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平等视角下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分析

2016-12-05高永超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程度新疆

高永超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教育平等视角下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分析

高永超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本文从教育平等视角出发,探讨新疆少数受教育状况。分析表明: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在性别、族别以及地域上的差异性仍然存在,提高受教育程度对少数民族个体发展尤其对个体职业地位获得和妇女生育率具有显著影响。合理配置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优化职业结构,保障族群权利,提升族群职业地位和身份地位是提高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加快教育平等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受教育程度;教育平等;少数民族

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流动机制,承载着促进个体社会地位获得,加快经济发展,保证社会公平的功能。社会成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衡量其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标准。对个体发展而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影响着就业机会、职业选择和社会地位的获得;对地区而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开放程度。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研究是教育平等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平等则又是保持社会流通渠道畅通的前提条件。该主题的研究对加快新疆的经济发展、巩固民族关系,提高民族群体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个体受教育水平等主客观因素带来的教育不平等成为妨碍新疆教育公平和社会阶层结构优化的顽疾。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作为教育公平的关键要素,对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促进民族融合和社会公平起着特殊的作用。平等主义主张必须通过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来消除由社会背景、阶层、种族等的社会条件差异造成的教育不公平[1]。受教育程度的提升需要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平等,即优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源头上保证每个社会成员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科塞指出群体内部有时会有一种保护群体存在和维持的“安全阀”制度,这种制度指群体允许并鼓励一定条件下的某种冲突存在,这些冲突有利于“排泄”社会关系中积累起来的紧张情绪和敌意,以防止这些敌意情绪积压到一旦爆发就将瓦解整个群体的程度[2]。另有研究提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也必然造成不平等和严重的社会问题[3],对于教育领域也同样如此。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受教育水平,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阶层差距则成为必然。

以上理论重在强调教育公平对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我国的学者则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教育平等与社会稳定三者间的关系。例如孙百才的研究发现,伴随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各民族受教育年限都有所提高,内部教育不平等差距逐渐缩小,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4]。有研究还发现少数民族与汉族受教育程度得到提高,但不同民族在分级受教育年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5]。此外,在少数民族问题与社会稳定的机理探讨中,有研究者强调民族问题是一个突出的文化问题,这种文化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与规范体系内化到社会成员心中,提供给人们基本认同感和价值选择观,为人们基本的社会行为是否可为提供心理指南,为社会秩序提供精神支持[6]。此观点意在说明处理好少数民族问题特别是从受教育的源头上给予他们权利,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民族群体的价值观,规范其行为,保证教育平等的同时,维系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受教育程度的大量研究表明,以国家实行的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为导向,少数民族受教育状况逐渐得到改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既往研究中实证研究较多,但有关少数民族群体的受教育程度研究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则立足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展开探讨,以期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提供实践参考。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如下:H1:随着社会变迁,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与汉族间的差距在缩小;H2: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促进了新疆多民族地区稳定,呈现出良好态势。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2000年第五次普查(下文简称“五普”)数据和2010年第六次普查(下文简称“六普”) 数据中关于新疆各少数民族分族别6岁及6岁以上文盲和半文盲数、15岁及15岁以上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人口数、新疆全区范围内各阶段受教育程度总人数,以及新疆分族别受教育程度数的统计年鉴。

(二)分析策略

根据研究假设,本研究重点分析新疆的汉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共十个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的整体状况。首先比较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教育结构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其次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就业的学历结构、少数民族与汉族就业的行业比例以及生育率的差异。最后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的性别、族别、地域三方面的差异性,从而为实现少数民族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获得提供可能。

三、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的实证分析

(一)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民族教育事业取得成效

随着社会变迁,国家对民族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与扶持,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受教育年限差距在缩小,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新疆少数民族内部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1.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结构普遍优于全国平均程度,受教育水平逐渐改善。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包括汉族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共十个少数民族。

图1: 2000年与2010年新疆各主要民族的6岁及以上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 单位:%

为了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状况,判断各少数民族的教育结构,则要把每个民族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 (见图1)和每个民族拥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见图2)二者综合起来衡量。基于此,本研究对新疆2000年和2010年两次普查的数据变化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各民族分族别受教育程度的6岁及以上所占比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新疆各主要少数民族受教育水平状况。

从图1来看,2000年新疆各主要少数民族文盲率较高,浮动较大。而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除了塔吉克族的文盲比例达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各主要少数民族的文盲比例普遍低于全国少数民族平均水平。新疆回族6岁及6岁以上未上过学的比例达到15%以上,同样低于全国少数民族平均水平,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图2来看,2000年新疆各主要少数民族15岁及以上大专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所占比例较少,除了柯尔克孜族和乌兹别克族的拐点突出以外,其余各民族拐点浮动较平缓。

图2: 2000年与2010年新疆15岁及以上各主要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比例 单位:%

通过对2000年到2010年各主要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状况比较发现,新疆少数民族文盲和半文盲的受教育程度所占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维吾尔族在未上过学这一阶段的受教育程度所占比例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小学阶段的受教育程度比例下降幅度最大的则是塔塔尔族。在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中,新疆各少数民族普遍较高,尤其是俄罗斯族大专及以上位居第一、塔塔尔族、锡伯族依次递减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而回族、柯尔克孜族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3.5%左右,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的大专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虽然略低于全国少数民族平均程度,但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综上分析,新疆各主要少数民族的教育结构虽然略低于全国少数民族的平均水平,但总体看来普遍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即党和国家为发展新疆少数民族给予的高度重视和教育政策扶持,少数民族受教育状况逐渐得到改善,教育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了族群的内部稳定。2.少数民族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有利于保持族群内部稳定[8]。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测度人力资本总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某一特定年龄段群体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不包括各种非学历培训)年限总和的平均数。本研究采用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H代表平均受教育年限,Pi是第i类受教育程度的数,“五普”和“六普”的数据将6岁及以上的受教育程度划分为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等类别;P代表6岁及以上总数,Hi是第i类受教育程度的教育年限,本文将其操作化为:未上过学0年,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学专科15年,大学本科16年,研究生19年。依据该公式,2010年新疆6岁及以上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5年,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美国教育家贺拉斯·曼指出,教育必须是普及的,教育也是促进少数民族群体平等的伟大平衡器,也是社会机器必不可少的平衡器[9]。新疆地处偏远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居多,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重相对汉族较低,这部分少数民族群体不但影响整体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祖辈生活长期生活在偏远南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思想保守,汉语水平匮乏等导致这些族群严重缺失教育熏陶,很容易受不良宗教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对社会产生不满,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因此,从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地区稳定的战略高度出发,国家则应该在大力扶持新疆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快高中阶段义务教育的普及,打破社会阶层固化,各民族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力,合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民族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尤其要完善民族高等教育收费制度。

(二)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获得对职业地位获得和生育率也具显著影响

现代社会,个体的职业地位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他的社会地位。而社会出身对于个体的职业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即使对于受过教育的个体来说也是如此[10]。当下的就业问题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的综合性问题。目前,少数民族女性作为弱势群体之一,其受教育程度与生育率的关系研究也不可或缺。

1.家庭出身与受教育程度影响新疆少数民族群体的职业地位获得。研究表明,所受的教育年限和社会出身构成了能否取得职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些研究则指出:即使排除社会出身这一因素,在较好的和较差的中学、大学、研究生院及法律学校的毕业生之间,在取得职业成就方面也存在着差异[11]。根据“六普”中全区各地州数分布表计算得出新疆全区内总2181.5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达1298.59万人,约占全部的61%。

图3: 新疆少数民族就业的学历结构比例图 单位:%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加快了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但就业问题受家庭出身以及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显著。“教育的技术——功能”理论认为,就业所需的教育条件在不断提高,与此相适应,越来越多的人在学校中接受着年限越来越长的教育[12]。由图3可以得知,新疆少数民族就业中学历比例构成呈现明显的区分,其中,就业学历比例最高的是小学文化程度,其次是初中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约占少数民族就业中学历结构比例的四分之一。由此看出,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学历比例构成中文盲率偏高,就业人口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由于民族间长期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存在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在当下仍有留存,且大多少数民族居住在南疆地区,气候、地形等特殊的自然环境限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大部分少数民族选择从事农、林、牧、副、渔等第一产业则成为可能,该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相对较低,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适应当下的各行各业的发展,少数民族需要接受高层次的教育。

图4 2010年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各行业就业比重

图4显示,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在第一产业就业的比重较高,这与图3反映的结论相一致,即少数民族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学历要求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小学文化程度。随着我国市场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是依靠技术和技能获得准入,会吸纳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次要劳动力市场不需要较多教育和培训,主要靠体力等获得准入,就业人员的数量减少或增长缓慢、薪金回报增加慢甚至相对下降[13]。在第一产业从业的少数民族主要处于次要劳动力市场。在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的少数民族和汉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则置于主要劳动力市场。

一般而言,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人往往不愿也难以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而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的人因为知识和技术门槛而无法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14]。新疆汉族与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存在差距,区域间资源环境和民族社会文化差异性显著,各民族传统的经济活动方式也各有不同,民族经济发展呈多元化、多层次化格局,这种格局又表现为以汉族为主体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的较大差距,有着突出的二元结构化特征。因此,少数民族与汉族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主次不同。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聚集区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事业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降低农、林、牧、渔、水利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实现少数民族发展的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同繁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受教育程度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妇女的生育率。少数民族女性生育观的改变影响生育率,而生育观改变的快慢与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一方面,妇女受教育程度和接受教育所需的时间呈正相关,受教育所需的时间推迟了女性初婚和初育年龄,进而影响生育率;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接受新的生育观念和生活方式也较快。一般来讲,育龄妇女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其生育水平越低。

表1:2010年新疆不同受教育程度妇女的生育状况分布

表1中新疆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妇女生育状况比较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平均初婚年龄越大,15-64岁妇女平均活产子女个数越少,且生一孩的比例也越高,生二孩和生三孩的比例相对降低。新疆少数民族家庭结构中,妇女平均初婚年龄和生育年龄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文化素质越高,生育率越低;文化素质越低,生育率越高。扩大新疆少数民族妇女受教育的权力,大力宣传促进民族女性享受教育,提高妇女的受教育水平,从而更高的降低生育率。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上述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的分析,本研究的结论是:随着社会变迁,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与汉族的差距逐渐缩小;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妇女职业地位获得和生育率具有正向影响。

教育领域要充分认识民族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是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采取得力措施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则成为必然。一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和落后地区发展教育事业,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二是要创设就业机会,优化职业结构。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程度,推进个体社会化,为个体职业地位和身份地位获得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要扩大妇女权利,提升妇女地位。大力发展女性教育,尤其是扩大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参与和文化参与的权力,为妇女教育获得和职业地位获得扫清障碍,促进城乡和两性职业发展机会均等。

[1][9]周洪宇.教育公平维系社会的基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文军.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聂运麟.社会的流动、分层与政治稳定[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1).

[4]孙百才,祁进玉.民族教育发展与教育平等——基于最近两次普查的数据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6,(5).

[5]王美艳,Emily Hannum.199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教育发展研究[J].学刊,2012,(3).

[6]胡联合,胡鞍钢.民族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机理分析[J].人文杂志,2008,(2).

[7]李静,王丽娟.新疆各民族间的结构性差异现状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7,(6).

[8]郑长德.2000年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变化的族际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10][11][12]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8.

[13][14]董泽芳,彭拥军.实现高等教育合理分流促进社会有效分化与整合[J].高等教育研究,2012,(8).

2016-05-30

高永超(1990-),女,硕士,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民族教育。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程度新疆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多怪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幸福的程度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