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吉他民族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016-03-16吴丹
吴 丹
东北师范大学
古典吉他民族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吴 丹
东北师范大学
古典吉他在国际上丝毫不逊色钢琴和小提琴,但在中国一直处于非主流的民间地位,近年来,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要想让古典吉他在中国有所发展,古典吉他民族化是关键,并对古典吉他民族化进行了研究。
古典吉他;民族化;现状;发展趋势
一、古典吉他民族化的现状
80年代初期有人开始从专业角度研究古典吉他,并有许多形式的吉他教学。此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热情的吉他学习者。而在“五四”运动时期关于音乐民族化的主张已被著名音乐家萧友梅提出“必须创作出一种新作曲,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的特色而与其他各民族音乐有分别”建国以后,毛主席更加明确地指出“艺术上‘全盘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少,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致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古典吉他也离不开这个发展方针。
目前对中国风格吉他音乐进行作曲的国内外作曲家呈上升趋势,其中,不乏佳作。Dietmar Ungerrank 以苏笑柏先生四幅画作的意境,用五声音阶创作的四首曲子,再加上一首“Intonation”,组成“Intonation and Four Sound-and-Image Compositions”。Domeniconi (科庸巴巴作曲者)为杨雪霏作的“易经”(2002),S. Funk Pearson创作的《宁静的中国南海》,法国吉他作曲家 Thierry Rougier 为杨雪霏以中国的商调写的“四季组曲” (2004,吉他第三弦G 降到 F#)。当然,还有就是高斯先生的系列作品,从《中国花园》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组曲》等等。国内有台湾地区陈永鑫先生的《小镇印象组曲》等,上音徐孟东教授创作了《交响变奏曲丝路流韵》是专门为吉他与管弦乐队创作的交响作品,在2016年5月21日,美女演奏家陈曦在北京进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中国风格作品专场,有多首原创或改编的古典吉他作品首演。其中,包括了四首姚永红老师的原创作品:《三峡畅想》、《江南私语》、《秋之落叶》和《雄关古韵》。这些创作和发展,已经提供给了我们非常多的范例,为我国古典吉他民族化做了良好的开端,每一位中国古典吉他演奏家都在为古典吉他民族化的目标而努力着。
二、古典吉他民族化的发展
1、作品民族化——改编与创作
除了这些优秀的民族化作品外还有一些作品是为了民族化而进行的改编,作品生硬,缺乏感染力。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吉他专业副教授,杨育林在他的文章中便指出过,要实现古典吉他民族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批精通于我国民族音乐精粹的高水平的作曲家按古典吉他的律制和和声专门为古典吉他谱曲。改编乐曲,首先选择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来进行。对于选定的乐曲,必须研究其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要素,便于在改编时对指法做出合理运用。其次,对于主题旋律的最佳音区选择,是改编能否成功的关键。最后,改编完成要进行试奏,看总体安排与原曲情绪是否一致。
中国传统音乐以单声部音乐为主,早期我国多声部音乐的创作大多使用西方传统大小调的和声方法,由于音调是以五声性调式为基础,而和声却以大小调为基础,二者在调式基础方面不同,这样的创作必然会在风格方面产生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使音乐的旋律与和声能够协调、整体风格达到统一,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开始,数代作曲家通过创作实践,围绕和声的民族化风格,经过近百年不懈努力,到今天终于探索出一套相对成熟、与现代音乐创作相适应并能够体现中国民族风格特色的和声理论体系。鲍元恺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他系列作品首篇《炎黄风情》的创作中,他在和声的运用方面表现出许多独到之处,他将西方传统大小调功能和声与我国五声性调式有机地结合、融会贯通,创作出充满中国传统音乐艺术魅力和独特神韵的音乐作品,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书写了新的篇章。对于吉他演奏作品民族化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2、演奏民族化——感情与技巧
我的专业课老师傅老师以鲍元恺《炎黄风情》中《闹元宵》的和声为基础改编成古典吉他版《闹元宵》,这是一首流行于山西中部的民歌。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开始即由铜管乐器多次强力度地重复一个固定音型将其进行模进发展,在傅老师的改编中这部分由固定和弦多次强力度地扫弦将其进行模进发展,形成气势磅礴的视听效果,音乐情绪热烈而欢快,表现出人们在传统元宵佳节时喜悦而兴奋的心情。乐曲中部选用了另一首山西民歌《绣荷包》的旋律,音乐恬静而清新,与第一部分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有闹中取静之感。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的音乐,并在热闹的气氛中结束全曲。我很荣幸能够弹奏这首作品,但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将民族乐曲演奏好,在情感上要能够理解作曲家的意图,中国民族音乐是一个贴近生活表现人们真实生活状态的音乐,在演奏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人们内心思想感情,在技巧上运用古典吉他不同拨弦位置发出的不同音响效果和敲击琴板的不同效果来丰富音乐的情感表达。
3、民族化作品的传播——网络与音像
中国民族音乐在实际传承过程中,大多使用口传心授,也有使用乐谱的谱面传授,针对于喜爱古典吉他和以古典吉他为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老师是他们学业路上的指路明灯,而现如今媒体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接触古典吉他应对古典吉他产生浓厚的兴趣,各大网站也纷纷上传演奏视频以及教学视频来满足大家的需求。所以通过网络音频视频来传播我国古典吉他民族化的乐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与平台,网络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如今古典吉他民族化传播的另一种发展趋势。
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必须要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的专业教材,有自己的演奏技巧,有自己的演奏曲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国人的认同和世界的认可。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是我们必须努力的目标。
[1]黄爱国, 古典吉他演奏民族化的思考[A],2012年第11期
[2]古典吉他资讯与探讨,中国风格吉他音乐民族化的推动
[3]万爱民,鲍元恺管弦乐曲《炎黄风情》和声技法研究,200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