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装修工程综合测量技术研究
2016-03-16张春雷上官越然岳晓申田宝艳
张春雷 上官越然 康 聪 岳晓申 李 明 田宝艳
北京市建筑工程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装饰装修工程综合测量技术研究
张春雷 上官越然 康 聪 岳晓申 李 明 田宝艳
北京市建筑工程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装饰装修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测量放线工作对于最终装饰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装饰装饰工程中对测量放线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指导装饰装修工程的测量放线作业,我们对装饰装修工程综合测量技术开展了研究。研究成果中把常见的测量放线工作进行了分类整理,对放线方法和精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分别从地面、墙面、吊顶等部位详述了测量工作的控制要点,还对装饰装修中的幕墙施工以及轨道交通车站项目的测量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此外,还从测量资料交接、复核程序、各装饰部位控制线布置要求和程序、测量误差的处理、测量资料填报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本文是对装饰装修工程综合测量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高度总结,可为装饰装修行业的测量作业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装饰装修工程,测量技术
1 引言
目前国内装饰行业正朝着精细化、规范化、工厂化的模式发展,业主和部分装饰公司已意识到测量放线对于最终装饰效果的影响,从而不仅要求在装饰施工过程中施放完成面的控制线,而且对基层受力点的位置、各种装饰线条控制线、机电末端位置线、厂家产品加工精度等方面也作出了细致的要求。
由于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工序多,需要施放的装饰线较多,放线精度要求较高。从装饰行业来看,测量人员、测量仪器和测量技术一直处于较低的一个水平上,大多数时候是借用土建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和仪器,或者完全依靠施工队自身的测量能力,自主管理、自主施工的能力较弱。为了更好的指导装饰装修工程的测量放线作业,我们对装饰装修工程综合测量技术开展了研究。依托我公司在装饰装修方面的成熟经验,同时聘请装饰和测量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经过在不同工程中不断的实践和研究总结,我们把常见的测量放线工作进行了分类整理,对放线方法和精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分别从地面、墙面、吊顶等部位详述了测量工作的控制要点,还对装饰装修中的幕墙施工以及轨道交通车站项目的测量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此外,还从测量资料交接、复核程序、各装饰部位控制线布置要求和程序、测量误差的处理、测量资料填报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最终形成了本项研究成果。
2 测量前的准备
施工现场从事测量工作的人员应通过专业机构的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工程测量作业前应向测量人员明确作业要求;作业中测量人员应严格执行技术设计和规范要求。应按照技术设计和规范要求实施作业,并加强过程质量控制。技术交底或方案变更应提供充分的论证说明材料,并经批准。
开工前由测量放线人员复核各楼层平面线以及标高控制线的准确性,并与提供原始线单位办理工序交接手续。
工程测量应使用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授权的仪器检定部门检定合格的仪器,并在仪器检定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测量仪器的领用、归还、存放、检定、维修及报废程序按照公司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3 装饰装修工程地面施工测量
3.1 走廊中线、房间十字中控制线
用于核对走廊两侧及房间内墙体完成面距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标识包括:十字控制线测设直角标记。测放允许尺寸偏差控制在±2mm以内,测设直角误差应小于±20″。
3.2 块材面层铺装排版线
用于控制块材面层铺设排版定位,并检验铺设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放允许尺寸偏差控制在±1mm以内。测放内容包括:起铺点、排版分割控制线等,并进行标识。
3.3 分仓缝定位线
用于大面积整体基层或面层施工设置分仓缝定位,标识包括:分仓缝名称标识。测放允许尺寸偏差控制在±2mm以内。
3.4 块材面层起铺点
用于确定块材面层铺设起点位置,标识包括:块材面层铺设起点标识。测放允许尺寸偏差控制在±1mm以内。
3.5 地面末端设备尺寸控制线
用于控制地面水电等末端设备的安装尺寸,并检验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标识包括:末端设备名称标识。测放允许尺寸偏差控制在±1mm以内。
3.6 不同材料相交部位定位线
用于两种不同材料相交部位安装定位。测放允许尺寸偏差控制在±2mm以内。需对测放内容的材料名称、控制线名称等进行标识。
3.7 固定家具位置线
用于控制固定家具(衣柜、酒柜、鞋柜等)外轮廓线,并检验固定家具安装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放允许尺寸偏差控制在±1mm以内。需对测放内容的家具名称、控制线名称等进行标识。
4 装饰装修工程墙面施工测量
4.1 墙体定位线(门窗洞口定位)
用于室内二次墙体砌筑、轻质隔墙安装及预留门、窗洞口尺寸定位。墙体主要测放宽度及厚度。门洞口主要测放洞口中线、洞口基层宽度控制线、洞口完成面宽度控制线。标识包括:门洞标记、门洞的编号、名称、门洞完成面净尺寸、开启方向等。定位线测放允许尺寸偏差控制在±2mm以内。
4.2 墙体完成面线
墙体完成面线是依据现场已放完的墙体定位线,按照设计图纸的墙面装修做法所投放的完成面线。现场一定要做好线条标识,确保线条清晰。完成面线的投放用来确定和控制墙面基层构造做法、面层厚度、墙面材料加工、专业分包的尺寸控制、类别标识,以及施工预留、专业拼装、构造深化。
4.3 墙体标高线
墙体标高线是依据现场复核完后的水平线按照图纸设计要求的墙体标高所投放的标高线。墙体标高线的投放一方面可以对墙体高度进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可以检测楼层内一次结构的净高是否满足设计墙体标高要求,以及顶棚专业设备是否和墙体高度存在冲突等作用。
4.4 门窗洞口立面控制线
门、窗洞口的立面控制线依据最初投放在墙面上的装饰基准线进行投放,投放此线可以有效的控制门、窗套基层板以及面层门、窗套的施工厚度、定位偏差。放线人员采用投线仪往墙面打一道竖向控制线来做为门、窗洞口控制线,然后依据此线根据图纸要求依次将门套基层板安装定位线、门窗套口线的安装线反弹在墙面上。
4.5 墙面骨架定位线
对于墙面骨架定位线投放前,现场施工要提前做好墙面强、弱电线管隐蔽线的投放,此线是电线纵横位置、预埋件位置等施工的定位线,也是防止施工作业时损害墙内设置的提醒线。
墙面骨架的定位线可以依据墙面装饰基准线、1m标高线进行投放,首先在骨架基层墙面上投放出墙面横、纵中心线,然后依据两
条中心线从中心向两侧按照图纸设计纵、横骨架龙骨的间距要求进行骨架定位线的投放。此线的投放可以控制基层骨架的水平、垂直度偏差,检测墙面基层设备管线是否有位置冲突等问题。墙面的每条线都要明确标识清楚。
4.6 墙面块材排版线
墙面块材排版线可用于检查图纸排版与现场墙面排版的偏差,也可以检查墙面预留设备是否存在位置冲突,门、窗洞口墙面的四周是否出现小条块材等问题,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墙面块材的排版线可以依据墙面装饰基准线、1m标高线投放出水平、垂直控制线,首先在块材基层墙面上投放出墙面横、纵中心线(水平、垂直控制线),然后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块材排版进行投放排版线(图纸设计排版一定是现场墙面实际尺寸下的排版)。
4.7 墙面造型线
墙面造型线是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几何尺寸及位置要求及施工材料的具体状况而设定在墙面上的控制线。通过放置控制线,一般为基层完成面线和面层完成面线,若墙体本身不平整,则需加放一条墙体结构基准线。
4.8 设备末端定位线
设备末端定位线是结合施工图达到装饰效果的保证线。如在装饰面层分格中经常看到末端面板在分格线上不中不正,其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控制好了末端定位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避免了返工所造成的损失。开关、插座、灯具等设备末端的定位线施放前要确定好设备的开孔尺寸和排版,以及设备的安装高度要求。现场墙面对于已弹出的专业设备定位线一定要标识出设备名称以免出现设备安装错误。
5 装饰装修工程吊顶施工测量
5.1 吊顶完成面线
吊顶完成面线是将设计要求的吊顶完成面标高施放在吊顶四周的墙、柱面上,除了作为吊顶标高控制的依据以外,还可以用于检查机电安装标高是否与吊顶标高有冲突,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5.2 吊顶边龙骨线
吊顶边龙骨线,是将吊顶完成面减去面层做法厚度以后,定出的边龙骨安装位置线,其作用是为了方便边龙骨的安装,保证吊顶安装的平整度。
5.3 吊顶吊杆位置线
由于吊顶吊杆安装与吊顶面层排版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按照面层排版情况,合理布置吊杆位置,确保吊杆的间距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同时,通过施放吊杆位置线,可检查吊杆位置与其他吊顶内设备是否发生冲突,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5.4 吊顶造型轮廓线
当吊顶有造型时,应在顶面结构上将造型的轮廓用线表示出来,并在线上标明标高。方便工人在造型制作中,控制造型的尺寸和标高。
5.5 吊顶面层设备位置线
当吊顶面层布置有灯具、风口、喷淋、广播喇叭等设备时,应在顶面上施放出这些设备的安装位置。通过面层设备位置线的施放,可对面层设备排布情况进行检查,当位置不合理时可及时提出修改意见。灯具、风口、喷淋、广播喇叭等需按照设计要求施放位置线,要求尽可能布置均匀、安排合理,如发现有相互影响的情况,应及时向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反映,及时调整设计图。
6 装饰装修工程幕墙施工测量
6.1 幕墙水平、立面控制线
当幕墙随主体同步进行安装时,应以控制结构的轴线与标高为准进行安装幕墙的施工测量。在框架安装施工时,对幕墙的竖直及立柱位置的正确性,按照水平及立面控制线随时监测、校核。
6.2 龙骨安装控制线
控制竖直龙骨可采用激光铅直仪法或铅垂吊钢丝法,所用线锤的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6.3 幕墙埋件定位线
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或后置埋件,应按设计要求埋设,高程限差不应大于±3mm,埋件中线限差不应大于7mm。
6.4 幕墙面层分格线
幕墙分格轴线的测量放线应与主体结构的测量放线相配合,对其误差应在分段分块内控制、分配、消除,不应使其累积。
7 轨道交通车站项目装饰装修测量相关技术要求
7.1 站台平面位置确定
铺轨基标、轨道中心线位置、站台计算长度和计算长度以外的站台侵界线限界位置、屏蔽门侵界线限界位置是站台装饰图纸深化、排版、施工时平面位置的控制线。
7.2 站台标高位置的确定
铺轨基标高度、站台、屏蔽门、安全门高度与铺轨基标或走行轨轨顶面的高度位置标高线是站台图纸深化、材料排版翻样、施工时标高位置的控制线。
7.3 站台层其他测量定位项目
站台层地面排水找坡度、地面、墙面、顶面导向标识位置、地面盲道砖位置以及其他顶面、墙面、地面末端设备位置是装饰图纸深化、材料排版翻样、施工时的主要依据。
7.4 站厅层测量定位关键项目
站厅层控制标高线、控制轴线是站厅层施工时的控制线。整体排水坡度、闸机位置、分区域栏杆位置、地面、墙面、顶面导向标识位置、地面盲道砖位置以及其他顶面、墙面、地面末端设备(包括广告灯箱)位置是装饰图纸深化、材料排版翻样、施工时的主要依据。
8 测量标识、标线要求
施工现场应对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线和各类放线成果进行有效的保护。各类测量标识、标线应布置于稳固的基层上,图标清晰,易于辨识和使用。平面与高程控制点应采取保护措施,并在施工期间每年春季、秋季各复测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进行复测。施工现场无效的测量标识、标线应及时抹去。
9 测量成果整理
工程测量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并应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测量计算资料应及时整理、装订成册、妥善保管。施工场地测量中,应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整理有关数据和资料,并绘制成有关图表,归档保存。平面控制测量内业计算数字的取位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内业计算完成后,应汇总平面控制网图(按适当比例绘制)、各项外业观测资料和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等资料。高程控制测量内业计算的数字取位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后应提交高程控制网示意图、各项外业观测资料、平差计算资料及高程成果表等资料。
10 测量记录要求
现场测量人员应对测量记录的真实性负责。测量记录应字迹清晰,不宜涂改和誊抄。特殊情况需改动原始记录时严禁遮挡原始记录。过程计算宜在现场完成,便于及时核对结果。测量人员在完成测量记录后,宜由别人校核。工程测量成果资料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归档,归档应采用规定的载体和装订规格,并执行相应工程类别的组卷要求。
11 结语
鉴于装饰装修工程的工序繁多,放线精度要求较高,测量工作也相应的比较复杂多变。测量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对现场施工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了保证最终的装饰施工效果,一定要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按照测量的标准工作流程施放出必要的定位线之后再开展施工作业,确保施工误差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1]北京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B11/T339-2006
[2]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
[3]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DB11/995-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