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儒主义:基于历史与当代社会的审思
2016-03-16袁铎
袁 铎
(岭南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犬儒主义:基于历史与当代社会的审思
袁 铎
(岭南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犬儒主义是人类在面对和处理社会历史复杂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非科学的理论态度和生活态度。犬儒主义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传统犬儒主义和现代犬儒主义两个主要阶段。犬儒主义的意识形态化或意识形态的犬儒主义化构成了当代社会思想发展情境和文化形态的重要特点,并在知行两个层面上深刻影响着当代社会。
犬儒主义;意识形态;对策
作为源远流长的社会文化形态,犬儒主义的存在与发展有其深厚的社会土壤和文化条件。与其他文化形态一样,犬儒主义的理论志趣和言语方式也与时俱进,在古代只是为少数文化精英所持有的价值立场和生活态度,然而在当代它却获得了长足与广泛的发展。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犬儒主义都找到了自我生长的立足点和数量可观的受众群体。犬儒主义对人类社会生活各领域所造成的重大而持久的影响,使其作为一种现象和问题再次进入研究者的理论视域。
一、古典与现代:犬儒主义的历史发展
学界普遍认为,犬儒主义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雅典,其开山鼻祖是苏格拉底的得意弟子安提斯泰尼,另一位则是“住在木桶的人”——第欧根尼。在古希腊文本中,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举止粗陋、行为怪异是犬儒主义者的形象标签;旁若无人、放浪形骸、不知廉耻,但又忠诚可靠、敌我分明是犬儒主义者的道德标签。他们因其举止言谈、行为方式甚至生活态度与狗的某些特征很相似,于是人们就称其为“犬儒”,意即“像狗一样的人”。安提斯泰尼和第欧根尼以他们的身体力行和理论旨趣标识出了犬儒主义的特殊气质和文化基因,展示着他们骨子里独特而别致的个性、对主流文化和生活价值的对抗倾向以及对公共权威的深度怀疑,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和反正统的特征。
从整体上看,犬儒主义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古典和现代两个阶段。在古典阶段,犬儒精神信奉者的共同品性是特立独行,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理念和行动原则,他们是主流价值的“牛虻”,对社会充满着怀疑和不信任,不被世俗社会名利所诱惑,以“出世”方式与现实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现代阶段,犬儒主义演变为依然从骨子里质疑和蔑视传统社会的世俗观念,但却丧失了标榜自我的道德原则,转而从表面上接受和践行现实社会的世俗理念,表现为一种“非认同”的接受。现代犬儒主义对现实社会仍旧抱存不满和愤懑,并对后者保留着清醒的认识,但由于个人在强势的外在世界面前无能为力和无路可逃,他们只好放弃公开的抵制与反抗,变成了对现存世界的无奈和无助甚至是“违心的”认同。这种悖论式的内外二重化状态发展到极致,最后就成为斯洛特迪基克和齐泽克所勾画的分裂场景:“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但他们依旧坦然为之。”[1]40这是典型的现代式的乃至后现代式的犬儒主义。
现代犬儒主义依然保留古代犬儒主义的特征:反对与抵触正统观念所宣扬的价值观念;主体行为表现为玩世不恭、政治冷漠和对现实的冷嘲热讽。然而在新的社会历史情境下,特别是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时代的来临,对古典犬儒主义所遵循的“言行一致”造成了巨大威胁,导致了其行动与思想的分裂和背离。在对现实社会依然保持反抗态度和清醒认识的状态下,犬儒主义者受到欲望和快感的驱使,转而接受与认同了现实生活,这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普遍化和支配性的常态现象。由此,在西方学者齐泽克等人的眼中,现代社会的犬儒主义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一种新意识形态或后意识形态。“如果我们的意识形态概念依然是古典的意识形态概念(在这样的概念中,意识形态被定位于‘知’),那么今日之社会则必定是后意识形态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犬儒主义的意识形态(cynicism);人们不再信奉任何意识形态真实;他们不再严肃地对待任何意识形态命题。不过,就其基本层面而言,意识形态不是掩饰事物真实状态的幻觉,而是构建我们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而且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现在的社会当然远非后意识形态社会”[1]45。传统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主体“非知”基础之上的,而犬儒主义则与之相反,“虽然犬儒性主体对于意识形态面具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距离心知肚明,但他依然坚守着面具”[1]40。它的经典公式是: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但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从发生的地域或范围上看,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意识形态的最新形式都已陷入到犬儒主义。犬儒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两种基本形式:政治犬儒主义,主要存在于原苏联和东欧;消费犬儒主义,这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得比较明显。
二、传统意识形态:“非知”基础上的勤勉为之
众所周知,传统意识形态指的是由于认知发生学上的素朴无知所导致的虚假意识。在1893年7月14日致弗·梅林的信中,恩格斯对此有明确的界定:“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因此,他想象出虚假的或表面的动力。”[2]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则将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表述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这样做了。”[3]“意识形态性”所喻示的是这样的社会情境:正是它的存在暗示了参与者对其真实本质的无知。由于不能区分现实与虚幻、自我与意识形态间的批判性距离,人们不自觉地变成意识形态的捕获物和捍卫者。人们就像飞蛾扑向灯火一样心甘情愿和义无反顾,处于此种状态中的人们是在“非知”基础上言说和行动的;也就是说,人们对此一无所知,完全相信意识形态设计的美好愿景,按照它的要求进行相关的社会活动。在犬儒主义意识形态日益强化的背景下,这种建立在“非知”基础上的意识形态样式依然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在校大学生,最典型的例子则是传销活动对在校大学生的深度影响。传销组织在大学校园里寻找传销目标,首先是以“上课”教育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洗脑。在传销人员的蛊惑下,各种谎言满天飞起,这些谎言抓住了大学生心理发展和欲望结构的特点,借以让大学生步入其精心策划的欺骗和操控的程序。大学生在这样一种“不明真相”的状态下,受到欲望的驱使加入了传销组织,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有害他人和社会的商业营销活动。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某些大学生在“非知”基础上受到传销商业意识形态的蒙蔽与影响,意识形态背后的利益主体成功地操纵着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欲望生产和行为活动。
这种无知的特性极其明显地表现在传统意义上的商品拜物教中,马克思由此对后者进行了意识形态批判。商品拜物教批判所指涉的社会情境是现代社会中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中介着和遮蔽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主体间的社会关系体现在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中,对“物”的崇拜导致了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相互交往以及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中。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的能力快速提升,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追求更加愉悦舒适的生活。对物质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无可厚非,但是不可忽视的现象是,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生活意识形态,消费主义伴随着跨国公司的商品、广告、代理人和机构的世界性扩张而涌入了我国,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影响日趋明显。豪宅别墅、香车美女、巴黎时装、奔驰宝马被非实体化为身份、地位、富有、荣耀以及品位的象征和标志。消费主义获得了典型的符号化特征,与其说是消费商品,不如说是在消费商品的形象和意义。正如迈克·费瑟斯通所言,“商品自由地承担了广泛的文化联系与幻觉的功能。独具匠心的广告就能够利用这一点把罗曼蒂克、珍奇异宝、欲望、美、成功、共同体、科学进步与舒适生活等等各种意象附着于肥皂、洗衣机、摩托车及酒精饮品等平庸的消费品之上”[4]。大众传媒不仅努力编织而且通过种种故事强化上述象征意义和形象标志,在营造满足感和成就感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制造出欲罢不能的刺激和牵引作用。于是,无限地释放和满足自己的快感、猎奇感,追求奢饰品消费甚至怪异消费就似乎成为某些“成功人士”“时尚人士”的消费标配。诸如此类的想法和做法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消费主义盛行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很大改变,功利和名誉的欲望意识自发地产生和膨胀着。需要警觉的是,有些大学生并不是通过正确的途径对物质和名利进行追求的,反而通过一些不符合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来实现他们对物质和名利的欲望。北大教授钱理群曾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形容那些被犬儒主义俘虏的“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的大学生们。据此而言,形式各异的“枪手”出现在大学校园也就不足为怪了。高校中英语四六级替考情况非常普遍,有些替考团体或组织就是由学生自己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他们收取了相当可观的好处费来雇佣“枪手”顶替别人考试。物质利益欲望使他们忘乎所以,在他们看来这种替考行为不过是“替人考试”罢了,只不过是对现行考试规则的一种任性的调侃或青春期式的叛逆;甚至部分大学生以“枪手”身份自傲,就像美国西部大片所展示的枪手之英雄主义形象,这些考场替考者非常崇尚“枪手”的身份和荣耀,把它看成是读书天才或“学霸”的标识。在类似上述“非知”情况下,拜物教意识形态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日常生活。在当今社会,诸如此类的拜物教现象依然广泛存在,主体在“非知”基础上使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达到自身的欲望满足,拜物教成为意识形态活动的重要形式。“这种拜物教把物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像被打上烙印一样获得的社会的经济的性质,变为一种自然的、由这些物的物质本性产生的性质”[5]。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反思中,马克思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拜物教也以不同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意识形态功能,影响着包括高校大学生在内的广大社会群体。
三、现代犬儒主义:“明知”基础上的欣然为之
传统拜物教建立在行为者对自己行为性质的“非知”之上,批判传统拜物教仅仅需要“昭示天下”,诉诸“使真相大白”的启蒙活动就可以大功告成。现代犬儒主义却是一种新的拜物教形式,可以说是一种启蒙了的或后启蒙的意识形态。“我们很清楚那个虚假性,知道意识形态普适性掩盖着特定的利益,但是他们拒不与之断绝关系”[1]40。因此,相对于对传统意识形态来说,现代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遮蔽性、复杂性和颠覆性显而易见。因为它几乎否定了人们对于意识形态的原有观念。认真梳理和准确把握这种后意识形态,我们需要有新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思路。
当今中国社会是否存在着现代犬儒主义这种后意识形态呢?尽管“犬儒”和“犬儒主义”并不是国人常用的概念,但是,这并不妨碍国人犬儒主义心态之客观存在的事实,学者胡平认为中国最流行的是犬儒主义意识形态。在他看来,中国社会中对正义的追求以及对世俗世界的清醒认识很大一部分都在犬儒主义的作用下磨灭了。虽然可以从理论和道德的认知层面上辨别正义与邪恶、正确与错误、真理与假象之间的关系,但是处于现代犬儒主义的影响下,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难以与它断绝关系。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同样也有一部分个体受到现代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表现为玩世不恭,对任何事情都满不在乎,生活上有时表现为“放荡不羁”和“放浪形骸”。众所周知,就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就业情况非常严峻,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言论不绝于耳。但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明知这种严峻情况下,依然不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贪图享乐,玩世不恭,似乎这些难就业的情况并不是他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又如,近些年见义勇为呈现出弱化的走势,面对歹徒侵害很少有人愿意出手相救,遇到老人跌倒很少有人主动去帮扶,取而代之的是冷漠的旁观、唏嘘谈笑的议论、明则保身的“机智”。从本质上看,这些现象所反映的是典型的现代犬儒主义者的看客心态和鸵鸟心态。据此而言,现代犬儒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对当代大学生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自从网络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后,各种各样思想的发展和传播更是迅猛快速。每个人都会从网络中受到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文化集合体逐渐催生了网络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新样式,网络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网络社交空间中经常有这样的话语,“这都不是事儿,是事儿也就烦一会,过了就没事儿”,“一切都是浮云”等。这些话语貌似以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作为背景而产生,目的是让人放松心态,在得到娱乐消遣的同时缓解和释放压力。但是从更深层次上,在这些网络流行语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恰恰是现代犬儒主义的典型体现。当代大学生在接触到这些网络文化后,如果利用恰当,可以缓解学习和就业上的压力,在娱乐放松之后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与社会实践中去。如果缺乏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引导,部分大学生对这些思想语句的理解效果往往就是对一切的不相信、不在乎、玩世不恭,这是对现实关系复杂性和残酷性的逃避,在网络世界或者以其他方式获得暂时的解脱与自由,失去对理想的渴望、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世俗的关切。在这层意义上,现代犬儒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是负面的和有害的。当然,网络文化并非当今社会文化的唯一样式,多样性是当代文化的主要特点。有些社会文化现象是资本和大众媒介谋划和运作的结果,如韩剧、明星八卦、情色电影等,但是这些文化形式依然受到某些社会群体的青睐。以当今韩剧热播为例,部分大学生也热衷于韩剧,但在看过之后谩骂制片商唯利是图,将他们消耗在漫长而节奏缓慢的剧情中欲罢不能,但在谩骂与不满中享受着韩剧带来的感官冲击与精神快感,体验着社会关系交往中“议论”和“胡侃”所带来的欲望满足。这恰如齐泽克所生动描绘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分裂形象:“后现代主义的最不可思议之处就存在于两种不一致态度的这种共存,年轻知识分子虽然在理论上意识到了文化工业的资本主义机器,无疑喜爱摇摆乐工业的产品。”[6]
四、犬儒主义: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绕不过的课题
传统犬儒主义与现代犬儒主义已经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犬儒主义将自身玩世不恭、藐视一切的社会生活态度推介给大学生群体。在这个物质欲望不断膨胀和蔓延的社会中,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观作指导,大学生就很容易在犬儒主义的影响下产生错误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社会性的生命个体,人是具有能动性的,因而不应该为某种思潮或倾向所左右,更不应该成为犬儒式的存在。犬儒主义将人定格在消极的、被动的层面上,人们在其思想阴影下丧失了直面社会现实的信心、信念和激情;与此同时,犬儒主义将社会个体塑造成了言行分裂的存在。由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上认清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面目,正确认识其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避免整个社会理性批判精神的扭曲和缺失。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必须警惕犬儒主义在大学校园的盛行。传统犬儒主义看到了物欲和贪婪会给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带来障碍,由此主张过简单粗陋的生活,甚至将生活质量和状态降低至动物的水平。随着物质生产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进入到工业社会阶段,人类社会逐渐摆脱了短缺经济的影响,传统犬儒主义所提倡的禁欲式生活方式已经时过境迁。然而在消费主义影响下,随遇而安的简朴生活方式走向了对立面,表现为逆向性的犬儒主义:追求享乐、过度消费和超前满足。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逆向犬儒主义,日益富裕舒适的家庭条件和社会消费环境让大学生们过早地进入到享受阶段。不仅如此,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父母们的过度关爱让他们学会了吃喝玩乐和炫富;他们在尽情满足自身物质欲望和心理虚荣感的同时,却无意于关心和体贴其他贫困生的艰难生活处境和情感需求,从而导致同学关系的紧张,而这恰恰也是现代犬儒主义的重要体现。无论是禁欲式生存还是超前式甚至炫耀式消费存在,这里都涉及人同物质世界、对象世界的关系问题,体现了人以何种方式以及在何种层次上驾驭对象世界和物质需要的问题。毫无疑问,这是在校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和思考的人生重大课题。
在大学生中,“千万别当真”“什么都是浮云”成为了口头禅。这句话所包含的“不相信”和“玩世不恭”体现在许多方面。首先表现为政治上的犬儒主义,即对主流意识形态所宣传倡导的治国理念和核心价值表现出冷漠、怀疑,甚至对其进行随心所欲的调侃和恶搞。某些大学生喜欢“颠倒地”阅读和理解党的重要文献和会议精神,对严肃和庄重的话语题材和话语场合进行调侃性的模仿,比如以调侃方式模仿三代领导人讲话、模仿央视主流媒体《新闻联播》的新闻播报、恶搞大学毕业照等。在入党问题上,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准确理解入党行动的精神意义和信仰价值,或者完全是在“实用主义”动机及其自觉的“明知”状态下入党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想法和做法再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鲜明个性和娱乐反叛精神,同时这些过于任性的做法本身也折射出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信仰危机。“千万别当真”“什么都是浮云”也成为部分在校大学生处理个人情感问题的座右铭。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变动和转型过程,伴随着这一剧烈变动的是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迁;后者又往往以婚恋观这一具体生活样态生动表现出来。爱情是人性中至纯至洁的感情,恋爱是在校大学生恰如其时的必修课程,正如罗曼罗兰所言:没有一场深刻的恋爱,人生就等于虚度一场。然而受社会和大众文化媒介上流行的婚恋消极现象的影响,一些在校大学生要么抛弃“爱情至上论”,不再相信爱情的真实存在,要么剔除恋爱中“文明”和“责任”的因素,而将恋爱消遣化和游戏化,当做个体及时行乐、满足感官刺激和填补空虚的“权宜之计”。在对恋爱看法上,在大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场游戏一场梦”;“在人间已是癫,何苦要上青天,不如温柔同眠。”不言而喻,这些说法中弥漫着浓厚的现代犬儒主义气息。
应当看到,人类在面对和处理社会与历史的复杂矛盾和问题时,某种错误的理论态度和实践态度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犬儒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种。从总体上说,犬儒主义并非健全的批判理性和合理的对抗策略,因而它所传达的并非完全积极意义上的正能量。就此而言,消除犬儒主义对在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树立科学的知行观和价值观,将是当代中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无法绕过的课题。
[1]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M].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6.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1.
[4]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化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1.
[5]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51.
[6]斯拉沃热·齐泽克.图绘意识形态[M].方杰,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41.
The Rheologic Property of Cynicism and Countermeasures
YUAN Duo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48,China)
Cynicism is non-scientific attitude to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life shown when human confront and deal with complex social and historical problems;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ynicism mainly has two stages-traditional cynicism and modern cynicism;ideological cynicism or cynical ideology constitutes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ing intellectual circumstances and cultural morphology in contemporary society;cynicism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on the cognition and performance levels.
cynicism;ideology;countermeasure
10.16366/j.cnki.1000-2359.2016.03.004
2015-12-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11JD710048);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ZJ14ZD01)
B502.25
A
1000-2359(2016)03-0017-04
袁铎(1965-),男,陕西岐山人,哲学博士,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