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群众观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及其时代价值

2016-03-16孙岳兵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

孙岳兵



习近平群众观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及其时代价值

孙岳兵

摘要: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思想。当前,我国进入了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面对当今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习近平立足解决党的长期执政、党群关系、“四风”等方面的问题,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等重要论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思想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习近平;群众路线

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新时期,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习近平在继承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让人民成为改革的主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论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新的时代内涵。

一、习近平群众观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人民主体观:从“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到“人民成为改革的主体”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力量推动的?谁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在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时,往往陷入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泥潭,他们宣称“世界历史不过是伟人的传记”①而已。唯有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②毛泽东继承了这一基本观点,并进一步明确了人民群众在不同实践领域的历史作用,提出了要相信和依靠群众的思想。他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③毛泽东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仅包括社会的物质财富,还包括社会的精神财富,无论是社会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比如,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文学艺术作品就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通过把日常现象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创造出比实际生活“更典型”的艺术典型。

肯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习近平群众观的认识论基础,是新时期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血脉在人民群众、力量在人民群众。”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⑤这些重要论断,使人民主体观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基础,得到了有力的巩固和加强。不仅如此,习近平还将“人民主体”这一思想贯彻到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提出“让人民成为改革的主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群众思想的新境界。他指出,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既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方法论。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也是改革的主人。只有为了人民,改革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只有依靠人民,改革才能克服各种阻力与障碍。如果不紧紧依靠人民,不让人民成为改革的主体、改革的受益者,那么,所有的改革措施都将难以推行,一切改革都将付诸东流。

2.人民主权观:从“人民群众是一切权力的终极源泉”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君权神授思想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马克思主义依据人民创造历史的群众史观,提出主权在民、人民是权力主体的人民主权理论。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人民群众是一切权力的终极源泉。1968年,他在《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中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权力的来源,指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他反复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向人民群众负责的原则,并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志。毛泽东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将民主集中制与群众路线联系起来,运用于党的实践生活中去,一方面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分散主义、个人专断独裁以及极端民主的个人主义也能得到杜绝和有效防止。

人民主权观回答了权力从何而来的问题,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提倡的人民主权观。“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2010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进行了高度概况,他强调,“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⑥从权力的来源看,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党员、干部必须牢记权为民所赋;从权力的价值取向来看,党员、干部必须牢记权为民所用,要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好务。与此同时,从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来看,党员、干部必须牢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习近平准确把握了权力与人民、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丰富了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

3.为民服务观: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为谁立命,代表谁的利益,是决定一个政党性质的根本性问题,也是任何政党都要始终面临的方向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亦是如此。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至上的观点,他指出:“我们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可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人工作的最终目标和归宿。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全党和自己的根本宗旨,并要求共产党人从实践到理论,都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才能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赢得他们的信赖和支持,最终夺取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⑦习近平用最朴实的语言,丰富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他强调,“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为民、务实、清廉,六个字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主题。为民,这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务实,是实践群众路线的有效方式。“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清廉,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有力保障。习近平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党的群众路线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内涵,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方位对群众路线时代要求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价值观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内在一致性。

4.群众标准观:从“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到“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群众标准观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拥护作为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为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了中国共产党全部活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毛泽东强调,坚持为人民服务,就要坚决制止有损人民群众利益的倾向和行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是否合理,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党的领导干部要虚心向人民学习,群众提的不同的建议和意见,哪怕是尖锐的批评,都要诚恳地接受。只有这样,革命和建设的问题才能得到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错误和偏差才能及时修正,党的实践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群众标准观是实践标准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的具体体现,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检验标尺。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群众标准观,他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一切价值的源泉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既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又是价值评价的主体。因此,“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⑧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损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中判断是非、决定取舍、制定政策的最高标准。

5.群众方法观: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到“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

毛泽东历来重视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创造性地把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体化为科学的领导方法,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方法观。“从群众中来”,就是要从群众的实践中来,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将群众的意见、智慧和经验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综合和提高,使之系统化,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则是一个从理性认识再回到群众实践中去的过程。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后,又回到群众中去组织、宣传、动员,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并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毛泽东还结合实际,把群众路线具体化为两种工作方法: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具体方法。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方法,在毛泽东看来,是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任何工作时要采用的方法,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一般与个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哲学原理在群众工作中的具体运用。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就是要正确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如果没有领导与群众的密切配合,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不能很好完成的。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群众方法观回答了党如何获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付诸实践的问题。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的第二天,习近平就向党员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体制和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与调整,以及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与更新。群众工作的主体、客体、内容等都发生了改变。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研究新形势新任务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⑨。习近平根据长期领导工作实践,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法、示范引导法等多种群众工作方法,突出强调了“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的重要观点,把是否重视、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的标准。

二、习近平群众观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力量源泉和依靠力量,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空间。当今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回应了这一时代呼唤,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解决党的长期执政、党群关系、“四风”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立足共产党长期执政,提升了群众路线认识的新境界

从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者们立足所处时代的中国实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面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习近平立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提升了人民认识群众路线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新境界。习近平多次强调:“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由此可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成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长期执政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

习近平群众观站在党长期执政的高度,有力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其中最重要一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⑩新时期,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些客观现实,习近平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能否坚持群众路线,是一个关乎我们党存亡的根本性问题。具体到每个党员身上,既是党性和立场问题,也是世界观问题。为此,他提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重要论断。将群众路线上升到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说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环境、新形势下,群众路线对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反映了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表明了习近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夯实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理论基础。

2.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探索了贯彻群众路线的新举措

问题导向是指从问题入手,积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思想方法。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是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的鲜明特征和价值追求。当前,人民群众最不满意,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作风问题。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人心向背。作风问题无小事,如果听之任之而不坚决纠正的话,就会在党和人民群众中间竖立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了,我们的党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侵蚀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因此,习近平告诫我们,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问题意识与忧患意识,党内存在大量脱离群众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习近平以解决“四风”问题为突破口,探索贯彻群众路线的新举措新途径。他指出,“四风”问题是侵蚀党群干群关系的直接源头。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要么与“四风”直接相关,要么是“四风”衍生出来的。因此,解决了“四风”问题这个源头,也就为解决党内其他一些问题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四风”问题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影响了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以致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人民群众中大大削弱了,从而严重影响着执政党的形象,动摇了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解决“四风”问题这一顽症,习近平着重强调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有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⑪习近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四风”问题的群众路线思想,第一次将党内整风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直接挂钩,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探索了贯彻群众路线的新举措,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

3.密切关注党群关系,丰富了群众路线的本质内涵

党群关系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宗旨意识问题、“四风”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党群关系问题。党群关系如何,又事关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当前,党群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和谐的,但在局部地方、特定环境和具体工作上仍然存在疏远、紧张甚至冲突的情况,特别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关系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群关系。他指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就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群众工作是党赖以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金钥匙。因此,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特别重视群众工作,他首次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新论断⑫。从根本上说,群众工作就是相信并依靠群众,反映、维护、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和正当利益,从而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使之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可以说,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就是与群众密切联系的过程,就是党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实践过程。在处理党群和干群关系的过程中,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应该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保持党的事业万古长青的根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以身作则,身先示范,真正走进群众,了解群众,依靠群众。人民内部矛盾是现阶段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大量的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需要通过群众工作来发现和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群众工作,就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就是要通过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来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科学发展。

习近平关于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新内涵。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准确把握矛盾的规律性和差异性,探索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不断提升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权益,促进党群关系和谐。

4.高度重视社会管理,拓展了践行群众路线的新领域

关于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关系,习近平曾经做过专门论述,他说:“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也是社会管理的过程,可见“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⑬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问题比较集中的社会转型期。为处理好社会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习近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改进群众工作的新办法,特别是要把群众工作与社会管理相结合,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这些新论断,明确了群众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化了人们对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的认识。

群众路线能否在社会管理体系得到贯彻和落实,人民群众能否在公共政策制定、公共利益维护、公共权力监督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一元的社会管理体制,群众路线在社会管理上缺乏体制支持,政府是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人民处于消极被动的被管理者地位,难以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我国正处于逐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时期,由过去的国家管理到现在的国家治理,表明我国正借助多元主体,由人民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民本政治理念。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政府与人民共同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责任。习近平高度重视社会管理,把群众路线贯彻于社会管理体系中,关心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从而拓展了践行群众路线的新领域,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与人民群众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治理上发挥主体性地位的有机统一。

5.以中国梦为统领,提供了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新坐标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思想。中国梦勾勒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宏伟蓝图,描绘了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最大限度地兼顾和包容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使全国人民凝结成“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梦既是国家梦,又是民族梦,归根到底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个梦想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⑭。表明了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是历史性的群众活动过程。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当中去,联系和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因此,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的梦。共圆中国梦,必将焕发出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事业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

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既是中国梦,又是人民梦;既是现代人的梦,也是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梦,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思想的中国梦。中国梦思想将群众路线统一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提供了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新坐标,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思想的新境界。

注释:

①托马斯·卡莱尔:《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35-3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1页。

④⑪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党建研究》2013年第7期。

⑤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⑦《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

⑧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的六个方面的工作》,《求是》2013年第1期。

⑨《习近平与中央党校省部班学员座谈时强调: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人民日报》2011年1月6日。

⑩《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上强调: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人民日报》2013年6月19日。

⑫⑬《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人民日报》2011年2月24日。

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Development of Mao Zedong’s thoughts on the Mass Line by Xi Jinping’s Idea on the Mass Line and Its Modern Value

SUN Yuebing

Abstract:Based on the reality of China’s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Mao Zedong creatively proposed the thoughts of mass line(everything for the mass,everything on the mass,and everything in the mass). Currently,our country is in a critical phase for development and reform with some outstanding conflicts. In face of today’s world situation,national conditions,changes of the party situation,Xi Jinping,based on the solution to the party’s long-term ruling,party-masses relations and "four winds" issues,carries out the mass line education practice in the whole party and put forward the“people’s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is our goal”and“to reinforce problem oriented,pay attention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and other decisive judgments. It inherits and develops Mao Zedong’s mass line thoughts,and opens a new realm of Marxist mass line thought,which has important era value.

Key words:Mao Zedong;Xi Jinping;mass line

作者简介:孙岳兵,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学教师(湖南长沙410083)

(责任编校:文一)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
走好群众路线是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
监督官员权力,群众路线是个“好帮手”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群众路线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王道”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