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财政学的知识考古
2016-03-16史卫
史 卫
西方财政学的知识考古
史 卫
当代西方财政学发端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从而使财政学成为一门科学。但与此同时,也将财政学纳入经济学研究范畴,成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缩限了财政学的发展空间。本文旨在探索亚当·斯密之前西方学术界对财政学的研究和亚当·斯密之后财政学的多元发展。色诺芬发表了现知的西方财政学的第一部专著。近代以来,西方有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不同的财政学研究路径。几乎与亚当·斯密同时,德国官房财政学也有了蓬勃的发展,开创了基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综合研究路径。不同财政学说的背后,也反映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需要。这些都是我们发展和创新财政学的宝贵遗产。
西方财政学 亚当.斯密 官房学
作者史卫,历史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100142)。
当代西方财政学作为一门学科一般公认发端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专门辟出一章来阐述他的“公共财政”思想。恩格斯指出,“他在1776年发表了自己关于国民财富的本质和成因的著作,从而创立了财政学”。可以说,亚当·斯密使经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同时也将财政纳入经济学范畴,使之称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亚当·斯密所建构的“公共财政”理论框架,后经几代经济学家的努力,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西方财政学的主流。虽然主流财政学在构架我们教科书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吸收了非主流的财政学思想,但更多非主流财政思想,特别是亚当·斯密之前的财政思想逐渐被淡忘。但是,作为依附主流经济学的主流财政学由于缺乏实践的检验,只是一种“共同认可的理论结构”。在今天,越来越多的财政学者认识到主流财政学理论已经不能符合财政实践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经济学的单一视角局限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的作用。重构财政学理论体系成了财政学界共同的呼声,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去发掘人类财政文明长河中人们从不同视角对财政问题思考的智慧火花,厚植新财政学的根基。
一、古典财政学的起源
人类财政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在各种险恶的自然环境和野兽环伺之下,结成团伙,共同劳动,共同食用,逐渐有了财富的相对集中和绝对积累,有了相应的分配机制。从原始遗存、神话传说、民间诗歌中,我们能了解到人类最初的财政思想。如我们从苏美尔泥板文书中,可以了解到当时很多公共行为,无论征收什一税,还是修建各种灌溉工程,都被认为是对神的献礼。原始的公平分配理念和公开透明机制,也都通过神话传说和宗教教义对国家的财政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在前现代社会,天理为财政公平提供了最强劲的解释力。虽然皇帝、国王和贵族也自称“受命于天”“君权神授”来建立分配的等级秩序,但是一旦超出了某种限度,人民也会以诉诸天理的口号,揭竿而起。这些原始的财政思想通过各种方式保存着,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有着巨大的生命力。而人类对财政的理性的学理思考,也在国家形成初期就开始了。
希腊被认为是西方学术的源头,西方财政学也最早诞生于希腊。现在一般认为西方最早的经济学专著是古希腊色诺芬(Xenophon)所著的《经济论》(Oeconomicus)。这里的经济是指家庭经济而言,是色诺芬退役后,回归田园,在自己的领地经营农庄,整理了苏格拉底这方面的思想以及自己在实践中的体验,用与苏格拉底对话的体裁编写而成。在希腊语中,Econ是家庭的意思,Nomy是管理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家庭管理”,也可以译作“家计学”。另外,色诺芬在晚年的时候还写了本书,大概写于前355年,这应该是对西方财政学史具有特别意义的一部作品,就是《雅典的收入》(The Revenues of Athens)。该书主要探讨了雅典不依赖加重盟邦负担而自谋增加财政收入的方法,可以说是“国计学”。在该书中已经明显分别公私,例如他谈到:“象私人因拥有奴隶而获得经常收入一样,国家也应该拥有公共奴隶,其数目应该三倍于雅典公民。”可以说,在色诺芬那里,已经开始把经济学和财政学分开。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古罗马对财政学贡献不多,没有专门的论述,只能从其财政运行中去寻找他们理财智慧的积累。例如,在《荷马史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些古老的著作里,也已经包含了公共社会、公共利益、公共事务、公民、公平、分配正义等概念。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著作中,我们已经能看到一个朦朦胧胧的公共财政的分析框架。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有了最初的“分配正义”的概念。另外,罗马人尊重财产、重视契约,这些对财政学同样重要,他们还把希腊人的相关著作翻译、保存和传播,这同样是很重要的贡献。
西方古典财政学除了区别公私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分别内外,也就是说财政是有国家边界的——无论希腊还是罗马,本邦免税并享受各种福利,外邦纳税很少享受福利,奴隶被完全剥削。在分配正义的理念之下,却有着这样严重的内外不公平,于是很多学者要通过一种论证,来区别内外,以弥补这个不足。最开始是用天理,如古希腊诗歌里吟唱:“野蛮人归希腊人统治是天经地义”。西奥德克蒂剧本里的海伦说:“我父我母,俱出于神裔”。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里,提出“公民”理论,明确强调“惟有希腊人适于当公民”。但城邦显然需要工匠、劳工、农民、士兵、一个有闲阶层、教士及法官,所以在希腊人做了战士、统治者、教士、有闲人之外,还需要外邦人从事各种劳作。而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公民是一种身份,是应该拥有美德的,以双手直接从事生产者不能拥有公民身份,因为他们没有余暇时间来修炼自己的美德。亚里士多德还试图用自然秩序来阐述自己的理论,所有的秩序都是依照自然的意旨形成的。
希腊人热爱民主和自由,却靠剥削奴隶生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大哲都用了很大精力来论证,奴隶是一件财产,一个工具,奴隶是有生命的工具,而劳动工具是无生气的奴隶。实际上他们也清楚知道这种不公平将意味着什么,柏拉图就警告过:“奴隶都不可避免的憎恨他们的主人,只有不间断地加以监督,才能保证我们不会被他们统统杀害。”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雅典人嘲笑米洛斯人追求 “公平和正义处理的原则”的天理思维,雄辩地论证了强国通过武力向弱国征收贡赋的理论,“弱者只能接受他们必须接受的一切”。罗马思想家也继承了希腊的这种思想,并有所发挥,他认为劳动是“下人的行当”,“做穷人是一项不可饶恕的罪行” 。他自己从事放高利贷,认为这是高贵行业。
色诺芬用了很大篇幅来说明外邦人其实对雅典财政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反对让外邦人纳税,而雅典公民享受各种财政补贴。他希望雅典能放弃通过对各盟邦的剥削来维持现行财政体制,应该努力寻找新的财源,以自己本身的财力来维持本国财政和人民福利,他认为只有这样“维持生活才是最公正的”。但他的平等同样有限,也将奴隶排除在外,他甚至认为训练野兽的办法也适用于对付奴隶,是训练奴隶使之驯顺的有效的方法,他建议由国家购买奴隶,并把它们出租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二、近代财政学的探索
工业革命为国家财政带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增速超过了古代的任何时期。但是,它也使社会财富的两级分化空前扩大。被迫变成工人阶层的雇佣劳动者们,丧失了他们做农民时曾有的基本生活保障,成为城市一无所有的赤贫阶层。当时很多写实风格的小说,为我们展示了由于贫富两极分化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如《雾都孤儿》里的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忏悔录》,很生动也很残酷地揭示了自己在这样的社会中,在种种屈辱和无奈中艰难行进的跌宕起伏。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他萌发了“对于不幸的人民遭受痛苦的同情和对压迫他们的人所抱的不可遏制的痛恨”。卢梭也是第一位把改造世界的激情置于理论起点的思想家,旗帜鲜明地提出“人生而自由”。他在1755年发表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提出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财产产生罪恶,破坏人的权利,解决不平等问题的办法是订立社会契约。孟德斯鸠进一步提出自由要从政府的分权中得出,提出将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主张。伏尔泰主张自由和正义,提出“没有正义,社会就不能存在”。他们的思想对新财税体制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576年,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Jean Bodin)的《共和国六讲》(Les six livres de la république)出版,其中第六讲着重讨论国家财政问题,包括了人口核查、国家收入、不同政体的比较、分配、交换与和谐正义等章节。虽然布丹还是按照传统将财政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部分来讨论,但已经对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和刚刚兴起的重商主义进行了回应。布丹试图在君主绝对专制和保护私有财产之间寻求平衡,其最重要的理论是主权论,虽然把最高主权赋予了君主,但是他认为主权者是受上帝的法律和自然法约束的,私有财产的权利是根植于自然法的完全的自然权利,因此,私有财产权是神圣的,不经占有者同意,主权者是不能触及的。在布丹的主权理论框架里,财政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国家有灵魂和躯体,财政是国家的神经,财政分配状况足以影响到政府权力的渊源,财政分配高度不平等会产生很大的危险性。但是作为国家主权一部分的财政权也必然受制于自然法的约束,税收必须取得代表占有者的等级会议的同意。布丹在著作中强调了发展对外贸易对增加国家财富的重要作用,指出价格革命的最重要原因是金银供应量不断增加,在分析财政问题时也运用了一些经济学的方法。布丹的财政学理论明显反映了从传统向近代过渡的性质,其《共和国六讲》曾被译为英文,长期作为剑桥大学的教科书,对英法两国财政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亚当·斯密的财政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如对课税原则的一些论述。
牛津大学的解剖学教授配第(William Petty)将医学研究的一些科学方法带入到财政学研究中,坚持唯物论的研究方法,试图用数学和计量的方法来研究财政学,开辟了全新的财政学研究范式。他认识到科学的计量管理对财政管理的重要性,认为正是由于君主对人口数目、产业及财富状况缺乏清楚了解,所以无法知道人民究竟能负担多少赋税,无法判断什么时候适合向人民征税,无法制定出合乎产业发展实际的税法,就容易造成赋税的不公,引起人民不满。他还认识到财政的再分配作用,认为财政再分配会使每个人都有可能变得更富或更穷。他也认为即使君主常把从人民那里征课来的钱财给予他所宠爱的人,但这些给予宠臣的金钱也会经过流动回到人民手中。他认为君主过度收税储存于金库之中是一种损失,应该让更多的钱留在臣民手中,通过贸易流动,能获得更大收益。在他的《赋税论》中很多数学的计算,让人耳目一新,虽然他的著作还不很成系统,但是马克思还是给予很高的评价,是“十分圆满的、浑然一体的著作”。
另一个法国医生魁奈(Francois Quesnay)从自然秩序出发,认为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并依此把国民分为生产、土地所有和不生产三个阶级,探究社会财富再生产过程,进而建立有确实基础的健全税制。由于其鲜明的重农主张,被认为原始和狭隘,使其很多主张被忽视,很是遗憾。马克思高度评价了魁奈和他的《经济表》,认为他是把政治经济学建立成为一门科学的人。魁奈所创立的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路径被马克思汲取,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财政学的理论支柱之一。他的经济自由和自由贸易思想也对亚当·斯密产生了影响。
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出版了他的《国富论》开启了财政学新的研究轨迹。经济学本来只是财政运用中的一种分析工具,但此后财政学成为了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本来的政治学、社会学的研究路径反渐渐成为冷门。
三、与亚当·斯密对话的德国官房财政学
德国官房财政学的源头实际早于亚当·斯密,但主要经典著作却多在亚当·斯密之后,存在一个长期的对话问题。事实上,也是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对财政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当时英国由于率先实现工业革命,在各方面遥遥领先,所以开始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希望以此打进各国市场。而德意志诸邦还相当落后,需要给予本国落后的产业以保护,并通过国家集权推动现代化进程。也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德国官房财政学兴起。官房(Kammer),是指当时管理财政的机关,官房学就是研究国家财政管理及社会经济秩序等的学科。其研究的出发点是帮助国家管理、为国理财,所以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阔,包括了法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历史学、政策学等很多的学科。德国财政学的传统是把财政作为一个高度综合的复杂学科,这和亚当·斯密开创的以经济学框架建构的英美财政学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是不同的。官房财政学反映了当时后起国家奋起发展的需要,亚当.斯密的财政学反映了当时先发国家建立世界自由市场的需要。
德国官房学的很多主张,无疑也受到早期日耳曼民族原生的国家生成及财政生成学说的影响,比英美财政学更强调民生福利。他们是从政府治理的理念出发来考察财政问题,认为国家天然就是对每个人的就业和生计,对生产方法和组织的改进,对原料和食品的充足供应,对城市的规划、火灾保险、教育、卫生等各项事务都负有责任。对于各项社会生产,无论早期的农业,还是后来的制造业 、商业、货币、银行业,都从这样的逻辑出发来考察和理解。德意志诸邦人民当时饱受战争之苦,国家要强国自保,也必须先解决人民的苦难,组织人民生产,才能取得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理论和现实在这里交叉,也为德国财政学开启了福利财政学的源头。
官房学的先驱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叶,如勃尼茨(Jacob Bornits)、伯松德(Christoph Besold)、奥萨(Melchior Von Osse)、奥布雷希特(Georg Obrecht)、塞肯道夫(Veit Ludwig Von Seckendorff)等。早期的德国官房学家,各从不同学科背景对财政学的研究有所推进。在亚当·斯密《国富论》发表的10年前,尤斯蒂(Johann Heinrich Gottlob Von Justi)出版了《财政学》(System des Finanzwesens)。其书开宗明义:“国家是由占据着地球的一个相当部分的人们组成的社会团体,他们彼此联合在一起,目的是在于求得共同福利。”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才有了国家和统治者,为了他们能履行职能才给予他们俸禄,为了保卫国家和公民的共同利益才需要很多经费来维护。他强调国家财政“如果在生活和福利的方面不从事大量花费,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他提出国家捐税的首要原则是“必须让人民有能力缴纳捐税。只是当他们纳税时不至于影响到必需品的享用,不至于损及他们的资本时,才能说他们是有能力纳税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不配使用捐税这个名称,只能说是对人民财产的残酷勒索和凶暴的劫掠”;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应该完全按公平合理的比例向人民征收”;第三个基本原则是“在募集捐税时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得损及国家和人民的福利,不得损及公民自由权”;第四个基本原则是“应按照国家的性质和政府的体制来组织税务制度”;第五个基本原则是“一切捐税必须建立在明确的和光明正大的基础上”;第六个基本原则是“捐税应当用最简便的方式进行征收”。尤斯蒂的上述六原则与斯密后来提出的税收四原则,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基本精神却有很大差别。
桑尼菲尔斯(Joseph von Sonnenfels)继承和发展了尤斯蒂的财政思想,1765年出版了《政策、管理与财政概论》(Grundsätze der Polizey, Handlung, und Finanzwissenschaft)。桑尼菲尔斯较为突出的部分是提出最大限度增加人口的主张,并以人口增减趋势作为衡量公民社会一般福利的尺度,这也和当时德意志诸邦在战胜中人口损耗巨大的现实相关。他写道:“人口包含了共同福利所要求的全部涵义。主政机构通常都应致力于维持和增加人口数量……使之达到尽可能的最高水平。”对于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而引起的各种问题,桑尼菲尔斯主张分散管理,在城镇设立高级培训机构,将工业配置到全国,严格学徒制和假期培训,提高乡村生活水平。他写道:“人口越多,需求越多,则国内有利可图的职业越多样化。人手多,农工业产品及对外交换的货物就越多,”“人口多,纳税人就越多,每人的税负就越少。”
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后,很快就传到德国,当年就有了德文译本面世。卡尔·迪策耳(Karl Dietzal)最早试图将官房财政学和古典经济学相结合,并对斯密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他的研究奠定了财政学的科学基础,但是他也批评古典经济学将财政学视为经济学的一个应用分支是不对的,认为应该将财政学确立为一门有别于经济学的独立学科。迪策耳还批评古典经济学将财政独立于国民经济之外,从而限制了政府消费,认为财政与国民经济是在相互促进中发展的。 另外,迪策耳还认为要由军队保卫国家,由法官、官员等保护社会秩序,国家举债用于公共交通设施、公里、运河、铁路等建设以及教育与宗教,这些都可以提高生产的稳定状态,因而都具有生产性。迪策耳坚守官房财政学的立场,比斯密更加正面来肯定政府职能的必要性,认为政府对于国民来说是“无形资产”。迪策耳在对古典经济学进行批评的同时,也在力图吸收其营养,进一步完善官房财政学。迪策耳的主张被瓦格纳(Adolf Heinrich Gotthilf Wagner)、埃厄贝格(Karl Th.Von Eheberg)等人吸收和发展。创立于卡尔·迪策耳,由瓦格纳所继承,在19世纪后半期再由施泰因(Lorenz Von Stein)、舍夫勒(Albert E.Schäffle)完善的财政学,在财政学史上被称为德国正统财政学,他们的不少 理论已经被吸纳进今天的财政学教科书,但他们致力于摆脱经济学,将财政学发展成一门综合性的独立学科的理想还任重道远。
中国近代由传统财政向现代财政转轨过程中,曾广泛引进和翻译西方各种财政思想,特别是对德国财政学相当重视。国民政府财政部官员童蒙正将瓦格纳十卷本的《财政学》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地编辑成上下两册本的《瓦格涅财政学提要》,曾留学德国的傅英伟翻译出版了埃厄贝格的《财政学》。
参考文献:
1.史卫:《人类财政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版。
2.毛程连:《西方财政思想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张立球:《国家·财政·经济:中西财政理论比较研究》,中国税务出版社2004年版。
4.巫宝三主编:《古代希腊、罗马经济思想资料选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5.[美]A.E.门罗编:《早期经济思想——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文献选集》,蔡受百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6.[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张伯健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7.[法]让·布丹:《共和国六讲》,[英]理查德·诺尔斯译,伦敦梅休因出版公司1957年版。
8.[美]塞缪尔·弗莱施哈克尔:《分配正义简史》,吴万伟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9.[日]池田浩太郎:《近世财政思想的生成:重商主义和官房学》,千仓书房1982年版。
10.[日]佐佐木毅、金泰昌:《公与私的思想史》,东京大学出版会2001年版。
(责任编辑:赵慧)
Knowledge Archaeology of Western Finance
Shi Wei
Modern western f nance originated from Adam Smith's "Wealth of Nations", so that f nance has become a science.But at the same time, f nance was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economic research and become a branch of economics, which limited the space of f nanci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academic study on f nance before Adam Smith and the diversif ed development after Adam Smith.Xenophon published the first monograph of the modern western finance.In modern times, the West has different f nancial research paths, such as politics, sociology,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with Adam Smith, German cameralism also has vigorous developed, creating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path based on na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 Behind the different f nancial theories, they all ref ect the needs of the countri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se are the precious heritage for us to develop and innovate f nance.
western f nance; Adam Smith; came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