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涉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及应对措施
2016-03-16白雯
白 雯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浅议涉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及应对措施
白 雯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涉外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建设通常都在异国他乡,其财务管理具有特殊性。本文阐述了涉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并论述了加强涉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涉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应对措施
一、涉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几个特点
涉外建筑企业承接的国外工程项目一般规模较大、工期较长,因项目所在地域、市场及金融环境的差异,资金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资金融通方面
资金紧张和融资困难是涉外建筑企业外拓市场的钳制瓶颈,例如在亚洲及非洲地区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和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均需要项目前期投入需要较多资金,需要涉外建筑企业自身具备较高的资金运筹能力和融资实力。如果涉外建筑企业筹融资金的途径仅限于国内,往往无法满足境外市场开拓对资金的长期需求;但涉外建筑企业在驻在地的资金筹措、资金转移、投资决策和资本运营等方面均受到所驻国家或地区政策法规的限制。如在选择境外融资渠道时,除了需要考虑资金成本、融资期限和融资效率外,还需考虑的因素有:驻在国金融机构授信及信用评级、融资流入币种与未来现金流入流出币种的配比、汇率波动、资金汇通效率、境外税务成本、融资渠道的稳定性、受驻在国政治风险的影响程度等。在境外资金的贮备及拨付方面,需要注意流动资金的保值与汇通效率两者的平衡,有效工作日的时差影响等。在境外投资决策及资本运营方面,需要特别关注对驻在国政治风险的规避、投资变现转移的灵活性、驻在国合作方的实力及信誉等。
2、法务及税务工作方面
涉外建筑企业财会人员需要熟悉驻在国的相关法律,以免操作不慎触犯法律,或法律适用不当,权宜无法得到相应的保护。由于各国家在财税政策、注册登记、税务登记、会计制度、法规适用条款及依据等方面都有差异,涉外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充分掌握驻在国的财税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规避纳税风险及法律风险;并合法合规运用驻在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项目预算毛利。
3、工程款项收付方面
涉外建筑企业承接工程项目后,除了工程发包方的履约程度对工程款收付的影响外,驻在国工程分项结算及工程节点的统计适用标准、当地材料采购的付款规则、币种转换效率、跨行清算时间、与监理公司及相关部门的沟通程度等因素都将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资金周转效率。如果涉外建筑企业承接驻在国的政府工程,还需要考虑驻在国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办事效率等因素。
4、工程建造成本方面
涉外建筑企业承接工程项目的建造成本受国际材料价格波动及驻在地材料价格变化影响。同时,工程结算货币的汇率波动也直接影响到工程毛利。
5、人员配备方面
涉外建筑企业需要具备涉外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开展财务管理事务。涉外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仅要谙熟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和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加强涉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针对涉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上述特点,简述加强其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1、合理调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涉外建筑企业须根据其自身规模以及生产特点合理安排企业流动资金,以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及经营的需要。做好常备流通币种的资金储备工作,及时调度境内、境外资金,按期履行偿债付息义务,维护企业在筹融资市场的信誉,避免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
2、拓展融资渠道,境内与境外、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涉外建筑企业应依据建造项目盈利能力,选择适宜的融资渠道及融资币种,保证国内传统融资渠道的畅通,并积极开拓境外融资渠道。如涉外建筑企业与境外金融机构合作组建投标联合体,或涉外建筑企业同国内集团公司与跨国金融机构组建投融项目联合体等方式,提高涉外建筑企业在驻地国的授信额度及信用级别,增强境外融资能力,降低融资费率。
涉外建筑企业须努力尝试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协助,联合银行、保险、非金融机构以及资金充裕的单位和民营资本,通过参股、持股、控股等方式参与涉外建筑企业开拓境外市场。同时积极争取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专用基金,为海外建设施工提供投融资支持。还可进一步借助互联网金融为工程项目融资带来的新渠道与新机会,降低涉外建筑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资金运筹能力,为开拓境外建筑市场助力。
3、加强涉税风险管控
涉外建筑企业应遵守驻在国的财务制度和税收法规,选用驻在国适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并据此制订企业财务制度,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财务人员应熟知驻地所涉业务的相关税种及税赋、申报及优惠政策,如减税、免税和退税政策等,把各种涉税政策用好、用活、用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完善涉外建造项目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涉外建筑企业应将发包方的付款时间、额度、方式、币种、违约责任等内容在合同条款中明确约定,保障企业权益;并应结合所驻地民间信用的具体情况及企业自身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能力,设计出合理的账龄分析方法,建立适用于所驻地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系统,实施应收账款监控措施。并依照当地法律法规开展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执行坏账准备计提制度,制定可行的配套收款激励政策,加快资金回笼,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5、实施汇率管理,积极应对汇率波动
涉外建筑企业应合理选择结算货币,并可采用外汇期货及远期结售汇方式锁定汇率波动,降低汇率风险。同时,伺机选择短期闲置资金的存贮币种,利用汇率波动降低资金成本。
6、原产地集中采购,套期保值降低价格风险
对于大宗主材类的建筑原材料,涉外建筑企业应扩大采购地域,采用原产地集中采购方式,减少中间代理商环节,减低采购成本,提升议价能力,提高采购效率及供应链的稳定。并可选择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原材料,将自用采购与商贸代理销售相结合,不仅能进一步降低建造成本,还能拓宽企业境外经营范围,打出企业境外盈利组合拳。同时,采用套期保值手段建立价格波动对冲机制,规避价格风险。
7、创新财务管理网络信息平台
涉外建筑企业应建立产业融合联动机制,搭建综合性信息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通过财务管理网络信息平台,提升集团型涉外建筑企业及多个涉外工程项目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统筹审批流程管理及资金拨付风险控制环节,提高资金调配效率。注入“互联网”财务管理概念,将施工建造阶段应用BIM技术与财务管理网络信息相结合,建立强大的项目预算、建造执行及成本控制一体化管理系统,打造和融入企业大数据信息创新平台,进一步增强成本控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涉外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8、员工培训及驻在国专业机构合作
涉外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依赖于财务管理团队的执业能力及涉外工作的配合协调能力。涉外建筑企业应对财务人员及相关各部人员进行针对驻在地的财务知识、法律法规、驻地习俗、语言沟通等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依据部分岗位的特殊要求,聘用当地人员承担适宜的财务工作;增强本国员工与驻在地员工的相互沟通与协作。同时充分借助所驻地具备执业资质、信誉可靠、专业水平强的专业机构,如税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等,要求员工与这些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充分沟通、听取意见、积极学习。尽快培养一批具备涉外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既谙熟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和商务领域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提升涉外建筑企业国际复合型人才的质与量,加快参与国际化建设的步伐。
9、执业人员本土化
对于驻地机构精简的涉外建筑企业,可雇用当地的财务人员或借助驻在国的专业人员、机构,包括会计师、财务顾问或法律顾问等,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经过具备资质、信誉可靠、工作能力强的当地会计师审核或编制的财务报表,易于通过当地税务部门的审查;知悉建造项目适用当地免税规定的条件,明确可免除的税种及需要办理的免税手续。当地的律师更了解驻在地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合同中适用的纳税条款,能在合同条款中准确注明应缴纳税金适用的法律条款、期限及责任。需要注意的是,涉外建筑企业在签订聘用或代理合同前,应首先确认对方的资质证明,明确工作职责范围、薪酬或代理费用、支付时间及方式等。
三、结束语
涉外建筑企业所处的境外经济及政治环境,使其面临比在国内市场更大的不确定性,这即是风险也是机遇。因此,涉外建筑企业更应通过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合理规避财务风险,为开拓境外建筑市场保驾护航。
[1]《高级会计实务》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丁达鹏.涉外建筑工程承包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
[3]邓卫兵.涉外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D].大连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