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对高校治理的启示

2016-03-16吴克明贺亚丽

武陵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法律

吴克明,谢 舟,贺亚丽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对高校治理的启示

吴克明,谢舟,贺亚丽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基于更好实施治国理政重大战略任务而系统提出的相关思想理论的总称。当前,高校要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必须准确把握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背景,深刻理解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基本内容,在高校治理中系统落实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高校治理;启示

全面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四个全面”重要理论和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高校依法治理的基本遵循。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基于更好实施治国理政重大战略任务而系统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之相关理论的总称。当前,高校要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必须要认真学习和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背景、基本内容及其当代意义,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对高校依法治理的重大启示。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背景是高校依法治理的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3。高校要全面推进依法治理,也应如此。当前必须准确把握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背景,这是高校依法治理的前提。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听取和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应该说,我们党以全会形式专题研究依法治国,并以全会决议形式通过依法治国决定,这是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以来的第一次。在2015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比喻成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在2015年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要求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加以把握。对这一发展进程的简要梳理,有利于理解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背景,助推当代高校的依法治理。

第一,这是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呼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准是综合性的,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市场化、文化上的多元化,而民主化、市场化、多元化都必须科学化、法治化、文明化。可见,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容,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二者如影随形,共同发展。

第二,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实现中国发展长治久安的时代要求。当代中国要健康有序发展,首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次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19因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努力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第三,这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需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党“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并从法治上提供保障作用。习近平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决和增添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3-4因此,解决我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深刻理解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基本内容是高校依法治理的基本遵循

一种光辉思想的产生,必然有其具体内容,“世上本无凭空而起、自天而坠者”[3]。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基本内容博大精深,概括地说,其要点就是“一五五六”,这也是当代高校依法治理要深刻理解的基本遵循。其中包括:“一个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五项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五大体系”,即建设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六项任务”,一是加强宪法实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三是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四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五是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六是加强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高校依法治理的基本遵循亦在于此:

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习近平指出:“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2]6-7对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其《决定》进一步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目标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目标属性,前者是制度抓手、基本任务,后者是制度方向、衡量标准,二者共同构成总目标的具体内容。

第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习近平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明确“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2]41-43。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健全宪法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同时,必须坚持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国家改革于法有据;必须坚持人大主导立法,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这有助于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是说,“现在,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2]43。

第三,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和法治社会建设。习近平指出:“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执法者必须忠实于法律,既不能以权压法、以身试法,也不能法外开恩、徇情枉法。”[2]57党的“十八大”已明确建成法治政府的时间表,到2020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日,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只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格、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才能建成;只有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才能形成。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保障。为此,必须实施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其实,公正司法是法治的生命线。马克思说,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防线。如果一个国家做不到司法公正,社会公平正义就无从谈起。司法的改革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公正司法。“执法司法是否具有公信力,主要看两点,一是公正不公正,二是廉洁不廉洁。这两点说起来简单,要做到就不容易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运行不见阳光,或有选择地见阳光,公信力就无法树立。执法司法越公开,就越有权威和公信力。”“对公众关注的案件,要提高透明度,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2]71-73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乃是法治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古人云:“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靠人去实施,法治靠人去践行。因而,必须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诚如习近平所言:“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2]99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条件。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施法治,显然比在一个欧洲小国实施法治要困难得多,必须加倍努力抓好法治社会建设工作,既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又要推进社会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还要完备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习近平指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追求。”[2]90

第四,加强和改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习近平认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们党是执政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能不能正确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作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2]109-110事实上,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为此,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发挥党内法规作用,提高党员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努力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中去。

三、系统落实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是高校依法治理的关键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不言而喻,为了进行斗争,工人阶级必须在国内作为阶级组织起来,而且它的直接的斗争舞台就是本国。”[4]19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习近平认为,“中国有二亿六千万名在校学生和一千五百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5]94当前,高校要推进依法治理,就必须系统落实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这是高校依法治理的关键所在。

第一,在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定位上,要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切实加强高校全面依法治理。习近平指出:“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本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2]91在现代国家,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和基本平台,在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定位上,开展学法、守法、用法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开展依法治理的机制建设和依法育人是历史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也是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现实要求和必然趋势。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全面依法治理的具体机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就没有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要使高校全面依法治理的机制建设顺利实施,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宪法和法律知识体系的学习、领会和运用,使宪法和法律知识体系进校入班,深入人心。在加强高校全面依法治理的机制建设中,要始终抓住全面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校良性互动教育教学这个重点,努力做到学法时间到位、学法形式到位、学法对象和内容到位、学法措施到位等“四个到位”,进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在高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落实上,要从提升高校整体形象和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高校的高度,切实加强高校全面依法治理。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2]63全面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校,“要扭住职业良知、坚守法治、制度约束、公开运行等环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2]71-72“现在,人人都有摄像机,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发消息,执法司法活动时刻处在公众视野里、媒体聚光灯下。”[2]75全面依法治理的机制是一种全新的民主管理模式,要发挥出广大师生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使其有力助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一是按照《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行业法的规定,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职工行为,树立起高等教育为人民的整体新形象;二是依照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言行,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法治观念;三是依照《高等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促进高校教书育人诸项工作质量的提升。可见,加强高校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落实,不仅推动高校全面依法治理机制建设,而且能助推高校蓬勃发展。

第三,在高校关键少数主体责任上,要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校领导干部队伍的高度,切实加强高校全面依法治理。习近平指出:“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2]19“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2]113“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首先要解决好尊法问题。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2]121办好中国的事,核心在党,关键在人,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于高校全面依法治理的具体机制建设而言,其关键少数的主体责任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班子的作用,尤其要抓好高校党委书记这个“班长”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建设。在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情势下,高校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一定要把尊法、守法、懂法、用法摆上重要日程,只有在高校全面依法治理机制建设上进一步明确法治的价值理性与法制的规范理性的有机统一,努力强化自身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才能建设好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高校领导干部队伍,深度推进高校全面依法治理,从而获得高校治理之优秀建设效果。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3]吴克明.魏源眼中的新型大国关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15.

[4]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刘英玲)

G64

A

1674-9014(2016)04-0129-04

2016-03-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项目“高等学校依法治校机制研究”(BIA110078)。

吴克明,男,湖南邵阳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法治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