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情真性 亦雅亦趣
——评杨剑龙先生的诗集《瞻雨书怀》

2016-03-16温江斌

关键词:真情

温江斌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 上海 200234)

真情真性亦雅亦趣

——评杨剑龙先生的诗集《瞻雨书怀》

温江斌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 上海 200234)

摘要:诗集《瞻雨书怀》辑录了杨剑龙先生35年的665首诗。诗集内容丰富,既有对人生的思考、生活的感悟,也有对山水的追踪、风物的感怀;既有对社会的实录、作家的评点,也有情谊的歌咏、生命的礼赞,是一曲多声部的生命合唱。他的诗歌追寻着古典诗体与自由语体的相溶与建构,颇具唐诗宋韵的神采,又深蕴现代美学的情味。此外,诗集中的唱和、题赠、敬挽之作,又具有还原诗歌表现现实、呈现当代文化生活的在场作用。《瞻雨书怀》是诗人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的抒发与实录,充满着真情真性、亦雅亦趣的美学情怀。

关键词:杨剑龙;《瞻雨书怀》;真情;雅趣

继长篇小说《金牛河》、散文集《岁月与真情》出版之后,杨剑龙先生又推出他的个人诗集《瞻雨书怀》(广西师大出版社2015年8月版),该诗集辑录了他从1980年至2014年35年间的的诗歌创作,充分展示了他的诗歌创作实绩。诗集《瞻雨书怀》包括感悟人生(21首)、城市素描(47首)、域外踪迹(46首)、山水游踪(64首)、作家评点(65首)、画景诗意(11首)、季节感怀(40首)、思绪驰骋(54首)、人生戏谑(21首)、情爱永远(19首)、友朋酬唱(40首)、见闻随想(23首)、敬奉长者(27首)、同仁戏赠(25首)、聚会情录(62首)、别情依依(26首)、未圆湖诗草(24首)、歌词天地(23首)、校园诗存(27首)等19类665首诗。整部诗集自然、真诚,富于真情,充满着对生活、生命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思考,洋溢着一股率真之气。

诗集《瞻雨书怀》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多声部的抒情线条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合唱。在杨剑龙先生的19类665首诗歌中,既有对人生的思考、生活的感悟,也有对山水的追踪、自然的感怀;既有对社会的记录、作家的评点,也有对情谊的歌咏、生命的礼赞,让我们看到诗人感悟生活的艺术敏锐,闪烁着灵动的睿智光芒。

诗人是爱美的,他常常走入山水之间、异国他乡,领略着各种自然的、人类的美,尽情歌颂着大自然的活力和伟大。《在山水中行走》是诗人旅途行走的总宣言,他写道:“用一根躁动的心弦,去拨动溪水的歌喉”、“在山山水水中行走……/让生命更加精神抖擞”。诗人每到一处,就将其情思带往一处,《荷花淀夜行》描述了河北荷花淀夜晚残荷月影的朦胧美,《游仙都有感》赞美浙江仙都山峦庙宇的庄严连绵,《游桂林二首》写出桂林的清波荡漾,《咏三林古镇新八景》写出了三林古镇的八景风情。诗人是多情的,也是敏锐的,他在日常所见的事物见出美来,《观景六首》将融入自然的赏月、观雨、踏雪、听潮、闻风、吹箫写得生气盎然,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品味月的迷离、雨的缠绵、雪的可爱、潮的壮阔、风的嘶喊、箫的情真,“檐滴琴韵千年梦,娉婷身影伞如云”,绘出一幅江南细雨图;“梦枕涛声月阑珊,夜色如酒醉也酣”,拨出一幕夜月听涛曲。诗人游走名胜古迹,常常透过历史感发兴怀,面对绍兴这片积淀着浑厚历史的土地,诗人“收拢一伞的烟雨,/让乌蓬船撩动东湖的心波;/放眼满湖的翠色,/将山的奇、湖的绿浸染我的心胸”。在兰亭遥想《兰亭序》的故往,在东湖追念陶成章的往事,于大禹陵遐思大禹的功绩,在越王台发思古之幽情,在鲁迅故居想象鲁迅的童年,在秋瑾处叹女侠激越情怀(《绍兴纪行六首》)。实际上,无论是自然还是历史,从未脱离诗人的人文情怀,他的诗歌创作总是充满人生的趣味,指涉着现实的人生,一如《行走的愉悦》中所写,“让烦躁的心/平静于青山丽水中/让奔涌的情/融汇于名胜古迹里”,“行走的愉悦/让双足丈量人类的文明”,“请大海群峰/开拓我宇宙般的心胸/让日月星辰/绽放我焰火般的生命”,这可看做诗人旅行的乐趣和动力所在吧。

在“未圆湖诗草”篇,诗人分别以诸多中草药为题:长春花、土三七、穿石剑、白桐树、臭草、玉龙鞭、芙蓉菊、龙脷叶、海芋、仙鹤草、猫须草、吊灯花、白兰香、苦丁茶、木蝴蝶、白果、蒲葵、牛耳枫、木芙蓉、红叶铁树、大叶千斤拔、朱砂根、地涌金莲、石昌蒲等,吟唱着这些生灵的情性与功效,并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个性与灵魂:长春花有着“表里如一”的永恒青春,土三七有着“落地生根”倔强生命,穿石剑有着“救苦救难”的相助品行,海芋有着“坦荡无私”的真诚,猫须草有着“兢兢业业”的名声;而诗人将臭草与“珍惜名誉”、吊灯花和苦丁茶与磨难坎坷、牛耳枫与生命的努力付出、红叶铁树河石菖蒲与朴素、大叶千斤拔与勇气等等人间人类的美好品格联系起来。在《吊灯花》开篇,诗人以拟人手法写道:“总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未到元宵就老提着一盏红灯/总像一个睿智的老人/摇动着风铃想述说你的旧梦//是不是你小时家境贫困/别人玩灯,你只能看门/望着妹妹羡慕的眼神/你说,有朝一日/我给你买好多、好多的灯//是不是你也有过辉煌/创业艰难,百事缠身/功成名就,却孤苦伶仃/悬起这一个个风铃/总悔疚那时未珍惜的温馨”,以吊灯的意象倾诉人生的甘苦,让一株草药有了精魂。这种将生活与审美交融的体物赋诗、抒情言志的诗歌特点,在他1980年代初创作的诗里就已有很好的体现了。发表于《星火》(1981年第1期)的《塔三首》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塔是古老甚至陈旧的意象,诗人以古塔的宁静、吊塔的繁忙、水塔的存在通过诗的语言串联,将塔的肃穆沉重一化为乡野、城市、人类生活图景,也带给人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启悟。《古塔》以古塔的意象表达对于现代化的追求:“依旧是乌鸦的翅膀伴你度过寂寞的黄昏,/依旧是牛儿的长哞唤醒你衰老的春晨。/你头顶的野蒿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你脚下的小河浑了又清、清了又浑。//看暮色里塔边农人荷锄的一行剪影,/难道这永远是古国山乡的田园风景?/听夜风中桥畔洗衣姑娘嘹亮的歌声,/和着塔尖古老的铜铃、水车呀呀的叶轮。”在声情并茂色彩丰富的画面中,抒发了80年代的思索和真情。

诗人有着一颗悲悯之心和赤子情怀,他面对灾难真情记录,抒发内心真切的感动。《灾难中的感动五首》是诗人对2008年四川地震所产生情景的写照,诗人以《最后的留言》《废墟里的阅读》《生命之乳》《废墟上的队礼》《撑天巨臂》五首诗,抒写地震灾害中激动人心的场景,讴歌母爱、牺牲、拯救、感恩等永恒的人性,“母爱,是无垠的大海”、“这小小的队礼,不仅表达了获救者的谢意,而且是民族伟大的记忆”、“你却宁愿用自己张开的双臂,描绘出千秋无悔的爱”。《舟曲追悼日三首》讴歌了在灾难面前母子的情深、生存的梦想和爱的离别。在《祈祷雅安平安》中诗人更直接祈祷山川、百姓的平安。诗人的爱是宽广的,在9·11纪念日之际,诗人夜不能寐,发出了“飞走的白鸽/你何时衔回世界和平的橄榄枝?失落的草帽/你何时见到人间大同人道的拥抱?”(《寻找与思考——写在“9.11”纪念日》),在设问中呼喊着和平与宁静,深深寄寓了诗人对人类普遍人性的思虑。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还将学术研究对象引入诗中,如果说“作家评点”篇中的数首诗歌是对现代作家作品的缩写,《救赎之途三首》是对基督教文学文化的思考,那么“城市素描”与“域外踪迹”完全可以看作是其都市文学文化思考的延伸。在诗人的笔下,他所状写的大都市就有上海、天津、澳门、巴黎、威尼斯、圣彼得堡、纽约、大阪等,其中有巴拉迪斯的悠然风格、大阪的武士精神、巴黎的万种风情、威尼斯的水乡之梦。在品味都市个性之时,他对都市有着细致的观察、深切的体味。《城市素描七首》对城市的交通拥挤、邮筒、报亭、广场、校门口、乞丐、风筝进行摹写;《城市白描九首》有对上海的外白渡桥、苏州河、外滩、十六铺、有轨电车、磨剪刀、橡皮箱、纸飞机、折纸的白描,这些状写有的是城市常见的物象,有的是城市平常的景观,其中的磨剪刀、折纸类的叙写引发悠长意味,那“削刀……磨剪刀”模拟声让人有一种特别的感悟。诗人以他独有的诗语思考着城市病,他的《城市病三首》把城市雾霾、交通拥挤、传统文化的丢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城市是什么》以十三个排比句式展示出城市的多棱镜。

诗人是性情中人,诗集中“情爱永远”、“友朋酬唱”、“聚会情录”、“敬奉长者”等篇什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的题咏礼赞。《致爱妻》《爱的印痕》《恋二首》《情歌五首》等,歌唱出人间至真至美的情爱。诗人生活所交多为师长和学生,“敬奉长者”篇就是情真意浓的向师长致敬,体现了他对恩师长辈的无比敬重;而《生日今晚是最爱》《学思湖畔送别》《赠别》等叙写出师生深情。“别情依依”篇则是低沉地倾诉亲朋师友逝去之时的痛苦内心,那一腔回忆与絮念读来感人至深。杨剑龙先生曾经说过:“诗歌创作应该注重真,应该有真的生活、真的情感、真的思想,诗歌创作应该说真话、抒真情,有诗人自己的真知灼见,更应该在真的抒写中追求善、注重美。”*杨剑龙、蓝海文:《意象:仍是新诗创作的精魂——关于当代新诗创作的对话》,《文艺争鸣》2003年第1期。为此在“季节感悟”、“见闻随感”、“思绪驰骋”、“歌词天地”等篇章中,我们总能感悟到诗作中闪烁着情的真、爱的美,闪烁着的诗人的敏感敏锐,流溢着的温婉的诗思、浓郁的诗情、盎然的诗意。

诗人创作过长篇小说,写过散文,发表过小小说,这种文体上的多种创作实践,使他的诗歌呈现出多维度和多向性的诗美特征。诗人的诗歌是颇得唐诗风范、宋词风韵的,他自己就说“我的诗歌创作缘于唐诗宋词”,因为读诗写诗歌的缘故以致“养成了一种诗人的敏锐与激动”*杨剑龙:《瞻雨书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565页。,这种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深深影响着他的创作,以致他的很多诗歌染有传统的美学意境和古典风格,如《雨的吟咏》将江南、古桥、小巷、瓦屋、旧梦、荷塘等融入诗歌,创造出一幅江南夏雨图的韵味;《乡愁三首》以大雁、茶香、细雨、风铃、童谣、唢呐、清泉、乡音、明月、炊烟等意象入诗,让我们感受到乡愁的温馨与寂寞;《树下的雨》则有棕榈树、秋雨、古曲、秀发、露珠、玉露等意象,这些传统的文学意象在他的诗歌中比比皆是、触目可见。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也与文学意象十分神似,《窗外风》写道:“从窗外吹进风/冰凉/黄昏的惆怅,如黄昏的太阳/孤寂的蝙蝠/为何而翱翔、轻唱”,《柳之魅》写道:“柳丝雨丝缠绕/在江南丝竹的古曲中叹息。/如仕女翩翩起舞,/在春梦深沉中/吟诵柳之魅”,这种用词典雅、节奏的舒缓,为诗增添了文雅、温婉的气息。他的《夜巷》之意象典雅、意境优美,完全可看作是戴望舒《雨巷》的姊妹篇了。

他的诗又富有现代气息,《情爱三首》可谓是其中的杰作。一般的诗人写情爱,都是写得缠绵悱恻、诗情画意,而诗人则以象征手法描摹情爱中的接吻、拥抱、宣泄等人类本真的行为,他写接吻“是两军对垒的搏斗厮杀/是蛇信的赤色吞吐/是藤蔓的褐色绞杀”、拥抱“是两株绿树/的相互缠绕/是融为一体的两重海涛”、宣泄“金戈铁马/是暴风骤雨的喘息/水落石出/是你来我往的倾诉/风驰电掣/是山峦起伏的疾驰/腾云驾雾/是澎湃巨浪的抚摸”,这些诗句写得激荡轰烈,在让人感到怪异甚至突兀之时,又不得不佩服诗人“象喻”的高明。《颠覆与狂欢》更以一种后现代的解构呈现出来,诗人将文学经典中几对本来对立的人(妖)并置起来,“胡传魁与阿庆嫂/在大小水缸里寻欢,/孙悟空与白骨精/在水帘洞中作乐,/南霸天将吴琼花/牵进洞房纳为小妾”,这种时空错置、嫁接拼贴,给人以一种独特的后现代的美学意味。后现代风格在“人生戏谑”和“同仁戏谑”等篇有着集中的展现,诗人把这一类诗作自称为戏谑诗、打油诗,“诗集中的某些作品,是与朋友开玩笑的产物,插科打诨嬉笑怒骂”,*杨剑龙:《瞻雨书怀》,第566页。为的是“想创造一种气氛”。如《领导技巧》是勾勒庸俗官僚的一幅漫画,是一次对官僚的绝妙讽刺;《吃名人》则是对当代某些地方拉名人作大旗的形象讥诮;《莫言莫言》与《莫言死了》是对莫言获奖后媒体、官员媚态的刻画,延伸出对时代浮躁之风的讽刺。与前面的《情爱三首》《颠覆与狂欢》等几首诗相比,《领导技巧》等诗歌采用的是戏仿、反讽等手法,在插科打诨中不经意地将诗歌严肃、刻板的外衣脱下,以谐谑的方式表达对生活本质的洞见,使诗歌产生多样的张力和不同的向度。

在《瞻雨书怀》大部分诗作中,诗人并不追求过多的技巧,所叙写的对象均以非常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如自然里的日、月、风、雪、山水,乃至蚂蚱、知了之类的小动物,但在这些物象的背后,又都赋予了它们以智性,诗人抓住所写物象的特点,使它成为诗歌的诗眼。《咏物诗六首》中的“笋”就是“顶破了压抑/是生命的力量”,《乡村风物十八首》的“蚂蚱”“生命就构成了/跳跃的节奏/不管是春还是秋/蹦跶也总是一首歌”,这些都是对勇于向上、敢于直面人生的境界的写照。《心灵摹写五首》以彷徨、孤独、失忆、衰老、酬唱为题,描绘出人生况味和独特感悟。诗人对孤独的开掘尤为深刻,他将其比喻为“夜半时分”的“吹箫”、“残星下酒”,将寂静凄清境况描绘得令人回味。他的诗歌有一种智性的美,如在感悟人生、季节感怀、见闻随想等众多篇什中,诗人扑捉着生活中的闪光点,引发了人们深深的思考,给生活情境以知性、理性的情味。《距离》就以鱼钩与鱼、猎豹与鹿、落日与地平线的意象,表达了人类沟通的希冀。《冬日,挂在树梢上的风筝》通过寒风中风筝的挣扎,寓意着人生的不屈抗争。《衰老之讴》是对人生衰老之境的深刻描摹,“佝偻的背/一张疲软的弓/弯弯的腰/一座古旧的桥”,但诗人以廉颇、黄忠等等古典人物入诗,产生出老而犹壮、不断奋发的进取思悟。

诗人的诗语是灵活的,有着特有的清新、质朴和纯净的质感。“渴望,渴望/有一颗同样迷茫的心,/相互靠拢、相互取暖,/在雾岚漂浮的清晨,/在星光弥漫的暮色”(《远游》),“风,是白桦林的梦呓,/雪,是白桦林的精灵”“悄悄地,悄悄地走进我的白桦林,/轻轻地,轻轻地展开沉甸甸家信”(《白桦林情思》),这种柔美的诗句随处可见。他也有那种元气充沛、阳刚壮阔的诗语,如《咏雷》以雷为歌咏对象,首句就以发问方式夺人眼目,“是狂喜的鼓点?/是发奋的吼声?”《自题照片》的“长堤锁浦江,/巨轮江中唱”“何须苦思索,/男儿志四方”,述志颇为阔大。诗人有的诗语又是俏皮的,如《代沟》,诗人首句就有“不是乳沟/不是股沟”,语言诙谐,读来令人发笑。他的诗具有工整的结构之美,如《假如说》就以六个“假如说”排比并列在一起,将诗歌的内容层层推进;《衰老之讴》诗句大体字数相等,以楼梯式排列,具有回旋迂回的形式美。此外,诗人尽力还原诗歌本来的面貌,如《学思湖畔送别》以老师、学生、辅导员、师生等轮流倾诉,仿佛是一首多声部音乐歌曲。这种为歌而作的诗在“歌词天地”有集中的表现,主诗之外还有副歌,这种主诗加副歌的形式,完全按照歌词方式撰写的,经过谱曲就可以歌唱的。

无论是意象的简洁明晰,还是语言的多元丰富,无论是结构的工整,还是语意的知性睿智,诗人在诗歌中追寻着古典诗体与自由语体的相溶与建构,他深信古典诗歌是完全能与现代融合的,“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果放弃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中国新诗的发展是缺乏力度和厚度的”,同时他也看到西方现代派的诗歌艺术价值,认为“西方现代派的诗歌也有值得学习与借鉴之处,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应该在横的继承与纵的传承中不断发展”*杨剑龙、蓝海文:《意象:仍是新诗创作的精魂——关于当代新诗创作的对话》,《文艺争鸣》2003年第1期。。因此,我们把诗集中所呈现出的丰富性均可看作是诗人践履诗歌理念、力图融合古典诗与现代派的一次次跋涉和努力。

览读诗集,我们发现《瞻雨书怀》中有不少的唱和、赠答、题贺、敬挽之作,这些诗歌以应和、赠答等为手段,展现诗人日常生活场景。诗集中“情爱永远”、“友朋酬唱”、“聚会情录”、“敬奉长者”“别情依依”等篇都是其中的代表。这些唱和、题赠之作不少是借用了古体诗形,却是实实在在的参与了现代的抒情。在诗人看来,诗歌是一种不朽的“心灵形式”,是给予灵魂以善和美的浇灌。这些唱和、赠答、题贺、敬挽之作,又具有还原诗歌表现现实、记录当代文化生活的作用。

作为一个热爱生命的诗人,他的生活充满着一种无处不在的诗性,然而诗人对于诗歌创作不是书斋里的苦思冥想,而是将诗产生于现实并还原于现实。这些诗歌有的直接就起于日常生活,有交流实用的功效,如《你就是青春——给黄曼君先生》《敬贺陈鸣树先生七十华诞》《敬贺黄曼君先生七十寿辰》《敬贺贾植芳先生九十华诞》等是对恩师、长辈的祝寿敬贺;如《致骆寒超先生》《呈邓牛顿先生二首》《致潘颂德先生》《致盲诗人李忠利》《致梁燕城博士》等是与友朋的赠答唱和;如《祭母》《哭剑华老弟》《送别刘宾雁》《送别巴老》《痛挽友人张志东》《送别许志英先生》《送别贾老》《让生命留在春天——悼黄曼君先生》《沉痛悼念恩师曾华鹏先生》等是对亲友师长的悼念敬挽。这些诗作触事抒情,在充分展示吟咏对象的生活时,又很好记录了当时的心绪。从许多诗歌的题记看,诗集《瞻雨书怀》中很多诗歌都是诗人即时速写、即兴感怀写于车上、聚会、会议等现场。诗人自己就说,诗歌是他平时练笔的一种方式,“我的许多诗歌是在开会时创作的,大约因为处于一种比较放松的心境,便精鹜八极天马行空,有时顺手写下一些感悟与遐思。”《致吉鹏先生》是诗人“聆听吉鹏先生激情洋溢的发言后所作”,《我与奶奶》是诗人在2007年6月的儿童文学博士答辩会上有感而发;《古曲流传——赞章红艳弹奏〈十面埋伏〉》是2008年杭州观赏演奏即席而为;《我们和春天约会》是诗人2007年学校男女教授联欢所唱;《致吴福辉先生》写于“大连至绍兴的途中”;《致顾国柱先生》是两位学者参加研讨会,“同居一室,凑小诗以记之”……无论是题贺敬挽还是赠答唱和,诗歌在这些即兴即时中把内心的那种情思展现出来。而且,诗人的写作传播方式多以短信、博客、微信传播,这种自由的传播形式直抵每个人的生活细微之处。可以说,即兴即时写作的方式与短信微信等自媒体传播形态,不仅仅还原了诗歌“有感而发”的抒情本质,更重要的是,借此传递一种精神能量,唤醒每个人精神深处的诗意,是一次次诗人与对象的互通交汇。

与此同时,这些唱和、赠答、题贺、敬挽之作涉及当代文化名流众多,其中有巴金、郑愁予、刘宾雁、王充闾等十多位重要作家,有贾植芳、许志英、黄曼君、朱德发、曾华鹏、吴福辉、骆寒超、龙泉明等当代几十位学者,有实录当代文化生活的功效,是当代文学文化交流的侧写。这些诗作有的是应和酬唱,如《与会宁波有感——赠袁少杰先生》是诗人在宁波巴人学术研讨会上和袁少杰《甬港逢剑龙志感》之作;《海客异国迎龙岁》是2012年除夕之夜应陈思和《庞贝迎龙岁》所作;《再游从化在梦中》是诗人应和喻大翔《泡从化温泉有感》所写。《呈郑愁予先生》一首是诗人在香港中文大学听郑愁予先生的报告后,以“一个引人遐想的名字”“作小诗一首”,而嗣后郑愁予先生也作有《和杨剑龙先生》,二位学者诗人唱和为一时佳话。有的是会议之余为会议录写,如《世博会论坛七首》《汕头会议随感》《中秋与会成都》《与会“济南城与都市文学研讨会”随感》《美兰湖畔说海派——第四届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有感》《聚会翰林众文豪——与会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有感》等;有的是朋友聚会的抒怀,如《聚会竹家庄有感》《母校聚会小记》《记同窗绍兴游》《南昌聚会有感》《秋雨花家山庄唔同窗》等;有的是对学术机构、杂志刊物的贺赠,如《贺专题片〈海上惊雷雨〉推出》《贺上海鲁迅纪念馆建馆五十周年》《贺上海鲁迅纪念馆五十华诞》《缤纷绚烂五十载——贺〈上海戏剧〉创刊五十载》《再铸辉煌——〈秘书〉杂志300期寄语》《文化批评做先锋——贺〈粤海风〉百期》《再创辉煌铸未来——贺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等;甚至有的是直接为学者画像,如《学界三杰》《富仁遛狗写照》是对严家炎、陈平原、杨义、王富仁等学者的刻画;有的是为画题诗,如在《永远的明亮——题李斌画〈油画的记忆〉》《蒲公英的记忆——题张仲达的画〈远去的记忆〉》《青春岁月——题孙兆路德画〈年华〉》等“画境诗意”篇中,诗人以线条和色彩的吸引,放大油画美的魅力。这些诗作都是诗人在生活中互动交往的写照,这本来多少带有游戏性和唱和性,然而诗人在传递情感之时却能关照到时代、现实的细节,使诗歌从“我”向“我们”扩展,是当代众多文化交往情景的形象实录,如此现代又古朴,让人想起汉唐文士风采。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过:“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积累起来的情感。”*[英]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一八〇〇年版序言》,《西方文论选》,伍蠡甫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17页。然而,推动诗人坚持诗歌创作的原因,除了宁静中积累起来的情感,还有交流、思索、体味和感悟。当他从学术研究中抽身回望四周时,发现诗歌题材俯首可拾,这既让他仿佛打开一座金矿般兴奋,又为丰富驳杂的现实而敏感歌吟。这部《瞻雨书怀》,是杨先生几十年来人生经历和体验的集大成之著,内中可窥见诗人的若干行状与心路历程。他说,“文学是一种有意味的东西,诗歌是文学的精华,无论我的诗歌写得如何,这都是我生命的轨迹、人生的录写。”*杨剑龙:《瞻雨书怀》,第566页。杨剑龙先生的这部诗歌集的价值就在于将诗歌从玄思晦涩中重新拉回到生命生活中来,抛弃那一本正经的刻板与空虚,是一次次人生真性情的抒发与体悟,充满着真情真性真美、亦雅亦趣亦真的美学情怀。

(责任编辑:毕光明)

A Review of Yang Jianlong’s Collection of Poems——ZhanYuShuHuai

WEN Jiang-bi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Abstract:The poetry anthology Zhan Yu Shu Huai, which collects Mr. Yang Jianlong’s 665 poems written in 35 years, is rich in contents and a polyphonic life chorus, for it involves not only Mr. Yang’s consideration and reflections on life, his appreciation of landscapes and feelings for scenery but also his actual record of society and comments on writers, and his eulogy of friendship and his praise of life. His poems, which aim at the integ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ical poetic style with the free style, are of both the flavor of old-style poetry and the appeal of modern aesthetics. Moreover, those poems in response, poems of dedication, and poems for condolences collected in the anthology can restore the role of poetry in reflecting the reality and presenting contemporary cultural life. In short, Zhan Yu Shu Huai, an expression and record of the poet’s life experiences and spiritual journey, is full of aesthetic sentiments true and genuine as well as refined and interesting.

Key words:Yang Jianlong; Zhan Yu Shu Huai; truth; elegance

收稿日期:2015-12-22

作者简介:温江斌(1979-),男,江西赣州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南昌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6)-04-0040-06

猜你喜欢

真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以画换真情,“解忧杂货店”收录善良和温柔
风雨真情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真情
以心换心见真情
春天的真情
文君园内寻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真情对待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