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科学化培育模式简论

2016-03-16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

王 萍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新形势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科学化培育模式简论

王 萍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摘 要:在多元文化相互渗透的大背景下,广大青少年容易受到不同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及其培育模式十分重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培养的科学化模式,主要从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科学化、系统化入手,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实践运用及其经验总结、加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旨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广大青年的思想引导,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帮助青年学生以科学思维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科学化模式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加速期,多元文化相互渗透,社会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呈多元化趋势,因此,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思想引导,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帮助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发展趋势,健康发展自我,已经成为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关键问题。作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培养模式之一的科学化模式,着重强调将大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科学、整体的系统来培养,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运用及其经验总结、加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其科学分析、科学研究、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习、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前提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融科学性、革命性、价值性、实践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对此,青年学生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以提高自己认识世界、鉴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的能力。

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党历来重视和倡导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要“好好学习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领会精神实质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1]384。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党员干部必阅读的12本马列著作,对我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2]广大青年学生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完善知识结构,加快理论更新,实现理论自觉。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整体、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完备而严整,它给人们提供了完整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α)历史地,(β)只是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3]464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历史和逻辑的严密性和整体性,这就要求青年学生进行整体性学习和研究,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要培养高度的系统论、整体论的理论意识和理论自觉,“化理论为德性”,培养个人精神境界;“化理论为方法”,训练个人理论思维能力,进而改造世界、实现自我。

二、在实践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根本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实践,是因为它是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探究到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能够帮助正处于人生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广大青年学会科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要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不做书面上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认为,真正的理论家应该能够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革命和历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给予问题以科学解释和说明,真正在理论上领会、在实践中应用,深刻认识、科学分析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具体分析和研究中国的历史、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指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尤其在现在消费社会、速成社会的现实中,多数人往往只强调实践而忽视理论,极易陷入“实践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漩涡中。对于青年学生的学习而言,实用至上的社会风气使得他们对于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学习往往不够重视,加之理论学习一般比较枯燥,不容易消化,也不能够在现实社会中立刻发挥作用,广大青年很多人忽视了在一般实践中总结和升华出的理论往往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所在。与此同时,理论是规律的总结和提升,掌握规律就可以生成预见,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广大青年高屋建瓴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人生,而这种规划和预见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另外,马克思主义强调,尊重规律的同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在生活和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要求他们面对任何问题和情况时,既不能盲目积极、不顾现实,也不能消极懈怠、无所作为,要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合目的、合规律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所以,青年学生在认识社会现象和历史事实时,应该客观全面地把握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历史规律的认识和结论,并可以了解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历史总是在既有的社会条件和积累中创造和形成的,这也指出了社会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与此同时,以实践为鲜明特色和本质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指出,人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开辟新的认识。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绝不是故步自封的理论,而是随着实践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理论。这一点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应该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以开放的态度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杜绝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以实践为依托,与时俱进、善于创新。

总体来说,青年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思想上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价值,实现高度的理论自觉。关键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重大现实价值要有充分认识,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诸多具体的现实问题,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的理论品格,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2)在运用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性和系统性自足的理论体系,我们要坚持系统、完整、准确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青年学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统一。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认识、理解、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整体性、系统性的概念和逻辑,这样才更有利于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广大青年学生行动的根本指导思想。

(3)在实践中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毛泽东同志认为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它:“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4]181青年学生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要坚持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也必须回到实践中检验的原则。

(4)在实践中注重实践和创新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指出,马克思原理的实际运用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也指出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在实践中运用、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5]坚持实践第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同时,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

(5)在实践中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在运用普遍联系时就要联系到系统方法,在运用内外因相互作用时就要联系到控制方法,在运用量变质变的观点时就要联系突变论方法,在运用事物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时就要联系信息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三、进行科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是关键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推进,结果是每一循环的内容,都相对进入高一级的程度。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也应当在实践运用中进行总结和发展,进而以认识能动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在这个认识和实践的循环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列宁成功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毛泽东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召开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的中国发展实际,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事实证明,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促进党和国家、民族的事业走向胜利。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它始终随着时代和实践的进步而丰富和创新。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也强调:必须读马克思的书,遵守其基本原理。二是反对教条主义。教条主义的根源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只能顶礼膜拜的神圣教义,这必然会阻碍理论的发展创新。三是要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和创新。毛泽东同志指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目标基础上,从5个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做到“三个着眼于”和“三个解放”。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6]“三个解放”是思想上的解放;是强调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从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抽象、僵死的定义或公式中解放出来;是批判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还要坚持同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想作斗争。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要进一步锻炼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明确辨别各类思潮的根本差异,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明辨是非,坚定地反对和批判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观点。

2.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

除了以上要注意的几点之外,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还要善于培养和提升求实求真精神、科学理性精神、兼容并包精神、怀疑创新精神。

求实求真精神。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学生在科学活动中一定要从事实本身去探求规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凡事都要证明,要根据,一切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事实材料上,以科学事实为出发点。“求实”然后才是“求真”,尊重理性,坚持真理,勇于探索,不固守传统,不迷信权威。

科学理性精神。一切称之为科学的东西,都必须放在理性的天平上进行衡量。凡事遵守客观规律,凡事问一个为什么,不盲从,不迷信,勇于打破思想上的条条框框,不感情用事,用科学理性精神武装自己。

兼容并包精神。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精髓,要具备开放的胸襟、世界范围的视野,以科技和人文发展的前沿、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提高、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怀疑创新精神。大学生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要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破旧立新。要勇于创立新思想新事物,不断追求新知、不断改革和革新;要勇于探索新的规律和方法。

作者简介:王萍(1980—),女,陕西蒲城人,渭南师范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影视文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提升大学生“三个自信”认同力路径研究——以陕西为例(14JK1241);渭南师范学院省级科研机构人文社科类重大研究项目:自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创新研究(15SKSZ02)

收稿日期:2016-01-0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16)06-0075-05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