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文字典说》的价值

2016-03-16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玉篇正字音义

陆 杰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上海200234)

试论《文字典说》的价值

陆 杰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上海200234)

《文字典说》是唐代张戬的一部字书,但原书因各种原因已亡佚,而慧琳《一切经音义》中加以引用才得以保存部分。通过研究辑佚所得《文字典说》约800余条佚文,讨论《文字典说》对文字学、训诂学和辞书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慧琳;《文字典说》;《一切经音义》;价值

《文字典说》乃唐人张戬所著的一部字书,今原书已亡佚。历代书目关于张戬的记载仅著录其撰《丧礼(仪)纂要》七卷,而《文字典说》、《古今正字》等皆未著录,直至清末龙璋自《慧琳音义》中辑出,约640条,收录于《小学搜佚》,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亦著录此书。张戬生平未详,许嘉璐主编《传统语言学辞典》“张戬”条:唐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官至江州刺史,治小学。著有《考声切韵》等书,今亡佚。事迹见《旧唐书·张文瓘传》。[1](P496)

车吉心等《齐鲁文化大辞典》载:“张戬,唐贝州武城人,官至江州刺史。著《古今正字》《集训》《文字典说》《文字释要》《考声切韵》等书,均失传。近人龙璋《小学搜佚》有辑录。另著《丧礼(仪)纂要》七卷。”[2](P924)《旧唐书》卷八十五对于张戬只有一句简单的记载,“(张文琮)子戬,官至江州刺史,撰丧仪纂要七卷,行于时。”正如徐时仪先生所考证:根据《旧唐书》所载张戬弟张锡“则天时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中宗时,累迁工部尚书,兼修国史,寻令于东都留守”,可知,张戬是初唐武后和中宗是人。[3](P586)

徐时仪判定《玄应音义》成书年代下限在唐高宗龙朔年间(公元661年—663年)。[4](P14)王方在《〈古今正字>研究》中认为:“《古今正字》的成书时间会比《玄应音义》的成书时间更晚一些。因为张戬的伯父张文瓘(公元605年—677年),享年72岁……张戬为(文瓘兄文琮)长子,在其伯父72岁去世之时,张戬应该过了而立之年。此时距玄应圆寂已有近30年,那时张戬尚年幼,是不可能编写《古今正字》的。”[5](P9)王文误将《旧唐书》所载张文琮为张文瓘兄作“张文琮为张文瓘弟”,因张戬生卒年无明确史料可证,但知其与玄应生时当有重合,然或张戬著书无名,或玄应不及得见,故未得采入《玄应音义》,而数十年后慧琳得见,予以采纳。

如今,我们仅凭借音义所保存下来的引文,稍可知张戬其人善治小学,但是历代书目皆未载张戬所著诸种小学著述,其因大致为安史之乱及五代时局动荡,致使大量典籍散逸亡失。万幸慧琳“览兹群经,纂彼诂训”,遍及三藏,使我辈于千百年后得睹小学大观。光绪初年,杨守敬于日本书肆访求得《慧琳音义》,清人龙璋凭此辑出《文字典说》佚文共640条,收录其辑佚著作《小学搜佚》中。龙氏此本为当前惟一的《文字典说》辑本,但由于龙璋依凭得人力检索《慧琳音义》,且校勘不精,难免存有讹误,且颇有漏辑、重复情况出现。故于此,笔者基于利用现代科技检索系统,再经人力检索查阅,重辑《文字典说》,兼及条理张氏文路。

一、《文字典说》概貌

笔者将从收字和体例两个方面对《文字典说》加以概述。

(一)收字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仍,战乱连绵,中华民族在社会的动荡中进一步融合,汉语中出现了许多新词新字。适应社会的需要……一批旨在反映语言文字的新变化并对其加以规范统一的辞书相继问世。”[6](P145)《文字典说》就是承袭何承天《纂文》、阮孝绪《文字集略》、顾野王《玉篇》等一批字书的考训传统,吸收了上述学术成果,进而撰成此书的。可知,收字范围不限于《说文》九千之文,如《说文》9353字所未收者如祢、玷、庵、芭、藤、蕞、嗤、唼等字,另《说文新附》收者如迢、赌、祢、珰等字,除单字外,尚有瞢、鬇鬡等联绵词。

(二)体例

从佚文可知《文字典说》释词主要包括释义和析形两部分,间亦引用书证。姜亮夫云:“类集形近而字别之字,各注反语字义于下,与宋重修玉篇之后,所谓‘分毫字样'者相似,此固唐人考字之一常法。”[7](P423)《文字典说》全书体例,除无反语外,一应如姜亮夫先生所言。

1.释义

《续四库提要》言:“盖戬致力于字学,于六书训诂,为其专长。其所诠释,皆能于文为益。以典说名书,可以考见意恉之所在。”[8](P1503)正如书名“典说”,考字释义言有自出,事有凭典,如玉部:

璺 破也,裂也。从玉从舋省声也。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律第七卷(册三P1577上“璺裂”)(说文未收)

按:《广雅》卷二上《释诂》:璺,裂也。《方言》第六:器破而未离曰璺。《慧琳音义》卷六十(册三P1577“璺裂”)引《考声》:璺,器物破裂而不相离也。盖“裂”义取字《广雅》、“破”义出自《方言》。

又如口部:

哕 气啎也。从口岁声。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第一卷(册三P1629下“噎哕”)

按:《说文》:哕,气啎也。从口岁声。《玉篇》:逆气也。《文字典说》与《说文》全同。

按:《说文》:噍也。从口集声。《玉篇》:子立切。噍也。《慧琳音义》卷六十四(册三P1646下“”)引《声类》,歃也。可知张氏之说盖取自《说文》与《声类》,撮合而成。

《文字典说》有些释义在解释词义的同时,兼及古代礼制等传统文化或百科知识的介绍。如:

评 评事者,大理司官名也。从言平声。普法义经(册二P1455下“评(谆)”(说文未收)

按:以“评事者”解释“评”,杜佑《通典》卷二十五职官七“大理卿”下列“评事监”:“评事,汉宣帝地节三年初于廷尉置左右平员四人……开皇三年罢,至炀帝乃置评事四十八人,掌与司直同。其后官废。大唐贞观二十二年,褚遂良议重法官,复奏置评事十员,掌出使推覆,后加二人为十二员。”《封氏闻见记》卷五有“大理寺评事”。《唐六典》卷十八:“大理寺……评事十二人……从八品以下……评事掌出使推按。”[9](P504)

“评”字说明官制,亦有说明名物者,如:

按:《玉篇》:车箱也。竹器也。《慧琳音义》卷七引《韵英》:盛书盛衣器物名也。慧琳按语云:浅曰箱,深曰箧。《文选·潘岳〈射雉赋>》:眄箱笼以揭骄。徐爰注:箱笼,竹器,盛媒者也。凡竹器,箱方而密,笼园而疏。《文字典说》的释义比诸家都要详细,于盛书盛衣与《韵英》同。而“或方竹”,似与徐爰注“箱方而密”近。

2.析形

从《文字典说》佚文可知,《文字典说》大致承《说文》以小篆为字头,据小篆分析字形的结构。如:

驶 马行疾也。从马史声也。安乐集两卷音义下卷(册三P2197上“驶雨”)

张戬广泛采纳了当时所见的重要字书,并去粗取精撮集成书,故而释字非凭空捏造,亦非肆意拼凑,而是基于前人成就,结合个人理解而成书。

二、《文字典说》与《古今正字》

《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谓:“书(文字典说)中如芭蕉亦从艹,巴焦皆声也,鸟喙也。从此束声,并从辵并声;彷徉二字,并从彳,方羊皆声也;谧从言声;諠从言宣声也;敌,仇也;斅从攴学声;,目旁毛也,从目夹声诸条,皆《古今正字》所有,别无新义,而复载之,殊为冗赘。至其于如襧、噍、很、踬、蹙、踌躇、蜷、踟跦、诳、肠等字,或此详而彼略,互有发明,窃疑原本一书,皆未成之稿,尚待诠次者。”

王方《〈古今正字>研究》[5](P15)认为,“我们对《慧琳音义》中的条目进行了大致的统计,发现二书在释义方面有的条目相同,有的类似,有的则迥异。其中释义相同的有17处,释义基本一致的有12处,释义不同的地方有17处。”王文认为“两本字书对其训释均有较大差别。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古今正字》和《文字典说》应该是独立存在,否则慧琳就没必要征引过一本字书的解释再去征引另一本字书了。”

王文所载论据仅列撰(例14)、评(例15)、褓(例9)三字,而音义同一条目下兼引《文字典说》与《古今正字》共释一字,慧琳21条,希麟2条,而希麟所引(22、23)并袭自慧琳。现将此23例列举于下:

例1:渺。文字典说:渺,漫也。古今正字:渺漭,大皃也。从水眇声。(肇论下卷P2193“渺漭”)

例2:鞕。古今正字:正从革从更,坚牢也。文字典说义同。(音续高僧传第二十七卷P2113“皮鞕”)

例4:鸺鵄。文字典说:鸺鵄,怪鸟也。古今正字:(鸺鵄)二字并从鸟,至、休皆声也。(腹中女听经P1095下“鸺鵄”)

例7:羂:文字典说:羂。古今正字:从网肙声。(大乘百福相经P1102下“羂索”)

例9:褓:文字典说:小儿被也。即襁褓也。从衣保声也。古今正字:褓,也。(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P1573上“褓持”)

例10:鬇鬡:古今正字及文字典说皆云:鬇鬡,发乱皃也。二字并从髟,形声字也。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第四卷(册二P817下“鬇鬡发”)

例11:髠:文字典说:剔发。古今正字:从髟几声。(经律异相卷第四十一卷P1905下“髠头沙门”)

例13:酢:古今正字、文字典说:酢,从乍。(金光明最胜王经第九卷P1021上“咸醋”)

例14:撰:文字典说:定也。古今正字:论其先祖之德也。述作也。从手从巽省声也。(大庄严论序P1370上“撰焉”)

例15:评:文字典说:评事者,大理司官名也。从言平声。古今正字:呵也。(普法义经P1455下“评(谆)”)

例16:搜:文字典说:搜,求成也。古今正字:从手叜声。(大唐内典录第一卷P1911下“僃搜”)

例18:锱:文字典说及古今正字:六铢为锱。(念佛三昧宝王论三卷上卷P2198上“锱铢”)

例19:酋:文字典说、古今正字并从酉半水见于上,会意字也。辩正论卷第四(册三P2004上“之酋”)

例20:隁:文字典说:堤也,陂隁也。古今正字:从阜匽声。(沙弥十戒并威仪P1642下“隁塞”)

例21:矟:文字典说:今之戟矟也。从矛肖声。古今正字:矟长丈八也。(大般涅盘经憍陈如品阇维分下卷P965上“矛矟”)

例22:矟:文字典说:今之戟矟也。古今正字:矟长丈八尺。(希麟*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三卷P2250“矛矟”)

例23:饰:文字典说:修饰。古今正字:从巾飤声。(希麟*大圣文殊利佛剎功德庄严经卷中P2297上“细饰”)

由上诸例可得,《文字典说》与《古今正字》在释义方面的确十分相近,但是仍有部分差异,释义相近得原因很可以归之于二书同出一手,都是张戬所著,而王文所列撰、评、褓三字之释义差别的确极大,很显然非是一书,况得见原书之慧琳当不得重复收录。

还有一条最为明证:

倘两书实为一书,缘何慧琳于此别嘱一句“古今正字无”?综上所述,《文字典说》与《古今正字》确为张戬编纂得两部各有趣旨的字书。而“未成之稿”的说法盖自有宗,因所辑佚得《文字典说》仅为部分,可管窥《文字典说》概貌,而未见全豹,难下雌黄。

三、《文字典说》的价值

笔者认为可以从语言研究和古籍整理研究两个方面,对《文字典说》的价值加以认识。

(一)语言研究

1.文字

《文字典说》中保存了一些文字资料,可供考察汉字的古音义和字与字相互间的演变的情况。但是张戬并不盲从古人,而是加上自己的理解来分析字形,如:

又如:

按:说文:髀,股也。从骨卑声。段注据《尔雅音义》《文选》及《玄应音义》改为“股外也”,《广韵》亦列为一字。然玉篇和说文皆收髀而未收,且先秦经典无字用例,可见字必后起,如慧琳引韵英:,股外也。慧琳自注,即两股是也。《韵英》为唐元庭坚所著,王华权《〈一切经音义>文字研究》[10](P656)所列字表已归纳诸异体字,可参见明白。坒与卑,说文,土地相次坒也。毗至反。广雅:坒,次也。说文:卑,贱也。府移切。坒为并母脂韵止摄字,卑为帮母支韵止摄,广韵:“支脂之同用”,此迭韵之明证。而坒之次乃毛诗注疏引郑玄注所谓:“以尊卑次秩祭之”之次。坒、卑、次义近。盖音义并近而通用,此类用例高邮王念孙《广雅疏证》已深发明之。

《文字典说》虽以小篆为字头,同时也注意收录了一些异体字,保存了其时同一字的不同写法,反映了文字的演变。如:

袠 或从巾作帙。高僧传第八卷(册三P2060下)

葙 或亦从草,作葙。广弘明集卷第二十四(册三P2174下“箱庾”)

按:说文:箱,大车牝服也。从竹相声。玉篇:苏将切。青葙子。草部与竹部多相通用,张戬已认识到这个现象。

2.释义

先试论《提要》所列四字:珰、莠、荤、玷。

珰 耳珠也。从玉当声也。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律第五卷(册三P1632下“耳珰”)(《说文新附》)

按:《释名》:穿耳施珠曰珰。《六臣注文选·洛神赋》:“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六臣注引“通俗文曰:耳珠曰珰。”

莠 恶草,似稷无米。唯识二十论后序(册二P1395下“子莠”)

(又见载)似禾而无实也。从草秀声。集异门足论卷第九(册三P1682下“稗莠”)

按:《国语韦氏解》卷五:“马饩不过稂秀”注曰:莠草似稷无实。稷、禾,米、实之异文当时慧琳或凭记忆所引,故录大义而未检原文。

荤 臭菜也。从草军声。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摄第八卷(册三P1627上“荤辛”)

按:说文:臭菜也。从艹军声。

然而张氏此书也不仅仅是沿袭古人,如:

玷 缺也。言之失也。辩正论卷第六(册三P2010下“言玷”)(说文未收)

按:毛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毛传:玷,缺也。

很明显,“缺也”义即由说文、毛传所来。以“言之失也”释义“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理然无碍。更参《毛诗正义》:政教言语之有缺失,则遂往而不可改。嘉定钱辛楣云:“不识字何以读书,不通训诂何以读经”[17](P391),梁启超直言:“小学本经学附庸,音韵学又小学附庸”[12](P228)。“戬致力于字学,于六书训诂,为其专长。”[8](P1053)况唐室以科举取士,更尚儒典,想知仕宦家族出身的张戬对于经典自然是了然于胸,故文字释义,径取经义,如“言之失也”者,不为突兀也。熟读经义,但并不意味者囿于经义,不关心文字的发展,正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书证》中所云:“凡《尔雅》《三苍》《说文》,岂能悉得仓颉本指哉?亦是随代损益,互有同异。”

作为一部《说文》系的字书,《文字典说》的训释方法一仍《说文》《玉篇》,字头下罗列释义,间引经典以佐证之。如:

眴 当扈马食之不眴也。从目旬声也。念佛三昧宝王论三卷中卷(册三P2199上“不眴”)

按:“当扈马”当作“当扈鸟”,《山海经·西山经第二》:“上申之山……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高丽本误而《合刊本》未出校。徐仁甫《古书引书研究》所谓“意引”也。盖未知“鸟”字误作“马”,为张氏本误,抑或后世刻工之误。

《文字典说》径引典籍以释义,但这是较少的用例。

也有沿袭经传注疏之例,如:

按:《汉书·南粤王传》:其众半羸。颜师古注:羸,谓劣弱也。

也有由宗于经传注疏而加之阐发,如前列之“玷”,又如,

葺 茨也。补洽(狮作“治”)也。从草咠亦声。广弘明集第十六卷(册三P2164上“葺蕙”)

按:《合刊本》校勘记,“洽,狮作‘治'”。《左传》昭二十三:必葺其墙屋。杜预注:葺,补治也。

呵 不敬者则大言而呵责之。佛藏经中卷(册二P1292下“讥呵”)

按:《周礼注疏》卷二十一:大丧,比外内命妇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罚之。贾公彦疏:命妇九殡已下,以尊卑为位而哭,而有不敬者则呵责之。

随着时代变迁,字词义也自然发生了变化,除了字词意义的引申,也会产生词性的变化,又或者是与方言相结合,如:

刈 刀也。中论第四卷(册二P1337下“鎌刈”)

按:说文:刈,芟艹也。玉篇:鱼废切。获也。取也。杀也。可见《说文》《玉篇》取其动词词性。国语词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韦昭注曰:鎌也。枪、刈、耨、镈四字并举,当是名词。慧琳引《广雅》:刈,获器也。方言卷五:刈钩,或谓之鎌。华学诚引守谷望之云:“今本作刈钩。按说文云鎌也”,“玉篇云:刈也。”守谷望之引玉篇文,检今本玉篇与原本玉篇皆未见,不知何据。由此可知,刈之获器义与获义并行,而《文字典说》取“刀”义。《汉语方言大词典》以为解释为“短镰刀”义的“刈”为古方言,引证《太平御览》卷八二三引南朝宋何承天《纂文》:“江湘以铚为刈也。”

(二)古籍整理研究

《文字典说》成书于盛中唐,保存了许多当时尚能见到而今已失传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虽然仅存片言只语,譬如阮元评价陆佃《尔雅新义》:“惟所引经文乃当时至善之本”“足以资考订,亦读经者之所不废也。”,从所见版本之古,《文字典说》之价值亦然,往往可为古籍整理与研究之佐证。

嗤 笑也。从口蚩声。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律第三十一卷(册三P1588上“嗤笑”)(说文作“”)

(又见载)声也。从口蚩声。根本毗奈耶杂事律第二十一卷(册三P1614下“嗤嫌”)

按:嗤之笑义多见古籍,《文选》卷二十九《古诗十九首》“但为后世嗤”。李善注引《说文》:“嗤,笑也。”然“声也”义,仅此一见,疑或为“笑声也”,脱“笑”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戏笑声,字亦作嗤。然它字书未有以为证。以学力之不足,文献之难征故,尚难审定嗤之“声也”义所本于何,姑置之以求答于大方之家。

又如桎梏,

桎 手械也。从木,至声者也。肇论下卷(册三P2194上“桎梏”)

梏 足械也。从木,告声者也。肇论下卷(册三P2194上“桎梏”)

按:《说文》:“桎,足械也”“梏,手械也”。郑玄注周礼谓:“在手曰梏,在足曰桎。”段玉裁谓:后郑从许说也。张戬所释义与《说文》、郑玄截然相反,然《慧琳音义》所引本身就有矛盾,如卷十三所引“郑注周礼:在足曰桎,在手曰梏。”然后同一引书,至卷四十六、卷一百竟作“周礼:掌囚,凡囚,中罪桎梏。郑玄曰:在手曰桎,在足曰梏。”“郑注周礼:在手曰桎,在足曰梏。”揣测慧琳或出于记忆,不及检书所致,或是确有异说,同样情况如卷一百“锱铢”条所陈,是四锱成两,抑或八两为锱,于名物制度有异者众,可资备一说。

今本《说文》经李阳冰所改,已非许书原貌,然张戬所见当是许书原本,《文字典说》亦采引自《说文》条目,参以慧琳、李善诸人所引说文,或有裨于改订说文。

蜷 行背曲也。从足卷声。根本毗奈耶杂事律第十七卷(册三P1612下“蜷脊”)

按:慧琳引:“顾野王云:蜷局不伸也。说文:蜷,谓行背曲也。”足证《说文》已收蜷字。

通过《文字典说》中所存释义来推测出唐中期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以及根据援引经典来推原未经安史之乱而亡佚散乱的经典原本。

四、小 结

《文字典说》可以说是反映唐代盛中期较高水平的字书。在训释方式上,《文字典说》一仍传统的《说文》系字书的特点,并积极运用“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训释内容上吸收了前代已有之成说,不仅是正统的经传注疏,还旁及诸子杂撰,又如“当扈鸟之眴目”取自《山海经》。但不泥古,阐明玷字除了“缺也”,更有具体可释为“言之失也”。同时能吸收外来新词如,发挥新见,认识到汉语词汇的双音化这一重要特点,积极设立双音词词目如瞢、鬇鬡。

不可否认,受到时代背景的局限,在唐代,小学仍为经学之附庸,张戬所著《文字典说》及《古今正字》,仍以解经为己任,视界有所局限,但是诚如《续四库提要》所说:“其裨训故,数百千年名儒硕学所未见者,赖此裒辑之篇,尚能略可考见,以资研求。是固小学家所宜宝者也。”《文字典说》很可能为未完稿,或仅是长编性质的资料,很不成体系,但是尚存的吉光片羽也是研究汉语史的宝贵材料。

[1]许嘉璐.传统语言学辞典[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2]车吉心,等.齐鲁文化大辞典[Z].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3]徐时仪.玄应和慧琳《一切经音义》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徐时仪.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王方.《古今正字》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2.

[6]徐时仪.《字统》佚文钩沈[M]//高山流水——郑张尚芳教授八十寿诞庆祝文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7]姜亮夫.隋唐宋韵书体式变迁考[M]//姜亮夫全集(十三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8]文字典说[M]//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北京:中华书局,1993.

[9]张说,张九龄,等.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0]王华权.《一切经音义》文字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11]钱大昕.潜研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The value of Wen Zi Dian Shuo

LU Jie
(Institute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Shanghai Teachers College,Shanghai 200234,China)

Wen Zi Dian Shuo is a dictionary by Zhang Jian in Tang Dynasty.For various reasons the original version was lost,but part of it was preserved in the quotation of it by Huiling in Yi Qie Jin g Yin Yi.By studying about 800 lost items of the compiling version of Wen Zi Dian Shuo,we discuss the research value of Wen Zi Dian Shuo to philology,exegetics and lexicography.

HuiLin;Wen Zi Dian Shuo;Yi Qie Jing Yin Yi;value

H162

A

10091734(2016)05008507

[责任编辑 铁晓娜]

20160115

陆杰,在读硕士,从事古白话研究。

猜你喜欢

玉篇正字音义
原本《玉篇》引《淮南子》校勘学价值举例
《说文》《玉篇》目部重文比较研究
“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说文解字》与《玉篇》囗部字的释义比较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十四)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十一)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九)
心正字正的柳公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