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末泰山诸将归附曹操始末述论

2016-03-16王越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袁术建安太守

王越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汉末泰山诸将归附曹操始末述论

王越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东汉末年,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追随陶谦平乱有功得以发迹于乱世之中。陶谦去世,泰山诸将联合袁术。吕布被灭,袁术势微,泰山诸将归降曹操但亦独立于海山之间。昌豨叛乱使曹操加强了对泰山诸将的控制,随着曹操势力壮大,诸将终于彻底归附了曹操。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保境安民,维持了青徐兖地区政局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曹操建立霸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泰山诸将;臧霸;昌豨;袁术;曹操

泰山诸将特指臧霸、孙观、孙康、吴敦、尹礼、昌豨等起于泰山的军事首领,是东汉末年和曹魏初年活跃在青徐兖地区的地方武装豪强集团。关于泰山诸将的半独立性问题学界素有争论,由于史料稀少散乱,学者众说纷纭。本文拟就从论述泰山诸将归降曹操的始末出发,对泰山诸将与汉末诸军阀的关系、曹操控制泰山诸将的手段等问题加以考证,望能对学术研究有所增益。

一、降曹之前的泰山诸将

中平五年(188年)“徐州黄巾起,以谦为徐州刺史,击黄巾,破走之。”[1]247,248“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1]537此为泰山诸将的起家:跟随陶谦讨平徐州黄巾,以战功获得官职并收编徐州黄巾为己所用。自此之后,臧霸等人一直在陶谦麾下直至兴平元年(194年)陶谦病死。陶谦去世,糜竺迎刘备入主徐州,故一般认为臧霸等人改事刘备[2,3]。然考究史料仍有三处存疑:其一,刘备进入徐州后,并未有直接史料记载泰山诸将与刘备存在隶属或同盟关系。其二,建安元年(196年)袁术与刘备在徐州南部的盱眙、淮阴等地作战,下邳空虚遂为吕布偷袭得手。活跃在琅琊东海的泰山诸将若归附刘备定会牵制吕布使其不敢贸然进攻下邳。其三,据曹操令刘备向臧霸索要徐翕、毛晖首级和刘备杀车胄反叛后昌豨相应二事可知刘备与泰山诸将确有交情,但并不能依此认定泰山诸将曾归属刘备。“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谦以丹阳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1]873刘备投奔陶谦后与泰山诸将共事一主,存有旧交实属正常。探讨刘备与泰山诸将的关系应从徐州诸势力集团角度出发。徐州地区在陶谦统治时期存在三股势力。第一股势力即以糜竺、陈登等人为代表的本土大族集团;第二股势力即以陶谦、曹豹等丹阳兵集团;第三股势力即以臧霸、昌豨等泰山诸将为代表地方庶族集团。泰山诸将的起家得益于陶谦,故泰山诸将是对陶谦效忠的。方诗铭先生所言陶谦独仗丹阳兵与徐州大族相对立的观点并不全面[4]。刘备早期统帅丹阳兵,明显属于丹阳兵集团,但陶谦去世后,刘备与徐州大族联合并窃取了徐州统治权。由此招致了陶谦旧将的不满从而引发了许耽引吕布入下邳事件。泰山诸将是丹阳兵集团的同盟者,很可能与刘备交恶。故“(刘备)任徐州牧后,从未派人与臧霸等泰山诸将联系”[5]实属正常。因此所谓泰山诸将改事刘备的说法仍待商榷。

笔者以为兴平元年(194年)陶谦病死后,泰山诸将有可能与袁术相联合。“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备,今可假手于术。'布曰:‘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1]222此为泰山诸将与袁术联合的明确记载。而双方的联合其实可以追溯到初平三年(192年)的反袁绍军事联盟。“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1]10此时泰山诸将还是陶谦的部下,故未显于史料。“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王蕊考证张闿并非护送曹嵩[6]。笔者认同此观点,但张闿杀曹嵩可能未得到陶谦授意,而是见财起意,否则绝不会不归陶谦而南奔袁术。“袁术使部曲将张闿阳私行到陈,之俊所,俊往从饮酒,因诈杀俊。”[7]1670张闿与臧霸均为陶谦部下,张闿投奔袁术证明因同盟之谊陶谦手下与袁术亦是交好,故可佐证袁臧联盟的可能。此外,在刘备入主徐州的同时袁术亦称“徐州伯”。袁术的势力原在荆州一带,初平四年(193年)陈留战败后出奔扬州,故其在徐州从未有过经营。自称徐州伯绝不是欲染指徐州的虚张声势,袁术必然有其资本所在。若以泰山诸将联合袁术反推之,则袁术自称“徐州伯”便顺理成章了。由此观之,陶谦去世后泰山诸将联合袁术的可能性较大。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与吕布的联盟破裂。裴注曰:“布后又与暹、奉二军向寿春……时有东海萧建为琅琊相,治莒……建寻为臧霸所袭破,得建资实。布闻之,自将步骑向莒……霸畏布钞暴,果登城拒守。布不能拔,引还下邳。霸后复与布和。”“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1]226袁吕破裂臧霸拒吕布于莒城,袁吕和睦臧霸复助吕布抗曹,臧霸与袁术保持着高度的行动一致性。故泰山诸将的真正同盟者是袁术,援助吕布其实是吕布加入袁臧同盟的反映。纵观史料,除所引吕布之言再难见可证袁臧同盟的记载,窃以为是史官的刻意掩饰。须知袁术曾僭号代汉,袁臧联盟可谓政治污点。臧霸归顺曹操后立下赫赫战功理当青史留名,且臧霸子孙历仕高位,晋朝臧舜仍任散骑常侍,故史官著述必不敢直书。加之泰山诸将与袁术地不接壤,仅存在军事策应,反观臧霸与吕布却因地域相接而存在直接军事联系,故袁臧联盟便被“霸等悉从布”的记载所掩盖。

二、泰山诸将初降曹操

建安三年(198年)“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聚众。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1]16“既禽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1]537据以上两则材料可知,臧霸在吕布败绩后归顺曹操,曹操分郡县以任泰山诸将从而授予其青徐地区的统治权。臧霸为琅琊相、吴敦为利城太守,孙观为北海太守,孙康为城阳太守。惟有在东莞太守与昌虑太守的问题上存有出入。关于东莞太守的设立,田余庆先生在《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8]中已有考证,今不复赘述。而昌虑太守当是昌豨,理由有三点。按“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1]517的记载可知昌豨在东海郡。“公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遣乐进、李典击破之,承走入海岛。割东海之襄贲、郯、戚以益琅琊,省昌虑郡。”[1]28可见昌虑郡辖有襄贲、郯、戚三县,为东海郡之所分。“(于禁)自临与豨决,陨涕而斩之。是时太祖军淳于,闻而叹曰:‘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益重禁。”[1]523由此于禁斩昌豨与曹操破管承是同时进行的,昌豨被灭后昌虑郡废置亦是因果关系。故昌豨当为昌虑太守,此为其一。“襄贲校尉杜松部民炅母等作乱,与昌豨通。太祖以虔代松。虔到,招诱炅母渠率及同恶数十人,赐酒食。简壮士伏其侧,虔察炅母等皆醉,使伏兵尽格杀之。抚其余众,群贼乃平。”[1]540襄贲炅母追随昌豨作乱,可见昌豨在襄贲有影响,而襄贲属昌虑郡,这便佐证了昌豨是昌虑太守,此为其二。按泰山诸将皆有职任惟昌豨未表,同时新置诸郡皆有郡守惟有昌虑郡未表,故昌豨有可能出任昌虑太守,只是史家未书,此为其三。史家不书昌豨职任大概处于以下考虑:其一,昌豨建安三年归顺曹操次年叛投刘备,昌虑郡新置复失,郡置时间短暂故不言其职任;其二,《后出师表》以“五攻昌霸不下”讥曹操,故昌豨之事对曹操而言实属污点,史家若书其职任则是对曹操的侮辱;其三,泰山诸将作为一个集团在曹魏地位特殊,问题敏感。众将效忠而昌豨独叛曹操,不书昌豨以示有别是为了保全臧霸等人的政治形象。

泰山诸将归附曹操后,曹操委之以青徐之事,故臧霸等人具有半独立的性质。“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乃皆以翕、晖为郡守。”[1]537臧霸抵抗曹操命令,曹操反而任免徐翕和毛晖为郡守。胡三省论曹操置郡县安泰山诸将时有语:“此盖因诸屯帅所居,而分为郡也。”[9]2050徐翕和毛晖获得封官说明二人在青徐亦有自己的武装,曹操表面上是取二人首级,实则是取其地盘。臧霸的强硬态度反映了泰山诸将自身集团的向心力,也说明曹操难以插手青徐之事,泰山诸将在青徐相对独立。

尽管如此,曹操自其归降起便从未停止过对泰山诸将的控制。泰山诸将的势力在北海、琅琊、泰山、东海一带的海山之间。徐翕毛晖事件宣布直接插手泰山诸将内部方针的失败,曹操转而采取了外围隔离的办法。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10]与《三国郡县表附考证》[11],诸将的势力范围之北为青州东莱郡、齐国、乐安郡,西为兖州泰山郡、鲁国,南为徐州彭城国、下邳国与广陵郡。

在青州曹操势力相对薄弱,李整曾任青州刺史。据《三国汉季方镇年表》,李整自建安元年(196年)任职青州,次年死去[12]。李典领兵还离狐,故至建安三年(198年)泰山诸将归降,曹操在青州并无强兵。但此时盘踞青州的是袁绍之子袁谭,早在袁术公孙瓒陶谦联盟时,臧霸等人便与袁绍对立,故在泰山诸将的北面完全被袁绍的势力封堵。而在徐州曹操令徐州刺史车胄屯兵下邳,广陵郡则是由徐州大族陈登掌控,陈登为曹操破吕布的先锋绝对值得信任,彭城相则为东海大族糜芳。泰山诸将早在陶谦时期便与徐州大族相对立,故泰山诸将的南面被曹操封锁。在兖州,泰山为臧霸等人乡土所在,曹操以其司空掾名士凉茂为太守。①按曹操建安元年为司空,据《三国志·凉茂传》凉茂历司空掾,侍御史任泰山太守应在建安年间。又凉茂后转任乐浪太守为公孙度所束,公孙度死于建安九年(204年),可知凉茂任泰山太守的下限不超过建安九年。而据《三国志·吕虔传》吕虔先至襄贲定昌豨之乱后赴任泰山太守十数年。昌豨随刘备叛乱在建安四年至建安五年。可见凉茂任泰山太守当在吕虔之前,故凉茂此时任泰山太守。凉茂在任时,泰山盗贼“旬月之间,襁负而至者千余家。”[1]338泰山境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此同时,曹操还从泰山分出嬴郡,以东海大族糜竺任太守以钳制臧霸等人[3]。而在鲁国,曹操任用毕谌为鲁相。毕谌前为曹操的兖州别驾,后从吕布。曹操平吕布后不计前嫌任用毕谌,毕谌可谓感恩戴德,故泰山诸将的西面亦被曹操封锁。因此泰山诸将被曹操完全隔离于海山之间,北面不能及公孙瓒,南面不能联旧交袁术,之前袁术公孙瓒陶谦联盟时所建立的联系被彻底阻断。建安四年(199年),袁术准备投奔青州袁谭“术欲从下邳北过,公遣刘备、朱灵要之。”[1]18袁术过下邳,如得通行当取道东海琅琊入青州。臧霸与袁术有旧交,二者若再度联合车胄就会腹背受敌。因此曹操急忙派刘备等人援助阻击,袁术被击退后旋即病死。曹操阻击袁术不遣车胄而用刘备又从侧面印证了上文所述袁臧联盟的事实。同年三月,公孙瓒自焚于易京。至此臧霸可依赖的关系全部断绝,自身又处于曹操的封锁包围中,臧霸只能追随曹操,遂有“秋八月,公进军黎阳,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齐、北海、东安”[1]17之事。

三、昌豨叛乱与泰山诸将彻底归附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1]875臧霸等人此时兵进青州,而惟有昌豨反叛曹操,胡三省曰:“盖自恃其才略过于臧霸之徒也。”[9]2067昌豨反叛考其缘由如下:其一,昌豨初降其心未附,而因陶谦故事昌豨与刘备有旧交,故刘备在下邳反曹,相邻的昌豨容易被刘备煽动;其二,昌虑郡与青州无涉故昌豨没有参与到北攻青州的战争中,留下了反叛的种子。其三,军粮收集引发昌虑人民不满。东汉青徐富庶,向来是重要的军粮产地[13]。官渡之战后夏侯渊“督兖、豫、徐军粮;时军食少,渊传馈相继,军以复振。”[1]270故可知在袁曹对战时期徐州负担着巨大的军粮压力。“(李)通急录户调……通曰:‘与袁绍相持甚急,左右郡县背叛乃尔,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悉以绵绢还民,上下欢喜,郡内遂安。”[9]2073阳安都尉李通是汝颖地方豪强,在袁曹对战时急征军粮以表忠心,还民后郡内方安。同为地方豪强的昌豨亦面临着这种严峻的军粮形势即征粮则民乱,不征则遭疑。而昌虑郡人民对曹操则素无好感。初平四年(193年)与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两征陶谦时对徐州人民手段极端残暴,“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1]11“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1]249“前讨徐州,威罚并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1]309-310荀彧的战略分析一语道破了昌虑人民对曹操的仇怨情绪。因此让其提供军粮根本没有可能,昌豨只能走向反叛。

昌豨的反叛触动了其他泰山诸将和曹操的神经。曹操在处理昌豨的问题上态度十分审慎,张辽和夏侯渊降服昌豨后,曹操复派昌豨还东海。原因很简单,不愿为此激怒以臧霸为首的其他泰山诸将。与此同时曹操进一步加强了对臧霸等人的限制。曹操选派平定襄贲民变的吕虔赴任泰山太守。“郡接山海,世乱,闻民人多藏窜。袁绍所置中郎将郭祖、公孙犊等数十辈,保山为寇,百姓苦之。虔将家兵到郡,开恩信,祖等党属皆降服,诸山中亡匿者尽出安土业。简其强者补战士,泰山由是遂有精兵,冠名州郡。”[1]540,541湖陆豪强吕虔降服泰山贼得到精兵,抓住了泰山诸将的根本。泰山诸将是“泰山琅琊贼”即“山贼”的继续,是不平静时代和不平静地区的产物[14]。保山为寇的山贼被安抚,泰山诸将失去了根基,这个因地缘乡谊而组织起来的军事集团失去了继续壮大的可能性。吕虔兵守泰山亦对臧霸等人形成了军事威慑。此外,曹操分东莱置长广郡,并以名士何夔出任太守。何夔曾出任城父令,裴注引魏书曰:“自刘备叛后,东南多变。太祖以陈群为酂令,夔为城父令,诸县皆用名士以镇抚之,其后吏民稍定。”[1]380可知何夔有丰富的安民经验,而司空掾属出身的何夔可谓是曹操亲信。曹操委东方之事于臧霸,新置长广郡却自用亲信很明显是为了加强其在青州的控制力。因此,值袁曹交战昌豨反叛之际,曹操一面剿抚兼用审慎对待昌豨,一面加强对臧霸等人周边的控制。臧霸在此形势下不敢轻举妄动,故不复见其重大军事行动于史料。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斩袁谭于南皮,袁尚袁熙逃亡乌丸,河北大局已定。就在此时昌豨再次叛乱“冀州平。昌豨复叛,遣禁征之。”[1]523曹操势力壮大而昌豨再叛,臧霸孙观等人又处在曹操的外围封锁中。众人惶恐,急忙向曹操表忠心。“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与太祖会南皮,遣子弟入居邺,拜观偏将军,迁青州刺史。”[1]537,539为了划清界限,臧霸出兵讨伐昌豨以示忠心,“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刺史。”[1]537至此,臧霸升任徐州刺史,孙观也升任青州刺史。但此时的泰山诸将已经不能再保持半独立的姿态。“沛国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部从事总詷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1]537武周收押臧霸手下,臧霸反而对武周愈加敬重,表明泰山诸将的内政亦受到了外界的干扰,徐翕毛晖之事不可能再复制。故此时臧孙二人领青徐二州已不是割据一方,而是借其威信为曹操安定州郡。建安十一年(206年)废昌虑郡而增益琅琊即是曹操借臧霸威望安定昌虑人民的表现。至此泰山诸将丧失了半独立性彻底地归附了曹操。

综上观之,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追随陶谦讨黄巾起家,陶谦去世诸将因同盟之故与袁术联合。吕布兵败后诸将与袁术的联系阻绝便归降曹操。因诸将保持着相对独立,曹操遂对诸将进行严密的外围封锁。昌豨叛乱使曹操加强了对泰山诸将的控制,曹操势力壮大后诸将质子于邺,从此连续参与作战,彻底归附了曹操。

[1] 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赵凯球,马新.山东通史·魏晋南北朝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

[3] 王素.关于汉末泰山臧霸集团的几个问题[J].齐鲁学刊,1987(3):3-7,25.

[4] 方诗铭.“枭雄”刘备的起家与“争盟淮隅”[J].史林,1994(2):1-8.

[5] 朱子彦.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3.

[6] 王蕊.魏晋十六国青徐兖地域政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8.

[7]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8]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M]北京:中华书局,2004.

[9] 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0]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M].北京:地图出版社,1982.

[11]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M]//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5.

[12] 万斯同.三国汉季方镇年表[M]//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5.

[13] 王蕊.魏晋十六国青徐兖地域政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8.

[14] 方诗铭.“泰山诸将”与“泰山贼”、“泰山兵”——论东汉末年臧霸等人起兵的性质[J].史林,1989(2):8-15.

The Whole Process of Army Generals Surrendering to Cao Cao of Mount Tai

WANG Yue
(The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the army generals of Mount Tai,Zang Ba as their leader,putted down the rebellion with Tao Qian,so that they thrived in the troubled times.As Tao Qian passed away,they joint with Yuan Shu.After Yuan Shu and Lyu Bu wiped out,the army generals of Mount Tai surrendered to Cao Cao but still kept independent between Mount Tai and the Donghai Sea.Because of Cang Xi's rebellion,Cao Cao strengthened controls to the army generals of Mount Tai.As Cao Cao enhanced his strength,they surrendered thoroughly.The army generals of Mount Tai remained the Qing Xu Yan area stable and promoted economic development,which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Cao Cao's overlord enterprise.

The army generals of Mount Tai;Zang Ba;Cang Xi;Yuan Shu;Cao Cao

K236

A

2095-4476(2016)09-0015-04

(责任编辑:陈道斌)

2016-05-09

王越(1992—),男,河北沧州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袁术建安太守
让子弹飞
建安区
袁术:想当大佬被打脸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谫识——从不合时宜楔入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
建安颂文沿承与新变论略
郡守·太守·京兆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