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2016-03-16韩淑芹张德学

黄山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应用型思政

韩淑芹,张德学

(黄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黄山学院 宣传部,安徽 黄山245041)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韩淑芹,张德学

(黄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黄山学院 宣传部,安徽 黄山245041)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业已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调查发现,应用型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尚存在学校统筹保障措施不到位、缺乏系统性、教师指导能力不足、学生不重视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5个方面的改进措施,即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体系、培训师资队伍、加强基地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等。

应用型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国务院会议已确定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强化实践教学理念,顺应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应用型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

近年来,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院校在转型过程中,都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很多院校采用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网上、网下师生互动”、“走入社会,专题调研”、“移动课堂”、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经调查发现,在相当多的应用型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改进和创新的力度。

(一)学校统筹保障措施不到位,配套制度不完善

在应用型院校建设和转型过程中,高校领导普遍比较重视专业学科建设,从培养方案的制订到实践实训环节的设计、实习基地的建设,都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和精力。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改革工作,大多是落实在了会议和文件上,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怎么组织开展、如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却缺少配套的制度保障与统筹规划。有些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落实也不到位,导致能够真正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和民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因此,多数高校都将这类的实践活动放在暑期开展,由学生回家乡后自行完成,开学后上交一篇实践报告即可,多数学生都是上网拼凑一篇应付了事,这样不但会流于形式,也没有真正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二)有课时无内容,教师指导实践的能力欠缺

据了解,现在各应用型高校的思政课都相应地压缩了理论教学内容,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甚至有的学校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达到了2:1。但对于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学时、考核等缺少统一要求,只凭思政课教师的主观意愿来操作,加之很多任课教师长年奋战在理论教学第一线,既没有时间和精力,也没有机会到社会中去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导致实际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能力不足。同时由于没有固定经费投入和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多数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仅限于课堂上和校园内,仅有的暑期社会实践也多流于形式,缺少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长效育人机制。

(三)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各门课程条块分割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几门课程的总称,不同课程分属不同的教研室管理,由不同的教师讲授,开设学期不同,如果缺少统筹规划,在开展实践教学时,难免会造成“一课程一方案”、“不同教师不同实践形式”的现象[2]。在实践中,各教研室只负责制定自己分管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计划,各门课程间缺乏沟通,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甚至还会出现不同课程实践内容重复的情况,既不利于大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层层递进规律,还容易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混乱,引起学生的反感和不配合。

(四)学生有热情缺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的90后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普遍较高,相比系统但略显枯燥的理论学习,他们更喜欢教师多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但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偏差。相较于自己的专业技能课,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对自己找到好工作和未来的发展起不了多大作用,因而对思政实践课虽有参与热情却重视不够,往往只是抱着新鲜有趣、应付了事及混学分的态度参加,这种缺少主动性和目的性的实践教学并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型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学生、思政课教师、开课院部、校领导乃至学校各部门的态度和作为情况,都将影响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运行,决定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际成效。这其中,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投入是关键,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基础,领导的高度重视是保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是条件。

(一)完善保障措施,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

当前,部分应用型院校不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并不是鲜见的现象,其实这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合的。因此,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首要,只有领导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够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如经费落实到位、加大实践基地建设、保证活动时的人员、车辆等。

其次,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保障条件。任课教师能够有效组织课堂实践,但却没有能力完成校园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工作,因为那要涉及学校多个部门和各个院部。因此,学校宣传部、团委、学生处、各院部等应携手联动,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服务、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专业实习实践、党团支部活动等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全方位育人的作用。

(二)统筹规划内容,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体系

打破原有的“一课程一方案”的条块分割现象,将几门思政课做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各门思政课的性质、特点,统一规划每门课程实践教学的学时、内容、形式、成绩评定等事项,改变现有的课程间条块分割、教师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性和长效性的现状。

各门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形式的设定,既要体现各门课程的目标要求,又要从整体上逐步展开和推进。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分年级从读、写、讲、做能力的培养,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再到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层层升级递进,构成一个序列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既可以避免课程间的重复实践,浪费教学时间和资源,又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从内心真正喜爱思政课。

(三)培训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能力

要培养出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自然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而要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更是与教师直接有效的指导分不开。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是由任课教师来承担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其实应用型院校可以借鉴专业课的经验与模式,即由院部安排专职教师来负责统筹规划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并与学校各部门及实践教学基地等的沟通、协调工作,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承担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实践报告批改、成绩评定等具体工作。

目前应用型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普遍存在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不强的现象,思政课“双师型”教师普遍缺乏。因此,要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应提高的是教师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能力。很多学校在这方面采取了“走出去”加“请进来”的方法,是值得推广的。即创造条件,鼓励思政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去实习实践或挂职锻炼,了解社会实际,补充教学内容,增加社会阅历,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定期聘请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到学校做报告,担任兼职思政课实践指导老师,这既能优化实践教学师资结构,又缓解了学校专职思政课教师在生产、服务一线经验不足的矛盾。

(四)加强基地建设,夯实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性依托

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应用型院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依托和硬件条件,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理想信念、国情民情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了解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的窗口。应用型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就近稳定原则。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上,要本着就近稳定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场所,既要突显地方特色,又要考虑到安全、方便、经费多少和易于组织等多方面因素,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在大学期间去实践基地参观学习。

二是特色鲜明原则。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突出不同基地的教育特色,如利用学校当地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和理想信念教育,到新农村建设点和城市社区让学生感受国情、社情和改革开放成就,在工业园区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3]。

三是资源共享原则。应用型高校各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完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思政课教学部门可与各学院做好沟通协调,让学生同时带着思政课实践教学任务在专业见习、实践过程中去体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只有奉献才能成就精彩人生的意义。

(五)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一样,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相应的学时,改变一下课堂教学方式。每门思政课在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到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不能只适合少数学生参加。现在各高校的思政课多采取的是大班授课方式,由于课时所限,在课堂实践环节,可能只有少数同学参与,其他同学当观众或根本就不关心。教师可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实践小组,采取分组讨论、调查、展示等形式,小组给每位成员都布置任务,再根据实际表现,给每位成员打实践分数,作为实践成绩的一部分。另外,思政课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对学生的课余生活实践给予指导,使他们在交友、娱乐、业余文化生活中也能够得到思想的升华和能力的提升。

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不仅是课程教学本身的需要,更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各校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也都积累总结了不少切实可行的经验做法,但要真正发挥出它的最大育人作用,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jyb. cn/info/jyzck/201511/t20151116_643276.html,2015-11-16.

[2]方玉萍.论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J].滁州学院学报,2010(1):104.

[3]瞿敬平.教学应用型理念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新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215.

责任编辑:曲晓红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Based 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Han Shuqin,Zhang Dexue
(School of Marxism,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41,China;Department of Publicity, 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41,China)

The role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talent training i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a compulsory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uch problems as the school lacking systematic,overall security measures,the teachers lacking instructive ability and the students’neglect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applied colleges are investigated,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five aspects,i.e.establishing multi-divisional linkage mechanism,setting up a system of integrated practical teaching,training teachers,strengthening base construction,and fully arousing the students’enthusiasm.

applied tal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G642

A

1672-447X(2016)05-0133-04

2016-05-27

资金项目:黄山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4JXYJ12);2013年度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3szxm081);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项目(szzgjh1-1-2018-16)

韩淑芹(1968-),黑龙江北安人,硕士,黄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张德学(1963-),黑龙江庆安人,黄山学院宣传部部长,编审,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应用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