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象征主义的新徽派建筑研究
——以绩溪博物馆为例

2016-03-16何佩宇

黄山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绩溪徽派徽州

黄 敏,何佩宇

(1.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230000;2.黄山华畅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安徽 黄山245000)

基于象征主义的新徽派建筑研究
——以绩溪博物馆为例

黄 敏1,何佩宇2

(1.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230000;2.黄山华畅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安徽 黄山245000)

在建筑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地域建筑特色,继承弘扬地方文化,是建筑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建筑象征主义为出发点,阐释徽派建筑的象征文化,通过分析典型建筑案例绩溪博物馆,寻找设计新徽派建筑的方法。

建筑象征;徽派建筑;徽州文化

1 建筑象征主义

象征是艺术的开始,象征作为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物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辞海》中对“象征”的定义为“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起所咏之物。”[1]在建筑中,建筑象征的核心思想是以建筑有限的客体为媒介,来表达建筑之外的无限可能。

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满足物质功能需求,更多的传递精神功能。象征是建筑的精神所在,通过建筑实体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以及精神诉求。象征的表达需要载体,建筑中以建筑的外部造型、空间形式、平面、材质、色彩、光线、雕塑装饰等为载体,通过人的本能、联想等心理活动,产生超脱于建筑实体本身的感情,从而使建筑成为开放的,无限的世界。文化是象征的媒介,在建筑创作中,建筑中的象征性大多以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人文传统等为建筑象征的灵感来源。因此,立足于地方文化,探索建筑象征的文化渊源,是建筑创作的根本。

2 徽派建筑的象征文化

徽州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历史悠久,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沉淀,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留下璀璨的一笔。文化是人活动的产物,徽州文化的形成,包含了徽州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之间的哲学关系。徽州人的文化观念和思维活动直接体现在徽州建筑中,对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建筑形式、景观、装饰等产生直接的影响,形成了山水环抱、鳞次栉比、粉墙黛瓦、雕镂精湛的独特建筑艺术形式。

2.1 徽州村落布局的文化象征

徽州地处山区,人多地少,“八分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苛刻的自然条件使得徽州村落的建设贯彻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注重地理环境的选择,遵循“因地制宜,遵循自然”的原则。村落选址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充分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而后融于自然,利用自然,体现了人与环境协调的自然观。除此以外,徽州村落选址受“风水学”的影响,徽州人民希望通过大自然的力量利用阴阳平衡来提高祥瑞之气,带来健康与活力,体现了徽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智慧[2]。歙县呈坎村,被世人称作为“八卦村”,根据易经中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理论选址布局。整个构造山重水复,村落完全处在“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空间模式环境里。

2.2 徽州建筑的文化象征

受中国传统礼制文化及儒家文化的影响,徽州建筑充分体现了等级观,等级观是儒家思想推崇的一种理性化的社会生活模式,讲究尊卑有序,贵贱分明。在建筑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村落中祠堂与普通民居的等级差别;二是民居结构体现的等级差别。徽州村落里祠堂建造十分宏大,精细,位于村落的中心,体现祠堂的重要地位。建筑民居中也体现了这种秩序,建筑采用对称式的布局,长者居东侧,少者居西侧,前厅会男客,后厅为儿女活动或招待女客用。

天井是徽州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坐厅观井将自然之气吸纳并融入到建筑中去,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天井形成“四水归堂”的景象,体现了徽州人民“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美好愿望。

2.3 建筑雕刻及装饰的文化象征

徽州建筑中的雕刻形象及装饰,体现了徽州人民生活的美好愿望。徽州雕刻受儒家文化及新安理学的影响,重视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的自然和融合,体现了传统民间艺术的特点。建筑雕刻样式繁多,工艺精良,多以花草瑞兽、民间故事、戏文故事等为雕刻内容,主要表达美好寓意及愿望。如清代的百子图砖雕中,“百子”嬉戏于亭台楼阁,儿童姿态各异,技巧精细,象征着多子多福的观念。

徽州的建筑文化主要受“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儒家礼制文化的等级观,人民生活美好愿望的生命观的影响,在多种文化的作用下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形成独特的徽派建筑艺术形式。

3 绩溪博物馆的象征文化研究

绩溪博物馆位于绩溪老城区核心地带,紧邻江南第一学宫、胡雪岩纪念馆,背靠百年名校绩溪中学。馆址原为县政府旧址,同时也是明清两代老县衙遗址所在地,是一座融学术性、知识性、文化性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绩溪博物馆通过环境和空间氛围的营造,注重人的心理和情感体验,引发共鸣,渲染情绪,追求徽州建筑“意”的表达,体现了“冷、静、清、幽”的徽派建筑的特点与文化内涵。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与胡适先生的“随遇而安因树为屋,会心不远开门见山”中的意境不谋而合。象征是建筑精神功能的表达,博物馆“意”的表达主要体现在“胜景”营造,建筑师通过平面构成、形态设计、材料运用、结构选择等方式,形成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又充满现代感的新徽派建筑。

3.1 建筑平面构成及流线组织

绩溪博物馆的展厅、庭院、巷道、天井、台阶、假山、水系相互交错,通过精细的设计,恰当的尺度形成徽州古村落的缩影。博物馆的展厅主要围绕几个庭院展开,自由组织,创造出优美的复合空间,庭院的设计隐喻了流连于自然之间的情趣。摒弃传统博物馆单调枯燥的观赏流线,博物馆通过台阶、庭院、走廊、巷道、水系、桥来组织展览流线,观览者流连于庭院与展厅之间,置身于景色之中,体验自然之美。主入口处设内向型的“明堂”,符合徽派民居的布局特征,围绕“明堂”、大门、水面设有对市民开放的立体观赏流线,将游客缓缓引致建筑东南角的“观景台”[3],俯瞰建筑的屋面、庭院和远山。展厅内部设计天井,具有采光通风的功能,象征了徽州建筑中“四水归堂”“坐厅观井”的意境。

3.2 建筑形态

绩溪博物馆屋顶的弯折起伏,形成山一样的连绵不绝的态势。观赏者行走其中,可拾级而上,可登高远眺,可俯瞰周围的山脉景色,引发内心激荡。弯折起伏的屋顶既像山脉的形式走向,也似扩散开的水纹,不仅和周围山脉的形式走向相呼应,也和绩溪地形的徽、乳两条溪水相吻合,表达一种建筑取自自然,呼应自然的环境观。

3.3 建筑材料与色彩

徽州建筑文化中,建筑色彩的运用是对道家“玄素美学”观念的推崇和延续,绩溪博物馆运用了徽州建筑的传统色调——黑、白、灰,传达一种质朴,纯净的意境,与周围自然环境很好地融合,体现徽州建筑的文化内涵。博物馆以徽州地区传统的“粉墙黛瓦”为主要的材料和色彩。不同于传统的材料使用方式,博物馆“旧材新用”,以瓦为窗,以瓦为墙,别有新意。建筑墙面使用水波纹肌理的白色质感涂料,形成一道道“水墙”,与池中真水一起,映衬着“屋山”和“假山”,构成了绩溪博物馆的“胜景”。

3.4 建筑庭院景观

在徽派建筑的象征文化中,庭院的设计表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和谐之美,并且借庭院内的植物咏志或表达人的品质。绩溪博物馆通过展厅组织,结合用地内保留的树木,形成了不同主题的庭院,形成博物馆主要观赏景观,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徽派村落中风水文化的村落景观建设主要体现在水口区域,用“天门”来代表入水口,以“地户”表示出水口,是一种“庇护、防卫”观念的体现。水口既是村落的门户也是村民的重要的活动空间。绩溪博物馆的主入口处设计水院,沿东西“内街”的两条“水圳”,如绩溪地形的徽、乳两条水溪,贯穿联通各个庭院,汇流于主入口庭院内的水面,成为游园观景的前奏和核心。位于西北部的庭院,保留了有700多年历史的老槐树,形成古今对话,是对历史最好的见证与尊重。

4 结 论

新徽派建筑的创作,不是简单的徽派建筑符号的堆砌,矫揉造作,根本在于立足于地域文化、自然环境,形成建筑精神的表达。建筑象征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人”是建筑中的主角,完成建筑的精神功能需注重建筑与人的互动,建筑与人的思考,形成人的精神体验,赋予建筑活力,使建筑成为无限可能。只有富有生命力的建筑,才能永恒,不会在时间潮流中淹没。

[1]孙丹.徽州民居的象征文化[J].建筑文化,2004(4):63-65.

[2]金颖.徽州建筑文化特征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3]李兴钢.留树作庭随遇而安,折顶拟山会心不远——记绩溪博物馆[J].建筑学报,2014(2):40-45.

责任编辑:胡德明

Study on New Huizhou Architectural Based on Symbolism——Taking Jixi Museum as an Example

Huang Min1,He Peiyu2
(1.College of Architecture,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0,China, 2.Huangshan Hua Chang Investment Co.,Ltd.Huangshan 245000,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it is an important topic for architecture scholars to explore how to develop regionalism architecture and how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local culture.Based on the architectural symbolism as the starting point,the paper explains the symbolic culture of Huizhou architecture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case of Jixi Museum,the paper aims to seek ways to design new Huizhou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symbolism;Huizhou architecture;Huizhou culture

TU318

A

1672-447X(2016)05-0049-03

2016-08-27

黄敏(1993-),安徽肥东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理论设计;

何佩宇(1989-),安徽安庆人,黄山华畅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工程师。

猜你喜欢

绩溪徽派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All in a Day’s Wok
ALL IN A DAY'S WOK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徽州绿荫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微风古韵·文化上庄
徽派建筑技艺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