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建构的文本逻辑
——以《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为中心

2016-03-16孟令蓉

关键词:过渡时期总路线话语

孟令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65)



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建构的文本逻辑
——以《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为中心

孟令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65)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完成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任务,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人关于过渡问题的重要文本,系统建构了《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政策文本。该文本是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在政策话语的建构过程中,既重视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指导,又强调兑现中国共产党政治承诺,还充分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策科学和话语建构的文本逻辑,对当代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建构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文本逻辑;《提纲》;话语建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93页。,过渡时期总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建构的“元政策”问题。1953年12月,《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下称“《提纲》”)正式发布,标志着该政策话语建构完成。统观《提纲》,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四人,多达20篇的经典文献,构成该政策文本话语的基本言说内容。就其价值而言,既提供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政策话语建构的历史资源和理论支撑,也凸显了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建构的基本逻辑,即必须遵循科学理论指导、兑现革命政治承诺、借鉴他国成功经验。究其缘由,此举既有利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凝聚执政合法性资源、掌握政策话语权力,亦有助于当前启示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建构和“中国话语”的时代建构。本文拟对此做一简要梳理。

一、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建构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话语建构的语境来源和理论支撑,形成具有卓越的集体整合和行动规划功能的政策话语,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建构具有社会主义革命话语性质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同样必须秉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语境及科学指导。

考察《提纲》的文本叙写不难发现,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向匈牙利工人致敬》,斯大林的《论列宁主义的基础》等经典文献,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认知基础和理论依据。究其缘由,作为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等问题,进行了划时代的理论建构。列宁在1921年以前的上述理论著作中,也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建构过渡时期总路线政策话语既定的理论逻辑起点。而斯大林的过渡学说,特别是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中心的战时共产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更具政策规划和政策执行可能的政策参考。可以说,经典作家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基本问题到具体问题的政策建构理路,主要反映在如下一些方面。

首先,从过渡时期的阶段特征看,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时期”*《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695页。。《提纲》的界定主要源自《哥达纲领批判》的经典论述,它强调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存在前者转入后者的“革命的转变时期”;同时,该界定也继承了列宁的思想,因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横着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697页。。实际上,苏联正是第一个实践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命题的国家,而且还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基于上述认识,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提纲》明确认定:“我国目前时期的现实,和苏联在十月革命后的一个时期的历史一样,证明马克思和列宁的这些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697页。,即存在着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述经典论述,既是中国共产党建构过渡时期总路线政策话语的理论逻辑基础,同时也创设了该政策话语的学理合法性基础。

其次,从过渡时期的社会属性看,《提纲》将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确立为“改变现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小商品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扩大现有的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基本上成为我国唯一经济基础的时期。”*《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695页。这一界定主要基于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特点和特征的理论判定。《提纲》援引《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指出,过渡时期“死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着,它决定了在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形态和基本(阶级)力量等方面,资本主义部分(或因素)与社会主义部分(或因素)同时存在。所以,具有过渡性质的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同样存在着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斗争,而且社会主义因素已获得初步胜利,并将最终获胜。上述经典文献,实际上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度性质的社会”*《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697页。的判断依据和理论来源。

再次,从过渡时期的时空范围看,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697-698页。,主要肇因是创造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和文化前提,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这两大现实难题。从《提纲》中可以清晰发现,该政策规范仍是主要依据列宁和斯大林的理论分析。一是援引《向匈牙利工人致敬》,强调无产阶级创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目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改组生产、改组生活一切部门和克服(小)资产阶级经营方式,需要一个“较为长久”的过渡时期;二是援引斯大林的论述,强调除了创造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和文化前提,更要注意教育和锻炼无产阶级成为国家管理的核心力量,同时还要按照社会主义方向重新教育和改造小资产阶级。基于上述观点,《提纲》进一步肯定,必须在结合中国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来确定我们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路线、方法和步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698页。。

事实上,关于过渡时期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众多论述。《提纲》所撷取的篇目和观点,均是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关于该问题的重大理论创造。但上述论析又并非仅局限于理论本身,因为在崭新的世界格局中,它们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的国家,特别是类似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构过渡时期政策话语并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来源。

二、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建构应兑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承诺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成为新生国家政权的执政党,必须兑现革命时期的政治承诺,否则必将丧失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建构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中心的政策话语,必须从具体的革命历史语境出发,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承诺、政治构想转化为政策设计。

考察《提纲》援引的革命文献,《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毛泽东的经典著作,构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政策话语建构的重要国内文本资源和历史支撑。上述文献出自于1939至1949年间,横跨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重要阶段,内容主要系对中国革命步骤、革命前途、革命目标等中国革命政治构想的理论阐释。它们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宣言书,更寄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29-1030页。的政治期许。新中国成立后,在建构政策话语的过程中,《提纲》先后6次采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说)”的言说方式,直接引述毛泽东的政治文献,将其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政策依据,并进一步深化为明确的政策方案,构成中国共产党政策执行的根本指针。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就是相关政策问题的提出。

一方面,在宏观政策问题的提出上,《提纲》援引《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两个阶段论的叙述,阐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重要标志,也是兑现“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694页。政治承诺的起点。因为在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上,必须顺应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694页。。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的政策设计,就是将社会主义革命视为必经的革命过程的,因为这原本就是中国共产党既定的政治目标和革命轨迹;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是“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694页。,更是中国共产党政策问题的最高的元政策话语。不仅如此,为确保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顺利执行,《提纲》再次援引《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强调“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的政策主体,必须是“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塞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729页。,因为它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利益的。不难发现,《提纲》在论证过渡时期的核心政策问题时,既秉承了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又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政策理念、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

在微观政策问题的提出上,《提纲》援引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革命路径、革命任务等方面的叙述,意在通过具体的政策话语建构过程,将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构想付诸政策实践。《提纲》开篇即引述《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有资本主义因素和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而作为具有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使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占据领导地位,*《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696页。奠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基础。为此,《提纲》继续援引《论联合政府》,强调如果“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705页。,也就不能确立领导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核心力量。同时,《提供》还援引《论人民民主专政》,强调目前还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720页。。基于上述历史认知和政治判断,《提纲》最后明确形成“我们用一定的速度逐步地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705页。,“社会主义的道路才是全体农民富裕和生产迅速发展的光明大道”*《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721页。的政策认识。而社会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就成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政策问题,更是巩固新生政权、“拒绝”帝国主义的必然性政策选择。

毋庸置疑,任何政策话语建构的逻辑的起点,都应该是历史的起点。《提纲》借助毛泽东的革命文献,将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承诺、政治构想转化为现实的政策问题,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政策目标、政策主体和政策方案进行具体建构,是顺应社会主义革命话语建构需求的,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政策科学和中国实际的。

三、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建构

应借鉴苏联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复杂的战后世界格局以及严峻的国内社会形势,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建构的现实语境。加之,中国共产党政策知识的匮乏,迫切需要继续秉承“以俄为师”的政策传统,以苏联经验作为政策学习和政策移植的重点,建构过渡时期的政策话语和政策方案。

考察《提纲》的政策知识构成不难发现,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政策话语,主要是以斯大林的政策文本作为政策来源的。下述《提纲》援引的五篇论著,均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斯大林的重要政策报告和政治演讲,以及由他主持编写的党史教科书。前者内含了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诸多现实政策问题、政策方案和政策执行等具体规范,后者凝聚了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和政策,特别是实践经验的集中概括,并一度被视为是“有全世界意义,是对于各国工人的政策和策略的模范”*[苏]加克:《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统一的、整个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39年第1期。。

正是基于此,《提纲》首先援引斯大林的《论国家工业化与联共(布)党内的右倾》、《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九章,根据“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在内)的主脑”,“国家工业化,就能保证我国经济独立,巩固其国防能力,并造成社会主义在苏联胜利所必需的条件”*《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704-705页。的规定,提出在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就是改变国家的经济落后状况,“在经济上由落后的贫穷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国家”*《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704页。。接着,根据《论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中关于“工业化的中心、它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冶金等等),归根结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成,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的规定,《提纲》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界定为“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705页。。再次,根据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特别是关于“我们所需要的工业化,乃是保证社会主义形式的工业对小商品形式的、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形式的工业所占的优势愈益提高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707页。的规定,《提纲》进一步强调,在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中,必须首先发展国营工业,以及国营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合作社商业,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比重不断增长。最后,再次根据《论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中关于“为了工业而自己节约的道路,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乃是我国工业化的唯一道路”的规定,《提纲》形成了实现工业化需要大量资金,“必须依靠国民经济内部首先是工业内部的积累”的政策认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712页。可以说,在建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政策话语过程中,无论是对工业化的政策价值判定,还是对工业化的任务、步骤和路径的微观探寻,都是以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知识、政策技术和政策观念为直接参考的。

相应地,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政策话语的建构,也是多方面借鉴了苏联的政策经验。就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而言,《提纲》援引列宁的《在农业公社和农业劳动组合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向匈牙利工人致敬》、《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以及斯大林的《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在粮食战线上》、《论工人阶级同盟者农民》等文献,详细论证了中国过渡时期农业改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策原则,坚持逐步完成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农民进行改造的阶级基础等重要问题。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提纲》援引列宁的《俄国共产党(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论粮食税》、《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三篇经典文献,重点论证并说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新式国家资本主义,是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个步骤。并且,它必须通过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式,有计划地稳步地使其从低级形式发展为高级形式。坦白地说,虽然上述政策知识在苏联过渡时期并未得到全面实践与发展,但为中国共产党建构过渡时期总路线政策话语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正如《提纲》所言,过渡时期“我国不但有苏联的先进经验可资借鉴,而且直接得到苏联的装备和苏联专家的技术援助”*《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第711页。。获得如此“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学习苏联政策知识是合情合理合乎实际的。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总路线政策话语的建构,也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传统政策向现行政策的转移和变迁。

四、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建构的时代启示

中国共产党建构过渡时期总路线政策话语至今已逾60载,虽然在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存有缺点和偏差,然其话语建构文本逻辑的科学性毋庸置疑,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需要廓清。可以说,借助《提纲》考察中国共产政策话语建构的文本逻辑,对于揭示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168页。的理论价值,特别是启迪当代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政策话语建构必须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建构过渡时期总路线政策话语,就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语境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语境作为逻辑出发点,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语境的。此举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在新生国家政权中自然延续革命历史合法性传统,并在政策建构过程中恪守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的科学指导,在结合复杂、严峻的客观现实环境的基础上,最后作出最科学的政策选择。及至当前,中国共产党在建构政策话语时,既要坚持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历程相联系,又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结合,同时还要深刻省察当前中国深化改革所面临的新风险、新挑战和新机遇,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个理论主题和实践命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策话语。这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建构必然的逻辑起点。

二是政策话语建构必须坚持政治话语、经济话语和社会话语的统筹。中国共产党建构过渡时期总路线政策话语,是适应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革命话语,具有政治话语、国家话语和阶级话语相统一的话语特征。它不仅符合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客观实际,并且在政策价值和利益趋向上,体现出根本性的国家政治利益。从本质上看,这是中国共产党以整体性的国家利益、政治利益和阶级利益为政策过程的出发点,通过建构过渡时期总路线政策话语,借以解决国家的城市政治问题和农村政治问题。但是,新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政策话语的建构语境已经发生重大变迁,要求必须从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出发,着力实现革命话语向公共政策话语的变迁,特别是要将过去的指令性话语转化为引导性话语,在统筹国家与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国家政治利益话语与经济利益话语、社会利益话语的有效整合。这是保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政策话语建构思路。

三是政策话语建构必须坚持政策学习、政策批判、政策创新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建构过渡时期总路线政策话语,是充分借鉴苏联政策知识和政策经验的。考虑到过渡时期我国尚处于政策规划阶段,受制于国际国内形势,对苏联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与制度等方面的政策移植,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但是,任何政策学习和政策移植,绝非只是一个“中立性”的知识学习过程。特别是当中国面临战后发展生产力和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双重历史任务时,由历史上对苏联经验的高度政治认同而延展开来的全面学习苏联运动,最后演变成为对“苏联模式”的盲目搬用,其政策后果已被历史证明。鉴于此,当前中国共产党建构政策话语,虽然面临的政策语境时过境迁,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又带来了新的巨大压力与挑战,政策学习既成为无法规避的政策来源方式,又成为造成政策风险和执政困局的重大隐患。特别是类似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在当前主要由西方主导的政策话语中,如果不能坚持批判地进行政策学习,特别是勇于进行政策改革和政策创新,必将陷入政策移植的“合法性”陷阱,以至最终丧失政策话语的主动权。

总体说来,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文本逻辑是政策话语建构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对过渡时期总路线政策话语的建构,正是体现了历史、理论和现实的文本逻辑统一。当然,该政策话语也存有一些问题,如政策目标上对单一公有制的过度追求,政策方案上特别强调以所有制的改造为重点,政策来源上缺乏全面的现代化理念等。这些问题都成为掣肘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启示中国共产党建构政策话语必须不断走向理性化、专业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责任编辑:袁宇)

Textual Logic in the Policy Discours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A Case Study ofOntheOutlineofLearningandPublicizingtheParty’sGeneralLineintheTransitionPeriod

MENG Ling-rong

(SchoolofMarxism,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65,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ed the policy textOntheOutlineofLearningandPublicizingtheParty’sGeneralLineintheTransitionPeriodbased on important texts concerning transition issues by Marx, Lenin, Stalin and Mao Zedong so as to complete the epochal mission of building socialism in China. As a complete expression of the Party’s general line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is text has, in the process of policy discourse construction, not only adhered to the scientific instruction of Marxist theories but also stressed being committed to the political promis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s well as fully learned from the experience of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Soviet Union, thereby having embodied the policy science of Marxism and the textual logic of policy discourse construction. Therefore, it is of significant inspiration for the policy discours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t presen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olicy discourse; textual logic;OntheOutlineofLearningandPublicizingtheParty’sGeneralLineintheTransitionPeriod; discourse construction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前苏联经典教科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4CDJ00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研究”(项目编号:GD14YMK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与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3YJC770059)

2016-04-20

孟令蓉(1981-),女,江苏常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D26

A

1674-5310(2016)-08-0094-06

猜你喜欢

过渡时期总路线话语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理论探析
初中语文的过渡期教育
列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工会建设理论及当代启示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过渡时期总路线关系的再认识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