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评价

2016-03-16陈德放

环球市场 2016年23期
关键词:电焊职业病车间

陈德放 宋 岩

北京安华鼎仕检测技术服务中心

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评价

陈德放 宋 岩

北京安华鼎仕检测技术服务中心

目的 掌握机械制造工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发生规律和分布特点,探讨机械制造业的职业卫生工程措施及职业卫生管理模式。方法 收集机械制造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电焊车间的电焊烟尘、喷涂车间的有机溶剂、铸造车间的落砂岗位粉尘、锻压、机加的噪声是机械制造业突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机械制造业中涂装、电焊、锻压等车间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是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机械制造工程;职业病;防护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之一,目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一千五百多家。制造的基本工艺包括钢材预处理、材料下料加工、分段制造、预舾装、合拢、总舾装、船台大合拢等。工艺分析表明制造过程中存在噪声、高温、局部振动、电焊弧光、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通过对制造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及职业病防护措施分析,结合文献报道制造业的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发病情况,探讨制造业职业病危害特点和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为制定我国制造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提供科学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收集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械制造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由于其中15 份报告受到项目工艺、规模等因素的限制,不具有代表性,最终选择9 份报告进行分析。

1.2 方法

查阅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对机械制造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特点和控制措施。

2 结果

2.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基本情况

9份典型报告所涉及的建设项目均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涵盖了典型的机械制造业的主要工艺,其中以焊代铆、以液压代替冲压工艺的有8项,抛丸机采用自动化、隔离操作方式的9项;落砂、清砂作业采用自动、密闭隔离操作的有7项。9份报告共识别26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共评价了42个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其中超标的岗位有9个;6家企业对集中超标岗位进行了实际整改。

2.2 机械制造业生产工艺分析

机械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铸造工艺、锻压工艺、热处理工艺、机械加工工艺(钻、铣、镗、车、刨、磨等)、金属表面处理工艺、焊接与气割工艺、涂装工艺和组装。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1)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有3个项目焊接车间部分岗位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浓度超标,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范围分别为0.21~0.22mg/m3、6.7~12.5mg/m3,超标原因主要是车间仅采取了全面通风,未采取局部通风和净化处理装置。

2)二甲苯、环己酮。有2个项目涂装车间调漆岗位的二甲苯、环己酮超标,二甲苯、环己酮CTWA范围分别为50.2~78.6mg/m3、 52.6~81.6mg/m3,超标原因主要是设置的机械通风的位置高,未考虑有害物质的密度和净化处理,机械通风的气流组织不合理。

3)噪声。有2 个项目机加工车间的数控机床操作岗位的8 h 等效声级超标,噪声强度范围为88.2 ~90.2 dB(A),超标原因主要是机加工岗位用气枪吹干切削液产生的噪声强度过大,使用频繁,未采取隔声、消声装置。

4)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噪声、高温、电焊弧光。

3 讨论

3.1 防护控制

1)防尘。铸造应尽量选用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型砂,并减少手工造型和清砂作业。清砂是铸造生产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岗位,应予以重点防护,如安装大功率的通风除尘系统,实行喷雾湿式作业,以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同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配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尘口罩。

2)防毒及应急。对热处理和金属熔炼过程中可能产生化学毒物的设备,应采取密闭措施或安装局部通风排毒装置。对产生高浓度一氧化碳、氰化氢、甲醛和苯等剧毒气体的工作场所,如某些特殊的淬火、涂装和使用胶黏剂岗位,应制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置警示标识,配备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等。

3)噪声控制。噪声是机械制造工业中重要的职业病危害之一。噪声控制主要包括对铸造、锻造中的气锤、空压机、机械加工的打磨、抛光、冲压、剪板、切割等高强度噪声设备的治理。对高强度噪声源可集中布置,并设置隔声屏蔽。空气动力性噪声源应在进气或排气口进行消声处理。对集控室和岗位操作室应采取隔声和吸声处理。进入噪声强度超过80d B(A)的工作场所应配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

4)振动控制。振动是机械制造工业中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铆接、锻压机、型砂捣固机、落砂、清砂等振动设备应采取减振措施或实行轮岗操作。

5)射频防护。应选择合适的屏蔽防护材料,对产生高频、微波等射频辐射的设备进行屏蔽或进行距离防护和时间控制。

3.2 强化措施

在职业病危害评价有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在职业病危害评价识别中,应注重涂装使用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尤其注意甲基正丁基酮等容易被忽视的化学品。在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确定程序上,应从工程防护、职业卫生管理、个人防护的角度提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如何加强涂装、电镀、锻压、铸造车间生产中化学物质、通风防毒设施的管理,受限空间作业操作规程的管理,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以及职业卫生检查和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在有效控制机械制造的职业病危害中尤为重要。

[1]李旭春.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评价[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4,04:221-222+228.

[2]王忠旭,于冬雪,王立波,赵秀君,苗丽壮.鞍钢工伤与职业病及其相关费用的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03:158-163.

[3]尹仕伟,单利玲,杨继红.2006—2011年南通市职业病病例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2,06:369-371.

猜你喜欢

电焊职业病车间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人人都有职业病
电焊王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招工啦
父亲的职业病
浅谈建筑施工电焊作业安全与防护
“扶贫车间”拔穷根
把农业搬进车间
特别的电焊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