋势,与其他教师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幼儿教师收入较低,有编制的幼儿教师工资在1800元/月左右,没有编制的幼儿教师工资在800元/月左右,经济收入与劳动付出没有成正比。
四、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之构建路径
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成长发展,使幼儿教师消极地对待教育事业。但是,对待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存在的困境,我们应该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面对这些危机,我们可以从幼儿教师自自身微观方面,从幼儿园等教学环境中观方面,从社会宏观方面寻求解决之道,让幼儿教师重新构建自身稳定的自我职业认同。
(一)形成稳定幼儿教师“我是谁”的自我职业认同
自我职业认同的稳定性主要是受自我和外界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稳定的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应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改善。一方面,加强幼儿教师职业自身专业化的提升。在幼儿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制定规范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在“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中,有针对地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使幼儿教师进一步理解幼儿教师职业,认识“我是谁”。另一方面,转变外界对幼儿教师的“固有观念”。泰弗尔认为一个人的社会群体成员及群体资格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组成部分,并且鼓励人们获得积极的社会认同,这种积极的认同来自群体和相关的外群体的比较得出。[9]外界的“固有观念”对幼儿教师自身职业认同的稳定具有重大影响。 在古代,幼儿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在社会上没有成为专门的职业,在选拔时注重德行标准,忽视幼儿教师的特殊要求。[10]因此,对于幼儿教师职业没有形成专业的认可,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在社会人士看来任何人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传统的幼儿教师形象在社会群体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使得幼儿教师群体的职业声望较为低下,外界群体的思想观念给幼儿教师带来额外的压力,现实的境遇与理想存在较大差距,心理难以平衡。转变这种“固有观念”有助于稳定幼儿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
(二)明确专业化的分工,激发幼儿教师工作激情
提升幼儿教师的自我接纳性,应从改善幼儿教师职业本身分工和提升幼儿教师自身兴趣两方面努力。首先,明确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分工。幼儿教师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不像中小学教师那样职责明细。作为幼儿教师,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准备、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幼儿一日保育活动、就餐与休息管理、环境创设布置等等,因此,幼儿教师工作任务量大,事情繁杂,责任特别重。大多时候幼儿教师承担着教育、保育、班级管理、环境创设等工作,压力巨大。明确分配幼儿教师职业任务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缓解幼儿教师压力。其次,幼儿教师应不断的成长、接纳自己,热爱自己的职业。幼儿教师能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11]在教师专业成长中,丰富的教育活动方法,开展创造性工作,接纳自己。
(三)改善薪资待遇,实现幼儿教师自身价值
幼儿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体现在社会物质回报与自我职业期望上。社会物质财富主要由经济收入。一方面,应提升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我国幼儿教师收入较低,编制内的幼儿教师收入比大学、中小学教师少很多,编制外的幼儿教师薪资待遇更差,离《教师法》第25条规定的“教师平均工资不得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相距甚远。国家财政应大力提升幼儿教师待遇,改善幼儿教师的生活状况,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激情。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教师价值体现在各教育环节中,包括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力和可能性,体现于其对教育背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对象等影响学生发展的各个内外因素的解读、反思与批判能力,要求教师做建构性的实践者。[12]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五大领域知识,将自己的职业期望创造性地实现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幼儿教师自我价值。
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是促进幼儿教师发展的重要一环。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存在自我职业同一性理解消失,自我职业接纳性较低,自我价值未能实现等困境。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危机极大地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成长发展,不利于幼儿教师进一步的成长。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可以从形成稳定幼儿教师“我是谁”的自我职业认同;激发幼儿教师工作激情;改善薪资待遇,实现幼儿教师自身价值等方面让幼儿教师重新构建自身稳定的自我职业认同。
[1] 秦奕. 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结构要素与关键主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魏淑华. 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05.
[3]孙美红,钱琴珍.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Z1:59-62.
[4]姜勇, 钱琴珍, 鄢超云.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结构模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6,(1).
[5][10]孙瑞权. 幼儿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6]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8.
[7][12]胡向明. 我国农村教师价值的迷失与回归[D].湖南科技大学,2012.
[8]李强,刘海洋. 变迁中的职业声望——2009年北京职业声望调查浅析[J]. 学术研究,2009,12:34-42.
[9] Brown R. Social identity theory: Past achievements, current problems and future challenges. European Journal Social Psychology .2000, 30:745 - 778.
[11]王延伟.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016-05-15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15年度规划项目“民办幼儿园教师身份定位及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YJA880082)”阶段性成果。
邓昌杰,(1991-),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与学前儿童发展。胥兴春,(1973-),男,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副教授,学前教育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