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担保机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6-03-16张晶玲

环球市场 2016年7期
关键词:监管机构发展

张晶玲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浅谈担保机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张晶玲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担保机构作为中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用桥梁,是缓解中小微企业难题的有效途径。支持担保机构发展,完善担保体系,可为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下面以西部某省担保机构发展情况为例,分析一下担保机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担保机构发展情况

(一)担保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担保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该省担保机构从1999年的2家增加到了75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从最初的2.54亿元增加到了88.23亿元,增长了34.7倍。其中:国有控股、参股公司31家,注册资本54.63亿元,占全部资本的62%;民营公司44家,注册资本33.6亿元,占全部资本的38%。

(二)担保机构担保能力不断增强,担保业务快速增长

截至2015年底,该省担保机构提供担保达39470笔,累计担保金额1057.45亿元,在保责任余额364.54亿元,平均担保费率1.53%,担保放大倍数3.19倍。其中:2015年新增担保笔数8321笔,新增担保总额238.99亿元,在保户数10990户。

(三)经营管理逐渐规范,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有效监管的增强,担保机构逐步树立审慎经营理念,风控意识不断加强,经营管理逐步规范。2015年底,该省担保机构累计提取风险准备金14.90亿元,担保责任拨备覆盖率为73.91%。通过不断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健全风险管控制度,担保行业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

(四)培育标杆机构,发挥引领作用,扶持我省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培育,涌现出一批标杆担保机构,大型骨干担保机构对担保行业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如:2015年度,A、B和C三家担保公司新增担保额134.26亿元,占该省新增担保总额238.99亿元的56.2%。而A作为该省规模最大的担保机构,最近几年支持培育了一批优质民营企业,个别企业已成功在“新三板”上市,几户企业即将上市,其他一些企业已进入“新三板”上市的辅导期。

(五)结构逐步优化,业务体系初步形成多元化格局

经过相关各方的不断努力,目前该省既有在全省开展业务的大型政策性担保机构,也有一批专为某商圈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小型担保机构。既有主要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专业性担保机构,也有支持“三农”发展的涉农担保机构,逐步形成了多元化业务体系。通过纵向延伸、横向联合,逐步形成了“权益批发、打捆分包”机制,建立了覆盖全省的担保网络体系,通过再担保、联保、持股等方式,整合资源,做大业务规模,促进了担保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地满足了该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担保业务的需求。

二、担保机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规模小是限制担保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

担保机构的资金规模与其业务能力成正比,资金规模越小,抗风险能力越弱。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下的42户担保机构(占该地区担保机构户数的56%),业务量仅占全部担保机构业务总量的8.8%。部分资金实力薄弱的担保机构只能依靠有限的利息和保费收入维持生存,而无法进一步发展。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存在风险隐患

在风险防范方面,各担保机构不同程度的存在风险准备金提取不足、对单户担保责任金额超比例、关联交易、担保对象的行业集中度过高等问题,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集中表现在:一是事前风险预测、事中风险识别、事后风险消化三环节存有不准确、不及时、不到位问题。二是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担保赔偿准备金提取不足,担保风险的应对能力较弱。三是担保组合设计不合理,有的担保机构对最大客户的担保额、续保额度等与资本金的比例,没有设置控制线,使担保资金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部分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处于体外循环,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较差,影响了担保机构的代偿能力。

(三)缺乏合理的风险共担机制,担保公司与银行协作中处于弱势

在风险分担问题上,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未形成合理的风险共担机制,商业银行常常要求担保机构全额担保,加大了担保机构所承担的经营风险,严重阻碍了担保行业的发展。

(四)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担保机构虽然都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仍有部分担保机构存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职能未完全发挥的问题,内部组织机构的建立方面普遍处于较简单的阶段,多数未设立独立的业务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担保流程、风险管理办法制定较简单,担保业务的前期调查、评审、事后跟踪等各项制度的完善性和可执行力均需加强。

(五)缺乏专业人才,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担保机构所需专业管理人才数量较少,整体专业素质、业务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担保行业的发展。整个担保行业缺乏业务素质过硬的专职风险管理人才。

三、促进担保机构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强担保机构

积极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引导作用,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担保机构建设,多渠道增加担保机构资本规模。继续对经营业绩突出、制度健全、管理严格、运作规范的担保机构给予风险补助和业绩奖励,提升其抵御风险和担保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担保机构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再担保、联保、互保业务,创新担保方式,拓宽担保范围,按照精细化、专业化的要求,逐步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符合实际,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担保体系。

(二)推进银担合作,健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设置与担保机构合作门槛,根据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和信用等级,适当放宽担保放大倍数,建立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合作共赢机制,引导银担双方在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等民生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指导服务力度,促进担保机构持续发展

指导担保机构继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符合市场需要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担保机构做大、做强、做优。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担保行业人员素质,推进担保机构规范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增强监管能力,严守风险底线

继续加强日常监管,落实担保机构风险处置预案,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充分运用好监管信息系统,监测各担保机构的规范经营。进一步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责,完善监管问责制度,探索建立差别化监管、行业优胜劣汰等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监管工作组织领导,加强监管人员培训,切实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水平。

(五)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其积极作用

指导担保行业协会积极履行自律、维权、服务等职责,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法开展行业自律、人员培训、服务标准制定、行业统计、咨询、理论研究、对外交流以及行业维权等相关工作,切实推进担保机构自身和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行业自律约束对监管的补充作用,促进担保行业规范发展。

猜你喜欢

监管机构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