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建筑项目推广与发展初探
2016-03-16詹翌谭希
詹 翌 谭 希
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业化建筑项目推广与发展初探
詹 翌 谭 希
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通过文献研究和现状调查总结影响工业化建筑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在现有研究和行业现状基础之上,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根据分析资料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供相应建议。
响工业化建筑项目;制约因素;预制构件
0.引言
随着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的出台,表示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也是将来建筑业升级转型的必经之路。进而达到节约劳动力,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碳排放,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
然而,在我国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的道路仍属于初级阶段,各种项目实例和研究报告表明,起步阶段内因一次性投入等原因带来的增量成本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增量成本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工业化的推进速度,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有助于我国响工业化建筑项目走上健康绿色的发展道路。
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总结归纳出阻碍响工业化建筑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其关键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从我国响工业化建筑项目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1.现状分析
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万科是推行住宅产业化比较成熟的公司,它从项目投资、资源整合,建筑方案策划等方面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已经非常了解产业化项目运作管理技巧,在实现规模化推广的基础上,基本可实现项目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据万科2014年社会责任书报告显示,万科集团致力于推进住宅产业化,其住宅产业化体系主要包括预制部品、装配式内墙和内外墙免抹灰三大类。2014年,万科在国内住宅产业化新开项目面积已达1513万平方米,住宅产业化产品在总体开工量中占比68.7%,其中预制占比27%、装配式内墙占比100%、免抹灰占比87%。如按2014年工业化开工面积1513万平方米计算,万科集团减少能耗6.6万吨标准煤,全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6.6万吨;节水1362万立方米;节约木材19.7万立方米;减排垃圾30.5万立方米,约60.1万吨。
除万科集团外,其他企业如远大住工、中南建设、卓达集团等都在尝试发展适合企业自身的住宅产业化道路,且各自着重方向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在规范和标准尚未统一前树立企业自身标准,积极参与住宅产业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以至于在住宅产业化普及阶段成为行业标杆,占领制高点,扮演领军者和制定者的角色。
不难发现,国内多个具备综合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商、大型建设施工都为都在积极参与进建筑工业化的进程。然而,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对其推进过程采取的是保守态度,为了解其主要原因,文章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其因素进行总结,试图找到关键的矛盾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确定影响因素
导致响工业化建筑推广力度不够的因素较多,涵盖面广泛,经过文献研究[1-4]和现状调查可以发现,产生阻碍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2.1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一方面在于工业化建筑产业链不完整、相关配套设施的缺乏、、折旧摊销不合理、生产设备采购费用较高等问题,预制构件生产供应商数量尚未形成有效的规模导致供应商的单位面积设备分摊成本高,无形之中提高了响工业化建筑项目的增量成本,同时难以在短期内形成经济效益,使得建筑开发商不愿意承担相应风险。
另一方面主要来自于运输成本的提高,同样,预制构件供应商数量的稀少使厂商的运输辐射范围有限,直接导致物流运输成本的提高,这一部分的费用必然体现在最终的工程造价上面。
同时,由于预制构产品之间、各个预制构件生产厂商之间都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标准化体系,不同的厂家或者产品之间目前并不具备兼容性,模数体系的不健全影响了项目的长期发展。
2.2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一方面来自于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参与主体对建筑工业化的认识还相对不足,由于现阶段建筑工业化的理念尚未普及,短期内难以获得较高的收益,这使得建筑行业和社会各界对其理解不够全面,甚至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对其预制构件的性能和结构性有一定的怀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来自于地方政府的激励措施不尽相同,没有相对完善的市场化机制,;部分地区采用响工业化建筑模式带来的增量成本难以通过政策补贴的形式弥补,使得建筑企业缺乏动力参与建筑工业化的建设。
3.建议
本文基于上述因素分析,通过总结为相关参与主体提出以下建议:
(1)熟悉政策法规。熟悉中央及各地政府关于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并做好相关统计资料,统计好政策的评价标准、适用范围、实施时间、具体激励机制等实质性内容,从而把握政策实施力度。
结合各个地区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预估当地出台住宅产业化、工业化、绿色建筑实际奖励政策的可能性、时间以及内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全过程跟踪控制,未雨绸缪,保证政策出台时能在第一时间做好准备,结合自身情况,总结分析,使得企业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与政策文件吻合度更高,进而使企业自身处于主动地位。
(2)熟悉技术标准。熟悉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就目前而言,各地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技术标准和奖励政策,同时国家层面的技术标准大部分还处于试行或者意见稿阶段,但随着设计标准化,部品模数化,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的统一,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及时把握行业规范,有利于处于不败之地。
(3)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分析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对比与现浇混凝土建筑的各自优劣情况,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进行经济性分析,确定增量成本、节能收益、投资回收率、社会经济效益等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综上所述,建筑工业化是一个宏大的概念也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摸索阶段,其各自的发展方向和探索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横向比较房地产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和探索途径,调查实际案例,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明确住宅产业化发展方向及定位,是迈向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第一步。
[1] 李可柏, 齐宝库, 王欢. 基于DEMATEL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 住宅产业, 2013(8).
[2] 栾世红, 汪中秀, 宋代军. 基于DEMATEL的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4):422-425.
詹翌(1989-),男,四川省泸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装配式住宅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