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对大学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及其对策

2016-03-16

文化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慕课学习者课堂教学

杨 圣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大学文化】

“慕课”对大学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及其对策

杨 圣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多样化,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成为教育改革的推动力与重要媒介。一场酝酿于美国大陆的计算机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兴教学生态模式——“慕课”,正以风暴般态势席卷全世界。本文通过分析“慕课”对中国大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从学生个体、学校和教师、国家教育部门和IT企业几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慕课;中国大学传统课堂教学;挑战;对策

“慕课”,2011年一场由美国各顶尖高校掀起的教育狂潮正汹涌地波及整个教育界,它预示着在工业文明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与教育改革紧密结合,成为未来各国教育实体的发展趋势。

一、对“慕课”的认识

(一)“慕课”内涵及特色

它不同于以往西方传统的“网络公开课”,也不同于2003年我国教育部投资实施的“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课堂”并不是他的特点和优势,真正吸引学习群体的是名校和名师、免费注册与其独特新颖的学习模式,可以实现全球各界人士免费学习名校名师的课程。对于学习模式,以往的“网络公开课”和“精品课程”,虽然借助网络手段实现了学生足不出户便可在线学习,但并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在“慕课”课堂上,教学内容被分割成5-10分钟的“微视频”,每堂课讲授一个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习者集中注意力。学习过程中可以在线提问,5分钟左右会有教师或其他学习者提供参考答案。学习过程如打游戏关卡一样,是一种进阶的过程,只有过关才能继续学习。师生、生生的课堂讨论及作业互评形式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有人指出“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2]

(二)“慕课”平台建设

自2011年,斯坦福大学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以来,“慕课”成喷薄式发展,被誉为“慕课”教育的“三架马车”的Udacity、Coursera和edx相继成立。

Udacity是2012年斯坦福大学注册成立的教育公司,特色是为学习者提供理工科和创业方面的知识,致力于推进民主教育;Coursera也是由斯坦福大学在2012年创立的致力于为广大学习者提供最优秀的在线免费课程的课程联盟;edX由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联手打造,其特色是以MITs为蓝本,配合校内教学并推广在线教育。

二、“慕课”对中国大学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

(一)“慕课”增加教学成本,对技术要求提出挑战

在“慕课”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硬件与软件投入,这将会增加我国教育成本和教育管理者的管理难度,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这也将成为“慕课”在我国发展的瓶颈。以传统教学为主的课堂,强调文化知识的培养,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低。“慕课”是一种通过“云计算”为依托,通过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记录了所有行为。因此,“慕课”带给我们优秀人才成长、发展的原始数据。这样一来,海量的优秀人才信息就可以满足我国各行各业需求,建立一种有效机制,使社会各界的“伯乐”能找到自己眼中的“千里马”。

2.1 由于小型变压器的绝缘老化,以致线圈绝缘击穿引起匝间、层间短路。虽然电网在中性点不接地,单相接地电流不大,但较之变压器的一次负荷电流要大得多。当配电变压器内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通过抗电能力强的绝缘油对地放电,也会产生不稳定的电弧激发电网谐振。

(二)“慕课”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促进教学能力提升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中心,这在教育心理学层面讲,与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相匹配,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的过程。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讲解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于是,教育就变成了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3]这种教学模式会抑制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热情。在“慕课”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转变。

曾经有人担心“慕课”会成就一些“明星教授”,学习者争相学习他们的课程,我国的教师会面临“下岗”的威胁。虽然,从我国现状看,教师的地位不会轻易动摇,但这种担心其实并不多余,毕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所带来的影响十分巨大。教师只有自觉提升教学能力,才会有效规避这一威胁,如果教师不努力跟上世界教育革命的步伐,坐以待毙,那么我国的教育终究会失败。

(三)“慕课”考验学生学习自主性

“慕课”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并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重要问题也随之出现,即学生能否自觉建立属于自己的课程体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考验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慕课”结课率低、学生考试的信誉难保障(学生考试可能非本人)、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等问题并不能使我国教育者管理者高枕无忧。

“慕课”为学习者提供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学习者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特点和进度安排学习进程。其提供的是一种将零碎化的知识点整合而成的知识库,学习者能否有效结合自己的需求实现个性化的发展,这是“慕课”对中国学习者提出的一大难题。

(四)“慕课”背景下的文化主权问题

在“慕课”课程新时空中,哈佛、斯坦福等美国名校绝不仅仅是在展示他们的课程,课程是什么?是文化,是意识形态,是民族精神。名牌大学是国家、民族文化的宝塔尖,是精英荟萃的文化殿堂,这里充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4]“慕课”平台的搭建,使得全世界进行这一场文化间的较量与博弈,各个名校在分享各自优质课程的同时,实际使得意识形态渗透到竞争对手的文化领域,进行文化“软实力”竞争。由于我国缺乏世界知名学校和名师,这将成为这场博弈的短板。如何保证自己的文化主权不受侵袭,同样值得深思。

三、应对“慕课”挑战的对策

(一)学生个体学会适应改革

第一,学生个体应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形式的改革,其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积累科学文化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群体需要努力的第一个方面。广东大学生吴浩栋在Coursera注册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一门《歌曲创作》课程时意外发现,一位来自比利时的60岁木匠同样也学习了这门课程,这位年老的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和热情值得我国当代大学生学习。第二,每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合理和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要在适应变革的前提下,做到不盲从,清醒认识“慕课”的利与弊,结合自身的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例如,一位17岁的印度男孩出于对电子工程的强烈兴趣,注册了edX电路与电子学课程,并在考试中取得前3%的成绩而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第三,学生个体学习时应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受益者,纷繁复杂的社会充满着各种诱惑,特别是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我们抵御诱惑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学校和教师共同打造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1.学校间建立高校教育联盟,谨防教育垄断

正如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著名专家迈克尔?巴特认为,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在于传统大学的自满、谨慎,或者举棋不定造成变革太慢。大学领导者需要控制学校自身的命运,利用当前网络技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供更广泛、更深入和更令人兴奋的课程。[5]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推出了“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成为全球首个中国本土的中文“慕课”平台。这说明,面对世界顶尖知名学校的压力,我国在积极探索属于自己的“慕课”平台。然而,缺乏名校、名师的头衔,仍然使我国高校的“慕课”发展道路困难重重。为了防止出现教育垄断现象,各高校应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慕课”平台,以在世界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2.教师在完善个人知识储备的同时增加团队合作

过去,在描述教师的知识水平时,常用“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来形容,但这种观念是“灌输式”教学的形象说明。我国有学者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所教学科的知识(能教),教育专业的知识(会教)教育专业精神(愿教)。[6]但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教师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慕课”的建立,要求教师完善个人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要掌握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分析能力。同时,个人的力量不足以与“明星教授”相抗衡,增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各展其才,发挥人才互补优势将是未来“慕课”在我国的发展方向。

(三)教育部门和IT企业发挥主导作用

1.教育部门做好宏观调控并提供政策支持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需要基本的物质基础作为推动力,从宏观角度分析,为了教育改革顺利实施,教育部门需要规划好发展秩序,提供扶植政策。

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一样,“教育市场”的有序发展需要教育部门的宏观调控。“慕课”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策和财力的支持。教育除了提供必要的计算机等多媒体硬件设施外,还应为软件研发开辟有效路径,在高校间建立“慕课”平台基础上提供资金,为“慕课”发展提供动力与保障。以相关的规则为导向,防止改革出现混乱现象。

2.IT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平衡“盈利”与“非盈利”关系

学校在“慕课”的建设过程中提供的是教学资源,而IT企业提供的是计算机技术支持,缺少IT企业的参与,这场教育改良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慕课”的发展为各领域培养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IT企业建立“慕课”技术与一线工作者追求科学文化素养相结合运行机制,可以让人才紧缺的企业寻到眼中的“千里马”,为更多在职的“慕课”学习者将理论付诸实践。最后,应平衡好“盈利”与“非盈利”的关系,国外在“慕课”的产生开始阶段,以免费提供课程为主,但随着商业目的的突显,逐渐与利益挂钩。这需要我国企业引以为戒,教育所带来利益是长期的,短时期的获利与长远发展背道而驰。

“慕课”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我国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可以借此机遇,反思中国大学的传统课堂。一般而言,教育生态变革将促使大学原有结构重新调整。对缺乏改革活力的教育现状来说,“慕课”无疑会为我们提供一个契机,跟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将信息技术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紧密结合,可能会成为未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1]刘增辉.中国MOOC:与其被动改革不如主动变革——访华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焦建利[J].中国远程教育,2013,(14):16.

[2]顾骏.借力“慕课”,推动中国教育更快前行[N].中国教育报,2013-07-19.

[3][巴]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25.

[4]桑新民,谢阳斌,杨满福.“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4,(Z1):15.

[5]徐星.大学变革一场雪崩即将来临[J].上海教育,2013,(14):42.

[6]张应强.大学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学能力建设[J].现代大学教育,2010,(4):35-39.

【责任编辑:王 崇】

G434

A

1673-7725(2016)01-0127-04

2015-10-15

杨圣(1993-),男,辽宁铁岭人,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慕课学习者课堂教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