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关系辨析

2016-03-16韩步江

关键词: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

韩步江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8)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关系辨析

韩步江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8)

摘要:将中国梦理解为单纯的“集体”宏大历史叙事逻辑与“个体”微观诉求的整合,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揭示中国梦的完整视域和深刻内涵。忽视中国梦的哲学基础,停留在中国梦自身内部的辩证关系格局中自鸣得意,显然不是对中国梦的完整把握。中国梦的真正构筑、真正实现和真正发展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厘清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梦,才能通过中国梦的视野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关系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围绕中国梦的研究和讨论就须臾没有停止过,在现实中甚至还滋生出种种光怪陆离的泛中国梦现象,这就仿佛在告诫和提醒人们,中国梦真正完整科学的视域和内涵还并没有完全准确掌握,某些人还没有真正地搞清其历史语境和理论本质,对其精神实质还并没有从学理层面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和通俗易懂的阐述,满足或停留于感性经验现象层面来理解它,将其解读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去政治化”的潜意识的虚幻梦境话语概念,似乎成了一种糟糕的普遍共识。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人并不明白中国梦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对中华民族近代历史进行审思的具体科学概念,不是黑格尔哲学意义上的“概念创世说”的概念,是世界历史范围内民族国家本土独立身份和主体意识确立的真正概念[1],在学理和现实层面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这种内在联系不是主观人为规定或设定的,也不是纯粹理论逻辑上的演绎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中华民族作为历史主体在历史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客观历史逻辑关系,离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很难真正从源头上深刻把握中国梦,就很难从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对中国梦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解读。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这主要表现为很多研究仅仅集中关注于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某些方面(共同理想、制度、道路等)之间的关系,很少有研究真正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哲学将中国梦的哲学韵味和哲学意义完整地揭示出来,以使其凭借的哲学基础真正体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至于沦为灵光乍现的飘忽概念,让人琢磨不透、理解不清。为了避免这种糟糕境况继续蔓延,有必要对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一次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梳理。

一、中国梦的构筑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严格地讲,中国梦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做梦”的范畴,将其等同于个人圈域内的纯粹主观愿景,显然不是其完整内涵,存有矮化中国梦的嫌疑,存有不能真正掌握中华民族历史的色彩,存有不能从学理层面上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谋求民族富强的歧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梦同个人梦想毫无关系。实际上,中国梦的真正构筑离不开个人梦想,个人梦想在中华民族历史基础上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凝聚成的宏大历史叙事概念就是中国梦。没有个人梦想,中国梦的真正出场就值得商榷。没有科学具体的理论,中国梦的真正构筑,就无法想象。这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所昭示出来的基本事实,也是需要从学理层面进行梳理的历史逻辑,而这实际上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具体科学理论的实践指导功能紧密相连。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地构筑起中国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民族特定的历史时期出发,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真正将个人梦想和民族梦想科学地构筑在中国土地上。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代以来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根本无从谈起,因为无论是本土化更新的传统理论,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理论,都无法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发展前途描绘出一幅真正的图画,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至少为构筑中国梦提供了以下条件: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构筑中国梦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前提。准确地讲,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理论,其中国化也不是抽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跟中华民族主体紧密相连,跟中国社会现实息息相关。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它是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必然逻辑,是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的需要[2]。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前途梦想构筑了科学的世界观前提。当青年毛泽东从自我意识走向民主革命实践时,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代表的他同其他人一样,一开始并不能真正将个人梦想置于民族历史发展逻辑中构筑起中国梦。受康有为社会大同思想的影响,毛泽东曾经认为,无政府主义才是近代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出路,无政府主义可以为中国社会建构出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美好图景。可这样的梦想,很快在现实面前式微了,这时毛泽东才幡然醒悟过来,体会到中国社会只有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以无产阶级革命为主题科学地建构出适应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这种体知性认识在经过漫长的实践经历和理论反思后,毛泽东开始逐渐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教条的理论,不跟中国社会实践主题相结合,不跟中华民族相结合,以民族形式呈现出丰富科学的有效真理,就不能成为构筑中国梦的科学世界观前提。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为民族独立主体的“筑梦”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局限在中国近代以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世界观上,并不能形成符合中华民族自身解放和发展的世界观,局限在马克思主义教条理论中,同样不能形成适合中华民族客观实际的世界观。只有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将其同中华民族社会实践主题进行充分有机的结合,才能构筑出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同样表明,在没有马克思主义以前,在没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前,中华民族不是停留在空想上,就是停留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上,真正从中华民族客观实际出发产生的梦想,即“筑梦”,并没有获得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构筑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中国近代历史过程告诉我们,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民族就不能真正地构筑起中国梦,就不知道从何处采用何种办法构筑起符合中华民族自身客观实际的中国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超越前人,从中国社会客观实际出发构筑起具有丰富具体内容和发展图景的中国梦,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从中国社会客观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具体地、科学地、合理地体现和运用在中国社会实践中,才使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构筑起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中国梦。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3]

可见,中国梦的真正构筑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华民族解放和发展的现实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构筑中国梦的过程中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科学有机结合,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科学有机结合,正如美国学者诺曼·莱文所理解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既可以表现为哲学,又可以表现为政治——革命战略,毛泽东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对辩证法的政治——革命战略的提炼,将辩证法当作(革命)实践活动的方法论。[4]这就是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方法灵活地运用于中国社会实践活动中,由此为中国梦的构筑打下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唯物主义表明,构筑梦想和追逐梦想的实现是有机辩证统一的过程,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梦。中国梦内在不仅包含着科学筑梦的要求,而且更包含追逐梦想实现的要求。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都在努力筑梦,师夷制夷梦、天国大同梦、自强求富梦、维新改良梦、民主共和梦,力图从各个方面和层次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构筑出各种可能的希望空间。可这些经过艰辛探索、深思谋划出来的梦想,在中国社会并没有实现的条件和土壤,最终在经历种种曲折和痛楚后都“流产”了。由于没有准确真实地考虑到追求梦想实现的方面,最终在现实面前变成了“海市蜃楼”。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在追求的伟大复兴的梦想变得真实,变得可靠,变得现实,变得更富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不仅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科学具体构筑中国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础不断推进中国梦的一步步具体实现,用科学有效的社会实践(革命、建设和改革)确保中华民族的梦想不至于成为经验主义者恣意妄为的精神动力和教条主义者僵化蛮干的教条信仰,在中国贫瘠、落后、封闭的土地上创造出了一个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人间奇迹”,使中华民族的梦想获得了真正起飞的物质基础和哲学基础,取得了让世界范围内各族人民刮目相看的成就。我们在感叹这一辉煌荣耀时,不仅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而且百思不得其解、百读不得其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何以在中国梦实现道路上取得如此不可思议的成就呢?也许有人会用历史辩证法来解释,认为这是一个必然性的历史过程,也许有人会从人物个性角度来解释,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有才华出众的超常智慧和胆略,也许还有人会从社会主义发展史来解释,认为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土地上运用和实践的必然结果。种种解释看似都有道理,但严格说来,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因,即带来中国梦实现的空前盛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不到这个层面,仅仅认为现象层面的组织建设、革命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维度就足以完全地解释这个问题,显然没有看到由毛泽东开创,后经邓小平等一批中共领导人继承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看不到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根本逻辑,不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表象和创举中,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持和发展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深入地剖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梦的真实实现,至少提供了以下条件: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南。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9实践(行动)与理论的有机辩证结合是理论真正融入实践(行动)、展现为客观物质力量的重要保证,但这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它需要群众能够真正地将二者有机辩证地结合起来,使实践(行动)表现为一个自觉自主的过程。这一点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坚持和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因为它好看,也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好用,而是因为它的科学性能够导引出实践性,实践性能够体现出民族性,通过中华民族自身实践活动(行动)能够成为指导和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如果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教条的理论,不与中华民族追求实现中国梦的客观实际相结合,掌握不了追求中国梦实现的具体现实道路,只知道教条地坚守在筑梦环节上,不知道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国梦,那么很难想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战胜固执僵化的教条主义者,以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重要的行动指南。

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无法想象;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同样无法想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内在地要求根据中华民族的客观实际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民族化,具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出各个历史时期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和渠道,这是其能够成为实现中国梦行动指南的根本原因。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有高度,也没有深度,只是现实层面上的简单命题,那么很难想象它能够充当实现中国梦行动指南的重要角色。正因为实现中国梦属于长远而具体的事情,才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既能滋生出具体操作实现措施,又能规划未来发展图景和方向的理论,能够充当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行动指南。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历史主体紧密有机结合的内在属性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诸多条件。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结合一定的具体的暂时的历史情境来思考和把握,不从具体客观的条件出发显然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属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十分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与中华民族结合的过程中要充分、真实地考虑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反对主观地估计客观形势,强调调查研究,强调社会调查以了解客观真实情况,主张党员领导干部要具体地掌握客观实际,将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分析)真正地“化”到客观实际中去,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谋求中国梦的实现。毛泽东说:“对于担负指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具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6]789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并不空谈中国梦,在将自身关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梦想放置在实现天平上衡量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社会客观实际有机辩证结合的前提无疑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动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对它的解读和研究目前看来存在着一个有待深入的空间,即实事求是中的“是”究竟应该怎么样理解,它同历史唯物主义中“物”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现在看来关涉毛泽东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真正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在毛泽东研究中常常纠缠于历史细节的真实,以达至虚无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根本不考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和对历史真实细节概括的历史唯物主义本质。实事求是中的“是”实际上是一种规律,但不是主观臆想的规律,而是事物本身的规律,不同于“应该”与“是”即事实批判与价值判断中的“是”,也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中具有本体论功能和地位的“物”,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现在实践层面的表达,并不需要考虑历史虚无主义者所强调或虚构的历史细节的真实。正是由于这一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力量,才能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在探求事物本身规律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地内化到现实中,推动中国梦在现实客观规律基础上得以不断地展开。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失败的经验教训为实现中国梦树立了警示律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无往不胜的,失败的经验教训也构成了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能够走向成功,不断将中国梦引向正确道路的保证。毛泽东晚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犯了严重的错误,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置于实现中国梦行动指南的位置上,片面追求又纯又好的社会主义社会,放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的本质规定和基本要求,人为地将自身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梦想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上,找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道路和办法,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出路,只要从思想意识上完全彻底地消灭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就能实现一个人民群众欢呼雀跃的社会主义理想社会,实现中国梦。这种没有将中国梦的实现寄托在正确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的错误,在现实中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带来了十年内乱。

正是在总结毛泽东晚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才探索出一条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梦想的正确道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重新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正落实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将毛泽东晚年关于社会主义的梦想真正地拉回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下,为实现中国梦寻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华民族本身要求的道路,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感悟和感受到:如果不能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失误出发,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吸取营养,那么在真正实现中国梦上就有可能找不到路,或者走上弯路。

三、中国梦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形式,根据时代发展和人民愿景,不断推进中国梦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能够真正地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想不断具体化、丰富化的重要原因。一成不变地固守抽象的民族梦想,不能真正清楚地把握中国梦具体的历史语境和运行发展逻辑,显然就不能准确地定位和概括中国梦这个概念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透视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梦的真实历史与逻辑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人那里的坚持和发展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步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地体现和建构在中国社会现实中的。这种发展如果不能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层面上来进行认识和把握,仅仅满足于中国社会现实层面,就很难看清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梦想一脉相承的坚持和发展,看不到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之间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中国梦的发展可能就会被当成一个玩笑,消失在人民代代相传并持续努力实现的精神家园中,成为一个没有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的东西,被拿来嘲弄、戏谑,甚至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攻击党的领导的口实。如何从理论上回应这种歪曲不实之风,真正地将问题说清楚,理清楚,让老百姓信服呢?马克思告诉我们:“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9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梦真正发展的根本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抓住它才能真正对中国梦的发展展开充分彻底的解释和说明,才能看到和把握住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那里的真正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为中国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建构出了丰富多彩的具体内容。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中国梦发展成新中国的梦想奠定了重要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产生了新中国的梦想,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7]这种对未来民族国家的构想表明,毛泽东并没有脱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宏观政治层面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和前途的指导作用。近代以来,虽然也有很多仁人志士怀抱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梦想,但这些梦想因为不能真正地根据中国客观实际以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整合中华民族整体性政治觉悟,不能为中华民族寻找到真正的梦想对象、道路、策略和具体内容,结果在实践层面上并不能发展出一个具有中华民族整体性政治要求的中国梦,能够依据一定的理论和具体的行动可以预想到的中国梦。

与这些人不同,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真正地实现政治性、阶级性、民族性的有机辩证统一,建构出符合整个中华民族共同意志的中国梦,使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主题得以明确,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联合各革命阶级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实现民族真正平等独立的中国梦。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客观实际的强调,无疑为毛泽东内在中国梦的真正发展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他说:“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许多好心的教育家、科学家和学生们,他们埋头于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不问政治,自以为可以所学为国家服务,结果也化成了梦,一概幻灭了。这是好消息,这种幼稚的梦的幻灭,正是中国富强的起点。”[6]1080可见,毛泽东将中国梦发展成为新中国的梦想,并没有脱离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客观实际,正是在这种客观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才得以实现中国梦的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将中国梦发展成为(传统)社会主义社会梦想奠定了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原则,积极主动地探索中国梦新的发展形式和内容,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建构真正的理想价值蓝图,以此引导、激励和团结中国人民实现近代以来并没有真正实现的中国梦。在借鉴国内外客观经验,并结合中国客观实际基础上,毛泽东最终选择了将中国梦发展成为(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梦想。主张积极主动地向苏联社会主义学习,建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他说:“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有四十年了,它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十分宝贵的。”[8]242后来,当向苏联学习现代化建设遭遇挫折时,毛泽东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础提出独立自主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梦想的规划和要求。他说:“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8]380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独立自主路线的落实过程)为毛泽东将中国梦发展成(传统)社会主义社会梦想提供了重要土壤。

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将中国梦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梦想奠定了重要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持和发展,使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梦发展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梦想。从总结晚年毛泽东失误出发,邓小平依据中国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下对中华民族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建构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梦想,并在此基础上具体规定了它的内涵和外延。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9]显然,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梦想不是来自于其他地方,也不是来自于其他经验,而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梦想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步江.从“中国化”到中国梦——民族国家本土独立身份和主体意识的复强之路[J].学海,2013(5).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

[3]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4).

[4]诺曼·莱文.辩证法内部对话[M].张翼星,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40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9.

[8]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

责任编辑:张超

作者简介:韩步江(1981-),助理研究员,哲学博士,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现‘中国梦’内在关系研究”(2014SJB035)。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16)03-0295-06

收稿日期:2016-03-17

猜你喜欢

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
浅谈英语“七选五”阅读理解
生物科学核心课程关系及内容研究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浅析
浅析内部控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