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新型化城镇的路径选择——以四川省为例

2016-03-16李祥锐

环球市场 2016年6期
关键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

李祥锐

论中国新型化城镇的路径选择——以四川省为例

李祥锐

我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城市病日益突出,于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就更加迫切。本文概括了中国新型化城镇的路径选择并以四川省为例,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

新型化城镇、城市化、产业结构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括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后正式实行城镇化体制改革,上海浦东,苏州等应运而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单纯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镇化,就是指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

二、四川省新型化城镇的路径

1.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总的发展路径)

从扩张的城镇规模转变为完善城市功能;从扩展城市空间转变为提升城市的质量;从城市自身发展转变为城乡发展一体化;从粗放式城镇化发展路子转变为走绿色发展的城镇化路径;从政府主导逐渐转变向由市场主导,政府起辅助作用;从注重形象政绩工程转变向加强公共工程服务与提升社会管理效率。

2.积极促进回流劳动力的城镇化是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四川城镇化率的快速提升与常住人口的持续减少有着直接的关系。近千万的跨省净流出人口(其中大部分为乡村人口)既减少了四川常住人口总量,更减少了乡村人口总量,省内人口流动中乡村和镇流入城市街道的人口分别占其流出人口总数的83.63%和47.31%,从而使全省城镇化率快速提升。据相关部门测算,流动人口对四川城镇化率的贡献率达到18.33%。另一方面,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对市州城镇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四川城镇化率提升较快的市州大多伴随着常住人口较大规模的减少。随着东部发达地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使四川外出流动人口出现回流。事实上,自2010年四川跨省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口达到1227万人的顶峰之后,近年来逐年下降。2012年上半年,四川转移农村劳动力2100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091万人,历史上首次超过向省外输出的规模,也就意味着劳动力回流将对四川未来城镇化率提升形成重要影响,如果不能解决就业问题和城镇的公共服务,四川的城镇化率甚至有可能下降或提升速度滞后。动力回流的关键是就业的回流,经历市场和城市洗礼的回流劳动力难以大规模再度回流农业劳动,积极吸引沿海产业转移并在转型中实现产业升级和对内需市场的开拓则成为吸引劳动力回流和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

3.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

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在内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因此而生成,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建立起了与该制度相配套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的城乡分治的制度。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2011年,四川常住人口与籍人口差率达到88.9%,广安市到68.5%,最低的乐至县仅为63.7%(2010年)。人口流动性明显加强。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快速的经济发展必然产生大量的人口流动。人口学专家研究表明:合理的人口流动能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才交流和劳动力资源配置。

真正的城镇化率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必须将城镇的管理对象从户籍人口转向到常住人口,国家对城镇管理资源的投入依据城镇常住人口的数量而不是户籍人口的数量,比如教育经费的投入按照常住人口配置才能保障流动人口能公平享受国家义务教育。城镇的级别依据常住人口规模设置,有效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能力和管理资源与城市常住人口的匹配度。

4.生态新型城镇化路径的选择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改变传统的方式,实现以人为本,在发展的过程中,核心地区也从城市逐渐向农村转移,改变传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不能以牺牲自己的生态环境作为交换来换取短暂的经济发展,为了完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保证城镇的生态良性循环。这样能保证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以及子孙后代都能享受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成果。其二是从发展方向上来看,不仅仅是注重城镇化进行的效率,而是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主要发展方向是提升城镇经济、文化、生态和服务等多个领域综合发展,发展方向并不单一,不是注重某个领域的发展速度,而是整体化和谐发展。其三是产业结构调整,不再是按照原本的工业化为重点,而是以工业化为主导,然后生态化和服务业等方面共同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为了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消耗自己的生态资源,而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生态环境的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充分利用每一寸生态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其五是从城乡结构调整上来看,要保证城乡和谐发展,合理划分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政府相关部门在其中做好宏观调控的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最后保证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发展水平。

四川省的城镇化的发展必须注重环境与工业发展相统一的原则。最近几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雾霾的情况,四川省多个城市也相继出现,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片面的追求GDP,比如在崇州市建立化工厂等。对这种行为政府应该加以管制。其实四川省处于中国的西部,多山多水,完全可以打造成旅游省,发展第三产业,这样既保证了GDP的增长,也实现了新型城镇化生态化路径。

[1]姜爱林.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4(3).

[2]王晓丽.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研究——基于市民化角度[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编委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
2021 年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报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县域城镇化率及其推进预测
——以济南市平阴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