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生态文明背景下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2016-03-16冯瑞晨刘振昆
王 燕 冯瑞晨 刘振昆
河北金融学院
优化生态文明背景下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王 燕 冯瑞晨 刘振昆
河北金融学院
人类处于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后期,正向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社会形态,而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资源循环方式,它相对于以前的那种“资源产品废品”的循环方式,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实行低投放、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将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的必然。而这种文明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确立人类生存的终极价值。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循环经济既是经济发展方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创新策略
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有更清醒的认识和及时的应对措施。发展循环经济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从河北省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首先,我们应当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着眼点,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生态环境无疑是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工业社会,人类大多以线性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大量开发、过度的利用资源,但随着自然资源的日趋匮乏,我们重新审视这种发展方式,并逐渐认识到废物的可回收和可再利用性,开拓“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从而进一步改善了产业结构,优化了消费模式,鼓励能源,资源节约的消费,实现人类、自然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河北省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也是防治污染,保护河北省环境的重要途径。同样也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得企业竞争力得到增强。促进资源禀赋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促进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的相互转换,最终达到资源的节约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河北省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促进生态导向的经济创新
虽然仍然有许多人把循环经济看作是单纯的环保活动,但是在我们的研究中,一开始就强调,循环经济在中国是作为一种生态导向的经济创新提出来的。由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的自然资本制约,因此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一是要替代以资源高消耗和污染高排放为特点的线型经济方式,实现“从摇篮到摇篮”的经济变革;二是要替代单纯地在经济过程的端点进行治理的资源环境管理模式,实现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环境预防。与传统的经济增长用单纯的价值指标如GDP衡量绩效、传统的环境保护用单纯的物理指标衡量绩效相比,循环经济的绩效判断需要考虑作为投入的自然消耗和作为产出的发展效果的比值。因此,生态导向的经济创新需要发展和传播资源生产率例如单位土地、单位能源、单位水消耗以及单位污染排放和废弃物的经济产出等观念,来推动经济过程的绿色转型。
二、促进生态导向的社会创新
众所周知,现代化以来的西方生活方式是以追求舒适但是牺牲生态为特点的。针对这种状况,19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种“简单生活运动”。然而这一社会运动虽然强调了生活方式的生态化,但却有忽视提高人民生活舒适性的倾向。例如,即使在处理日常购物活动中一次性塑料袋问题上也面临着这样一种两难困境。一方面,大量使用塑料袋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简单地禁止使用塑料袋而没有合适的替代方式,又会导致牺牲现代生活舒适性的可能。因此,中国发展如何能够建立一种既舒适又环保的生活方式,是另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创新课题。创新的实质是如何在不增大环境负荷的条件下提高人民生活的福利,而不是简单地回到原始的生活状态中去。
三、促进生态导向的体制创新
这样的创新需要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中国的政治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否建立起一套真正有效的政策和体制,以便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创新;另一个是中国的政治系统和管理体制本身能否纳入生态导向的管理范畴,从而为企业家的经济创新和老百姓的生活创新提供示范和榜样。显然,要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政府本身的工作就不应该是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然而,只要稍微看一看周围,仅仅从我们的某些城市决策者喜欢兴建大规模的政府大楼、搞所谓大手笔大尺度的标志性工程等,就可以看到政府的生态转型在自身工作和示范上还存在着很大反差。因此,很需要研究出一些操作化的措施来影响、监督和评价政府方面的生态创新。例如,我们可以用每单位物质消耗下政府管理所获得的人民满意程度来衡量政府的管理绩效,从而促进政府的管理模式与自然消耗脱钩。
[1] 夏文菊,王慧,管程程.济南市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J].山东水利. 2014(11)
[2] 孙继军,刘海涛.生态文明视阈下西部城镇化路径创新思考——基于重庆市永川区调研分析[J]. 北京农业. 2013(27)
[3]张梅.绿色发展:全球态势与中国的出路[J].国际问题研究,2013(05)
[4]中国金融40人论坛课题组,周诚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对若干重大体制改革问题的认识与政策建议[J].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7)
[5] 左其亭.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 中国水利. 2013(04)
[6] 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 城市规划学刊. 2013(01)
[7] 王文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思考[J]. 中国水利. 2012(23)
[8] 刘海平.新型城镇化内涵探析[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2(07)
本文系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批准号:DXSKYY2015020)研究成果,项目成员:王燕、王星、王翰墨、刘嘉辉、刘振昆、王凌云、冯瑞晨,指导老师:李继娜、刘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