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临床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

2016-06-23郝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护理干预

郝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甘肃 兰州730000)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临床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

郝艳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探讨分析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临床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的先后顺序单号为研究组39例,双号为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中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4.11%,而研究组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1例,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3%,且差异显著(P<0.05)。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采用临床护理干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更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护理干预

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结肠炎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约占慢性结肠炎的21.7%[1]。在临床上采用药物保留灌肠的疗法,通过肠道粘膜直接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目前已在临床治疗上普遍应用。良好的临床护理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护理干预能帮助提高其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中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就诊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78例,所有患者均经肠镜检查确诊,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溃疡性直肠炎的诊断标准[2],根据其入院的先后顺序单号作为研究组39例,双号作为对照组39例。其中,研究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54.61±6.87)岁,病程0.3~5年,平均病程(3.24±1.37)年;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53.96±6.59)岁,病程0.2~6年,平均病程(3.51±1.4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研究已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协议。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药物保留灌肠治疗中指导患者及时用药;定期帮助长期卧病者翻身活动;确保病房安静整洁,空气流通等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其具体操作如下:①灌肠护理,护理人员在灌肠前做好准备工作,详细介绍灌肠治疗的优势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灌肠前排净大小便,并用温水清洗确保灌肠处卫生;在灌肠时,确保灌肠液是最适温度为40℃,对大便出血的患者适当降低温度,对体寒怕冷的患者适当提高温度,在灌肠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保持其舒适度;在插管时,使用适量石蜡油润滑患者的肛管前端,同时轻柔旋转插管,保证药物缓慢注入患者肠内;灌肠后,告知患者静卧2h,每隔30min更换体位。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在与患者的交流中了解患者在患病期间经济以及精神上所承受的压力、焦虑、紧张、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③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日常饮食坚持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和易吸收食物为主的原则,为减轻肠道负担,少食玉米、麦麸、米糠等粗纤维食物,禁食油腻、生冷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3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评价标准:若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经肠镜检查患者肠粘膜恢复正常则为显效;若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经肠镜检查患者肠粘膜有所改善则为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并未发生变化,经肠镜检查肠粘膜并未改善则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在各组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这3个级别,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在各组总人数中所占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护理干预后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临床效果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采用P值检验,以P<0.05为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比较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中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4.11%;研究组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1例,其总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比较(n,%)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的有5例,满意的有19例,不满意的有15例,总满意度为61.53%;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的有11例,比较满意的有26例,不满意的有2例,总满意度为94.87%;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3%,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消化内科常见的慢性结肠性疾病,发病部位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其主要临床症状有腹痛、腹泻和大便出血等。相关研究表明[3]: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症较多,治疗较复杂,治疗时间较长,复发率较高,是当前国内消化内科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临床上,药物保留灌肠疗法直接在患者的发病部位发挥作用,促进肠胃粘膜对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有效利用率[4],同时改善患者肠道的内环境,加速愈合溃疡性结肠,此疗法不仅具有起效快,吸收能力强等特点,而且还能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5]。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数都很敏感,由于药液温度、灌注速度和外界速度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引起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降低药物保留灌肠治疗的效果[6,7]。临床护理干预在治疗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为此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在灌肠、心理和饮食等方面对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干预,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时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参考文献:

[1]李瑞霞.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21):258-259.

[2]刘敏.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辽宁医学杂志,2015,29(2):104-105.

[3]程红彦.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240-241.

[4]方梅.心理行为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3):40-42.

[5]李鹏,冯兵.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4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9):2232.

[6]万正兰,谢蓉芝.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25-26.

[7]王桂玲,高新凤,王兆芳.对85例进行药物保留灌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0):260-262.

中图分类号:R4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护理干预
研究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有效性
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