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习对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应用模式
2016-03-16张薇
张薇
(湘南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微学习对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应用模式
张薇
(湘南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微学习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课程建设、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有着实际指导意义。微学习在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具有较大可行性,其应用模式具体分为:自动推送、单元导航、自主搜索、个性定制等,这极大地丰富了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资源和渠道。
微学习;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学习模式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开设国内外大学合作办学项目成为跨境教育的主要形式。目前,国内高校和境外合作高校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深层次、多方位的资源共享,但由于各教育机构对跨境教育的内涵和性质理解不到位,普遍对教育质量关注不够,忽视了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的重要性等问题[1]。微学习概念从出现至今,历经10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正日益成为国内外学科研究的热点。一系列微事物的新生,如微信、微博、微盘、微课等,意味着信息技术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环境下的微学习形式具有传统学习形态无可比拟的灵活度和适应性,这种新型学习形态极其符合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在教学实践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一、微学习简介
奥地利研究者Lindner将微学习描述为基于微型媒体的微型内容的新型学习方式。微学习官网(www.microlearning.org) 中其的定义是学习者与小模块的学习内容的交互活动。微学习过程可以分解为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电脑等)浏览和接收信息资源,进行学习交流,接受在线辅导。Lindner还提出:“微型学习处理比较小的学习单元并且聚焦于时间较短的学习活动”[2],“把知识分解为小的、松散的但相互关联的学习单元”,“人们日常交流和工作中就可以进行学习的活动”[3]。由此可见,“微学习”的内核是微媒体、微内容和微活动,即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短小片段的短时间的学习活动。综合微学习的定义发现,其构成因素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即微学习对象、微学习内容、微学习环境和微学习媒介[4]。
1.微学习对象。微学习对象,即微学习者,是“微学习”活动的主体。传统的学习主体主要是指课堂学习环境中的学生群体。但是在微学习环境下,学习主体不仅局限于“线上”受教育的学习者,还包括“线下”的社会各界有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的社会工作者,微学习的主体对象体现出泛在性的特点。
2.微学习内容。基于微学习主体对象的泛在性和特殊性,微学习提供的学习内容应当满足不同学习者对不同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因此,微学习内容涵盖在整个社会知识结构的各个层面,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课堂教材的学习和知识的传授根本无法满足其要求。
3.微学习环境。微学习环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外部环境,即实现微学习的一切通讯网络;二是内部环境,指的是微学习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4.微学习媒介。微学习通过各种通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IPAD或各类通讯软件等作为信息载体,其实现形式极方便快捷,具有信息传递高效性的特点[5]。
在当今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微学习在学习内容、形式、资源上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微学习的以上特征非常适用于特殊条件下的大学课程建设并推动其课程教学改革。下面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二、微学习对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跨境教育背景下我国与国外大学合作的主要形式是中外合作办学,即学生在国内高校接受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雅思(或托福)成绩达到国外合作大学的要求后,可升入国外大学进行一至两年的专业学习。因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主要接受的还是国内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研究者指出:一方面课程设置的特殊性、教学方式的差异性以及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学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生源具有特殊性,这也给其教学增加了难度。就英语这门课程而言,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课程的重要部分,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学的配置上无法与国际接轨。因此,微学习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来说有着多层面的启示。
1.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启示。有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在英语教学上基本是各自为阵,英语教学没有得到较好的规范和管理[6]。首先,初级阶段大多选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材,雅思培训阶段也是用的国内出版的各种培训类材料。教材无法与这种特殊条件下的英语教学要求相匹配,更没有形成系统性和阶段性。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条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无法满足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升的需要。此外,课程考核形式也多为笔试,无法检验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深层次、多方面的,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然而,微学习、微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教材的脱节和教学的限制带来的问题。
2.教学方面的启示。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特别是担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的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当然是“教”和“学”的关系。就“教”而言,教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脱离现实生活,教学条件有限,教学资源不足等都是教师面临的难题。如何扫除这些障碍,让学生在贴近社会生活的情境中自发学习、自主学习,光凭教师个人努力是无法实现的。就“学”而言,如何激发教学对象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是头等大事。合作项目的专业大部分是理工类和医学类,这些学生本来在中学阶段的英语水平就不高,进入大学后对英语也没有足够重视,欠缺语言技能,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些都是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教师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
微学习可以利用各种声音或图像素材,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选择难度不同的材料推送给学生,学生依据自身英语水平选择适合学习的资源,同时教师定期检查验收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经过长期的“隐性输入”和“隐性获取”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习得语言,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在实操中,教师必须以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作为前提基础,在微学习各种应用形式实践的过程中观测和把握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其优点。
三、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微学习应用模式
微学习在英语教学的应用迎合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和爱好,采用信息化手段提供海量新颖的学习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使传统大学课堂得以延伸,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现实的保障。英语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语言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学习活动[7]。学生在英语基础、接受能力和个人爱好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微学习能提供给学生自我选择的学习模式和学习过程的体验。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有机的结合实现了学习主体、学习环境和学习媒体等多维度的互动,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微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根据其特点适用以下四种实现模式。
1.自动推送模式。微学习的学习时间相对较短,长度几十秒或者几分钟不等,对于碎片时间相对较多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学习形态是非常有效的。在校学生可以利用课间、课后或者是节假日休息时间,随时通过移动设备终端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学习活动的场所不再固定为教室和传统课堂。另外,学习空间的泛在化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便捷性。
学生碎片时间较多,自动推送模式可以随时推送信息。首先,对学生用户的信息进行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科学分析,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调查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爱好、能力和其他需求进行了解摸底,分析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对不同分组的学生进行管理和服务[8]。安排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语言知识,以被分组学生的英语水平为衡量标准,通过音频、视频和图片等方式进行信息推送。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进行资源推荐,学生看到适合自己的内容推送时,会展开浏览和学习。
2.单元导航模式。传统的知识点讲授在微学习的环境下被分解为更小的单位,可视之为知识颗粒;许多细化的知识颗粒被教师系统地组织在一起,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动态教学模式下可实现重组。对于高校教育一直秉持的知识体系化和结构完整性来说,微学习的内容碎片化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改革和突破。但是,学习者不能将其视作松散的知识片段,应当充分吸收和利用各个知识片段的信息,构建自身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结合这一特点,单元导航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知识点的拆分和整合。微学习环境下提供的资源和链接应当被模块化、系统化,由教师对微资源进行设计和整合,以教学内容单元化的主线,进行导航目录的设计。学生可以依据导航索引,准确定位所学内容,自选章节进行学习和复习。
3.自主搜索模式。微学习的内容是数字化资源,可以是一张图片、一段文字、一条音频、一个视频等等,动态视频可以是动画、游戏或影片片段等,可见,微资源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互联网为微学习提供了庞大的数字资源库,教师所要完成的工作是将资源合理选择与组合,并始终以保持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其自主学习意识为目标[9]。
自主搜索的操作方法类似于在百度或Google等搜索引擎上通过主题、关键词或网页链接进行精准搜索。微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输入课文标题、语言知识点等与课程相关的内容搜索到需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加强英语学习。
4.个性定制模式。正式学习是指在校学生在固定和不固定的课堂教学环境下接受学科知识框架的学习行为。非正式学习多指人们日常生活中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隐性的学习。但后者的主观优势在于学习活动是自发的、灵活多样的;其客观优势在于学习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学习过程是轻松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细节中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学习也是一种非正式学习的形式。
非正式的学习方式需要配合非正式的应用模式,即可以通过个性化定制学习内容的手段实现[10]。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虽然有科学的数据收集作为依据,但是个体特殊性还是存在的。所以学生向教师提出课程学习的个人需求,教师应根据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予以采纳,并在微学习媒体上进行个性化模块设计和管理,真正实现学习的针对性和多样化。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学习在合作办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能适用的应用模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问题:教师整理和设计资源能力有高低之差,资源利用效果有好坏之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弱不等,微学习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标准该如何把握?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微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方式,是对正式学习的补充和支撑。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差异性的原则,辨伪存真,把握教育的主流,进一步加快中外合作办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1]赵俊峰.跨境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J].外国教育研究,2009(1):46-49.
[2]Lindner M,Bruck P A.Microlearning:Emerging Concepts,Practices and Technologies after E-learning[M]//Proceedings of Microlearning. Australia,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5:15.
[3]Lindner M,Bruck P A.Micromedia and Cooperate Learning[M]// Proceedings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 Conference. Australia 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7:8.
[4]张振虹.微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12-19.
[5]彭玉秋.微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设计与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6]王黎生.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外语教学,2010(7):57-60.
[7]祁颖,张涛.微学习时代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经济师,2015(12):248-249.
[8]李益.基于微学习的数字化资源组织、推送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9]吴军.微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4):18-20.
[10]吴军.“微学习”在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3(7):55-56.
(责任编辑:刘英玲)
G64
A
1674-9014(2016)04-0137-03
2016-03-17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网络学习空间与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481)。
张薇,女,湖南郴州人,湘南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翻译和跨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