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2016-03-16

贵州商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经济带贵州省长江

张 韬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贵州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张 韬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建设长江经济带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贵州省要深度融入这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必须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政策走向,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并积极组织实施,才能抢占到区域振兴的制高点,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目标。

长江经济带;融入;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1%,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总量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1]。自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其已成为社会各界聚焦的重大问题,随着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各种重大政策密集出台,必将会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贵州省被列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以来,在《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各种重大发展政策举措上,都明确提出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诉求,随着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重大政策的出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重大变化,值得贵州省特别关注,需要明确新的发展思路,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国家关于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政策密集出台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组织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经济环境摆在压倒性的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再次要求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还印发了《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6〕37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一意见明确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要确保长江2020年水质优良率保持在75%以上[2]。这是我国首次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的规划设计,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全方位展现。

(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随着一系列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政策陆续出台,长江经济带已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这不仅引起了中央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持续进行深度报道①,重庆、湖北、江苏、上海等相关省市更是未雨绸缪,早在几年前就对如何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抢占发展先机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在本区域的保护和建设,谋划大项目在本地的落地建设。如江苏省于2016年10月8日就专题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研究讨论《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

(三)长江经济带相关省区发展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从长江经济带所涉及到11个省市的情况来看,各个省市由于产业结构的高度雷同,竞争的成分往往大于合作,每个省市都想成为整合资源的主体,不甘愿充当配角,力争成为被整合资源的对象,各个省市的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长江拥有独特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对我国生态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目前,由于沿江各个省市生态保护红线尚未划定,与上中下游生态环境状况相匹配的差别化环境准入制度尚未明确,全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形成,既难以严格界定各级政府的红线管控责任,又难以统筹制定出长江经济带重点产业经济活动在沿江不同功能区的负面清单,沿江各个省市工业发展“各自为政”,沿岸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环境污染隐患日趋增多,长江经济带相关省区发展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导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严重,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四)贵州省对如何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已经略显滞后

作为已经进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范畴的贵州省,相对于其他有关省市,不论是政界、企业界和学界,对贵州省在如何抢占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上或将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同全省的重大发展战略科学衔接起来,以及出台强有力政策的支持上,与其他省市相比已略显滞后。迄今为止,贵州省理论界尚未组织召开关于如何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方面的研讨会,这一沉寂的局面会使我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由于缺乏深入的前瞻性研究,没有大视野、全局性的应对方案,可能会在面对国家这一重大战略时,错失重要的发展机遇。

二、贵州省深入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应对策略

(一)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全域发展规划,谋划好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顶层设计

科学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重大作用。审时度势地把握住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趋势,将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高度契合国家重大战略,是贵州省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战略任务,更是做好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出发点。目前,面对着长江经济带加速发展的形势,贵州省尤其需要提振深入融入长江经济带的信心。贵州经济发展的水平在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中,目前虽整体上并不占优势,但并不等于局部不占优势,贵州近年来积极推动“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生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与长江经济带的其他省市相比较中毫不逊色,有的还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对这些已经具有的产业先发优势,完全可能在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全流域统一规划中,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

值得的关注的是,国家要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这一重大战略持续发展,打造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增长极,必然会通过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强力推动,打破行政藩篱和政策“碎片化”的束缚,促进优质发展资源在全流域自由流动,进行高水平的重新整合,加快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的发展赶上长三角地区的步伐。在这一重大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贵州省亟需提前谋划好将优势产业深度嵌入国家的重大战略规划的科学对策,占得发展的先机,不至于由于缺乏超前性的深度战略谋划,而错失重大发展机遇,甚至被主流经济圈再度边缘化。

(二)贵州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要全力打造出世界级产业集群

根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积极培育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调整和优化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和具体行动。根据《规划纲要》要求,整个经济带要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整合升级,依托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整合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向更具竞争力的地区集聚;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联合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4]。

贵州省在参与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建设中,在产业类型的选择方面,除了要根据国家《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中明确的五大重点领域和十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筛选以外,还要在政府强有力政策的支持下,谋划出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大思路和大项目。如以大数据和大射电望远镜为支撑,打造出一个或以上电子信息类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同时,贵州省还可以强力整合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态等不可替代的世界级优质资源,以及以世界名酒茅台产品等为支撑,联合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培育出两个或以上世界级产业集群。

长期以来,由于区位劣势和国家产业布局政策等影响,贵州省在参与区域产业分工的过程中,主导产业一直处于价值链低端,只能充当原材料、能源等初级产品供应者的角色。贵州省发展改革委专家研究的成果显示,贵州省输送到省外的产品中,70%为原材料、能源等初级产品,而贵州消费的终端产品,70%来至于省外;有的学者将这种现象解读为贵州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殖民地”。贵州省面临的重大课题是不仅要顺利实现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更要在新一轮的产业分工合作中,在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过程中,通过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带动,完成产业体系的改造升级,推动产业走上高级化的道路,为贵州省在205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贵州省近年连续获得建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型经济开放试验区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支持,抓住了这些重大机遇,就可以推动贵州产业走上高级化道路。值得关注的是,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发展的基本路径,提出重大支持政策,不仅要继续巩固和发展已经在全国抢得先机的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大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对全省的传统产业进行全面改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已经证明,现代社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夕阳产业,大多数产业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等改造,都可以成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在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中出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局面,贵州省就完全有可能在新一轮的产业分工中,构建起高水平的三次产业体系。

贵州省在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国际化的大视野,积极融入积极全球化的大局。将贵州的重点产业优势与国外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在“全球制造”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的打造中,不断巩固和放大“贵州制造”的国际竞争优势。贵州省还需采取特殊扶持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园区内的龙头企业,高水平整合好中小配套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尤其要重视“互联网产业集群”的建设。

(三)贵州要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大生态的全面建设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由于沿江各个区域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在产业同构与无序竞争现象普遍存在的背景下,必然给长江经济带的保护和生态建设带来极大的挑战,会从根本上影响到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建设。长期以来,作为“两江”(长江与珠江)流域主要屏障的贵州省,一方面已经为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也放弃了不少发展重要机遇。贵州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大生态建设,将会对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4]。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生态功能分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强化水质跨界断面考核,推动协同治理,严格保护一江清水,努力建成上中下游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生态廊道。

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在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治中,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力度,逐步提高转移支付系数和生态保护支出标准,还将建立干流跨界断面水质监测,向中上游倾斜补偿资金的分配,形成长江干流补偿制度。随着生态建设利益共分享,生态风险同承担,尤其是环境分管控和风险分区防控体系的形成,一方面会给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贵州省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另一方面也会对贵州省的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在《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6〕23号)中,已经将修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摆在了压倒性的位置,并要求到2020年,乌江、清水江水环境质量稳定明显改善,部分严重的支流污染基本消除,长江流域53条主要河流105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三类)比例超过91.4%;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5]。这一工作方案及有关政策的科学实施,将对贵州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大生态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四)贵州省应在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实现新一轮大开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国之一,同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全流域的产业结构将会在深度调整中不断优化,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联动的战略机制,其必然会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推动长江经济带各个省市实现新一轮的大开放。由于区位和政策等的影响,贵州省并没有完全享受到全球化给中国所带来的巨大红利,全省对外开放长期处于较低层次,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进出口贸易一直乏力,从“十二五”以来,贵州省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大开放才能实现大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开放甚至比改革更为重要,基于这样的基本判断,贵州不断加大了开放的步伐,全力打造各种开放的新平台。

在这一大背景下,贵州省需要按照大开放倒逼大改革的思路,深入谋划好参与长江经济带开放大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路径,充分抓住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近期印发的《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发改西部〔2016〕1836号)中所明确的3项重大开放任务和21条重要开放政策措施的要求,将建设内陆型经济开放试验区的政策,同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关于开放的基本思路和相关政策进行全面衔接,整合好在国内外已经产生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阳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贵州)酒类博览会”等优势平台资源,迅速提升全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新一轮的大开放,彻底改变贵州区域经济发展长期被边缘化的状态,深度融入我国主流经济圈的发展,成为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的保护和有序开发,是一项从未有过的全新重大发展战略行动,由于缺乏可以依赖的现成路径,因此创新驱动成为必然选择。上海市已经提出在长江经济带协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构想,通过探索跨行政区、开放式、产学研一体化在机制,高水平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鼓励科技创新要素在长江流域自由流动,使得创新成为真正转化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长江上游的创新中心”是国家赋予“两江新区”的功能定位,“两江新区”正在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构造“双创”人才的安居之巢、科技与产业融合之巢,这些省市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推进告诉我们,在国家政策的统筹下,各个省市都有着创新发展的巨大空间。贵州省在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战略中,完全可以结合在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大旅游等方面已经谋得的先机,抢占到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如可以刚刚建成的全球最大的射电天文望眼镜为支撑,建成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抓住这些重大战略机遇,就完全有可能推动贵州省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发生质的飞跃,大大缩小与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的差距,推进贵州产业发展走上高端化和国际化的轨道。

(六)贵州省要积极主动参加长江经济带的各种合作组织活动

目前,在国家层面是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统筹协调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重要工作的落实。根据《规划纲要》的有关规定,沿江11省市将制定本地区的实施规划,经领导小组审议后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沿江11省市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重点任务三年滚动计划,研究提出各领域具体任务,协调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另外,长江经济带现有的协作机制还包括长三角联席会议、长江黄金水道推动工作机制、长江经济带城市协调会等。

从长远来看,这些机构和平台很难支撑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深入持续推进,在国家层面设立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型组织呼之欲出。一些专家呼吁成立由国家主导的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委员会等组织,从国家层面来统筹协调长江全流域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也有的专家提出来要建立长江开发投资银行、发行长江建设债券,以及设立长江保护和开发基金等。对长江经济带这些组织的出现和发展,贵州省都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合作的态度深度参与,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争取到必要的话语权,为贵州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出贵州智慧和力量。

注释:

①例如在2016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第1版中,都分别对长江经济带涉及到11个省市的重大政策举措以及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持续深度的报道。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EB/OL].(2014-09-12)[2014-09-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25/content_9092.html.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投资〔2016〕370号)[EB/OL].(2016-02-23)[2016-02-26].http://www.sdpc.gov.cn/zcfb/zcfbtz/201602/t20160226_790572.html.

[3]成长春、杨凤华.长江经济带建设:须加紧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N].光明日报,2016-09-14(16).

[4]张晓阳.建设长江经济带:贵州的机遇挑战与对策[N].贵州日报,2014-08-07(10).

[5]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6〕23号)[EB/OL].(2016-06-26)[2016-01-06].http://www.gzgov.gov.cn/xxgk/jbxxgk/fgwj/zfwj/qfbf/201607/t20160706_420601.html.

[责任编辑:毛会晶]

Suggestion of Deeply Integrating into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in Guizhou

Zhang Tao

(School of Economics,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It is of extreme importance to our country’s regional development that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s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deeply integrate into major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Guizhou should watch closely and research deeply the important policy trends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put forward responding strategy that is prospective and pratical, and implement them actively. Only in this way can Guizhou race to control the commanding poi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the aim of latercomer catch-up strategy.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6-04-09

张 韬(1986-),男,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学。

F120

A

1671-9549(2016)02-0021-05

猜你喜欢

经济带贵州省长江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