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面向东盟的华文教育与海外统战工作研究
2016-03-16胡启明
胡启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广西面向东盟的华文教育与海外统战工作研究
胡启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作为“留根工程”的广西华文教育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并呈现出新特点,对于面向东盟开展海外统战工作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华文教育不仅拓宽了统战工作渠道,而且还扩大了统战工作对象范围,丰富了统战工作内容。广西面对东盟的华文教育需在顶层设计、师资培训、财政支持、内容安排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以推进海外统战工作有效开展。
华文教育;海外统战工作;东盟;广西
2015年5月,中央统战部印发《关于统一战线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意见》,要求各级统战部门把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作为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广西毗邻东盟,与东盟国家具有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当前正在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这个背景下,如何面向东盟、如何服务“一带一路”就成为广西统战工作的一大现实性课题。
东盟国家是海外华侨华人聚居最集中的地区,华侨华人总数约3 348.6万,约占东南亚总人口的6%,约占全球4 543万华侨华人的73.5%[1]。东盟国家华侨华人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非常深远,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华文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东盟华侨华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留根工程”的华文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教育,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国际传播,也是软实力的一种展现。重视东盟华侨华人的工作,加强华文教育,加强中国—东盟文化的互联互通是面向东盟统战工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一个主要内容,需要将华文教育与海外统战工作研究上升到战略的高度,通过面向东盟的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广西海外统战工作有效开展。
一、广西面向东盟的华文教育发展及特点
随着广西作为中国—东盟桥头堡地位的突显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广西面向东盟的华文教育发展迅速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华文教育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广西在“十二五”期间,一共设立了18个华文教育基地。2011—2015年,广西不断整合资源,打造面向东盟的华文教育平台,成立了广西海外华文教育协会,在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百色学院、贺州学院、柳州师范专科学校、广西医科大学、钦州学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10个大专院校设立了广西华文教育基地;在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来宾市第一中学、北海中学、河池高中、容县中学、东兴中学、北海华侨中学等7个重点高中设立了广西华文教育基地。此外,由于桂林市少年宫积极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活动,特别是在协办的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2013年桂林市少年宫成为“广西海外华文教育基地”。
(二)援教师资不断增多
“十二五”期间,广西累计选派了587名区内优秀教师赴泰国、印尼、菲律宾、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的华文学校执行援教任务,2011年外派教师55人,2012年93人,2013年135人,2014年115人,2015年达189人[2],可以看出广西外派到东盟国家的华文学校援教师资基本是每年递增,特别是在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之后,增幅非常明显。面对日益增长的援教师资,为进一步加强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规范和加强广西外派华文教师工作的管理,广西出台了《外派华文教师管理办法》,并于2013年7月1日起实行,对外派华文教师的选派和管理、任教时间、基本条件、工作职责、在外纪律、待遇和有关费用、档案管理、表彰奖励等事项作了明确规定,为广西外派华文教师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与东盟国家华文学校合作交流不断深入
广西不仅外派师资到东盟国家华文学校,而且还与东盟国家华文学校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在教师培训、教育教材、互派留学生等方面展开友好合作。
2016年5月19日,广西华侨学校与泰国汪南耶市政府签署共同开展华文教育合作协议书,2015年该校与印尼槟港市教育局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协议双方共建互访、互通信息机制,通过信息交流,利用科学教学方式、教学经验开展文化交流。此外,该校还与老挝白云碧双语国际学校、万象的寮都公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在高校方面,广西民族大学与泰国清迈皇家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百色学院与泰国签署了“中国百色学院与泰国甲米府合作创建‘汉语语言文化中心’协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马来西亚精英大学、柬埔寨马德旺大学(University of Battambang)签订了合作协议等。广西与东盟国家华文学校及大学合作交流不断深入,推动了东盟国家的华文教育发展。
(四)华文教育形式不断拓展
为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广西在面向东盟国家的华文教育形式上不断创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文化的互联互通,让更多东盟国家的华裔特别是新生代华裔在中国文化传承方面有更多的认识,也让更多的外国人士了解中国。一是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如2016年7月24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婆罗洲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婆罗洲华人的移民史、创业史与发展史”“婆罗洲华人文化认同及其态势”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二是体验营的形式,如“金辉八桂壮乡文化体验营”为老挝、印尼的华裔青少年安排风味十足的节庆系列活动,还为华裔青少年们开设了糖画、竹竿舞、香囊制作等民族传统文化课程体验;三是“寻根之旅”夏(冬)令营的形式,“十二五”期间邀请了6 000多人次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主要是东盟国家华裔青少年)到广西寻根问祖、学习交流[3]。此外,还有“海外华媒聚焦广西”“汉语角”“汉语桥”比赛及广西“一带一路手拉手”中国—东盟青年外语演讲比赛等华文教育形式。
二、广西面向东盟华文教育对推进海外统战工作的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在学习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时明确提出,广西统战工作要立足区情、发挥优势,打好“东盟牌”,走出富有广西特色的统战工作新路子。
(一)开展华文教育是广西新时期面向东盟推进海外统战工作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同根共源,同祖同宗,中华文化是散居在东盟各国的华侨华人与祖国血脉相连的一个纽带。华文教育是“留根工程”,可以强化东盟国家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的表达、特有的民俗民风、优美的地域唱腔、飘逸的丝绸服饰等,通过华文教育,向东盟国家华侨华人特别是新生代华侨华人展示瑰丽的中华文化,并将这种文化通过潜移默化凝聚于华人身心。打好“东盟牌”,重视东盟国家华侨华人的工作,必须做好面向东盟的华文教育这个基础性的工作。同时,也能够培养其他东盟外籍人士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增进友华、爱华的情结,甚至可以化解其他对华不良情绪。通过灵活多样的华文教育,可以很好地向东盟国家华侨华人及其他人士传播“中国形象”和“广西形象”,宣传和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从而做好东盟国家华侨华人的统战工作,拓展东盟国家留学人员等人脉资源,构建“一带一路”民心互联互通的桥梁。
(二)开展华文教育可以拓宽广西面向东盟推进海外统战工作的渠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在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实施办法中对面向东盟国家等开展海外统战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独特优势,拓宽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加强与海外华侨及有关团体联系,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引导华侨、归侨和侨眷服务广西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4]
广西走向东盟,融入世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需要各种经济、文化、政治措施去推动、去调动,华文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没有华文教育就没有侨务工作,华文教育是侨务工作的基础”[5]。广西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华文教育大大拓宽了对东盟华侨华人统战工作的渠道。比如广西侨办举办的“2016广西华侨华人社团中青年负责人研习班”,通过研习班的形式,邀请政府部门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促进局的领导及广西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的专家学者向广西籍海外侨团中青年负责人讲授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广西政策、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国情与外交、壮医药文化、海外侨情、经济发展新常态等课程,让东盟国家的华侨华人了解广西的政策和“十三五”规划以及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的使命及所做的努力,从而吸引华侨华人多渠道、深层次地参与到广西经济建设中来。
同时,广西又是我国的第三大侨乡,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有300多万人,东盟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华商非常集中,在所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广西面向东盟国家的统战成员由老一代的华侨华人逐步扩展到第二、三代,这些华侨华人新生代出生、成长在东盟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依恋普遍不如老一代。开展华文教育有利于增强新一代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广西华文教育非常注重对东盟国家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不断开展“中国文化之旅”“中国舞蹈之旅”等活动,如2016年老挝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国务院侨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办组织了50名老挝寮龚华文学校营员来广西容县中学、容县高中学习中国书法、剪纸、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实地踏寻祖辈足迹,感受侨乡容县生态景观、历史文化,增进对祖籍国的了解和感情。
(三)开展华文教育可以丰富广西面向东盟推进海外统战工作的内容
文化统战的兼容、怀柔、德化、调适等功能使其成为广西面对东盟推进海外统战的一种新载体、新形式。近年来,广西致力于与东盟在文化方面的全方位交流,力图更好地展示“广西形象”,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有效传播。而“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文化是教育的本性,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在传统文化的弘扬上,广西华文教育学校充分利用华文教育的优势,对东盟青少年开展壮乡文明、海上丝绸之路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增进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在语言文化认同上,广西各大高校的华文教育充分发挥了文化传播、认同的作用,“汉语桥”越南大学生广西师大秋令营、“亲情中华·汉语桥”夏令营等活动利用语言文化温和、含蓄、灵活的特点开展文化交流与传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见,以华文教育为基础的文化统战极大丰富了海外统战工作的内容。
三、当前广西开展华文教育面向东盟推进海外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顶层设计
广西凭借面向东盟的特殊区位优势,正在积极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不断扩大与东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建设如火如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纷纷开展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教文卫、留学生等领域的友好交流,以各种方式促进丝路精神薪火相传,海外统战工作卓有成效。但是,整体而言,广西在利用华文教育开展对东盟工作方面缺乏顶层设计,基本上是被动式承接国家有关部门交办的项目,华文教育对于海外统战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并没有很好地彰显。而且,广西开展华文教育主要是侨务部门,其他政府机构很少介入到面向东盟的华文教育上来,教育机构包括高校也仅仅是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名义开展一些项目。华文教育在广西缺乏综合联动机制,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也比较薄弱。
(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在内容安排上缺乏系统性
广西利用华文教育对东盟开展工作,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在形式、渠道、方法等方面都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在内容安排上与“一带一路”战略的结合点也比较多,但还缺乏系统化的内容建设。自发状态的“一带一路”华文教育推介活动容易带来一些问题,如核心问题聚焦不够,广西与“一带一路”的结合点松散不成体系;东盟每个国家的历史、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利用华文教育开展统战工作不仅要立足广西区情,也要注重东盟不同国家的国情,因而模式化的华文教育推介“一带一路”容易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在内容安排上纵深不够,形式单一,重复性、浮于表面的解释和介绍过多,制度方面的内容安排过少。
(三)外派华文教师有关“一带一路”方面的知识考核及培训有待加强
近年来,广西在外派华文教师的选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派出近600名华文教育教师赴东盟国家援教,但外派华文教师对于“一带一路”方面的知识考核及培训重视不够。一是考虑到跨文化交往的因素,在外派教师的选拨上一般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运用,英语或者其他语种能力较好者更容易被选拨上,也就是说外派教师中语言教育专业方面的师资偏多,在考核选拨、培训上并没有侧重于外派教师“一带一路”方面的知识构成,这也导致了一些外派教师本身“一带一路”知识储备的不足,结果自然是在被援教国很难进行有效的相关知识的传导。比如广西在2016年选派179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国任教,这些汉语教师志愿者要求通过的是中国国家汉办组织的选拔考试,主要是汉语知识的运用和传授能力。二是为便于以更生动的形式传播中国文化,外派教师强调多才多艺,比如“2016年中华文化大乐园老挝营”教师选拔,主要是对中国武术、书法、舞蹈、美术、葫芦丝、戏曲、国学、声乐的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的考核。可见,在目前的外派教师的选拨及要求当中,欠缺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相关知识培训和考察。
(四)华文教育的财政支持渠道单一
东盟国家的华文学校绝大多数缺乏当地政府财政的支持,这是东盟华文学校的先天性弱点,从而影响了华文教育在所在国的进一步发展,因而,我国华文教育的各种援助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广西对于东盟国家华文教育一般是师资援助比较多,华文教育对于面向东盟开展海外统战工作的基础性地位与当前广西对华文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并不匹配。广西华文教育的财政支持渠道较为单一,主要经费来源于侨务部门及一些华文教育基金会的专项经费支持,缺乏其他渠道的融资手段,财政支持力度有限。
四、广西开展华文教育面向东盟推进海外统战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顶层设计
首先,各级统战部门、侨务部门要充分认识华文教育对于面向东盟开展海外统战工作的基础性地位,更多地对广西开展华文教育进行各项主动的服务、组织。其次,加强其他社会团体、组织对广西华文教育的辅助功能,特别是充分动员高校等教育机构利用好现有教育资源开展面向东盟的华文教育。第三,整合资源和力量,建立起广西面向东盟华文教育与海外统战工作相结合的模式,从横向上建立调动各方资源进行华文教育与海外统战工作的协同机制,并加强纵向分支机构的设立和打造,形成联动机制和网络。第四,制定广西华文教育面向东盟开展海外统战工作的整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机制、保障,加强顶层设计。
(二)构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容体系
首先,在中国文化与价值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相关内容编排上实现教材的标准化和体系化,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除了内容体系的标准化、体系化外,还要强调媒介时代信息的“碎片化”传播,重视教材外的功夫。其次,内容构建要根据东盟不同国家汉语开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区分,比如对于马来西亚、泰国等华语教育基础比较好的东盟国家,可以更多地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深度传播,对于柬埔寨等华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更多地进行汉语相关文化的基础教育,培养更多知华、友华人士。再次,内容体系上要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进行构建,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汉语文化的传播上,要有计划地增加“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
(三)加强外派华文教师有关“一带一路”方面的知识考核及培训
华文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战略,要在传播主体上下工夫,通过华文教育的途径,与东盟国家的民众在民心、文化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作为外派华文教育教师,除了以中国文化的绚丽多彩吸引东盟国家的华文受教学生外,还要将“一带一路”的相关理念传播出去,使之在东盟国家形成更多的认同。因此,要加强广西华文教育教师特别是外派华文教师有关“一带一路”知识的考察和培训。首先,在华文教师选拨上,明确规定必须掌握“一带一路”相关知识点,并列入考核选拨要求。其次,整体选拨以后,对即将外派的华文教育教师进行集训,强化传播的方式方法及相关知识点。再次,加强对外派华文教育教师的广西区情教育,强化广西与“一带一路”关联知识认知。
(四)开拓对华文教育经费支持的渠道
除政府加大对华文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之外,广西华文教育必须拓展经费支持渠道。一是尽可能地挖掘侨团等第三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利用侨社资助帮扶。二是政府鼓励广西“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与华文教育学校形成结对帮扶模式,加强对华文教育的帮扶。三是广泛开展广西区内高校与华文学校的“校际合作”,充分发挥广西区内高校对华文学校的人才帮扶、项目帮扶、教育资源帮扶及捐赠帮扶。四是各级政府拓展与东盟国家政府之间的合作,为当地的华文教育争取资金支持。
[1]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2]刘苗苗.广西面向东盟的华文教育工作探讨[J].八桂侨刊,2015(6).
[3]华文教育传中华文化 文化为桥增广西影响——我区贯彻落实《国家侨务工作发展纲要(2011-2015年)》情况回眸(二)[N].广西日报,2016-02-24(04).
[4]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广西统战工作学习资料[M].南宁:[出版单位不详],2016:55—56.
[5]周幸峨,廖小健,杨松.华文教育与海外统战工作[C].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港澳海外统战工作新探索会议论文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316.
[6]麻艳香,蔡中宏.教育: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责任编辑:郑 好
10.3969/j.issn.1009-0339.2016.05.004
D613
B
1009-0339(2016)05-0019-05
2016-08-30
2016年广西高校统战理论政策研究立项课题(2016GXTZ013)、2015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建研究立项一般课题(编号:20)。
胡启明,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基地)专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政府数字传播与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