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树德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小结

2016-03-16任春贞骆亚莉卢志伟王凤梅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任春贞,骆亚莉,李 玲,刘 丹,卢志伟,王凤梅(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焦树德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小结

任春贞,骆亚莉△,李玲,刘丹,卢志伟,王凤梅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焦树德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之一,长期致力于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研究。焦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根本为肾虚,加之寒湿之邪入侵肾所致,治疗应补肾祛寒、滋阴养血,配合温热散寒、疏风化湿之品,标本兼治。焦老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善用经方,多方合用,攻补兼施,脉症相参,对该病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经验;焦树德

△通讯作者:骆亚莉.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可有不同亚型,表现在病程、轻重、预后、结局的差异。但本病是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如未适当治疗,病情会加重发展。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早期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笔者有幸在临床跟师一起学习焦树德教授治疗经验,管窥一斑,现对焦树德教授治疗RA的经验小结于下。

1 焦树德教授简介

焦树德(1922-2008)是河北省束鹿县人,自幼学医。1941年,他正式在家乡悬壶行医。1950年,他在北京前门内大中府开办了“慈德中医诊所”,治愈了不少疑难病症。1951年,他关闭了自己的诊所,进入北京市立第二医院工作。从1977年起,焦老开始担任中央首长的医疗保健工作。此后,他历任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1994年,他的名字被英国的《剑桥国际名人辞典》收录。在60余年的临床工作上,焦老十分擅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脑血管病和其他一些疑难病。

2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祖国医学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历节”、“顽痹”的范畴。如《诸病源候论》载:“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金匮要略》载:“病历节,不可伸屈,疼痛,乌头汤主之”。类风湿性关节炎失治、误治,常可致关节变形,肢体废用。对此,《千金要方》记载:“夫历节风者著人,久不治者,令人骨节磋跌”。

3 焦树德教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己见

3.1两虚相得,正虚邪实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有诸多认识。早在《素问·痹论》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灵枢·五变》亦云“粗理而因不坚者善病痹”。指出正气亏虚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内在机理。焦教授继承《内经》观点,并结合自己长期临床经验,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多为平素体虚,腠理空虚,精血亏耗,寒湿之邪入侵肾所致,治疗应以补肾祛寒、滋阴养血为治本方法,配合温热散寒、疏风化湿之品,标本兼治。

3.2攻补兼施,扶正为要

焦老将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参合西医实验室检查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做出准确的诊断。而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则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据症辨型,分证立法。焦教授多年临床观察,他将类风湿关节炎分为5种常见证型:肾虚寒盛证、肾虚标热轻证、肾虚标热重证、肾虚督寒证、湿热伤肾证。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缠绵难愈,无论起病时体质如何,迁延日久则致气血暗耗,肝肾亏虚,故焦教授提出此病的治疗当以攻补兼施,扶正为主。初期若正气不虚,邪气较盛,当以驱邪为主,兼加补益正气之药;中期正虚邪气不实,通过大剂健脾补肾,填精益髓,正气旺盛则自可驱邪于外;后期残邪未尽,且此时机体可耐受攻下之品,参以驱邪之品,邪去正自安,驱邪的同时又可避免邪居体内,邪正抗争,途伤正气。故焦老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大法以补肾祛寒为主,辅以化湿散风,养肝荣筋,祛瘀通络。肝肾同源,补肾亦能养肝、荣筋、祛寒、化湿、散风,促使风寒湿三气之邪外出。化瘀通络可祛瘀生新。肾气旺,精血足,则髓生骨健,关节筋脉得以淖泽荣养,可使已失去正常功能的肢体、关节渐渐恢复功能。总之,在治疗时要抓住补肾祛寒这一重点,再随症结合化湿、散风、活血、壮筋骨、利关节等,标本兼顾。若见有邪郁欲化热之势时,则须减少燥热之品,加用苦坚清润之品。遇已化热之证,则宜暂投以补肾清热法,待标热得清后,再渐转为补肾祛寒之法,以治其本。另外,还须经常注意调护脾胃,以固后天之本。

4 善用经方,多方合用

焦老认为,机体正气亏损,风寒湿之邪侵入肾脏及肌肉关节致痹阻经脉。治疗应以补肾祛寒、滋阴养血为治本方法,配合温热散寒、疏风化湿之品,标本兼治。焦老常采用“补肾祛寒治尪汤”治疗。

且配合加减朴肾治尪汤、补肾清热治尪汤、补肾强督治尪汤、补肾清化治尪汤等方义,多方合用。补肾祛寒治尪汤以《金匮要略》桂芍知母汤合《和剂局方》虎骨散加减而成。方中以川续断、补骨脂补肾壮筋骨。制附片补肾阳,祛寒邪,熟地黄填精补血,补肾养肝为主药。以骨碎朴、淫羊蓉、虎骨温补肾阳,强壮筋骨,桂枝、独活、威灵仙搜散筋骨、肢体风寒湿邪,白芍养血荣筋、缓急舒挛为辅药,又以麻黄散寒,苍术祛湿,赤芍化痰清热,知母滋肾清热,山甲通络散结,地鳖虫化瘀壮骨、伸筋草抒筋活络,松节通利关节为佐药,牛膝下行引药入肾为使药。其中赤芍、知母、地鳖虫又有反佐之用,以防温热药助化邪热。另外,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深重,病程长久,故须服药较长时间,才能渐渐见效。万匆操之过急,昨方令改,只要辨证准确,服药后无不良反应,则应坚持服30~50剂观察效果,如有效还可以继续服用,以再度提高效果。对服用时间较长的汤药,病情明显减轻后,还须把汤药(第一方为主)4~5剂,共研细末,1日3次,每次2~3g,用温黄酒或酒水各半送服,以便于长期服用,加强疗效。

5 医案举例

王某,女,28岁,类风湿关节炎。初诊:手足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7个月,伴背部僵痛,每日晨僵时间大于1h,且有乳房肿块,畏寒喜暖,当地医院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舌暗红苔白,脉沉细。该患者产后气血亏虚,肝肾受损深侵人肾,肾主骨,故出现手足关节肿痛,四诊合参,诊为寒痹(肾虚寒盛证)。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治法:补肾祛寒、化湿疏风、活血通络。方拟补肾祛寒治尪汤加减。处方:川断20g,炒杜仲20g,川牛膝12g,泽兰15g,桂枝18g,白芍15g,知母15g,制附片12g,防风12g,骨碎补20g,鹿角l0g,地鳖虫l0g,威灵仙15g,独活12g,白僵蚕12g,伸筋草20g,金狗脊30g。水煎服,日2剂。二诊:服药1周后脊背痛较前减轻,颈椎、手足关节痛尚未减轻,舌暗红苔白,脉沉弦。该患者手足关节痛仍未减,故宜加强活血通络之力。治法:补肾祛寒、活血通络。方拟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当归12g,红花l0g,炮姜6g,元参30g,生牡砺30g,浙贝5g,全瓜萎30g,白芷l0g,川断20g,炒杜仲20g,桂枝15g,白芍15g,知母12g,桃仁l0g,威灵仙15g,独活12g,生芭米30g,汉防己l0g。水煎服,日2剂。服药10d后双手关节及背部已不痛,嘱其出院后继续服用改方药直至其他症状缓消。

6 小结

祖国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痹证的一种类型,中医统称为“痹证”,焦老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机根本是肾虚,加之寒湿之邪入侵肾所致,治疗应以补肾祛寒、滋阴养血为治本方法,配合温热散寒、疏风化湿之品,标本兼治。在后期调理时应注意科学饮食,不宜多食高脂肪类、海产类和过酸、过咸类。另外,适当体育锻炼对类风湿患者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陆竞秋,张林杰,徐胜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临床军医杂志,2008(8):36-4.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风湿病诊断指南草案专辑[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3-9.

[3]潘裕辉,周学平.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中医机制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1):31-1.

[4]李宝丽,唐方.中药复方对类风湿关节炎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23.

中图分类号:R593.22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
藏药内服外浴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藏药五味甘露汤联合小叶毛球莸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5例疗效观察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初步评定及护理
糖尿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