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齿轮效应的“园林规划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以黄山学院园林专业为例

2016-12-19蒋小凡

黄山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实训

蒋小凡,马 涛

(黄山学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基于齿轮效应的“园林规划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以黄山学院园林专业为例

蒋小凡,马 涛

(黄山学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实践教学模式出发,联系“园林规划设计”课堂衔接中出现的矛盾,通过一定的教学探索和总结,重新审视了应用型高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提出齿轮效应的教育理念:强化各教学过程的联系,提高实践教学的应用性,实现教、学、做、考为一体。

园林规划设计;实践教学;齿轮效应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水平与质量,必须从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着手[1]。新形势对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技术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和课程的改革,传统培养方法已经有所改变,但应用型高校在“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如多种教学环节出现无法高效衔接的问题。而通过回访毕业生发现,学生在工作中,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应用存在明显不足的现象。种种迹象说明,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相应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讲授为重点、理论知识为中心、教学低效、课程衔接不紧密等问题,笔者对“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提出了改革思路:即强调知识的整合性与联系性;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的需求的联系性;加强各教学阶段的联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专业能力,以期提高“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手段单一,成果低效

目前在“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主流中, 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手段以ppt讲解为主,理论教学没有及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同时,由于教材种类较少、内容陈旧,师生之间交流较少,所以未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兴趣。

1.2 实践教学内容较少,操作能力较低

综合对毕业学生工作期间的回访,以及对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人才的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类型存在不匹配现象。并且,大多数学生虽然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良好,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完全掌握园林建设的内容,没有准确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工作程序,工作效率较低、工作成果差强人意。这说明当今大多数高校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较差,不能胜任相关岗位的要求[3]。

1.3 各教学环节联系不够紧密或脱节严重

随着各种教学改革的展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都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措施。但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各教学环节联系不够紧密或脱节严重的现象。比如设计实验不能紧跟理论教学、实验内容脱离社会实际情况或不能反映新技术、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整合和综合利用、学习内容不足以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调整相应的教学模式,注意课程内容的联系性、整合性、时代性。

1.4 考核方式传统,考核结果不全面

现有的考核形式过于单一,通常由考勤、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组成。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校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上都选择以期末考试为主,而且以理论、景观小品设计、小场地快题设计为主流题型。这种考核方式比较片面,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数,过分关注手绘表现能力,这不仅不能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也不符合当今社会、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

2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的现象,结合教学过程中的探索,联系应用型高校园林规划设计课堂衔接中的现状,提出“齿轮效应”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各教学环节相互咬合、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提高彼此的相互性、互补性、协助性、高效性(如图1)。虽然各环节侧重点不一样,但对整个“齿轮”的运转都意义重大,缺一不可。

图1 基于齿轮效应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模式

此研究重点把握“园林规划设计”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契合点,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正确处理课程教学与当今社会需求的直接关系,及时引进当今流行的设计思想,时刻反馈社会动态、行业信息;强化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专业素养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沟通,以及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共同积极探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并不断对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进行实践、研究与反思。同时,根据自身专业定位与学校优势,调整教学模式,强化自身特色。此教学模式在整个课程的设计当中,结合实训企业的实际项目,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实训、评估考核四大环节紧密结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将人才培养置于社会需求的大环境中,以实现教、学、做、考为一体,学、做、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3 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强调探究性、指导性,教师根据指定教材和参考教材整合重组提出问题[4],同时提供必要资料信息和思维方向,引导学生思考,诱发学生研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找寻问题相关的文献、案例,并进行独立分析与研究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情况给予评价,最后学生在课堂上分组陈述,老师做最后的点评总结,并为学生解答疑问。并且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联系实践教学,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的结合,提高理论知识的“保鲜期”、应用性。

3.2 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现场实测和调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表达和分析能力,熟悉并把握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做法、尺度等要素的关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5]。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的实践教学模式图。

3.2.1 示范分析

图2 实践教学模式图

在课堂中,依据园林规划设计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结合大量的实践案例和对应的调研展开分析。选取体现绿地类型设计最新的发展方向、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优秀方案进行解析。学生在分析案例时,一方面可以学习到优秀案例的精华之处,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还能不断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 模仿分析

通过筛选,向学生发放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优秀案例,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分析。通过课下讨论,再以小组为单位上台陈述自己的分析过程及讨论结果,最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并且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理解完成对应的分析报告。通过这样的模仿分析,使学生透过案例的表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如构思过程、表现形式、细节表达等,并且也能带来资源、理念的共享。这为今后提高学生自身专业水平、完成后期实践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3.2.3 技巧培训

通过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回访发现,很多本科高校毕业的学生在软件的应用中存在很大的问题。虽然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这些课程与园林规划设计的应用联系不紧密。因此,在课程设计当中,可以某一案例为例,集中学习相关手绘、软件(Cad、PS、SU、Lumion、3dmax、ID)的应用,真正使课程学以致用,也让之后的教学过程有序、顺利的展开。

3.2.4 独立创作

结合实践项目,分组完成设计,包括场地勘察、主题立意、确定方案、制作文本。最后由学生互评及老师点评,共同讨论每个小组方案的优缺点。通过模拟工作中实际项目创作实施的全过程,学生才能更高效的掌握课程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更快速的胜任相应的岗位[6]。

3.3 综合实训

实训教学法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方法,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训教学[7],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并掌握高效的工作方法。综合实训旨在结合其它学科将园林规划设计进行知识整合。以黄山学院园林专业为例,紧密围绕全日制园林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育贯彻于校内和校外,构建校内、校外两大实践平台(见图3)。依托我校仿真实验室、校内实践平台、指导老师工作室的建设,以建立兴趣小组、项目实践为主的方式构建校内实践平台;校外以建设相关产学研实训基地、确保多类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校外企业实践平台。同时,提升两大平台建设的交织,一方面邀请其它高校骨干人才、企业优秀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参与,另一方面派遣学校教师进入设计单位参与工程实践,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能力。

图3 黄山学院实训教学平台构建图

3.3.1 校内实践平台

由校内仿真实验室、兴趣小组工作室、天之都园林实验基地组成。指导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案例的规划设计,完成场地调研、方案设计、文本制作、模拟汇报全部流程,教师全程参与其中进行必要指导。校内实践平台提供的这种实训机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强化理论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园林项目建设过程、并尽早了解行业现状。

3.3.2 校外实践平台

利用我校与校外优秀园林企业(安徽黄山润一景观工程公司、黄山绿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的平台,由指导老师带队,前往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并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模拟实战进行锻炼。在实训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工程师进行指导,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不仅强化了自己实践能力,同时对团队精神、专业素养、社会行情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同时,通过在校外企业实践平台的实训,学生经历了生动的现场教育、专业的指导,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术能力、专业素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也为今后快速胜任工作岗位打下牢固的基础。

3.4 评估考核

传统的教学模式考核模式单一,由平时成绩(考勤与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理论考试或快题设计)为主,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根据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目标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多种考核方式相互结合,考查学生多方面能力,并且考核穿插在学期的每一个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度重视,而不是抱着临考前突击复习,蒙混过关的心态,具体措施如图4。

图4 评估考核模式图

1.专业能力(40%):此部分主要体现在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中,重点考察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2.操作能力(40%):此部分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训中。评定的是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3.综合素养(20%):指学生在这一学期中体现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此部分由任课老师评定和同学互评组成。

综合的评估考核方式能让每个教学环节相互联系,并让学生高度重视,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 总 结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多种教学手段、环节的结合与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探索力、想象力,逐渐形成自主学习、主动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园林规划设计”实践教学的探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宏观层面说要准确认识和定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本质与专业定位;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从微观层面说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方法;不断选拔优秀青年教师;不断提高相关硬件、软件设施。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实践教学的研究还需要大家共同探讨与实践。

[1]樊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优化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7(6):59-62.

[2]张培.王海侠,等.针对农业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4):63-67.

[3]孙得东,李卓冉.应用型本科高校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2012(1):92-95.

[4]吕慧,文素珍.专业参考书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4):220-223.

[5]王立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7):343-347.

[6]王晋芳.“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现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教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3):61-63.

[7]李鹏飞.“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8):35-36.

责任编辑:胡德明

A Study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Based on Gear Effect——Tak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Jiang Xiaofan,Ma Tao
(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uangshan College,Huangshan 245041,China)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a core curriculu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and also a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course.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present practical teaching mode,and the contradictions in class linkage,re-examines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rough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summary.It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ratchet effect”,strengthening link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achieving a combination of teaching,learning,doing and testing.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practical teaching mode;gear effect

G642

A

1672-447X(2016)05-0114-04

2016-08-27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501);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41);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ZG0237);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卓越农艺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2014sjjd068)

蒋小凡(1991-),安徽宣城人,硕士,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实训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细节处理在园林规划与施工中的探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新思路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园林规划与施工中的细节处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