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标准开发的必要性

2016-03-16谢英姿

河北职业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导向应用型

谢英姿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5)

论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标准开发的必要性

谢英姿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5)

我国的高职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高职课程改革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而职业能力是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因而开发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标准,来指导和提高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水平很有必要。

高职教育;职业能力;课程标准

根据当前的主流观点,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由从事一定工作所具备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等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发挥作用[1]。职业能力能说明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既定的职业岗位,也能说明一个人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职业能力的确定需要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来达到。课程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是联系课程计划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连贯而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课程质量有重要影响。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按照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理论内容标准即划定学习领域,表现标准即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综上所述,“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标准”是从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入手,采用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紧紧围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来选择和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并运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当前高职院校很有必要开发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标准。

一、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发展现状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及建设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最开始毫无经验,只能单纯地照搬高等本科教育,经过试验很快发现,将学科体系色彩重的本科教育模式生硬地置放于高职领域有些水土不服。其实这一水土不服一开始就被预见了,因为将高等教育体系划分为高等普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性培养。对于一部分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普通高等教育,而对另一部分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进行强调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教育,以填补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缺口。照搬本科教育模式注定只是权宜之计,建设和开发自己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视野,国外职业教育理念及课程理论被不断引入,一股课程改革的热潮在我国职教领域掀起。但总的来说,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开发质量不高,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一方面,通过实践发现国外的相关课程理论滋生于其特有的土壤,与其特有的国情及经济政治环境相适应,但并不完全适应我国的国情,我国的政策及相关经济条件与这些课程理论和方法不匹配。另一方面,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课程目标不合理,课程开发模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接受水平不匹配,忽视开发过程等问题。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点就在于课程建设,只有适应高职学生特点、富有职教特色、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员姜大源指出,“高等教育可以没有专业,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可以没有教材,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课程的组合就是专业,拿教材教书的老师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课程教书的教师才是高水平的教师。课程始终是教育的核心,教师教学要围绕课程,学校硬件建设也要围绕课程[1]”。由此可见,加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二、高职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全球已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原有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难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了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职业教育应从注重学科内容转向注重学习者的体验,从注重教材唯一性转向注重师生、教材、环境等多元化整合,从注重“技术理性”转向注重“实践理性”。同时,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本身已遭遇瓶颈,照搬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不可能成为长久之计,引入国外成功的课程模式必然要面对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问题。

由此可见,高职课程改革既是社会、技术和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职教育本身得以突破的关键,势在必行。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院校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借鉴和发展国外高职课程建设的丰富经验。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从内容、手段、方法、载体等多方面加以创新发展。

三、职业能力是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最直接地体现在企业招聘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绝大部分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都毫无例外地要求应聘者有相关或类似工作经验。在针对毕业生的招聘面试中企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活动?”“你做过什么项目或兼职类工作?”这些招聘要求和问题都清晰地指向了应聘者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综合能力,即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也清晰地指向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由此可见,职业能力成为企业对高职学生的主要需求,职业能力不高是造成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培养职业能力是切实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高职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根本途径。

基于以上原因,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使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有效接轨,使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能实实在在地让学生拥有相关专业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改革和开发是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四、职教领域课程标准制定存在较大问题

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在统一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基础教育各科课程目标、内容等将趋于一致,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在职业教育领域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要求各职业学院要联系地方产业需求及学院实际自行制定课程标准,以指导全院范围内的各门课程的教学。但大部分学校课程标准制定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一方面,形式主义严重,随便做个标准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失去了其应有的指导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老师没有把课程标准当回事,每个老师依然按自己固有的、习惯的方式教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受教师个人影响过大。因而,课程标准无法起到引导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与社会需求对接的作用。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明确应用型、技能型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和学位授予标准。”高职院校是应用型、技能型学科专业的主场地,有必要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相应课程标准的开发。课程标准也是巩固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文件。适应应用型、技能型学科特点,专业课程标准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

鉴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现状及课程建设与改革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并探索将开发成果标准化的方法,以推进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将成为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1] 何兴国.DACUM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方法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2,(9):69-71.

[2] 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姜大源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讲话整理)[EB/OL],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3-03-28.

2016-08-20

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高职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XJK013BZY027),课题负责人:谢英姿

谢英姿(1975-),女,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导向应用型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偏向”不是好导向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