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培养内容分析

2016-03-16蔡胜宇

关键词:信息内容媒介辅导员

蔡胜宇

(长沙医学院 临床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

·教育论坛·

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培养内容分析

蔡胜宇

(长沙医学院 临床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提升辅导员媒界素养能力是新媒体时代加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培养包括信息内容的敏锐感知力、信息传播的快速反应力、信息沟通的协调沟通力、信息互动的宣传引导力。

新媒体;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培养

新媒体是借助计算机传播信息的载体。[1]随着计算机传播技术的发展,不同的新媒体类型纷纷出现,从之前的网站、博客、彩信、QQ等到现在的微博、微信等,新的媒体类型改变并开创了人们生活行为的新方式。高校学生作为新兴事物的追随者,以手机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渠道。新媒体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力量,必须认真分析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抓住新媒体带来的机遇,提升自我媒介素养能力。

一、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其广泛运用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信息环境更为错综复杂,从而使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新媒体的海量信息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在新媒体时代,丰富的信息内容毫无屏障地传播,容易产生信息过量,导致信息污染。有研究认为,当前新媒体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已经成为了意识形态较量的新战场。高校学生作为心智尚未成熟的准社会人,由于其并没有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无法全面、准确判断新媒体信息,极有可能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高校辅导员在自身面临海量新媒体信息的同时,还要从工作职责出发,及时辨别信息的内容与性质,做好学生的引导教育工作,无疑增加了自身工作的复杂程度。

新媒体的虚拟传播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风险性。按照尼葛洛庞帝的观点,以网络技术做依托的新媒体,会交错形成一个互动性极强、自由度较高的虚拟社交空间,在这一虚拟空间中,现实社会的道德、法律等将失去对个人的约束力。确实,在新媒体中学生以匿名形式自由表达观点、交换信息,从而出现学生网络、现实的双重人格现象,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风险性。

新媒体传播主体多元性降低了辅导员工作的权威性。传统的信息传播环境中,辅导员往往是师生信息传播中的中心,并且按照辅导员、班干部、学生的层级传播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但是新媒体环境中,其所具有的非线性传播方式,会带来传播主体的多元泛化,使得传播权威面临消解的情况。比如在当前,不少辅导员都会借助班级QQ群、微信群传播信息,在这一类群中,辅导员的传播主体地位牢固,传播权威性较强,但是,辅导员无法控制学生另外组建只有学生参与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无辅导员参与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上,学生信息传播的内容、效果,辅导员根本无法控制。所以,去中心化泛传播主体的新媒体传播特征,会造成十分复杂多元的学生信息传播生态,影响学生的信息选择与判断,辅导员有时候根本无法参与,更谈不上树立信息传播的权威。

二、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工作存在的机遇

新媒体开放及时的特点能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传统媒介环境中的辅导员工作受到传播载体的制约,时间上有着限定性,场所也有局限性,受教育的对象也会受到限定,尤其是学生的心理上还会存在抵触情绪,种种因素,都导致辅导员工作的效果受到制约。新媒体依托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通讯技术,其形成的开放式网络化信息系统,以其内容丰富、速度快捷、跨时空传播等特点,受到学生的喜爱。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载体,改变传统工作中封闭式的信息传播方式,以文字、图片甚至视频、互动等信息传播方式,更为灵活便捷的发布各类信息,让辅导员工作更为及时、直接,更具有感染力。

新媒体隐匿平等的特点能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在新媒体信息交流中,学生可以通过匿名方式与辅导员进行交流,从而能够更为真实的表达自已的所思所想,减少心理顾忌,拉近与辅导员的心理距离,实现真正的畅所欲言。同时,新媒体的交流更为平等,不论是信息的发布者还是信息的接受者,都可以不受身份、年龄、职业、性别等因素的限制,辅导员善于运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能够在一种非正式非传统的交流方式中,更为真实地获得学生的相关信息,避免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带来的心理戒备,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及思想状况。

三、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

媒介素养涵盖对媒介本身的认识和了解、对媒介的经常性关注、对各种媒介信息的及时掌握和充分利用、对媒介存在弊端和传播不良及错误信息的批判与抵御、对媒介的支持和帮助、充分运用媒介为自己和社会服务等方面。[2]笔者认为,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新媒体信息内容的敏锐感知力。辅导员要能够敏锐感知新媒体信息的内容,又包括政治上的感知与工作上的感知。在政治上,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力量,要敏锐意识到党和国家对于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尤其是在新媒体能力素养方面的要求。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并指出高校“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在这一方面,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积极开拓。在工作上,辅导员要敏锐的意识到学生新媒体信息使用背后,所透露出来的其生活、学习、思想、心理动态变化,并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专业力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是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快速反应力。高校辅导员新媒体信息传播快速反应力分为平台、方法、内容三个层次。辅导员首先应该积极掌握不同新媒体类型平台的使用技巧,高校学生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极强,新媒体的发展态势也极快,辅导员面临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平台类型,要结合工作需要,积极掌握,并能够通过新的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沟通交流。关于新媒体信息交流方法,辅导员要积极认识到新媒体信息交流方式方法的变化,不论是新媒体新词语还是新媒体新表情,都要能够使其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从而达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学生交流的目的。在内容上,辅导员要对学生新媒体信息内容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特别是一些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财产安全信息,要及时采取对应的方法与措施。

三是新媒体信息沟通的协调沟通力。在捕捉到学生新媒体信息内容折射出来的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动态变化之后,怎样较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对于一些不适合辅导员直接出面与学生交流,并可能引发学生反感的信息内容,辅导员可以提示班干部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化解问题。对于辅导员可以直接交流但不宜面对面交流的信息内容,辅导员可以依托新媒体平等虚拟的特性,与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对话沟通。对于一些需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题,辅导员应该既注重新媒体线上的沟通,又结合现实环境的交流。

四是新媒体信息互动的宣传引导力。辅导员在利用新媒体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心理方面健康积极向上的同时,更要重视新媒体信息内容中一些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的信息,尤其是在新媒体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新战场之后,对于一些敏感话题敏感事件,辅导员要能够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互动功能,增强宣传引导力。这其中,辅导员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并将政治素养与新媒体素养结合起来,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新媒体传播环境中,保证其言行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一致;另外辅导员还应该积极掌握新媒体信息互动宣传引导的方法,通过培育新媒体意见领袖,掌握新媒体议程设置方法等,有效提升宣传引导能力。

(责任编辑 远 扬)

[1] 匡文波.关于新媒体核心概念的厘定[J].新闻爱好者,2012(10):80.

[2] 刘君.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政治辅导员媒介素养的价值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123.

[3]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G451.6

A

1671-5454(2016)06-0094-03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6.06.027

2016-12-08

蔡胜宇(1982-),男,湖南南县人,长沙医学院临床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辅导员工作。

猜你喜欢

信息内容媒介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浅析知识仓库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信源、信息内容、情绪特征对微博转发的影响探究
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创新与完善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内容对顾客品牌忠诚的影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